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樣問題的小夥伴嗎?可以支支招嗎?感謝~


回答過類似問題,所以我就直接引用啦

全是乾貨,整理超級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勞煩點個贊同哦!如果有不同的見解,也請您溫和提出,我們友好討論。

-------------------------------------------

面對這麼複雜的問題,我們首先先說點必要的題外話:

1,美術史應該如何學習

先拋開如何欣賞不談,中國美術史(其實任何關於xxx美術史)都非常複雜,都如同一棵主枝幹與旁枝細杈交織在一起的非常錯綜混亂的大樹。如同中國美術史。

要理解中國美術史,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中國畫的最最基本的知識。

按照具體的題材,中國畫分為三種:人物,花鳥,山水。

按照技法的不同,中國畫也分為三種:青綠,工筆,寫意。

於是,個人理解,中國美術史你的理解和學習大家也可以分為三種方式。

①第一種,最普通最常見的,按照時代順序學習

也就是,你可以從各個朝代開始理解和學習,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等等各個朝代的背景,主題,畫家,風格。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很有前因後果的傳承感,一旦理解後整個美術史的脈絡和發展就非常清晰(題主說的感覺中國美術史容易混淆,不好區分各個朝代的作品,其實是因為沒有透徹的真正的理解各個朝代的特點和風格,以及過度的原因,一旦深入理解了之後,其實區分作品朝代等這並不難)但是這種方式有缺點,就是內容太複雜,記起來很費勁,太過花費時間,很可能學著後面忘了前面,如果不多學幾遍很可能就像題主說的一團漿糊了。

②第二種方法,按照主題來記。

按照主題的脈絡,如花鳥畫在各個朝代的的發展脈絡,人物畫在各個時代的脈絡,山水畫在各個時代的脈絡。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有利於總結、歸納。按照三條線的脈絡每一條都可以很連貫的進行梳理,並且可以看出中國畫每個主題的發展線索和演變規律。

當然,這種方式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整個時代不連貫,你可能很瞭解中國某一個朝代的山水畫的歷史,但是對於這個朝代的其他主題,你可能會要想很久才能把你腦海中屬於這個時代的花鳥、人物的畫風聯繫起來。

③第三種方式,就是按照繪畫技法的不同,它的優缺點和第二種類似,就是你可能對中國工筆(或其他技法)的脈絡很清晰,但是卻無法很清晰的將同一個朝代的技法一起進行對比。而且,這種方式記憶起來也並不方便,並不比第一種簡單,很可能將中國美術割裂成奇怪的線索,所以並不提倡這種方式。

所以,綜上所述,中國美術史按照第一種中規中矩和第二種歸納總結的方式理解記憶比較好。第一種,系統而全面,第二種,簡潔扼要。

2,關於如何欣賞中國畫的問題

其實對於不畫中國畫的朋友來說,要做到感同身受一般的欣賞國畫確實很難,就像我在沒學國畫這個專業之前,我也看不懂這些不同深淺的水墨到底好在哪?而真的只有學習了,我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畫的精髓。所以對於不畫國畫的朋友來說,「筆墨生動」、「墨色溫潤」等專業欣賞的名詞可能對你們真的沒有什麼觸動感,所以接下來的正文中,我也只能儘可能的去翹動這些朋友的感官,用通俗易懂的辭彙來幫助大家欣賞。但是同時,也請大家先明白兩點,並在欣賞的同時時刻記得這兩點,這樣大家也才能更好的體會這些名作的牛掰之處:

①國畫基本上下筆就不能修改,而油畫你即使全都刮掉了還是可以覆蓋上重畫

②每一筆墨相較於前一筆,哪怕只多沾了一滴水,多沾了一丟丟墨,墨色就會發生變化,可想而知畫者需要多麼精湛的對水分和墨色的掌握,才能在正確的位置畫出各種層次的不同墨色!更不要說在精準的同時還要把握山水花鳥等物體的氣韻與精氣神!

