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有些「不得不」的告別。巨星隕落的瞬間,世間彷彿突然失色,但他們璀璨的一生,永遠在我們的記憶裏閃閃發光。

2019 ,哪些名人故去了?這其中,哪位名人對你影響最深?TA 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留下了什麼?誰的離去,最讓你感傷?如果還有可能,你會想對 TA 說些什麼?

本題已收錄於知乎圓桌 &>&> 2019 時光議事廳,更多「2019」相關話題討論敬請關注。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林清玄先生

1953年生於臺灣高雄。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散文《和時間賽跑》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和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 ,《桃花心木》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不管是課本中的文章還是卷子上的閱讀題,我們總會與林清玄不期而遇。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林清玄先生的最後一條微博,更新於2019年1月22日9時23分: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像林清玄給自己的結語,也像他的一生。

初讀林清玄的作品需要耐著性子才能讀完,之後又陸續讀過《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及部分散文,漸漸明白林清玄先生的風格。

無狂放豪邁,無寧靜致遠,無字字珠璣,無深勘時局。

他只是用平淡的文字說些家常事,把生活的溫馨和道理一併給你。

有溫馨,卻不催淚,講道理,卻不深邃。一切恰到好處,既不會讓你為書痛哭,也不會讓道理晦澀難懂。

大概是林清玄先生癡迷於禪,所以文字才這般不求極致,只求溫柔。

見過疾風驟雨,見過千山孤舟,最終,留戀的是故鄉那座茅草屋。

這大概,就是讀林清玄先生書的感受吧。

記得高中時,林清玄先生曾到我們學校演講,有幸見過先生一面,也有幸拿到了先生的親筆簽名。曾泡在圖書館看林先生的散文集,在雲上 清歡 林泉……一頁頁翻動時,彷彿在清波上悠閑飄蕩,微風拂過臉頰的溫柔與恬靜,讀著讀著內心平和,還在本子裏摘錄下來喜歡的句子。

數年後,當看到先生逝世的消時息也不得不感慨時間無情。細細想想已經很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看一本書了。

林先生的文字總是可以讓人安定平和。我消極悲觀負面時,先生的光明溫暖闊達寬容,這麼多年帶著我一直前進。

想起之前翻到林清玄去世前在採訪中對年輕朋友們說的話。

問:「如果要給現在的年輕人提成長建議,你會最想對他們說什麼呢?」

林清玄:「我最想講的就是,你要選擇生命裏那些重要的事。

一個是浪漫精神。

有一首詩說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事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了避免你從一個浪漫的人變成世俗人了,所以你要有浪漫的精神。

第二個你要有理想主義的追求。

你要看到山頂上有一個很美的別墅,將來我要住這樣的別墅,雖然你可能達不到,但是你有這樣的嚮往,而不是看到一個很髒亂的地下室,說我將來要住這個地下室,這個是理想主義。

第三個你要純情,純情的那種心。

人生大部分的苦難就來自於你還不夠純情。最近我有一本書叫做《持續做一個深情的人》,你的情感要保護好,因為這些比你世俗的成功還要重要。

我要跟年輕人講的話太多了。」

與諸君共勉。


2019年1月15日,白樺,原名陳佑華,中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與世長辭,享年89歲。

白樺先生

白樺先生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其人生充滿了奮鬥的色彩。

新京報評論:白樺留給我們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也是「一個時代文學曲折前行的軌跡」。

白樺的創作深深紮根於現實的土壤,又滿懷浪漫情懷;飽含著苦難與憂患,而又湧動著青春的激情與熱烈;深沉厚重,又唯美、唯愛;既是思想者的孤獨道白,又是大愛者的深情傾訴

白樺對邊地雲南懷有深厚的感情,在動蕩和憂患的歲月裏,他頻頻回顧,用回憶中那片土地的溫情來溫暖自己,也溫暖人心。白樺在創作中追求邊地的浪漫情調和傳奇性想像,同時也並沒有忽視小說的現實品格。在白樺20世紀80年代的創作當中,可以看到邊地雲南與中原的隱隱對峙,在他的筆下,中原是保守、禁慾的,而雲南是自由、奔放的;中原是苦難重重的,而雲南是美好靜謐的;中原是政治的,而雲南是自然的。白樺正是以這兩種不同文化的交鋒為衝突,以一個邊緣性的地域文化為藥方,通過想像和地緣書寫面對歷史和政治所帶來的現實焦慮

