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跟高考一樣,每所大學都是有分數線的。只有到了分數線,才能上自己想上的大學。但如果大學分數線越來越高,自己又考不到那麼高分,就只能選擇不上學。

不想,只是想而不能的託辭罷了。

可為什麼分數線越來越高,人越來越少,可大學並不擔心招不到生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期望管理,和需求安撫的原理了。

隨著信息的爆炸式蔓延,很多人的「眼界」越來越開闊,期望越來越高。

顏值上,越來越發達的美顏技術,讓我們覺得好看是一個基本條件,拔高了閾值。可說老實話,我們走在路上10個有8個是普通人,毫無亮點。高閾值和低現實的反差,會讓我們覺得生活裏的人太普通,沒什麼意思,於是很難有心動的感覺。

物質上,不管是微博、抖音還是小紅書,隨處可見的跑車豪宅,讓人以為錢根本就不是錢,只是數字而已。帶著這樣的認知回到現實,面對一個5000的工資,當然會覺得太普通,沒有任何閃光點了。

感情上,要不給我錢,要不給我愛的文化盛行。人們都希望被愛,卻不想去愛人,人們都考慮自己能獲得什麼,卻沒想對方也需要有安全感。帶著這樣的想法走入現實,哪怕兩個人在一起了,也會因為各種作導致分手。

當期望提高到90分的時候,只有超過90分,才會讓我們產生嚮往。

可現實裏,我們大部分人只能獲得60分的體驗。原本已經很好的生活,帶來的只有負面的感受。

按理來說,這種高標準的妄想不會持續太久。被社會毒打幾次,痛幾次,很快就會糾正過來。可為什麼泡沫沒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呢?

因為資本拔高了人們對情感的期望,又用另一種方式緩解了人們的失望。

首先,是泛娛樂的興起,讓人們在嘻嘻哈哈中麻醉,側面緩解了戀愛需求。遊戲,短視頻,各種圖文並茂的文章,讓人們抱著手機電腦就可以嗨起來了,不需要跟人社交。

然後,是各種性的替代品,直接滿足了某些需求。就比如說,是吧,大家懂的,據說比真人還nice。這樣的話,不談戀愛也可以滿足戀愛的一部分需求,動力就又下降了一截。

最後,是釜底抽薪的方式。鋪天蓋地的出軌劈腿,見風就是雨,直接讓人們對感情失去信心,不敢談戀愛。當我們覺得誰都有可能會出軌,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時候,那自然不敢觸碰感情了。於是戀愛,也變成了一種危險品。

生存結構,影響思維模式。每個人都有的問題,或許不是人的問題,而是環境的問題。

如果我們能改變環境,可以想辦法影響自己身邊的人,讓大家回歸理性。但如果我們力有不逮,也不要緊,可以選擇同樣踏實的人,大家一起努力。

每個時代都有無奈,每個時代也都有精彩。過好自己的一生,纔是最重要的。


以前爸媽那個年代,只要你人老實,勤快肯喫苦,大把的媒婆來你家給你說媒!現在,你在老實,在勤快,在能喫苦,卻也抵不過丈母孃的一句話:你有車嗎?有房嗎?有存款嗎?工資一個月多少啊?

然而現在的人也越來越現實,如果你家境不好,失業也一般,你想像談一場戀愛,真的非常的難,先別說有沒有人願意跟你在一起,就是你自己有喜歡的對像,你自己都會因為沒錢,沒事業,而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現在的大多數戀愛,走腎的特別多,走心的少之又少,因為要談結婚,那可不比世界大戰輕鬆,有多少戀人,在結婚時鬧的家裡雞犬不寧,因為雙方父母的想法不同,一方希望先買房買車在結婚,另一方希望孩子結婚後,一起奮鬥買房買車,這讓很多本來有結婚準備的情侶,都不知所措了!所以現在有的人願意談一輩子的戀愛,都不願意結婚!


正如很多人所說,是因為懶、累、窮、害怕、疲憊......這些答案都對,但也都沒有說到本質——


捨不得跳出情感舒適區,不敢跟別人建立長期的親密關係。


單身狀態能夠為一個人建立起一個情感舒適區,他可以享受充分的安全感並沉湎於其中,而談戀愛卻偏偏要求他主動跳出來,離開這個舒適區。


什麼是情感舒適區?我們到底是應該跳出來還是就那樣窩在裡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那種能接受閃婚的人嗎?你覺得閃婚靠譜嗎?