3,本文脈絡

我非常提倡「思維導圖」方式來記憶美術史。心中有概況圖,才能更好的往裡面添加繁雜的枝葉。我以前也是用的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記憶的,不過以前我是在本子上自己畫的圖,我的字也非常潦草,所以這次直接給重新在網上做了一份乾貨,此外,大家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特地加了一些簡單記憶的方法和發展線索(最重要的就是時代的發展特點以及中國畫前後發展傳承的脈絡線索,按照線索和發展原因來記憶會好很多)

而根據我在總結時的感受,我又再次調整了一下回答的思路——還是先以時代為線索整個梳理一遍比較清晰,然後再分三個主題加深鞏固重要的知識點會更好,然後,中國畫的賞析也會在分主題的部分穿插。幫助大家梳理和鑒賞不同時代重點下的中國畫,理解中國畫的精髓。

所以本文的行文脈絡就是:

一、中國畫發展簡史(普及概況)

二、中國畫主題(山水、花鳥、人物)發展線索(加深重點)以及例圖分析鑒賞

囉嗦了這麼多下面,我們就根據行文脈絡,正式進入正題!


一、中國畫發展簡史(普及概況)

我們就以我總結的這張思維導圖來「橫掃中國美術史」。

注意:此圖只概括最重要的知識點(主幹),枝幹與細碎的枝葉大家需要自己添加,不然這麼多知識點一張圖也放不下,而且這麼多知識點全寫的話工程量太大,我真沒有那麼那麼多的時間寫,如果有的話我都可以去出本美術史的書了……所以枝葉需要大家自己添加哦,見諒!

一定要放大看……不然啥都看不清。

中國美術史

二、中國畫三個主題的發展線索(加深重點)以及例圖分析鑒賞

1,山水

明人王世貞在《藝苑厄言》中總結說:「山水至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範寬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癡黃鶴又一變也」。歷代大師們以其傑出的才能和豐厚的學識,留下無數可世傑作,同時也積累了無比豐富的創作理論和技法理念。而王世貞的總結恰好可以說明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脈絡。

①,大小李一變也:

唐代青綠山水

以《江帆樓閣圖》、《明皇幸蜀圖》為代表,可以看出山水畫的進步

《江帆樓閣圖》

②荊關董巨又一變也:

五代南北方山水第一次開始風格區分,北方(荊浩關仝)山水雄健,南方(董源巨然)山水清秀雅麗。

荊浩關仝

董源《瀟湘圖》

李成範寬又一變也:

北宋(初期)李成範寬:北方全景山水成為北宋中期後期山水家臨摹的經驗圖式。表現自然時,常常是注重自然物理的表現,是「無我之境」。

④劉李馬夏又一變也:

南宋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不同於北宋全景構圖,採取邊角構圖,「馬一角夏半邊」,更多抒情性。

馬遠《山水扇面》

兩宋佔「兩變」,所以不得不說宋代是山水畫發展的高峯(花鳥也是如此)

⑤大癡黃鶴又一變也:

元代黃公望、王蒙,文人畫頂峯,追求筆墨趣味,詩書畫印完美結合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山水畫欣賞要點

a山水畫的意境

山水畫的意境就是山水畫所創造的境界,主張以意為主,強調錶現,意造境生,營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畫創造的意境不光是優美的景色、山川的風光,更多的是畫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脫於煩瑣與庸俗社會的心靈居所,山水畫的境界給人的是可觀、可行、可遊、可居的神遊場所,不論是北宗山水還是南宗山水,所表現的意境與功能無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縹緲神奇,或是悠閑農夫漁樵的隱居之所。文人山水畫多表現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樸自然的水墨風光;宮廷畫家的界畫多表現樓宇宮殿是人間的繁華,也是超脫於人間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靈居所。這也是畫家與觀者的心靈溝通。

b章法構圖

章法就是畫面的佈局,即構圖法,顧愷之稱作置陳布勢,謝赫稱作經營位置。中國畫講究立意定景,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並巧妙地運用畫面的空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畫有著「細細看,面面觀,看地透,窺其穿」的要求,即能從山前看到山後,從山下看到山上,從房內看到房外,這種要求是為了滿足「飽覽臥遊」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盡在眼前。

c筆墨趣味

筆墨的問題,歷來論述較多,用筆講究點,勾、皴、擦之法和下筆的輕重、疾徐、偏正、曲直,側筆、圓筆、中鋒、偏鋒、逆鋒等。用墨講究淡墨,濃墨、潑墨、積墨、焦墨以及破墨、飛墨諸法,此外還有「五墨」「六彩」之說。用筆與用墨的變化既是不同繪畫的需求,也是不同畫家的修養與繪畫風格的體現,最高的境界應是心手合一,筆隨心運,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矯情做作,故弄玄虛。對山水畫筆墨的欣賞,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也是書畫鑒定的一個重要方面。

