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根据晚上听见我叫她判断我掉魂了。然后就让我妈给我喊魂。我特别排斥这种,这种我知道有时候有用,但是我又觉得是迷信。


掉魂的情况有很多。

最常见的是天灵盖还没完全合上的小孩。偶尔也会有成年人掉魂。

掉魂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解释起来就只能是「迷信」的那一套了。

因为小孩子的天灵盖还没完全合上,再受到某种剧烈的情绪波动的时候,所谓的「魂儿」就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选择逃跑,但是魂儿逃跑了,你这个笨拙的身子可跟不上你魂儿的速度,而因为天灵盖还没合上,就给了魂儿逃跑的路径,而魂儿掉了的症状就很多了,但一般都是卧床不起,生病,发呆,人迷糊。所以就需要把这个魂儿找回来。方法并不是只有「喊魂」一种。简单点的,能直接把魂拘回来。还有一些是通过清风把魂引回来,只要魂靠近自己的肉身,自己就会回去了。但是不管是拘魂还是引魂,都需要一定的所谓「道行」「本事」。而喊魂这件事是个零成本的买卖,只要亲近之人和一些简单的道具就能完成。

成年人掉魂比较少见,但是也不是没有。除了上述的危害,一个人的魂魄如果被山精鬼魅所害,那一般都没啥好事儿。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老一辈对你的关爱,免得让老人担心。


小时候一去我们村的田野,或者一经过坟地等,我就会发烧,打针吃药都治不好,只能求助我们附近的一个神婆子,往往当晚见效。

小时候我也经常掉魂,说实话掉魂的时候我确实觉得做什么都很衰,神经比较衰弱,叫完之后睡一觉就会变好。这显然已经脱离迷信的范畴了,因为它有实际的效果,不管它是心里安慰法亦或是其他,只因我们起了个名字「叫魂」,但它叫的真是魂吗?不一定。

科学是一种方法,选择用「叫魂」的方法治疗,只要是有效,就不能称作「迷信」。而且,若有比「叫魂」更有效的方法,我相信你亲人会选择其他种方法。反而是你一味地排斥我国古老且有一定效果的方法,这可以归为「迷信」。

可以看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用繁体写的,手机回答比较麻烦,所以选择摘抄几段。以下是: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迷信是自迷,看到了神奇的现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内在的深奥道理名迷信。所以,这样盲目的信仰的定义就是一种逻辑混乱的定义,本人没有查阅到盲目的信仰的定义,不知是否是因为编者的纰漏还是其他原因。而且,对于虚幻、不切实际、荒谬的界定还有待争议。科学认为,没有得到证明或者推翻的理论不能承认不存在也不能承认其存在,所以这些概念比较模糊,至于是盲目还是科学这种确认条件有限,仅限于主观判断。

经过鄙人浅显的查阅,高占祥与王青青的《信仰力》中指出:信仰源于古印度的梵语s/raddha,唐代佛书《法苑珠林》将其译为信仰。佛教强调,在修行泽始,便要建立起坚定不可动摇的信心。《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在《信仰力》这本书里,并不是简单地分为盲目与科学,而是将信仰按照性质与作用,分为向善的信仰与向恶的信仰、积极的信仰与消极的信仰:向善的信仰是与人类本性相一致的、具有平实性的、而且具体化的信仰;向恶的信仰是与人类本性背道而驰的、对人产生误导作用甚至对于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损害的信仰;积极的信仰反应大多数人的心理要求,符合大多数人的合理愿望,能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而消极的信仰则充斥著反社会、反科学、反人性的内容,会诱人堕落、避世、阻碍社会进步与发展。通过近几年我对于释道两教的浅薄认知,不管是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主张还是佛教的「人间佛教」主张,都是基于爱国都是基于对于信徒教众三观的培养与矫正,是引导教众信徒走向共同构建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国家增添一份力量。较为有趣的是,迷信的现象往往发生在知识水平有限甚至没有接受任何教育的人身上,这就意味著迷信的现象将在以后因为教育普及而逐渐变为民族风俗文化,将成为展现民风、体现当地文化的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独特的方式。

