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新劇切爾諾貝利第四集中,蘇聯採用biorobot也就是活人清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屋頂的石墨。在HBO的表述下,這一行為帶有強烈的xx色彩。那如果這次事故發生在美國,而且假設美國也沒有好用的器材。那麼所謂尊重人權的美國會如何處理屋頂那些石墨?


以美國人的做派,不一定會決定清理屋頂,畢竟去污工作是可急可慢的工作,但是如果做出了清理屋頂的決定,而屋頂上上不去遙控機械,也會派人的,在對清理人員的信息公開程度上會比切爾諾貝利強(比如說「軍方需要XX名志願者」),人均劑量上面也會小些。

1952年12月12日加拿大喬克河實驗室的國家研究實驗堆(NRX)發生了核事故。NRX是加拿大第一座反應堆ZEEP的繼承者,也是四十年代末時世界上最強的中子源,一座重水慢化輕水冷卻的管式反應堆。1952年12月12日事故原因是由於在反應性測量實驗中操作人員誤操作,造成氣動安全棒氣源壓力下降發生彈棒,反應堆功率越限達到設計值(10MW)的8倍,堆芯部分融化,並引發了氫氣爆炸。這是人類最早的五級核事故,總計向環境泄露了約100TBq放射性(主要是通過煙囪釋放的氣體裂變產物),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也沒有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事故後由於為保證反應堆堆芯事故後的冷卻,持續向堆芯注水,結果在反應堆的地下室里積聚了4000立方米污水連同400TBq放射性,之後被接手工作的加拿大原子能公司(AECL)用專門的臨時管線引到1.6公里之外的專門污水池裡。

事故後的去污工作中,加拿大向美國求援,美國派出了150名海軍核工程人員參與清理,其中包括後來的總統卡特。美加雙方總計862人參加了有關工作,去污工作持續了兩年,主要通過遠程遙控操作,拆除和埋藏了堆芯排管容器、熔化的燃料棒和其他設備,加拿大在原廠房重建了一個NRX,功率增加到42MW,並服役到1993年。這個事故對美國和加拿大的反應堆安全影響很大,反應堆設計開始要求反應堆安全系統的獨立性和多樣性、冗餘的安全停堆能力,後來美國搞核潛艇陸上原型堆時(一代「海狼」號用的那個鈉冷堆,這玩意把海軍坑得不輕,從此堅決只接受壓水堆)進一步發展了安全殼。

去污過程大致是這樣,加拿大按照原始設計,製作了一個1:1比例的反應堆廠房模型。去污人員先在模型上進行模擬操作,直至熟練為止,然後進入反應堆進行清理。後來當上美國總統的卡特,在自己寫的書里,簡短地回憶「我們身穿臃腫的防護服,以最快的速度衝進去,手上拿著扳手和虎鉗。按照預先演練的那樣,快速卸下沿途的門栓和螺栓,然後又快速跑出來……每次進去的時間,不能超過90秒。」

我不太清楚卡特和他的同事們吃了多少劑量,但從他晚年的身體健康來看,顯然沒有切爾諾貝利的清理者那麼多,但是應該也不少,不然也不至於每次只待一分半鐘。可見在處理核事故後果方面,美國人也是不乏犧牲精神的。不過這件事情,後來被國內改成了雞湯段子《走進反應堆的上尉》,卡特成了好萊塢式的孤膽英雄,就比較囧了。

當然切爾諾貝利的屋頂,是否需要像歷史上那樣那麼早派人上去清理,就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美國人尊重人權,肯定不會派人去干這麼危險的工作。所以只要派沒被定義成為人的生物去就可以了。

需要摘棉花的時候,黑奴不是人。

需要修鐵路的時候,華工不是人。

需要清理核電站的時候,可以委託聯合果品公司把拉美的政治犯引渡過來。


被電視劇《切爾諾貝利》遺忘的蘇聯救災機器人

原作者: http://Forbes.ru網站撰稿人,莉季婭.斯納爾斯卡婭(Лидия.Снарская)

