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貝最近有沒有執拗的時候啊?比如說沙發上的抱枕被放在了卧室,寶貝一定要拿回來放到沙發上,原來一直吃飯的寶寶餐椅被挪動了,哭鬧著一定要放回原位?這樣的情況怎麼處理呢?


同款寶寶來了!!!

題主寶寶是典型的秩序敏感期和追求完美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秩序對於兒童來說是生命的需要,只有它得到了滿足,孩子才會產生真正的快樂。

孫瑞雪說:秩序敏感期建立後,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

1.

首先分享我家墨少爺同款事例:

早晨起床,沒有看見我,哭著醒了,起來後情緒不順暢,不打算穿褲子,要求我和他一起開一會汽車才行。此時,爸爸在吃飯,吃了一點他前天從超市自己選的一根火腿腸(爸爸不知道是他選的),他哭著要求爸爸吐出來,還原回去,爸爸無奈,沒繼續吃。

我要求他穿褲子,吃飯,他吃了一點,爸爸又吃了他選的蛋糕,但反應不算激烈,因為有三個小蛋糕,自己念叨著,我一個,爸爸一個,我一個,吃完蛋糕。

說要小便,回來再穿褲子,我答應,因時間緣故,要求他穿上褲子就一起上幼兒園,此時再次看到了被爸爸打開吃了一點的火腿腸,立馬哭了起來,要求還原回去,正巧爸爸走了進來,說再給他買份新的,不要,就要原來的完整的。爸爸說等給他買他最喜歡的糖和好多魚吃,讓他別哭了,他說什麼都不要,就要原來的完整的火腿腸。

無奈中,爸爸出去啟動車,我繼續勸說,哭的更厲害,我強行帶走他,掙脫了坐在原來的位置哭,穿錯的鞋也不讓糾正過來,臉也不讓洗,好不容易說走,又要回到原來的位置讓我抱著出來,感受到我的情緒了,哭著說我你別生氣了,笑一個,梨花帶雨地教我怎樣才是不生氣開心的笑,就這樣坐車趕往幼兒園,我一直緊緊地抱著他,表示對他的想法的理解,我說: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傷心,爸爸把火腿腸打開了,不是原來的樣子了,爸爸沒有經過你的允許打開的,就這樣自己心裡不舒服!

我說完,哭的更厲害了,那種被共情被理解的感受在裡面,到幼兒園,才慢慢平復,到了幼兒園看見小朋友們了,立馬玩去了。

以上事件,典型表現:執拗,不妥協。

我們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秩序感,所以做事情總是講究環節層遞,而當我們家長的無序感或無意識的行為威脅了或者破壞了孩子建立好的秩序感,孩子確實會很無助,很煩躁,他表達不出來他心中的煩躁情緒,就用哭鬧的方式傳遞,而此刻如果我們家長不能讀懂行為背後的原因,又會加重他這種情緒和行為。

再舉兩個墨少爺的秩序感的事例:

事例一:墨少爺兩歲多之後,慢慢引導他睡覺之前刷牙,漸漸地他有了這樣良好的習慣。

某一日,他玩的很晚,我為了讓他儘早刷牙,說今天太晚了,不刷牙了直接睡覺吧(我的破壞開始了),墨少爺說,不是要刷牙洗臉才能睡覺嗎,我說偶爾一次不刷漱漱口也行(我進一步破壞),墨少爺說,不行,那樣牙齒就被哈克迪克(繪本《牙齒大街的故事》里的人物)挖洞了,說完自己就去刷牙洗臉了,也曾強行地把他摁倒脫光,但他總會要求穿上衣服打開燈,完成這一深植他內心的秩序,他才滿心歡喜的入睡。

其實想想我們家長自己是多麼矛盾,一方面要求給孩子建立秩序,一方面肆無忌憚地破壞孩子建立好的秩序,但是孩子的表現真的讓我能感受到小草的力量,他會頑強地堅持,但我們會看到他執拗的模樣,看不到他內心被打亂的秩序混亂的痛苦。

