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音頻文件界面拉波形

2.在效果里選振幅 3.在混音界面左側軌道拉音量

4.在混音界面右邊音頻文件拉那條控制音量的黃線

我用麥克風錄完聲音很小,得把伴奏往下拉很多人聲往上拉很多才行,請問這四種方法有什麼區別,那种放大音量的方法對音質損害比較小?
拜託各位大神了


除了修改之後直接改變波形的之外,其他都是通過效果來調增益。

但這幾種方法說到底都是調增益。

單純調增益的話,聲音一定會偏小,因為錄進來的東西動態太大,音量拉到合適了一定會爆音。否則一定聲音小……

所以……錄進來的東西要加壓縮效果再調增益

壓縮效果是各種插件效果器中的一大類,分壓縮和限幅兩種,兩種合稱壓限。

這個效果能把音頻中臨時特別響的部分縮小,然後整體調節音量就可以了。

錄音的時候大概讓音量到2/3這樣就好,太小了聲音本身噪音大動態小不好,太大了個別的時候又會爆音。

然後用壓縮器壓一下,總之,在任何步驟中都不要亮紅燈就好。然後再調響度、


Audition能不用就盡量不用了吧...

前兩者根本不推薦,後兩者勉強推薦。

Adobe Audition與其說他是混音工作站,不如說是音頻處理軟體更貼切些,其在波形編輯模式中的強大頻譜修音功能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愛不釋手。在某些並不甚追求音質,而注重微觀層面功能的行業里可以說是上佳之選。

但是就別想著音質了。前兩者如前面一個答案所說,是一種破壞性處理;後兩者也如前面一個答案所說,是音量推子的不同控制形式。而用它混出來的東西,劣質的相位失真會十分嚴重,同時破壞音頻處理的同時又無法兼顧頻率等變化(儘管它很努力的在做自適應修整,但是始終差強人意)。避開主推子想要內錄,錄出來的東西質感差到讓人無法接受。。。

如果真正要追求音質(因為以上所說的都是一些細節性的音質變化,如果題主並不能聽出這些變化而是想要尋求一些定式一樣的答案以避免音質損失,請繼續讀下去),第一要務是換DAW。最佳選擇自然是Avid Pro Tools或Apple Logic(某些時候音質正好能達到需求,如爵士樂),以及Steinberg Cubase(並不是十分推薦)。

如果限制在au里提升音質的話,那麼有一種辦法,就是盡量避開au本身的音量增益,轉用插件的音量增益(不僅僅是壓縮器,幾乎每個插件都會有輸出增益。但是選好一台壓縮器並固定化用其調整音量,會得到最好的音質效果)是最重要的。另外Native(cpu運算)的插件音質也不如DSP(單獨硬體運算)的插件,以及所有插件都不如硬體效果器。

——————————

補充編輯於7.29 7:00Au的自動化也相當相當的難以寫入,無法想像就算沒有控制台手動推,但是連用滑鼠推虛擬調音台都不能寫入自動化而是只能用滑鼠點擊創建一個個關鍵幀然後去拉動這樣的工作會有多低效。。。編輯於7.30 10:22加了仨字「劣質的」。。。

後兩個是一樣,自動化的線就是你的音量線。第一個是破壞性處理,對音質的損傷最大。加效果器的話看你的需要是怎麼樣的,有時候在混音時,混音師覺得這個效果器出來的聲音不錯,會在調的時候適當增加一些。

錄歌時如果你覺得音效卡推不起話筒可以加個話放。有些歌手覺得我這邊底噪好大啊,那我在錄音時把聲音調小了不就就聽不到了。然而這只是「聽不到」而已,不是底噪沒了,因為信噪比是固定的!


直接調波形的做法是比較不推薦的(1和2),只有波形實在太小,給他加點db否則很多工具上去很艱難想對齊也不容易。

其他時候你就用劃線、音軌音量這兩種方式,音軌音量調調音台比較好,F3還是ctrl+3我記不太清了。劃線的意思就是幫你自動去在某個時刻去推調音台的推子,音軌音量就是把調音台這軌的推子給你放這裡了,他們三個應該是聯動的。

音量一般做法,波形幅度在整個軌道高度的20%-80%之間時都不需要去動他,用插件和調音台(劃線)控制音量,注意軌道爆紅的話說明有階段性過載。如果原始波形低於20%可以考慮動用增益工具加db。

最後壓縮,均衡其實都能改善音量表現,很多聲音你覺得聽不清力量不夠其實只是特定頻率有點弱。

調音質320KBps 在哪裡弄的 找了半天沒找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