母嬰聯合疫苗可有效提高新生兒免疫力

撰文:Jessica

新生兒特別容易感染,出生後最初幾周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功能尚欠完善;2)尚未接觸過子宮外環境的各種病原體,也沒有接觸過食物蛋白等種類繁多的抗原性物質,免疫系統處在na?ve狀態;3)孕期受到母親抗體的影響,使新生兒存在著生理性免疫低下;4)新生兒自身IgG的合成能力低下,含量也少;5)新生兒白細胞的生產及儲備都比較少,當他們感染嚴重疾病時,會增加白細胞的消耗量,從而降低吞噬功能和殺菌活性。

對常見病原體的免疫力是影響新生兒存活和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感染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接種小兒麻痹症、乙型肝炎、結核、破傷風、百日咳、白喉,乙型流感嗜血桿菌、輪狀病毒和麻疹的疫苗,估計每年可預防250萬嬰兒死亡。

儘管接種疫苗可以使年齡較大的嬰兒和兒童受益,但對出生後一個月內的嬰兒就沒那麼有效了。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出生後(&< 24小時)儘快接種抗結核,乙型肝炎和小兒麻痹症的疫苗,以加速保護性免疫成分的啟動。同樣,孕產婦接種疫苗可通過垂直傳播的免疫力防止某些病原體感染。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低收入地區的新生兒感染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圖1)。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病原體均沒有被當前臨床使用的疫苗所覆蓋(圖1)。

此外,雖然在&> 70%的臨床可疑感染病例中仍未發現刺激性病原體,但疫苗忽略的致病性病原體的比例仍可能比目前的預期高,因此,增強對多種病原體的早期免疫是必要的。

圖1. 與生命早期嚴重感染相關的病原體。橙色為已有疫苗,灰色為未開發疫苗。

目前,新生兒對大多數接種的疫苗具有強大而安全的反應能力,但其死亡率仍然高於大齡嬰兒或者兒童,這是由於目前給新生兒接種的疫苗並未針對可以引起生命最初幾周嚴重感染的病原體(圖1)。

儘管結核、乙型肝炎和脊髓灰質炎可以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周內獲得,但在臨床上這些感染大多表現在新生兒期以外。對於在出生後最初幾周內可以引起嚴重感染的病原體,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脲原體(Ureaplasma)和其他幾種細菌,其疫苗不可用或尚未在新生兒中進行測試。

此外,新生兒啟動保護性適應性免疫反應通常需要數周,而感染可能在出生後的頭幾天內引起發病和死亡(圖2A)。感染髮生和啟動特異性免疫所花費的時間差的存在,導致保護新生兒變得困難。

為了更有效地防止新生兒期感染的發生,必須考慮採取其他策略,例如通過非特異性(即與病原體無關的方法)增強抵抗力或促進病原體特異性母體免疫力的傳播。目前有三種方法,一是為新生兒接種活疫苗(live vaccines),擴大新生兒抗感染範圍;二是為孕婦接種疫苗;三是母嬰聯合免疫

圖2 新生兒和孕婦接種疫苗對新生兒病原感染易感性的影響

活疫苗可以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最近針對6000多名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的分析結果顯示,出生時接種的卡介苗(BCG疫苗)除了能預防結核病外,還能將新生兒死亡率額外降低38% 。

另一項對大約7000名新生兒的研究顯示,在出生後頭兩天內接種卡介苗可使死亡率降低40%。但獲得特異性的免疫力一般需要幾周時間,相比之下,這種非特異的免疫保護作用起效很快。

另外,出生時接種卡介苗的新生兒對其他疫苗的血清反應性增強,也進一步證實了存在非特異性免疫反應

而另一項大於15000名兒童的分析表明,卡介苗接種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僅限於出生後頭4周內接種卡介疫苗的兒童,在出生後頭一周內接種的效果最為明顯,在大齡嬰兒時期的效果則大大降低。因此推測新生兒時期是疫苗接種的機會之窗

為母親接種疫苗可以暫時保護新生兒

懷孕與未懷孕婦女對疫苗的反應大致相當,垂直傳遞的母體抗體可在出生後早期保護嬰兒。孕婦疫苗接種和新生兒免疫接種之間的重要區別是,非自我更新抗體在嬰兒中僅能維持幾個月的功能,因此具有暫時性的保護作用,從而使易感時間推遲(圖2B)。

孕婦接種疫苗對提高新生兒免疫力有效也已被證實。例如,孕婦接種破傷風和百日咳疫苗可對新生兒的保護效果提高到90%以上,所以應優先開發針對其他新生兒病原體的孕婦疫苗。

在妊娠的最後幾周內,胎兒組織中的IgG抗體呈指數增加,但是對於早產兒,母體疫苗接種誘導的免疫力就不那麼奏效了。在小胎齡嬰兒以及患有慢性感染(例如艾滋病毒或胎盤瘧疾)疾病的母親所生的嬰兒中,IgG水平也降低了。

懷孕期間接種疫苗的安全性至關重要,目前給孕婦接種的絕大多數疫苗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對&>3500名有血清學易感性記錄的孕婦接種風疹病毒疫苗,不會引起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在疫情爆發的情況下,接種OPV或黃熱病疫苗的孕婦也沒有出現生長遲緩、先天性畸形或妊娠併發症發生率增加。

母嬰聯合免疫

孕產婦感染多種病原體會影響嬰兒的免??疫系統的質量。孕產婦感染HIV但未將HIV傳染給嬰兒,但嬰兒的母源抗體水平降低,對無關病原體的嚴重感染敏感性也增高。母嬰垂直傳播的免疫力也可以影響後代對疫苗接種的反應。

在嬰兒期進行的母體免疫接種可能會產生更好的保護反應。在有母體麻疹抗體存在的情況下,在4-5月時給嬰兒接種減毒麻疹疫苗,嬰兒的死亡率降低了78%。先前接種過卡介苗的母親所生的嬰兒死亡率也明顯降低。

為了進一步縮小新生兒對多種病原體的敏感性範圍,可能需要通過在母體免疫的保護下進行新生兒免疫,從而增強新生兒的免疫反應(圖2C)。

新生兒容易感染的細菌和病毒種類繁多。母嬰聯合疫苗可以誘導非特異的免疫反應,對針對未知病原體很有益處(圖2C)。

但目前關於母嬰免疫反應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有近一半的五歲以下兒童死亡是發生在新生兒當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死亡是由於感染引起的,希望未來可以加強研究孕婦和新生兒疫苗,提高新生兒存活率。

製版人:玉壺

參考資料: Kollmann T R , Marchant A , Way S S . Vaccination strategies to enhance immunity in neonates[J]. Science, 2020, 368(6491):612-615.


母乳+疫苗,,不要糾結自費疫苗認真打。。。你娃少生點病,生病了也比其他娃好的快。。。母乳天然免疫成分在裡面。。。疫苗反應激烈基本是娃抵抗力差的表現,不是疫苗打了會發燒,而是你娃抵抗力確實不強,。。淡定該打還是要打,打疫苗一點不發燒的小嬰兒我還沒遇到過


嬰幼兒的免疫功能和多種因素有關係,首先多鍛煉身體,增強營養,增加飲食的多樣性是使免疫力提高的關鍵因素,平時當孩子會走動的時候,就要多運動促進人體機能的改善,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水果蔬菜蛋類,奶類等食物來吃,廣泛攝取營養有利於補充人體的生命所必需的物品,有利於讓免疫功能快速恢復正常。同時也要注意多喝白開水,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和各種食物的消化吸收。


建議問專業兒科大夫!


有條件的情況下多一些戶外活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