翻譯:KGB1986(有坑必填小特務),譯文禁止任何形式的洗稿、抄襲和商業轉載,但可規範轉載用於日常學習研究討論。

原文網址:https://www.forbes.ru/tehnologii/377515-o-kom-zabyli-v-seriale-chernobyl-sovetskie-roboty-na-avarii-aes?photo=1

譯者按:這是被HBO編劇們有意無意忽略的歷史片段。而通過這篇2019年6月14日發布文章,我們可以一探究竟,看看是不是有如傳聞中(甚至謠言中)那樣,機器人技術是不中用的。相信蘇聯機器人技術的權威科學家給出的說法應足夠有說服力。(如果對機器人的照片、其性能和工作情況更感興趣,可直接跳到後面看)

СТР-1(STR-1)機器人,來源:SCIENCE TECHOLOGY ROVER COMPANY LTD.

蘇聯機器人技術的奠基者講述那些參與消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影響的機器人

美國HBO頻道拍攝的《切爾諾貝利》電視劇不可思議地在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觀眾中火了起來。然而它的創作者卻忽略了那數十台作用於堆積物的機器人。

電視劇的主角是——蘇聯院士、化學家、加入了事故原因及事故影響消除調查政府委員會的瓦列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列加索夫。對他錄音的解讀成為了《切爾諾貝利》劇本的基礎。某些目擊者肯定了影片中的布景道具可信度,儘管其中有著藝術性臆造。科學家們在思考,救災者在行動,而政府的妄想狂在阻礙拯救大陸。其他的人則在批評導演的解說。其中有一條主要依據就是——電視劇裡面沒有表現蘇聯機器人在救災中的作用。

院士所不知道的事

影片中不詳盡地提及了蘇聯的СТР(STR)裝置(即文章開頭插圖那個)和西德的機器人,它們一下子就出現了故障。且列加索夫稱:「機器應付不了,只有「生物機器人」——也就是人才能夠工作。」

然而正是切爾諾貝利(事故)給蘇聯極端條件工作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極大震動,這是蘇聯機器人技術的奠基者葉甫根尼.伊萬諾維奇.尤列維奇(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Юревич)對撰稿人所講。在1986年4月26日事故發生那刻,尤列維奇是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ЦНИИ РТК)的所長和總設計師。他幾乎立刻就飛往事故發生現場,去調查環境,並且他斷言,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順序在影片中遭到破壞:畫面中先出現的是蘇聯月球車,而後才提及德國產機器人。

按照科學家的回憶,現實中首先投入的是兩台德國產機器人--機械手MF-2和MF-3。兩台均沒有在輻射面前堅持下來。按劇本的說法,蘇聯向西德隱瞞了輻射的真實水平並要求提供可以面對2000倫琴/每小時的機械,而那時實際的輻射已高出十倍。不過當年的救災者、時任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控制系統部主任的謝爾蓋.波羅夫科(Сергей Половко)指出這是導演的幻想:MF-2和MF-3甚至沒有考慮過200倫琴/每小時的情況,因為它們不是為核電站工作研製的。

在(現實中的)數天之後,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蘇聯首要的機器人技術中心)便開始擔負相關工作。它被下達了這樣的任務:在1986年6月15日前開發出適合的機械,並向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供貨。由於匆忙,政府委員會主席利夫.沃羅寧(Льв Воронин)的命令(標註日期為1986年5月29日)是手寫的。

政府委員會主席利夫.沃羅寧(Льв Воронин)1986年5月29日簽發的手寫命令,使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開始研製救災機器人。

在事故現場的尤列維奇從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傳遞迴用於研製機器人的信息,而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則按照「戰時制度」進行24小時工作。在當時,機構編製內有1000多人。「我們和軍人一起工作,爬上過反應堆頂部,下到過礦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輻射劑量計。要是它表示出了最大許可劑量,我們會被送回家。」——尤列維奇講道。