最後,我想說如果沒畫過山水,講這麼多其實真不好體會!!我曾經在專欄裏寫過一篇關於如何鑒賞中國畫的文章,歡迎圍觀~

紙上影:關於國畫,我們知道的還太少!(一)?

zhuanlan.zhihu.com圖標小佩聊繪畫?

zhuanlan.zhihu.com圖標

2,花鳥(包括鞍馬等)

①花鳥畫逐漸完善

唐代花鳥畫已經獨立成另一種畫科,逐漸完善,如韓幹《照夜白圖》

② 花鳥畫發展的重要時期

五代 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流派,確立了花鳥畫史上的兩種不同的風格,也就是黃荃的富貴,徐熙的野逸。

③工筆花鳥畫史上高峯

宋代翰林書畫院繼承黃筌精緻風格,宋畫花鳥小品成為歷史一絕,另外受蘇軾影響文人畫花鳥蓬勃發展

宋徽宗《琵琶綉眼圖》

④梅蘭竹菊表氣節

元代花鳥畫受到宋代文同,蘇軾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專門畫水墨梅竹的畫家,以柯九思,仉瓚,吳鎮,王冕為代表,表現文人的志氣(不與蒙古元朝同流合與)

王冕《墨梅圖》

⑤大寫意花鳥酣暢淋漓

明代徐渭發展出大寫意花鳥,淋漓盡致,暢快灑脫

徐渭《墨葡萄圖》

花鳥欣賞要點

舉個例子,宋代小品繪畫中,《海棠風蝶》中的一組西府海棠花和葉子在春風中飄擺,有一隻蝴蝶想要落在花枝上,又落不準,好像能感覺到蝴蝶的翅膀在風中抖動,精妙至極。再如《出水芙蓉圖》,花下襯以綠葉,葉下三枝荷梗,荷梗上綠葉深深,綠葉之上託捧出一朵淡紅色暈染的荷花,在綠叢中格外嬌嫩,而這嬌嫩,並非胭脂水粉般俗氣的大粉大紅,而是自家後院清幽的池塘中,真正未經世面的小家碧玉!隔著畫面,似乎都能夠聞到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淡雅的清香之氣!

還是那句話,我曾經在專欄裏寫過一篇關於如何鑒賞中國畫的文章,歡迎圍觀~

紙上影:關於國畫,我們知道的還太少!(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3,人物

①春蠶吐絲,形神兼備的線描高峯

東晉顧愷之 注重表現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視眼神的描繪。擅長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遊絲描。其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

顧愷之《洛神賦圖》

②人物畫高峯 唐宮仕女圖系列

唐代 初唐人物畫家閻立本為代表將中國繪畫向盛唐的「煥爛而求備」推進了一步,因此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畫家,傳世作品有《歷代帝王圖》《步輦圖》。聖堂人物畫以畫聖吳道子最為出名,其道釋人物畫成就突出,獨創的宗教圖像是亞被稱為「吳家樣」。張萱是仕女人物畫家,代表作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周昉的仕女畫有《紈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

張萱《搗練圖》

③北宋宗教人物畫

北宋的宗教人物畫代表首推武宗元,其代表作為《朝元仙仗圖》;文人畫家李公麟創白描人物畫

④人物畫的最後「掙扎」

唐寅人物畫多畫寂寞侍女,《秋風執扇圖》

明晚期人物畫以南陳北崔的陳洪綬和崔子忠為代表。又以陳洪綬最負盛名,其重要版畫作品有《九歌圖》《水滸葉子》等。曾鯨自波臣,擅長肖像畫,其代表作為《王時敏像》

人物畫欣賞要點

中國古代人物畫主張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緊緊抓住有利於傳神的眼神、手勢、身姿與重要細節,強調分別主次,有詳有略,詳於傳情的面部手勢而略於衣冠,詳於人物活動及其顧盼呼應而略於環境描寫。中國古代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

還是那句老套的話,我曾經在專欄裏寫過一篇關於如何鑒賞中國畫的文章,歡迎圍觀~

紙上影:關於國畫,我們知道的還太少!(一)?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暫時就先這麼多吧,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請別忘記點個贊哦,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知乎,以及我的專欄,謝謝!