事例二:有一天,和墨少爺一起閱讀《兒童百科全書》,無意間看到上面畫了一個實驗:一盆水,裡面放了諸如羽毛、塑料、木製品、鐵製品,以此來檢驗不同物質在水裡的浮沉。

看到這裡,他超級興奮地找來了臉盆,讓爸爸幫忙打滿了水,然後找來了和圖片上相似的物品,非常開心地做起了實驗,在感受浮沉的原理過程,我們在一旁告訴他物質為何浮沉的原因,他問了好多為什麼,然後愉悅入睡。

入睡時,做實驗的盆、水和物品還都放在地板上。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後,很自然地整理房間,就把物品拿出來,把盆里的水倒了,把盆歸位。

墨少爺起床後,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臉盆,結果現場已經被我清理,立刻嚎啕大哭,我急忙詢問原因,說做實驗的臉盆不見了,要求我馬上恢復原樣,我說可以,但是他不同意,因為他要他原來的水,原來的物品的樣子。我隨口說,水都蒸發掉了,變成天上的雲彩了,他說讓我把雲彩給他變回水來,就這樣糾結了好一頓,沒有讓他心裡舒服。

我理解他這個執拗和秩序的狀態,想了一個辦法說:把臉盆放在原來的位置,等幼兒園放學回來,看能不能看到它們變回原樣。聽了我的建議立刻高興起來,去幼兒園的路上興緻勃勃地和爸爸說他要放學回來看這個奇蹟。

當天中午,我特意早早趕回家把臉盆、水、物品變回去了。

下午從幼兒園接他回家,當他推開門,看見地板上的臉盆、盆里的水、水裡的物品,和原來一樣,興奮地笑了,執拗的情緒也飛走了!

當時,我的內心是驚喜並複雜的,我理解了孩子的執拗,也進行了變通,最後是成功了。

在上述這個過程中,墨少爺的執拗和完美的秩序感糾合在一起表現出來。不好看的蘋果他不吃,未經允許分開完成的食物他要求你變回原樣,吃的吐出來,拿走的還回來,不按規則過馬路就要退回來重走。墨少爺經常說:重新來一遍!(其實重新來一遍還好,就是要你回到原來那樣,姿勢相同,步伐一致,否則不依不饒才很難安撫過渡)在這樣的時刻,什麼的利誘和威脅都撼動不了他堅持秩序追求完美的心情,就是毫不妥協。

而這些表現和題主寶寶的狀況非常吻合。

2.

面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怎麼辦?

先梳理一下,敏感期的大致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1歲~3歲的幼兒由向內的秩序感逐漸轉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慾望,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人物的呈現、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戰就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由於幼兒在這一時期的難以變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稱之為執拗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過後,在3歲到4歲,會出現追求秩序完美的關鍵期,可稱之為完美敏感期。接著,幼兒對秩序的敏感會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人人都要遵守規則。並且逐漸從服從規則轉變為能把一些生活常規內化。到了5歲之後,由於幼兒對秩序關係的感受越來越明確、越來越深入,會對時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價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別關注。當他們畫畫時,會注意結構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遠小等;當他們搭積木時也會注重空間結構的美感,等等。因此,這一階段也可稱為審美的敏感期。

因此面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

我們家長具體應該如何做?

第一:家長確立正確的秩序敏感期的認知。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要求外在秩序與內在秩序保持統一,會提出很多讓你不理解的要求,這些是孩子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階段,這個時候最考驗我們家長智慧和耐心,無論你有多抓狂,也要盡量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滿足孩子,讓他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建立真正的秩序感。

第二:尊重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無論我們家長有多苦惱,被這個階段的孩子折磨的有多煩躁,都應該尊重孩子,放慢速度,細心觀察孩子的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第三: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生活環境。

家長切記不可以用過激行為去吼孩子,不要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無聊,幼稚,學習為孩子創造有序的生活環境,要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正常行為,幫助他建立自己的秩序感,他這個階段的執拗哭鬧錶現就會慢慢消失,去發展其他的敏感期。

第四:給孩子做好成人的示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玩完自己的玩具要記得從哪裡拿的放到哪裡去,過馬路時看紅綠燈,髒東西要丟進垃圾桶...