用於切爾諾貝利的首批蘇聯機器人

研究所在1986年6月時便能夠研製和投入首批探測和清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型號。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首先為切爾諾貝利研製了РР-1(RR-1)型輪式探測機器人,它能夠評估輻射等級和擋住人們去路的地點評估廢物數量。該機器人提供的數據使方案得到了修改:原本預計的是,機器人--採集機使用機械手收集單獨的輻射目標物,並將它們運給運輸機器人。然而查明,總體上要在建築物頂上清理大片大片的強污染場地。更合理的做法是把廢物拋進爆炸後的塌陷處。對此機械手就不有效了,需要重型的機器人--推土機。

這些機器人具有簡單粗糙但可靠性最大化的結構和對輻射的強有力防護。它們中的一部分採用有線遠距離控制,剩下的則通過無線電操縱。1986年6月,首個ТР-А1(TR-A1)機器人--推土機到達事故現場。它看起來完全不是科幻電影中的那種高科技智能機器人,但卻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

逐步地,ТР-А2(TR-A2)、ТР-Б1(TR-B1)、ТР-Б2(TR-B2)、ТР-Г1(TR-G1)及ТР-Г2(TR-G2)機器人--推土機加入到ТР-А1的隊伍中。還平行研製著新型的探測機器人:輪式РР-2(RR-2)、РР-3(RR-3)與履帶式的РР-Г1(RR-G1)、РР-Г2(RR-G2)。

如此規模的(核)事故首次發生,因此(機器人的)最佳結構是不明確的,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按照具體任務優化了型號。蓄電池很快會停下並且無電線通信由於電離現象(由放射性輻射導致)而狀況不佳。通過有線控制和供能的機器人排除了這些缺點,但長電纜會纏住,而採用短電纜又會讓操作者不得不處於高輻射背景區域。在ТР-Г1型上,對輻射敏感的半導體電子儀器被大部分換為了類似的機電儀器或被移到了操作手的控制台上。

「在設計局之間出現了競爭:所有人一下子意識到,誰成功勝任了清除任務,誰就能得到在這一發展方向上的資金和國家的強有力支持。所以其它機構也想參與進來」——尤列維奇回憶道。

結果除了德國產機器人和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的型號,向切爾諾貝利還派去了「核動力修理」生產聯合體的「白亞爾人」機器人、莫斯科軍事工程大學的兩台Мобот Ч-ХВ(Mobot Che-XV)移動機器人、全俄運輸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的兩台СТР裝置及其它機器人。按照尤列維奇的回憶,它們之中的СТР,即HBO電視劇中的月球車沒有出現故障,雖然它們有時會發生損壞,「Мобот」也是如此。

臆想和現實

在對比電視劇和真實事件時,科學家們又察覺到幾個細節。首先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的同僚們對畫面中所呈現的國家——是主要的負面「英雄」持懷疑態度。

「像挽救1986年情況的那種協作,只在極權國家可能。切爾諾貝利事件時,沒有任何的招標、比選。我們只是向我們需要的企業——例如向亞美尼亞發去電報——而兩天後從那兒為我們寄來了必須的零件和模塊。今天這是不可能的。」——尤列維奇認為。

「救災者之間不變的「達瓦里希」稱呼刺耳。我們從來不是這樣交往的。」——謝爾蓋.波羅夫科如此批評電視劇。在他看來,前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路上的客車場景不真實:昏暗、人們沉默、抑鬱的樂曲。「去電站的一路上都在談論著各類小事,從工作時刻到晚飯。」——科學家回憶道。還有一處不準確的地方——沒必要的帳篷營:「我們有整一座居民遺棄了的城市。」

在電視劇中機器人沒有用處,但尤列維奇強調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的機器人替代了數千軍人。並且是在那些派人去就會有死亡危險的地段。在兩個月內,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研發、製造和向電站派去了15台不同用途的機器人。為研製切爾諾貝利救災機器人,40多家生產企業參與了項目。