除去当今所知名的佛道基督伊斯兰等宗教,民间信仰尤其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那种几千年一贯制的自然状态、自发状态和世代因袭、缓慢前移的「冷文化」状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著极其厚重的分量,乌丙安在《中国民俗学》中指出了民间信仰这种近似于迷信(盲目的信仰)与宗教的十大区别:「无固定的组织机构、无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没有创教祖师等最高权威、没有形成宗派、没有形成完整的伦理的哲学的体系、没有专司其职的神职人员、没有可遵守的像宗教那样的规约或戒律、没有宗教那样的作法器物与作法礼仪、没有固定场所、没有自觉地宗教意识」。显而易见,通过研究自发的民间信仰来说明信仰的问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在乌丙安的《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这种对自发的民间信仰和认为宗教所做的宗教信仰要素方面的简单比较,为求揭发中国民间信仰并不具备所有成型宗教的组成要素和它将继续沿著自发的多神信仰发展的本质······从现阶段中国民间信仰的实际情况来看,它可以继续与某些人为宗教如道教、佛教保持某种联系,但绝无向人为宗教发展的可能」,从上面这段话就可以看出中国民间信仰是由于其自发组织是由人类灵魂深处对于自身力量的怀疑以及对于自然力量的畏惧以及自我安慰,其发展与宗教也密切相关但是却一直脱离宗教形式更以家族或者区域来行使的更近似于心理慰藉的一种信仰,依据迷信的定义(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迷信是自迷,看到了神奇的现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内在的深奥道理名迷信)并不能够完全认定民间信仰为迷信,因为其出发点是稳定家族里或区域内成员们的心理,使之对于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不会特别畏惧而且能够抚慰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心理创伤。乌丙安在《中国民间信仰》文末说:「对幻想的超自然力的崇拜,作为中国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随著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在许多方面相应削弱,甚至有些原始宗教遗留的观念和行为遭到淘汰和灭绝。但是,作为有著悠久传统和深刻影响的神秘超凡魔力的崇拜,还会在中国广袤的山野村寨中继续遗存和延续下去。只要民间生活处于天灾人祸的侵害之中,生老病死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之下,人们对超自然力的畏惧和祈愿就不会停止和终结」。也就是说,只要人们无法使超自然力为己所用,这种自发的心灵慰藉就不会消逝。所以,这种民间信仰并不能称作是迷信,也不能是向恶的消极的信仰,因为其的产生及其作用都是维护家族区域稳定与发展,对于封建社会以及氏族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历史舞台上有著极其重要的分量。

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现象,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反映出人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一种超前性、前瞻性、想像性和猜测性,表现了一种超越自然、超越自我、超越社会的精神诉求。信仰虽然在其表述中包含著未知、模糊和神秘等因素,却是人类生存及发展中所需要的重要精神动力。信仰现象在人类各族普遍存在,在中华民族中也不例外,可以说,中国文化中有著明显的信仰文化之展示,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信仰需求问题。目前,我们的政治信仰是已经确定甚至是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侧重于宗教信仰携带著道德信仰一起来思考一下,目前我们除了主观上对信仰问题进行区分之外,我们还能怎么进行区分?虽然说目前定义已经较为完善,例如我前面举出的对信仰的定义:「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以及盲目的信仰的定义:「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但是就其针对宗教信仰这方面,关乎于盲目与科学方面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说明,所以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本人对于这种误区想要进行一下阐明。

宗教人士相对于底下的群众来说对于信仰问题更加的理智与科学,在对于神仙鬼怪的态度上也没有下属教众那样战战兢兢,所以更加确定了对于非邪教的宗教组织来说造成迷信的原因是教众自己对于自己既得利益(所说并非指单纯的经济方面利益)的渴求以致于盲从,并且是把这个需求寄托在了不知所出不知其貌的超自然神秘力量,此现象不单指现有的佛道基督伊斯兰等大宗教,也会出现在出马仙萨满等民间巫术层面,说白了是希望冥冥中会有一种力量去住自己一臂之力,以达到自己本来的目的,并不存在信仰性,由此,迷信的定义就有些许偏差,其范围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信仰方面,即所谓迷信的定义,应该扩大到对神秘力量的盲从而不属于信仰的层次,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现象,有些人只要是神就会膜拜,不在乎其属于哪一种宗教,只要神被称拥有一定的能力,就会被「利用」。也就是说,这些人中大部分其实是没有信仰,或者是信仰「钱」。


