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答:不一樣。

使用ACR直接打開RAW文件你處理的就是RAW文件,也就是原始的曝光信息。你說的「色調不再是幾千這種具體的數值」我猜不是色調,而是色溫數值。因為只有在RAW的情況下你才能設置具體的色溫值。

你在PS裏複製一遍圖層然後用Camera RAW濾鏡調整,雖然界面相似(其實不同,比如這時候你看不到裁剪工具,流程選項也不同),但是此時你處理的不再是RAW文件,你在RAW轉換中丟失的數據就不存在了。

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處理方法是使用ACR解碼RAW,在Photoshop裏作為智能對象打開,這樣你可以在後期通過智能對象進一步修改數值。使用RAW來處理最基本的影調和色彩問題,然後再使用Photoshop的像素工具來處理其他問題。


首先,反對一下樓上的兩位字比較多的回答,沒一個說到點子上的:

第一,ACR不是CAR,這也能打錯,醉了

第二,ACR不是單純的濾鏡,而是RAW文件讀取和轉換工具(RAW是文件類型,不是格式,格式指的是NEF,CR2,DNG這種),當你轉換為PS圖層之後,它就是圖片(所以才會「變成和jpg使用ACR時一樣的中間是0,兩邊加減的模式 」),而不是RAW,信息量當然不一樣了

點擊大圖,查看右下角

第三,如果以shift鍵通過智能對象打開,那麼你看到的是一個 披著圖層外衣 的RAW文件,可以隨時雙擊包含原始數據文件的智能對象圖層來調整 Camera Raw 設置,但是!如果你修改了其中一個智能對象圖層,該PSD下的所有此智能對象的副本圖層都會改變!!(智能對象圖層的修改不會寫入到匹配XMP中)

第四,RAW沒有色彩空間,他只會在你打開時映射到你的ACR工作色彩空間,相機裏的空間選擇是給jpg用的


所以建議你想修改的時候,建議複製並柵格化一個定檔。實在不行,就把RAW再拖進去,修完再打開(會寫入XMP中哦),那麼此時這個新的智能圖層不會影響到之前的智能對象了,(有點閃電俠的感jio)


不一樣,秋涼老師的回答非常好。

另外,注意一下work flow工作流程,這個對修圖很重要。

簡單來說就是導入PS後就別再回LR了,反反覆復回頭說明你的工作流程有問題,或者你對這兩個修圖軟體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流:

LR:載入兩個配置文件以矯正器材偏色和畸變---銳化和降噪歸零---二構和找平---調整(局部)曝光---調整白平衡---調整影調(全局和局部)---調整色調(全局和局部)---導入PS

PS:修瑕疵和無用元素---一些像素級別的暴力調整,比如摳圖,替換色,特效等高級技巧---縮圖銳化。

這兩個軟體分工很明確,LR偏總體調整,PS偏像素暴力調整。


一樣的,就跟你喫煎餅包在外邊跟卷在裡邊一樣


謝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ACR,而在於PS能否完全解析RAW格式的片子。

ACR只是一個濾鏡工具,只是剛好為RAW格式片子量身打造,所以一般將RAW格式片子導入PS中都會默認打開ACR處理,那麼和用PS將一張片子用濾鏡裏的ACR打開有什麼區別呢?

  • 一般來說RAW格式片子都是14bit的,以及Adobe RGB色域,所以將RAW格式原片導入PS默認打開ACR後,通道基本為16位,色域為Adobe RGB,在ACR面板的最下方會有顯示。(電腦不在身邊)

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再現RAW格式原片的所有細節,(PS,另外細節顯示還跟顯示屏通道色域有關,這裡不多囉嗦),調整完畢後導入PS你會發現,通道還是16位的,色域還是Adobe RGB(需要驗證)。

也就是說基本無損,所以再次通過濾鏡裏的ACR打開調整,基本不會有很大損失,但是一些最開始的操作就無法進行了,比如白平衡、鏡頭校正等。

如果多次進入ACR調整,還是建議轉換為智能對象,既能保護原片細節,還可以多次重複微調,很方便。

  • 通過PS進入ACR裏調整,ACR的通道和色域是跟PS中的通道和色域是掛鉤的,一張JPWG格式的片子導入PS,默認的通道是8位,默認的色域是sRGB,進入ACR調整就是8位通道,sRGB的色域。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修改PS中的通道(可以高達32位)和色域(可以使用Pro RGB)來實現最大範圍的後期空間!

所以說ACR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可以很方便的調整RAW格式原片,只要我們的通道和色域設置超過RAW格式原片,那麼不進入ACR也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

就怕拿著8位通道/sRGB色域的低標準去糟蹋RAW格式原片!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後期空間」,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數學概念,其本質是「精度」,通俗也能稱之為「寬容度」。很多人張口14bit閉口12bit,但其實沒有操作的數學概念。比方說,我只能按照「市斤(500克)」,或者英鎊(453克)計算重量,那麼本來我按克計算的重量,如果用「斤」或「磅」損失了精度,但是在斤和磅之間的轉換損失的精度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我單位「斤」和「磅」標記正確。

我這個例子是指出RAW在導入時候選擇色彩空間,以及色彩空間轉換的精度問題。

所謂「後期處理空間是否一樣大」?首要的問題是「審題」,這個意思的真正表述是什麼?在舉個例子,PNG無論怎麼編輯,都是無損保存格式,是可逆的。如果用戶有正確的「寬容度」無損操作方法,如果知道自己操作的步驟是可回溯可逆的,那麼您的「後期處理空間是一樣大的」,因為可逆。否則,你的後期操作空間就不是一樣的,因為你的操作是「非保真」操作,一些操作不可逆。很遺憾,所謂的「拉色調,亂拉飽和度」恰恰是非保真的圖像操作。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通俗得說,對於圖層是可逆操作,後期操作空間是一樣大的;但對於拉色調,很有可能是非可逆操作,那麼後期操作空間是變小了。我覺得攝影師需要知道一些「高保真」的無損操作,無損操作都是可逆操作。

轉一下 @林詒洪 老師的經驗《安全的調色流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