列加索夫回憶中的機器人

幾乎將機器人排除出影片的,《切爾諾貝利》電視劇的創作者動機不明。但可以初步認為,他們是基於列加索夫本人的回憶,在這個回憶中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的機器人沒有被注意到。瓦列里.列加索夫提及的機器人是「微小」的,並且恰恰與電視劇創作者的解讀一致:已有的機器人無法應付工作。然而接著(列加索夫)強調道:「歸根到底,最成功的方法是遙控推土機,或曰推土機--鏟運機。 」(譯者注,上述句子在列加索夫第三卷磁帶錄音裡面)。大概科學化學家(列加索夫)只是不認為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研製的遙控裝置是機器人。

此外,列加索夫在回憶中提及了他自己所在的庫爾恰托夫核動力研究所於1987年中旬研製的探測機器人。但這已經是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全俄運輸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的機器人已完成所有(它們所肩負的)主要清理和探測任務之後的事。

我們感謝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工作者在資料準備過程中的協助,其中包括Е. И.尤列維奇和 С. А.波羅夫科。在準備資料時使用了Е. И.尤列維奇的專著《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機器人與極端條件工作機器人技術的發展》。

切爾諾貝利的絕地武士:在核電站消除事故的機器人

РР-1輪式探測機器人: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研製的首型輪式РР-1探測機器人自1986年6月17日開始至1986年7月4日在核電站工作。它上面安裝了電視攝像機、輻射劑量強度測量儀(範圍5-10000倫琴/每小時)。機器人重39公斤,移動速度0.2米/每秒,供電通過電網電纜實現。在它的協助下,完成了3號機組區域汽輪機大廳(總面積500平方米)、4號機組通道、裝卸口下廠房(面積200平方米)的調查。整整一晝夜,機器人在輻射等級達到18000倫琴/每小時的區域中工作。

РР-2輪式探測機器人:為了接替РР-1,研製了РР-2輪式探測機器人及其後繼改進型РР-3和РР-4,以及履帶式的РР-Г1和 РР-Г2。РР-2機器人自1986年6月27日開始至1986年7月6日在核電站工作。在它的協助下,完成了3號機組房頂(面積大於800平方米)的調查。

РР-Г1履帶式探測機器人:РР-Г1履帶式探測機器人用來調查那些輪式探測機器人無法到達的地點,包括樓梯和通道。它於1986年8月初在除氣器格子頂部使用並用於探測汽輪機大廳頂部區域的通道。機器人重65公斤,移動速度0.3米/每秒。類似的РР-Г2型機器人從1986年9月開始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使用,用於在4號機組塌陷區域和3號機組頂部直接進行環境調查。

ТР-А1機器人--推土機:ТР-А1是第一種帶有懸掛工作器具(推土機刮刀和料斗外形)的機器人。機器人裝有搜索用電視攝像機、無線電台((Р-407型)、長度150米的電纜、帶二次電源的兩個蓄電池(СЦ-300型)、控制部件,配有攜帶型控制站。機器人重600公斤,載貨量200公斤,行程儲備--12公里。

1986年7月初,ТР-А1重型機器人開始在除氣器格子頂部工作。這是直接連接核電站汽輪機大廳的技術廠房,裡面有汽輪機組的輔助設備——渦輪給水泵、冷凝泵、排水泵和網道水泵、蒸汽噴射裝置、除氣器、調節器(空調機)、通風設備。

ТР-А2機器人:ТР-А1機器人清理了樓頂1500平方米的場地,使輻射等級降低了3倍。而後它被用於從更高的房頂向4號機組塌陷處推入放射性廢物,總共工作了200多個小時。

ТР-А1機器人由類似的ТР-А2機器人接替,後者在結構上引入了便於直升機進行運輸的框架,安裝有防雨層(薄膜)。

ТР-Б1無電線控制重型機器人:帶有汽油電動發電機自主電源的ТР-Б1機器人也用於電站區域的清理。ТР-Б1機器人的自主工作時間為8小時並取決於燃料罐(容量15升)的容積。機器人可以配套使用圓盤鋸機械手或懸掛工作器具。