我小时候不止一次见过当地有人在病入膏肓时无药可医,便只能请道士喊魂,希求能转危为安。观察几番过后,如今回想起来,深感这是短命时代底层的抗争术,即与病魔斗,与悲惨的命运相斗。

如今渐渐迈入长寿时代,大概在我十岁后,便再不见有人喊魂,除了少部分巫术,如「剥生替死术」、拜干爹干娘外仍可一睹外,其余则罕见。这一期的内容很长,且内容详实。

第二部分社会学家的解释,并没有我们想像中冷冰冰的批判,相反,是一种有温度的研究。推荐第二部分(一)中陆群先生对苗族招魂现象的观察报告,文笔上佳,值得一看!

一、灵魂的迷信与喊魂的传闻

(一)魂灵之说

民间相信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三魂是胎光、爽灵、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和臭肺。只有「三魂莫乱走,七魄莫乱行」,人的身体才会健旺。倘若魂不附体,无论男女老幼都会生病乃至死亡。

(二)喊魂主要面向小孩

在民间如果小孩厌食、体弱、夜啼,大人便认为是魂魄走失,必须为他喊魂。有的小孩在外贪玩,回家睡觉后做恶梦,大人们也认为是魂魄未归,也要为他一路喊魂。

(三)一般情况下喊魂是怎样喊的?

喊魂一般由母亲来喊,俗语说「娘喊千里」,意思是母亲的呼喊能对千里之外的儿女的魂魄有效应。喊魂时要喊出小孩的名字,采用问答的形式,从漆黑夜晚的屋外一边向屋里走,一边呼喊:「某某回来哟!某某回来哟!」

(四)湖南各地喊魂方式大观

在湘北的一些地方,一边喊魂,还一边丢阴米。屋内的大人,一般是其父则应之曰「回来了!回来了!」

在湘西地区的苗族,小孩生病了,是由于受了惊吓,要请巫师「喊骇」。其词有:「抬头看青天,师傅在身边;低头望地边,师父在眼前。弟子不收男魂女魂,三魂七魄,真魂本命,当收天骇地骇,人骇鬼骇,牛骇马骇,狗骇猪骇,风骇雨骇,雷骇电骇,头上收到身上,身上收到脚下,脚下收去远遣他方。」通过收骇,把被骇跑的魂魄请回来。

绥宁县苗民的小孩掉进水塘河川,扯上岸后,要煮熟一个鸡蛋带到落水处,要像从水里捞东西似的捞魂,边捞边喊小孩的名字,边喊边回应。然后小孩吃掉这枚鸡蛋,表示魂魄归身。

在衡阳地区,小孩在水边受了惊吓,家长要备三牲祭礼,傍晚时到水边祭祀。祭祀后抛茶叶、大米并喊魂。喊魂的人一直要喊到小孩睡觉的床头,一路不能转身回头。

邵阳一带喊魂,要连喊三晚,一般是拖长了声音喊七声或九声,边呼喊边告诉小孩「东边吓了东边回,西边吓了西边回。东南西北都吓了,三魂七魄都回来。」

双峰、新邵等地在喊魂后,大人要伸出左右手的大拇指在小孩额头向上抹三下,意为提起小孩的「阳火」。有的还在前额吻三下,并说「吓了猫叽,吓了狗叽,没吓我的崽叽!」

为了探测小孩魂魄的走失方向,汨罗民间将一盅米用小孩衣衫包裹,摸平后打开衣衫找出一粒竖起的来,其米所在方向就是喊回小孩魂魄的方向。

(五)喊魂的时宜

喊魂也有禁忌。不能在白天喊魂,断黑时喊最好。说是魂魄在外飘游了一天,这时才有回归之意。

(六)其他喊魂术

1、针对死人的喊魂

以上各类喊魂,主要是针对小孩和生人,在湖南民间,还有一种类似于超度为死者安魂的喊魂,名之为招魂。

屈原曾在《招魂》和《大招》中生动地描绘过楚地的这一民间习俗。湘西的苗族,家中死了人,要请苗巫替死者超度亡灵,其词略曰:

「亡人已死三天,你的魂魄听得巫师来叫,就回转来了。回到自己的地方,转到自己的屋里。世界你还有好子好孙,来替你解罪。你生前的罪孽,都解脱了。罪孽不得解脱在屋里,不得留给子孙身上,亦不留在寨子上,你在世间所有的冤雠,亦都解脱了!保佑主人平安无事。」