讀過白樺先生的作品,感覺到他的字裡行間充滿了熾熱的溫度,充滿了滿滿的人間大愛。對祖國,對人民對文學的赤誠忠心與愛。其電影文學劇本《曙光》、《苦練》便是最好的詮釋。

在時代的疾風中堅守著詩人情懷的那棵挺拔的白樺樹,在風中傲然獨立。而我只是那個讀者,滿懷敬意,心存感激。


整理下我相對熟知的領域內,一些逝世於2019年的名人

一月

顧方舟(1926年)

醫學家、病毒與免疫學家,糖丸的發明者

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1929年)

英國數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幾何,1966年菲爾茲獎得主,2004年阿貝爾獎得主

于敏(1926年)

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

二月

有本欽隆(1940年)

日本聲優、演員,音域為男中音(Bariton),曾為《海賊王》中的白鬍子配音

Manfred Eigen(1927年)

德國化學家,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臧健和(1945年)

女性企業家,「灣仔碼頭」品牌創始人

Bruno Ganz(1941年)

瑞士演員,曾在電影《帝國的毀滅》中飾演希特勒

三月

若列斯·伊萬諾維奇·阿爾費羅夫(1930年)

俄羅斯物理學家,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褚時健(1928年)

企業家

Mike Grose

皇后樂團的第一位貝斯手

徐利治(1920年)

中國數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組合數學。我有幸讀過他老人家寫的《數學分析的方法及例題選講》

白石冬美(1936年)

日本女性聲優,曾在特攝劇《雷歐奧特曼》中有過配音

四月

Sydney Brenner(1927年)

南非生物學家,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David James Thouless(1934年)

英國凝聚態物理學家,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

加藤一彥(1937年)

日本漫畫家,代表作《魯邦三世》

Paul Greengard(1925年)

美國生物醫學家,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五月

志村五郎(1930年)

日本數學家,曾和谷山豊(1927年——1958年)提出谷山-志村猜想,這個猜想成為了英國數學家Sir Andrew John Wiles(1953年——)證明費馬大定理的關鍵

京マチ子(1924年)

日本女演員,曾在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中飾演女主角

胡進慶(1936年)

中國動畫導演,《葫蘆兄弟》的創作者

貝聿銘(1917年)

美國華裔建築師

Murray Gell-Mann(1929年)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夸克理論的提出者,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中森明穂(1966年)

日本女演員,日本著名歌手中森明菜的妹妹

六月

石田信之(1950年)

日本演員,曾飾演特攝劇《鏡子超人》的主角鏡京太郎

Mitchell Jay Feigenbaum(1944年)

美國數學物理學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混沌理論,費根鮑姆常數常數的發現者

七月

李心田(1929年)

中國作家、劇本家,代表作《閃閃的紅星》

京都動畫縱火案事件受害者:

木上益治(1957年)

石田奈央美(1969年)

武本康弘(1972年)

池田晶子(1975年)

西屋太志(1981年)

等等

姚莉(1922年)

著名歌手,20世紀40年代七大歌星之一,作曲家姚敏(1917年——1967年)的妹妹。

John Robert Schrieffer(1931年)

美國物理學家,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島香裕(1949年)

日本聲優,曾為《藍寶石之謎》等動畫配音。

八月

Kary Mullis(1944年)

美國生物化學家,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和田一夫(1929年)

日本企業家,原八佰伴的總裁。

九月

羅伯特·穆加貝(1924年)

辛巴威前總統

十月

丁石孫(1927年)

中國數學家,原北京大學校長,編寫過《高等代數》、《代數學引論》等數學教材

中山仁(1942年)

日本演員,曾在特攝劇《愛迪奧特曼》中飾演大山一樹隊長。

崔真理(1994年)

韓國歌手、演員

John Tate(1925年)

美國數學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代數數論和算術幾何,2002年沃爾夫數學獎得主,2010年阿貝爾獎得主

八千草薫(1931年)

日本演員,參演過日劇《血疑》

十一月

中村正(1929年)

日本聲優,音域為男中音(Bariton)

流沙河(1931年)

詩人

具荷拉(1991年)

韓國歌手、演員

中曽根康弘(1918年)

日本前首相

井上真樹夫(1938年)