ТР-Б1改進型機器人:配備了圓盤鋸機械手的改進型ТР-Б1重型無電線控制機器人。用於切割屋頂的油氈覆蓋物。

配備了懸掛工作器具的改進型ТР-Б1重型無線電控制機器人,用於收集鬆散物料。

ТР-Г1重型機器人:1986年8月,中央機器人技術和技術控制論科學研究所研製了履帶行進的ТР-Г1和ТР-Г2重型機器人。它們具有更好的通過性,並準備用於在極高輻射等級條件下進行工作。

為了提高機器人的抗輻射耐久性,不得不放棄使用當時的現代化半導體無線電裝置,轉而使用繼電器電路控制。直流電電動機被換為了帶鼠籠式轉子(短路轉子)的非同步電機,通過控制站接出的動力電纜供電。出於同一個(防輻射)目的,除了補充的帶防護電視攝像機,機器人的所有電子儀器都被改到了控制站上

ТР-Г2重型履帶機器人:機器人重1400公斤,移動速度0.12米/每秒。它能夠移動的距離達200米,取決於電纜長度。

在最後幾台送到電站的改進型重型機器人上安裝了電纜敷設機——一種用於在機器人移動時收放電纜的機械裝置,保證電纜隨時處於緊繃狀態,避免機器人碰上電纜或電纜被障礙物鉤住。

(這張是譯者我找到加上來的) СТР-1專用運輸機器人:全俄運輸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研製的機器人綜合系統。此前,全俄運輸機械製造科學研究所為「月球車」系列航天設備研製地盤。機器人的研製工作始於1986年4月,幾乎在事故發生後就馬上開始。研製和製造共花了44天。СТР-1通過遙控控制。在消除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影響時,它們調查了超過15000平方米的電站廠房。此外,СТР-1用於在核電站頂部清理建築部房頂以及清理核電站區域。清理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

(全文完)


美國人用的辦法應該差不多吧。當然按美國流行的堆型不會發生這種事故。

其實蘇聯人也是儘力用機器人清理屋頂的,就切爾諾貝利來說派bio-robot來清理之前,易於被機器清理的部分已經清走了。

在發現德國日本進口的機器人都不好用之後蘇聯人用了型號是STR-1的月球車。

在發現月球車也不好用之後,發揮了自己的長處。造了一台傻大黑粗的機器,完全沒有電子設備,純靠液壓控制的「機器人」 Mobot。這台機器完全沒有月球車有名,但是最終被證明(相較其他機器人而言)是最有用的一台機器人。mobot完成了最困難的清理工作,將最大的一些殘骸推下了屋頂。

就是這個玩意,原型是礦山機械

把大塊的殘骸和石墨推下屋頂。最後機器人搞不定的部分才派了bio-robot上去清理。

現在這台機器人還被保存在切爾諾貝利城(建造新石棺的大本營,在30km疏散區裡面)的機器人墓地裡面。

美國人要搞的話估計頂多頂多就是用更長的時間讓機器人清理更多的殘骸。最終還是得派人上去。

==

資料來自切爾諾貝利旅行團的解說


設計的時候,搞成怎麼著都不會炸,萬一炸了也不會泄露的超級安全結構,並以此跟聯邦申請額外預算,毛利率直接翻幾倍那種。關鍵中間人、說客和承包商賺翻,無人知曉。

真的泄露了,派機器人上。現有機器人不行,就找MIT或Caltech現造幾台。

機器人實在是沒戲的話,在馬潤人群里暗示一下Medal of Honor或驅逐艦命名的極大可能,高喊幾句Semper Fi。

依然沒戲的話,就宣布制裁反應堆,把反應堆列入商務部實體名單,將那塊地開除出美國籍,然後喊日本來負責。

日本會硬著頭皮派人去看看,然後上電視鞠躬鞠躬再鞠躬,之後棄之不理,裝作問題從不存在。

不少中國人會藉此誇讚美國工程設計上的負責、黑科技的無底洞、軍隊的勇敢、盟友的忠誠、以及日本人的知恥感和工匠精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