在邵阳,人死后有马上爬到屋顶敲打量谷米的升、斗或爬上山岗为死者喊魂的习俗。其目的是莫让死者的魂魄乱游。

湖南境内普遍有办丧事时演唱丧歌的习俗。通过演唱为死者安魂,使亡魂飘进歌堂,听丧歌演唱并领会其内涵。

2、绹(táo)魂、烧胎、蒸胎

三湘四水的不同地区为使魂魄附体还有绹魂、烧胎和蒸胎等巫术流传。

绹魂时,巫师用三根青麻线和三根白麻线合为一股,使法术念咒语后分别绹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颈脖上。有的巫师是将茶、米和盐使法术后用布包裹密缝,用麻线绹在小孩颈脖上。此举带有强制性,其意是将其魂魄绹捆住,使之不能离身去投其他孕妇的胎而转世。如果小孩的魂魄已入其他孕妇和动物之胎,巫师可以用烧胎、蒸胎或钉胎的办法将该孕妇或者是怀孕的动物的胎儿流产,使小孩的魂魄归位

。蒸胎时要先扎制一个草人,将小孩的内衣穿在上面。再将大铁锅盛水,上置木甑,灶内燃起猛火,在念咒使法中把草人置木甑内蒸熬一个时辰。说是此法极其厉害,小孩魂魄所进入的人胎或畜胎无不流产,小孩的魂魄就顺势夺了回来。

烧胎时,巫师先在鸡蛋上画符,写上小孩的姓名、生辰,再一面用纸钱烧蛋一面念咒。鸡蛋烧熟后要给小孩吃,蛋壳放在枕头下睡三夜。

3、追魂

还有一类招魂之术,就是追魂。

巫师追魂,要在病人的堂屋中立神坛,并用竹筒立符座,符座内立长命符。巫师拜请五方追魂仙师、追魂童子,拜请东方青旗兵、南方赤旗兵、西方白旗兵、北方黑旗兵和中央黄旗兵。巫师还以三个猛汉作为追魂将军。

这三个追魂将军大声呼喊抓魂,他们先后冲到野外,只要反手抓到一只青蛙、野蜘蛛、蚱蜢或爬虫等小动物,便飞脚奔回递给巫师,即为追上并抓住了病人的魂魄。追魂将军反手抓来的东西不限于小动物,就是抓来各种野草也认为是抓来了病人魂魄,「捞到黄牛就是马,捞到百草就是魂」,最忌追魂将军空手而归。

巫师追魂还要念追魂咒:「阴起五猖,阳起五猖,五五二十五猖,十大都猖,三天门外追魂魄。」发动猖兵去追。巫师将追到的「魂魄」作放进瓦罐内的手势后,立即用屋瓦盖住。罐内放置一符牌,其两面分别有「雷令」、「祖师诰下」等字。巫师手挽追魂诀和请神掷筶后,置瓦罐于病人床下,以示魂魄已回归附体。

4、立禁

在湖南境内众多的招魂巫术中,还有一种广泛流传的「立禁」。

立禁是巫师使法术将失魂魄者的魂魄收到密闭的「金珠宝蛋」(指鸡蛋)内使之不再失散的一种巫术。

巫师立禁时多方请神,奉请铜板仙人、铁板仙人、铜脚仙人、铁脚仙人、王元帅、岳元帅、马元帅、赵元帅、水晶三圣公、雪山童子、张氏二娘、曹氏三娘、正君灵公、孟公元帅、上元唐将军、中元葛将军、下元周将军、西面山前童子、西面山后郎君等一齐协力助他用金珠宝蛋立起「三魂宝禁」,使「三魂不乱走,七魄不乱行」。

