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真誠的字眼去換取真誠的回應,一個用放聲大笑和玩世不恭給自己築起堡壘。但這一次,真誠擊穿了放聲大笑。

前兩天的接觸中,明顯感覺到姜思達找不到角度去探索池子的內心世界。池子一如既往地荒謬,當思達稍微運氣想要深入了解他的時候,他就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思達射過來的箭擋回去。他會開玩笑地稱思達點的黑鱈魚是「油炸大便」,會調侃自己在講脫口秀時的失敗經歷,去逛超市要買尖叫雞和金箍棒(事實證明他買的這兩樣東西在後邊社交環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緩解了大家剛開始無從聊起時的尷尬,也創造了一些話題切入點,這兩樣東西買得真聰明)。

思達融不進脫口秀演員的群聊里,其實是因為他們談心的方式完全不同。脫口秀演員天南海北地聊了無數個話題、開了無數句玩笑,但自己想要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情緒早就暗含在每句玩笑話里;而思達喜歡的談心方式是就事論事,只聊一個話題,往深處聊。所以這兩種風格很難聊到一起。

在第三天一對一談話時,思達有些急了,用問句和舉例的方式隱隱地表達出自己對池子的看法:用放聲大笑來緩解尷尬、裝的成分很多、不真誠。

於是就問出了那句「你遭遇過真誠帶來的代價嗎?」 背後的潛台詞就是:你表達的並不是你真正想說的話,不知道你出於什麼原因把自己隱藏了起來,但現在正在接受採訪的你就是不真誠。

池子聽懂了思達背後的意思,於是破天荒地講了自己成長中的遭遇:母親患腦癌病逝。池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估計是隱隱有些失落的。他沒想到姜思達的訪談也需要用這麼俗的套路,彷彿沒有背後的人物故事就立不起來他自己的立體人設。他以為想通這些生死之事之後的自己,可以自在地活著、可以呈現一個內化完這些複雜情緒以後的自己。但聽眾還是想去聽背後的故事,彷彿只有講出這個故事,才能被認為是真誠。所以他也是應酬式地講出了母親從患病到治癒又到後來複發導致去世的緩慢過程。整個敘述過程非常平淡,但卻是實實在在想通了以後的語氣:我媽不幸得了腦癌,她在我面前漸漸枯萎,我用兩年時間全心全意地陪她過了她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時光,她教我做菜、我做菜給她嘗。那段時光很殘忍,那段時光很美好。

他講完這個故事就像是完成了一種使命:姜思達你看,我真的不是裝的,但只有我把這個故事講出來你才能相信我是真誠的,真俗。

池子在真誠的姜思達面前低了頭,遵循了這個世界對真誠的認知規則——故事+情感表達=真誠,只有表達沒有故事就是不真誠。

我一直覺得池子活得很通透,他今天講這個故事也更加佐證了他是個通透的人。遇到這種變故的人很多,但真正像池子這樣從容地去面對、不帶有一絲後悔的人卻很少。他真的是看開了,可能通透靠的就是天性。

總之呢,這期節目看得很過癮,讓我對「真誠」和「通透」這兩個概念又有了新的認知。謝謝思達和池子。


說來諷刺

了解過了大張偉的「前世」,於是更覺得他在節目里表達的快樂真誠無比;知道了池子其實不是啥都沒經歷過的胡鬧死孩子,於是更覺得能說出「除了快樂我什麼都給不了你們」少年的可愛。


罵池子的我實在是不理解,第一池子本來在思達邀請的時候以為的是拍vlog,所以約了朋友一起野炊啊之類的

這就意味著開始就沒有商量好啊

思達問池子:李誕比你強到哪兒?

池子:就那兒、那兒、那兒吧

思達繼續追問:那你生氣嗎?

池子:他才應該生氣吧

很顯然啊,作為採訪的思達主觀性太強了,當然這是思達自己的節目,和許知遠的《十三邀》有那麼一點點的接近(我不喜歡拿B比A 如有冒犯很抱歉)

全篇來看思達是一個在鏡頭面前很有包袱的人,有些沉重

沉重不是生活應該呈現給別人的樣子

所以思達一直想讓池子沉重 終於在第三天池子給了思達想要的

而池子昨天的微博:「說一個真人真誠跟說橘子是橘子味兒的一個意思」

池子很精彩,思達更像我們,身上具備著克制,包袱。


我看到的池子不是一個絕對樂觀的人,卻是個懂得消化悲觀情緒的人。他的樂觀更像是「I』m ok with your misunderstanding and I don』t care .」

聽池子說到家裡的事情時明顯面部肌肉變得特別僵硬,笑的也很尷尬,說明他可能並沒有準備好要說這段故事,但是很突然的他願意說給思達聽,這就像思達在節目里說的,他身上也有池子想要的安全感吧,安全的樹洞。


思達和池子不是一類人

思達其實是有點憂鬱的,看他寫的文字,有種心思很沉的感覺。

我不了解池子,就採訪里看,池子是很通透很隨性的。他可能放聲大笑沒有什麼理由,就只是想笑而已

他可能穿著恐龍出來,像發瘋一樣,沒什麼理由

他很理性。就像思達最後說的,絕對理性的人可以不受那些情緒的影響。

大概可以說思達和池子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兩種代表吧。

所以前半段,思達會覺得沒法融入,他覺得池子給他的印象,還是「荒謬」的

甚至在最後他們倆互相聊開的那段採訪,池子看起來還是一如既往的思考,回答,大笑,他會說幾乎沒有什麼情緒能讓他放聲大哭。然而池子的這些觀點給思達帶來的是「持續的情緒轟炸」

坦白說節目的前半段因為兩個人風格的格格不入讓我感覺有點不知所謂,

最後一段的採訪才讓整個節目真的有趣味,我想思達也是通過那一段採訪得到他最初做節目想達到的「三天觀察」的目的。

即使最後兩個人的觀念依然不同,池子說「我就是可以自己消化」,思達說「宣洩情緒」是人的本能。他們依然是活在兩個世界裡的人

可是有趣的靈魂就是可以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像思達說的,他們不知道以後會是怎樣的關係,但是他們會是可以互相照顧的人

這一期比第一期要好看的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