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我有個表妹就是閃婚。這姑娘本就是揹包一族,不是那種文藝範兒的,而是那種有點野性美的,興緻一來,拎著雙肩包和單反就出門了。自打她十八歲以後,我就沒見過她有穿裙子的時候,啥時候都是利索的短打裝扮。


我覺得,如果把我跟她同時扔到哪個需要絕地求生的嚴酷環境裏,甭看我是個大老爺們兒,說實話,我覺得她生還的概率要比我大多了。人家跟我這種常年坐辦公室的人比起來,膚色更健康,精力也更充沛。我跟我這表妹交道打得不多,畢竟實在沒啥相似性。我只知道,她最近幾年都是頻繁換工作,每年拿了年終獎就辭職,趕著過年前後旅遊的淡季,趁有錢有時間,穿上衝鋒衣就去歐洲。


羊年末,猴年初,大年二十九晚上,她從歐洲給父母打了個電話,說這次旅行結識了一個特靠譜的旅伴,準備回了國就結婚。


這時候,他們認識剛剛十五天,雙方父母對那個即將成為自己家庭新成員的人,連名字是什麼都不知道。表妹的爹媽被這個「閃婚」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有點不解,有點疑惑,有點擔憂,就跑過來找我。我勸他們:「旅伴和伴侶,聽著也差不多嘛!」旁邊坐著的我媽聽到,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這兩三年已經過去了,人家兩口子,照樣情比金堅,照樣選每年過年的時候,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以前,人們總覺得這樣的閃婚太草率,對閃婚頗有微詞。到了今天,閃婚的討論早就掀不起什麼波瀾了,但人們卻沒意識到,「閃婚」的對立面卻是今天的年輕人面臨的大問題:


閃婚是快速高效的建立一段親密關係,但今天的很多人,卻特別抵觸甚至恐懼跟別人建立起這種關係——一個人單習慣了,突然要走進兩個人的生活,沒法說適應就適應。


有的人是自身條件優秀,但就是走不進長期關係;有的人是單身太久,在親密關係中水土不服;還有的人帶點害羞和自責,覺得自己沒法給對方提供最好的,於是決定提前退場。最後的結局,就是跟愛情甚至姻緣失之交臂,要麼沒心沒肺地繼續單著,要麼悔得腸子都青了也照樣沒招。


但我覺得,以上說的種種現象,其實都是表象,沒法建立長期親密關係的本質,其實就是你不捨得走出自己的情感舒適區。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舒適區。


舒適區是一種人際環境和心理狀態,當你身處其中時,總是會感覺舒服一點。


它可能是肥宅快樂水,它可能是輕鬆爆笑的網綜節目,它可能是一個你特擅長的小眾遊戲。哪怕你有再大的壓力,再棘手的問題,它都是一個能讓你躲藏其中的安全屋。對於不少人而言,它甚至有點類似於惰性——因為你總不願意放棄身處其中的輕鬆,而沉湎於此。


身處於舒適區中,你會得到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解釋了你為什麼在備考的時候刷劇,在項目節點的時候暴食,在長期親密關係前望而卻步。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有拖延症,但是說穿了,這根本就不是個病,更多的是一個文化定義。啥叫拖延症?

從表象上看,明明知道只要狠下心來專註搞它兩個小時,就可以解決久久壓在你心上的大石頭,你卻依然玩玩電腦、玩玩手機、看看視頻、甚至洗了個澡,直到 deadline 已經貼到臉前,纔去做那件你遲早要做的工作。說得直白點,就是「既然有壓力,就先打把遊戲壓壓驚。」


同樣的,覺得面對長期穩定的雙人關係有壓力,那就靠自己一個人過日子壓壓驚。


注意,我在這裡可沒有使用「飲鴆止渴」這樣的辭彙。因為我覺得,如果你拿「獨處」當舒適區,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我沒資格評價你。或許是因為上一段感情受過傷,或者是因為對長期親密關係的反感與不信任,或許是很理智地發現你負擔不起兩個人的生活,總之,我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這沒什麼可丟人的,更不用被批判。