第五:藉助繪本閱讀,引領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下面推薦基本適合這個敏感期階段寶寶閱讀的繪本:

(一)《米吉和米粒的一天》(兒童敏感期成長繪本系列)

這本屬於執拗敏感期讀本。米粒一直把「不」掛在嘴邊。但是米吉卻認為,刷牙是怪獸吐泡泡的活動,喝牛奶是把月亮湯倒進山洞,午睡是玩冬眠遊戲,洗澡時鴨子艦隊會拯救鯊魚島的公主,麵包是烤雲朵,外衣是戰袍……這麼有趣,米粒怎麼會錯過呢?

(二)《小蜜蜂卡婭的春天》(兒童敏感期成長繪本系列)

這本屬於追求完美敏感期。聰明、勤勞又隨和的小蜜蜂卡婭,卻突然變得挑剔:采蜜的花粉筐要用新的,床必須朝向一個方向,不要碎掉的餅乾,更不要折斷的花蕊勺子……在我和姐姐們的安慰和接納下,喜愛完美的卡婭逐漸成長了。

(三)《四隻小羊》(兒童敏感期成長繪本系列)

這本屬於秩序敏感期。小羊三兄弟毛球、毛卷和毛襪,他們去哪兒都在一起,做任何事情都排隊,排著隊吃東西,排著隊玩耍,總之,一切都要按照從大到小、從先到後的秩序。直到有一天——妹妹毛線出生了,把一切都打亂了……

(四)家有家規1

講述在家裡的行為規定,涉及到了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懂禮貌、有條理的好習慣

(五)家有家規2

介紹與親人間的規定,講述了家裡的兄弟姐妹應當如何友好相處,幫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六)校有校規

校規是講述如何尊重老師,和同學和諧共處,遵守課堂紀律等等,讓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大衛,不可以》

好的教育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培養成小乖孩,而是讓每個大衛都有按自己的軌跡磕拌著長大的軌跡的自由。

(八)《亨利的地圖》

畫風充滿童趣,故事輕鬆幽默,巧妙幫助家長理解何為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九)《聰明寶寶全成長圖畫書:這是我的秩序敏感期》

父母必須要幫助孩子迅速地理解與適應環境,幫助孩子了解秩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遵守秩序會怎麼樣?如果違背了秩序又會遭到什麼後果呢?

家長正好將秩序敏感期與繪本完美結合,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我閱讀習慣。

其實不單單是題主寶寶面臨的這個秩序敏感期的問題,孩子在成長發育中的很多表現都可以堅持一個原則:

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孩子的感受,承認孩子的願望。有這幾步做鋪墊,孩子的很多問題解決起來會順暢的多。孩子所以常常哭鬧不止,很多時候不是源於具體問題本身,而是源於父母對他感受的忽視,對他願望的否定。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簡單的,做人還是育兒,說到底講的都是接納、尊重、信任、責任、包容。生活即教育。父母過什麼樣的生活,就是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順其自然,不留痕迹的,

看懂了秩序敏感期的內容,你就會更好理解孩子,幫助他更好地成長!

@知乎親子

今天想先問問各位寶爸寶媽,你家寶貝最近有沒有執拗的時候呢?比如說沙發上的抱枕被放在了卧室,寶貝一定要拿回來放到沙發上,原來一直吃飯的寶寶餐椅被挪動了,哭鬧著一定要放回原位?