请神之后,巫师在金珠宝蛋上画符并将它涂成红色,接著念起咒语将所涂的红色幻化为「东方青云、南方赤云、西方白云、北方黑云和中方黄云」。

在这五色祥云的保护下,收入金珠宝蛋内的失魂者的魂魄便能「令人见得,令鬼不知」,将会安定稳当,不再被鬼勾去或受惊吓而离体失散。

立禁之后,有的巫师将金珠宝蛋放进陶瓷坛内,画符念咒密封后长久置于堂屋的神龛之上;有的是七天后将金珠宝蛋给失魂者吃下,令魂魄入体不再失散飘游。

——《湖南省志·民俗志·信仰民俗·巫术·招魂》,有删改。

二、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的观察、解释

(一)对苗族招魂的观察、解释

贪恋尘世、重生畏死、注重现实生活的享乐,是苗族鬼神文化的又一价值取向。中国人历来的生活准则是贪恋尘世的生活,对现世人生有著无限的依恋,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解脱的宗教观念,我们唯一所有的本土宗教——道教所追求的不是来世,也不是解脱,而是长生不老作神仙,这是祈求现世享乐的永恒与继续。

苗族人民在这一价值取向上尤为明显,其鬼神文化世界里,充斥著这类价值观念和行为取舍。苗族人民害怕死,害怕灵魂离弃肉体,而那些相继死去的人们,在苗族人民看来,他们的灵魂不是自然离弃,而是被掌握生死的冥间鬼吏勾去了,故在苗族民间流传种种「勾魂」的说法。

通常的模式是:XX单行至某地,忽闻一异常声音唤他的名字,他应声答了,之后,他便神情恍惚,几日内因莫名其妙的病死去。原来,喊他的是鬼吏,而他在应答的一瞬间,魂便被勾去了。

失魂,是作为生在阳世的人所碰到的最可怕的事情,所以,常有老人告诫他们的子孙:当有陌生人喊你名字时,千万不要应他。既然失魂可怕,那么害怕失魂,一旦失魂便努力喊魂归身,便是极自然的事情了。

苗族自古有喊魂的习俗,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或因跌倒、或因受到意外惊吓、或生病,便认为是「魂落所致」,而只要把魂喊回,附在原体上,病就会逐渐好转,人就会逐渐康复。

所以,每当家人昏迷不醒,其亲人便呼天抢地、声嘶力竭地大唤亲人的名字,想于寂寥虚空的幽冥之中把勾去的魂喊回。

在他们看来,昏迷不醒是家人告别阳世去阴间的过程,死者的魂灵处于一种多重冲突之中:一方是鬼神把魂灵勾出肉体拉向阴间;一方是魂灵在痛苦与绝望中离别阳世亲人、离别自己的躯壳肉体;还有一方是阳世亲人的竭力挽留魂灵,把勾去的魂灵喊招回来。

而喊魂正是亲人为留住魂灵而与冥鬼展开的可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因为这里的对手是鬼而不是人,同鬼搏斗非有惊人的胆量和勇气不可。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深刻地感受到苗族人民对于死者的眷眷深情,感受到苗族人民对于生的无限依恋

可以说,千百年来,苗族人民便在这声声的呼喊中追求著生命的永存、此生的长在!对现实生活的无限依恋还可从苗族鬼神文化中的「亡灵现形」说法中看到。

在苗族人民观念里,人死后第七天要「现形」,故当天晚上要在家中堂屋摆设祭台,献上供品,且要燃上三至九支松脂油(蜡烛亦可),大门要不上门。

这样,是夜三更,亡灵便会以身前的形象出现——只不过身轻如纸——轻轻推门进来,在祭台前享受供品。然后托梦给亲人,一般为配偶或子女,嘱其种种家事,训导儿女当如何做人处事,亦或叙说夫妻恩爱、儿女私情、故土情怀、回味他们值得思念的尘世生活??所叙之事虽凡庸琐碎,但多富生活情调,令人想到现实生活的多色与多味。

苗族人民对于人生价值的世俗性取向可见一班,纵死后也不能忘怀!

人死后大都为鬼,为神者极寥。而死后的阴曹地府环境险恶、幽湿、多虎豹虫蛇。不仅生存环境差,生活待遇也差,鬼常常被描绘成「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在黑暗中凄凉地穿行。」这还不说,鬼的样子也极凶丑,疵牙咧嘴、面目苍白、发乱如草、时常还缺胳膊少腿??

这对于生在阳世的健全的人们来说,何其可畏,谁又愿意去死为鬼呢?