但是,我還是想跟你談談我的看法——


面對情感舒適區,我們能做點什麼?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9 節內容

鹽選專欄

我想談戀愛!科學脫單指南

葉壯 資深心理培訓師

19 小節 | 6 小時

¥49.00 會員免費


人越寂寞,越想要靈魂相通,卻又不願意花時間瞭解別人的世界


第一,對伴侶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現在的年輕人,甜寵的小說、電視劇、綜藝看多了,對自己另一半的幻想就不可避免地參照著裡頭的男女主角。

女生會期望自己的另一半是「霸道總裁」、「溫柔暖男」等等,男生則希望自己的對象是「甜美女神」、「霸氣御姐」或者「可愛蘿莉」。

然而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多高甜的劇情,也沒有那麼多完美的男男女女。就算有,自己也不一定那麼好運能遇到。

但見過了玫瑰,哪裡還會愛上野花?看過那麼多完美的愛情,自己對愛情的期望、對另一半的標準也會提高不少。就算不能完全復刻,起碼也要有人家的一半兒吧!

奈何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女生們會吐槽生活中遇到的多數是些不懂浪漫的、不夠貼心的、不太關心自己的;男生們會抱怨周圍的女生不夠善解人意、不夠有風情、不夠靚麗。

因為總遇不到「合乎標準」的人,但自己也不想將就,於是很多人就選擇了不談戀愛。

第二,更重視靈魂的契合度。

許多人自身的條件已經足夠好,完全不需要考慮對方的經濟、工作情況等外在因素。於是,就更加重視雙方靈魂的契合度,追求高質量的愛情。

這部分人期望的愛情超脫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過日子」,更偏向情感上的共鳴。倆人是否彼此吸引,三觀是否相近,喜歡的生活方式及節奏是否合拍,欣賞的事物是否相似……

這些人太過優秀,也希望自己的伴侶同樣優秀。他們不願將就,想著那個對的人總會出現。等等看,再等等看。

第三,談戀愛太費時間精力。

現在的年輕人們,每天奔忙於工作中,下班後只想趕緊回到家,一頭扎進沙發裏來個舒適的葛優躺。

但如果談了戀愛,就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給另一半。無論再怎麼累,回到家要先報備,還要關心對方有沒有到家、有沒有喫飯,對方的問候也要及時作出回應。

而單身就不同了,行止由心。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用圍著對方轉,不用花心思記對方的生日、紀念日,不用費心準備禮物,也不用去想有沒有消息沒回,更不用管對方的情緒怎麼樣。

週末也不用去約會,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更不用梳洗打扮,頂著個雞窩頭就可以走來走去;還可以宅在家裡喫零食看劇、玩遊戲,累了就癱在牀上睡覺……一個人能盡情享受一個完美的週末。

單身的生活如此美妙,又有多少人捨得放棄呢?

第四,談戀愛太費錢。

談戀愛花時間、精力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金錢也是。

對男生來說:倆人一起去逛個街喫點東西要錢吧?一起去看個電影要錢吧?生日、節日準備禮物要錢吧?節假日發發紅包也要錢吧?

對女生來說:約會打扮的漂亮衣服、化妝品要錢吧?給對方準備禮物和驚喜要錢吧?不想約會全花男方的,時不時買單也要錢吧?

既然談戀愛這麼費錢,那為什麼還要談戀愛。

第五,不談戀愛也可以過得很好。

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已經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只要自己樂意,結不結婚都隨自己高興。

許多人重回單身後都發覺,不談戀愛簡直不要太自在。

在外面隨便玩到幾點都行,不會被人催著回家;想拋開手機就拋開,不用擔心對象發信息沒能及時回;也不用考慮自己做得對不對、會不會惹對方不高興。

總之,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另外,現在的年輕人獨處能力越來越強。許多人完全適應單身生活,也能給自己足夠多的安全感,不會感到寂寞。

自己看電影、自己喫火鍋、自己唱KTV、自己去旅行……這些以往被列為重度孤獨患者才自己做的事情,現在也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

當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不談戀愛一樣活得開心時,談不談戀愛還重要嗎?

結語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大多不想談戀愛了?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將單身視為一種生活態度,越來越多的人享受這種獨處的狀態。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若真的覺得單身比談戀愛更舒適也更適合自己,那談不談又有什麼所謂呢?

只是,愛情、婚姻終究是情感的歸宿,願所有人都愛有所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