我家小寶現在要兩歲半了,就是這樣的情況,而且她原來是個隨性的寶寶,不像我家的大寶是個高需求的寶貝,我一直以為她溫柔簡單,有一件玩具都能專註玩很久,尤其大寶在換走她的玩具,她也是一臉的風淡雲輕,我心中的好性格的小寶怎麼突然變了呢?有時候真的是執拗,固執己見

這難道是小寶故意在難為我嗎?為什麼寶貝不懂得變通呢?難道是2歲叛逆期?我還以為兩歲乖巧的她平穩度過了,弄半天是推遲了!我也是在【美】路易絲?埃姆斯【美】弗蘭西斯?伊爾克《你的2歲孩子》這本書里找到的答案,相信也有你需要的,適合2歲至3歲的寶寶哦。 @知乎好物推薦

父母家庭教育方法 全2冊(可怕的兩歲+你的2歲孩子)京東¥ 49.80去購買?

兩歲半的她不單單是熟視無睹的和我對著干,還跟我皮,我也真是太難了,附上小寶的經典語錄,在此記下,秋後算賬。

小寶的詭辯,把哥哥氣笑了?

她不但擅長和我耍嘴皮子,還開始變得有自己的「規矩」,就像我前文提到的她的固執,她漸漸出現了秩序感,所謂秩序感是,如果TA生活的環境秩序不符合TA之前在腦海中產生的內在秩序,TA就會為了捍衛自己的內在秩序,固執的想著辦法的把眼前的事物歸位。

就像小寶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左腳,鞋子要整齊放好才行,出門一定要背包,玩偶被挪動位置一定要放回原位

而大寶那個時候的秩序感多是體現在物品擺放上,他總是能發現不一樣,再順勢「撥亂反正」,必定要做的還有出門一定要他先開門,回家開鎖後他也要先打開門,這也我從小給他養成的「習慣」。

有一天我手快開了門,必定得重頭再來,因為相比於平息他那執拗的情緒,重新來一遍,更省時省力了,當然最初的我可是沒悟到這一點,來來回回和大寶摩擦幾遍,才懂得重新開始,妙不可言啊!

蒙台梭利說「兒童需要秩序,猶如獅子需要陸地,魚兒需要水一樣。如果成年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兒童便沒有基礎以建立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兒童從環境中逐步建立內在秩序時,智力和成長也更進一步」。

每個寶貝的秩序感也是不盡相同的,TA的執拗、固執、不聽話是TA成長中變化需求,這個年齡所謂的叛逆期,就是寶貝在尋找TA說了算的話語權,幫助自己尋找到安全感,《你的2歲孩子》讓我們了解到這一年齡段的多變性,也提到了可行性實施方案,讓寶貝在你費盡心思的照顧中,獲得新的領域的成長!

總結一下寶貝處於秩序敏感時期,寶爸寶媽的做法

1、尊重寶貝的秩序感,尊重寶貝的行為

2、引導寶貝做日常環境整理,比如鞋子擺放,玩具收納

同時培養寶貝公共場合的秩序感,比如滑滑梯要排隊

3、只要寶貝的行為,合理且非原則性問題,盡量順從寶貝,讓寶貝想要的話語權被看到,更利於寶貝獲得安全感,不要擔心會把寶貝慣壞,這只是一個階段發展,但一定要注意原則問題絕不妥協到,

4、若是寶貝因寶爸寶媽制止了秩序行為而哭鬧,要及時安慰、陪伴,有時候「重新開始,再來一遍」比平息寶貝情緒更省時省力。

雖然寶貝在秩序敏感期會做一些成人看起來不可思議,又或者是不符合邏輯的行為,寶爸寶媽們一定不要用成人的固化思維,去誤會寶貝,寶貝的世界還在TA慢慢的成長過程中摸索,慢慢的變化,我們要做的是保護好寶貝的秩序感,同時又能和寶貝愉快的玩耍!

何樂而不為呢! @知乎親子

以上是萌小萌寶媽的育兒小經驗,純粹提供育兒小妙招,非學術權威,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歡迎回饋哦!

如果對您有那麼一點點幫助的話,那就點個贊同,把它分享給你愛的人吧!