日本聲優,曾為《巨人之星》中的花形満,《魯邦三世》中的石川五右衛門,《喬尼亞斯奧特曼》中的青木,《銀河英雄傳說》中的安斯巴哈準將等角色配音。

十二月

高玉寶(1927年)

中國作家,《半夜雞叫》的作者


依題作答。

我只列出了文娛領域的11人。倒敘。

很多英雄對我的影響是無聲、無形的,我也無法用言語表達。

死後的世界誰都不知道,祝他們一路走好。

2019年12月5日,吉喆因病去世,年僅33歲。

2019年11月27日,高以翔錄製節目時不幸猝死,年僅35歲。

2019年11月24日,韓國歌手具荷拉在家中死亡,年僅28歲 。

2019年11月23日,流沙河先生在四川成都去世,享年88歲。

2019年11月6日,演員程思寒因為心梗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58歲。

2019年10月14日,崔雪莉在京畿道城南市的家裡被發現身亡,年僅25歲。

2019年9月4日,《黑貓警長》導演戴鐵郎因病去世,享年89歲。

2019年8月5日,夏萍安詳地離世,享年82歲。

2019年6月2日,李兆基因病去世,享年70歲。

2019年5月13日,「葫蘆娃之父」胡進慶因病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去世,享年83歲。

2019年1月22日,林清玄去世,年僅65歲。


對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林清玄。

他的文字總是激勵著我對生活充滿希望。

以下

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誰見過人蓄養鳳凰呢?誰能束縛月光呢?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

生命裏偶然的歡喜、悟、心靈的光,就像鴿子麻雀突然來到我們的窗前,當它們飛走的時候,我只要保有那種歡喜就好了。 ???

謙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 ???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

如果一個人不能嘗苦,那麼也就不能體會到那苦中的美。 ???


林清玄先生。

初中開始讀到先生的文字,覺著樸實無華的文字,卻教導我深刻的道理。覺著深沉晦澀的文字,卻給我內心以慰藉。

我彷彿讀到了道,我彷彿知曉了論,我彷彿窺破了戒。 我通過這些文字,讓內心平靜,又止不住的狂喜。

高中的同學知道我喜歡先生的作品,生日送給了我一本《情的菩提》。我很感謝他們。我也嘗試推薦他們看看這樣簡單卻蘊含力量的文字,他們笑說「可能只有你能看進去吧」。

我並不敢說我能完全讀懂,因為現世的人,都不缺少浮躁的內心和耐心。我也一樣,我很討厭這樣狀態下的自己,我去看《如何讓自己不生氣》《心無掛障 無有恐懼》,林清玄先生的境界,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也在找尋那一方心靈的凈土。 我努力讓自己不受情緒的掌控。

今年1月23日,先生走了。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瞭解他,讀到他的文字,從中獲得力量。於是一次ppt宣講中,我便向身邊的人介紹了林清玄先生。

我驚喜地發現身邊其實也是有很多看過先生作品並且喜歡他們的人。

——soul瞬間發布

最後附上幾句讀書時所摘抄的:

1.對於一個尋求智慧的人,一定要維持「心」的高度,心的高度是從「靜觀」與「自在」而得。

2.在靜觀中,小我隱去了,大我現前了。

在靜觀中,自我冥沒了,自我現起了。

3.在生命的漂泊中,只有截斷過去和未來,並放下苦樂的束縛,才能自在。

4.每天有一些自在,並使自在的時間延長,再使自在的感受深刻,愈走愈深,最後一定能有智慧升起,這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通往彼岸的般若。

5.以無所得故,心無掛障。無掛障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6.想要「心無掛障,無有恐怖」就要回歸到「靜觀」和「自在」。

每天早晨醒來,對自己說:「沒有什麼比靜觀更重要的事。」然後在獨處時靜觀,在人羣中靜觀,在動亂處靜觀。

每天睡覺前,對自己說:「我要摒棄諸緣,安心自在。」輕輕地、無為地、靜靜地睡去了。

7.山中的燭火熄了,不僅要照看自己的腳下,還要以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為燈,小心地走路,這個世界上雖有許多人可以告訴我們遠處美麗的風景,卻沒有一個人能代替我們走茫茫的夜路。

8.從遠的看,人生行路蒼茫,似乎要走很多的步幅;從近的看,生死之間短促,只是一步之間;在每一步裏,腳底都有清涼的風,則每一步都不會錯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