唐宋繪畫典藏?

zhuanlan.zhihu.com圖標小佩聊繪畫?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是把《藝術理論指南》、《美學指南》跟整套牛津藝術史放在一起看的。

縱觀整個美術史,不同視角的研究者寫出的觀點可能截然不同,但走回他們的立場和時代背景來看,好像又都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個人認為最好不要寄希望於有一條單一的、高度體系化的脈絡貫穿全部美術史。

可以把美術史看作人類社會進程的一道縮影,要深入學習的話需要了解的背景並不僅僅在「某年某月某地某藝術家做了一件什麼作品」這樣的問題上,而是經濟的走向、政權的變遷、氣候的差異、信仰的引導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一些羣體選擇了那些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作品,也是這些因素,使那些今天我們可以知道的作品成為他們最後定格的樣子。

所以把美術史甚至年鑒、年代史和相關的理論研究著作放在一起看是最直觀的。當然,很多翻譯本確實讓人越讀越迷茫,所以抽時間學一學外語也是有助於學習美術史的。


美術史的學習方法有兩種,應對不同的問題,第一種:考試,如果是為了應對考試,推薦主要使用央美版的中外美術簡史,學習的方法有幾點,第一,主要關注繪畫史的內容,第二,梳理出美術史的歷史脈絡,把握住每個時代的時代風格和代表藝術家、作品,這些藝術家作品,第三,中國美術史部分重點關注人物、山水,花鳥,畫史畫論這幾個部分。

還有一種情況學習美術史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識以及眼界,那麼就完全是另一種學習方法,首先對於風格的把握建立在大量的閱讀作品上,必須看大量的畫冊跟原作,多去博物館,多去看拍賣,多上手,才能對藝術品建立起相對可靠的鑒賞能力,其次就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陶瓷,書法繪畫,佛像雕塑,古籍善本等等方面的興趣,然後由點到面,建立起對某個時代,某個領域的更深入的理解,甚至在更加深入的情況下能夠對一些藝術史範疇的認識加深甚至改觀。

如果想了解更多藝術的事,請關注公眾號:藝術家自撰。


首先不清晰你的問題,怎麼學美術史也是個很大的範疇。

我想你就是想問怎麼快速梳理美術史「史」,這個沒有捷徑,

  1. 先通讀、泛讀,熟悉各藝術流派,然後梳理脈絡,簡單的是時間脈絡,各時間節點的藝術風格、代表人物/作品,藝術特點。
  2. 分段式深度研究,比如希臘藝術 、文藝復興、巴洛克....... 深入瞭解藝術風格的起源、社會、歷史背景,藝術家的傳記等等;
  3. 進一步抽象藝術史,讓史料的信息呈現,抽象成一種規律思考(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
  4. 美術史的理論研究(美術史理論的理論),這裡的對象是跳出來,看這些研究者如何研究美術史,他們的切入點、立場、方法論、藝術理論是什麼? 例如:偉大的沃爾夫林的藝術史研究關注普遍的風格特徵,而不是對單獨藝術家的分析,他把作品形式分析、心理學和文化史結合起來;
  5. 藝術及藝術史的本質思考,為什麼要有美術史? (這個問題太嚇人,容易搞死自己) ,這裡更多的是哲學思考,西方哲人從亞裏士多德開始就不斷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廣泛跨學科的知識(我認為知識/人類的思考 本質都是相同的,只是我們沒有看穿) 還是先重複上面的1234......

建議美術史一定要多讀幾遍,是一切的根基,第一遍就是打發時間,第二遍記得點專有名詞,第三遍做筆記。

大部分人都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範景中教授都讀了5遍《藝術的故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之後纔能有透徹的感覺,也僅僅是感覺。

還是多堅持,很多都是半途而廢,其實堅持堅持你就發現這條路上沒幾個人了沒然後你就是專家了,現在物質強權,千萬不要浮躁,共勉。


歸納大風格,整理風格里的代表人物,把框架構建好。整理歸納要點,提取關鍵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