——陆群:《试论苗族鬼神文化的世俗价值》,原载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二)对汉族客家人喊魂的观察

在长期的实践中,客家喊魂习俗形成了一套「诊察病状——探明病因——招魂入衫——安魂入体」的仪式。

仪式的实施过程,其实是患者心理疏导与补偿平衡的过程,特别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幼年的心理体验影响著其个性与人格。孩子跌倒、受惊、生病,长辈通过喊魂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关爱,能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安慰,逐渐忘记受到的伤害和不快。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年经验对人的个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响。幼年时期的心理创伤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成为日后患病的症结和根源。无疑,喊魂习俗是一种很好地消除孩子恐俱心理的有效方法。

因此,理解客家喊魂就应该将其置于客家文化场景之中,将客家人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传统习俗纳人进来。客家人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疾疫横行而医疗落后,导致儿童夭折率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求医问药无效之时,喊魂习俗无疑给孩子的成长与健康加上了一道心理上的保险。

「喊魂」作为客家人众多育儿经验之一,从文化价值上来说,有助于增强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增进家庭关系的和睦和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认同。

——周建新等《客家喊魂习俗》,原载于《民族文化》2018年第1期

(三)对彝族喊魂的观察

人的灵魂(意识)本来是人大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是从属于人的肉体而存在的。

肉体死去,灵魂也自然没有了。

而彝人却认为灵魂是不死的,会「永远活著」。肉体只是因灵魂在其中活著才有生命,这种灵魂决定肉体的对灵魂与肉体关系的颠倒认识,是形成彝人敬畏祖先鬼的最根本原因。

但另一方面,彝人又把人的死亡看成是极自然的事,认为即使是太阳和月亮,也是会死的。「太阳不死。到了晚上也算死;月亮不死,到了天明也就死。」「岩上的千年松也会死,河边的万年石也会烂。」

对60岁以上去世的老人之死,认为是已享尽天伦之乐的自然死亡,是幸福的。「老人的死像竹笋脱壳,像树叶枯落。」

所以,不但葬礼隆重,而且在悲伤中又含有喜庆的气氛。这种认识,显然又含有唯物的因素。因此,对被原始思维所桎梏的彝人来说,在其具有不少迷信意识的同时,也有不少思想意识是合于客观存在的,是唯物的,这两种成份往往界限难分地纠缠并存。

——蔡富莲《凉山彝族的招魂仪式及灵魂崇拜》,原载于《少数民族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


能管用就行,方便又不会伤自身,又何必在呼呢!

黑猫,蓝猫。

要是喊喊魂,小儿不叫了这个多经济,要讲科学,那肯定要到医院检查一遍。那不听筒听内声,照妖镜(X光或CT)拍全身,换来的结果是小儿没事,只是吓到了然后建议回家多喝白开水。

毛爷爷换几句教导的话。

或有人说念经,但念经也不是那样念法,「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起不了作用的,念给谁听,小儿那么小,听得懂吗!

事实上不管如何,在不会损坏身体的基础上均可以试验,科学不也是通过试验得出结果的吗。


谢邀,我小时候也被喊过,有效,科学证明不了就说明他要比科学高级,存在即合理,一味的相信科学不也是迷信吗?

很多婴儿都容易被吓到,于是容易出现不停哭,低烧不退等等情况,多半是故去的老人来看望孩子,这种事其实挺多的,没有什么依据,但很多人都经历过。


说不好 但小的时候奶奶对我喊过几次,效果也很好尽一切恶得须陀洹(洹念huán)。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僧伽咤经 seng qie zha)

我小时候经常掉魂,真的是经常掉。

学了八字后,才明白:我八字原局七杀太旺,0岁起运的第一部运是财杀运,财化了食神生了七杀,导致七杀无制……


唱摇篮曲能让宝宝睡著

叫魂儿能让宝宝吓尿清醒


我们不能说这个东西是绝对的科学,但是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神学是如何产生的?就是因为在当时人们无法用科学解释当时的社会自然现象,于是神学产生。

同样魂这个东西,经过大量实例表明,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现行的科学无法解释它,人们面对这个问题的窘迫不亚于在当时人们对于自己来历研究的窘迫。女娲造人,亚当夏娃。那么如今,这个魂魄不能被披上封建迷信思想,因为它确实客观存在,但是缺少科学的解释,于是人们就开始往神学发展。这与人类思想发展史历程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魂的事情,并试图用更高级的科学研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