執拗期,我們家豆丁也經歷了,現在三歲半了還是有一點。首先,你要知道這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成長,執拗期的形成是因為他們對於規矩和狀態的固守,一段時間後會結束的,也會逐漸好轉,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

執拗期的孩子確實很難對付,有的時候難免惱火。

首先,父母要認識到執拗期並非壞事,孩子的這種表現是成長的標誌,也會在一段時間後好轉,父母需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執拗期的寶寶會出現很多執拗、焦慮和崩潰情緒,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定要認識到你認為無足輕重的小事對於孩子來說,確是大事,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其次,盡量不要跟孩子起衝突,比如說像你說的抱枕放的位置的情況,就按照孩子的意識來,能夠給孩子還原的,就還原到孩子接受的狀態。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避免替代孩子做或者超前做,比如說有的小孩子非要自己按電梯,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了,一定要讓孩子自主去按,父母的動作稍微滯後一些,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的衝突。對於無法還原的狀態,父母需要耐心的跟孩子解釋,有些東西變化了是無法恢復原狀的,爸爸媽媽也沒有辦法。孩子會因為狀態的變化而出現哭鬧的情況,父母需要了解這是因為孩子認可的秩序被破壞,孩子內心焦慮甚至崩潰導致的,這個時候孩子是需要父母幫助的,幫助他發泄情緒。

當孩子出現哭鬧狀況時,父母需要反饋孩子的情緒,比如說我的寶貝不高興了是嗎,如果是媽媽,媽媽也會不開心的等等,有的時候可以藉助一些小技巧,比如說,媽媽真希望自己有個魔法棒,能幫你把東西還原。用溫和的語氣告訴孩子,無法達到的事情,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但是這個確實媽媽也沒有辦法,這樣吧,媽媽陪你哭一會好不好。在孩子哭鬧時候,陪伴和不指責是很重要的。

推薦一本非常好的書《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裡面有很多溝通的技巧。

【官方正版】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京東¥ 21.80去購買?

最重要是提醒自己,孩子並不是故意這樣的,孩子在成長,孩子需要你的幫助。


育兒之痛的根本在於家長不懂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孩子非常正常的成長過程,卻被父母當成了嚴重的問題。

題主描述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寶寶進入「秩序敏感期」的正常表現。如果你了解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就不會盲目責備他或者急於糾正他。

寶寶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秩序敏感期從1歲開始,2 、3 歲發展到高峰期,直到 4 歲才會慢慢消退。4歲之後雖然還是會有些堅持的東西,但是也不會過於固執了,5歲之後能聽懂很多道理,就會好很多啦。

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寶寶,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所有的事情,包括東西擺放的順序、生活起居的習慣、物品所有權的歸屬等。他們會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在內心總結出一套近乎苛刻的秩序。

依據蒙台梭利的觀點,秩序感的表現形態有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規則意識等。

如果事實違背了他們心中的「秩序」,他們會感覺世界變得「不可控」和「不安全」。

所以,寶寶有強迫症,愛鬧騰,並不是他們故意無理取鬧,而是一種強烈的心理需要。這種行為是他們年齡和智慧增長的必經階段。

秩序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孩子在內心建立一些「秩序」,有利於他們去理解這個世界,然後更好的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對孩子認知發展有重要意義。

孩子秩序感的形成歸根到底是孩子的一個學習過程。孩子會先觀察這個世界(比如看到媽媽用洗衣機洗衣服),然後他們會在心裡建立秩序(臟衣服要放進洗衣機),最後他們會去維護這種秩序(把所有他們認為髒的衣服都塞進洗衣機里)。

只不過孩子年幼,理解力和觀察力有限,往往得到的都是片面的認知,所以會產生一些幼稚的行為。然而,孩子會在維護秩序感的過程中,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聯繫,找到一定的存在感,這讓他們感到開心和滿足。

良好的秩序感對於日後的性格和習慣培養都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就請尊重他們在秩序期的表現。

家長應該怎麼做?

① 細心觀察,耐心傾聽

當寶寶哭鬧時,別著急發火,先搞清楚寶寶為什麼哭鬧,看看我們大人是不是不小心破壞了孩子的某種秩序。很多時候,我們大人耐住性子、不發脾氣,事情就解決了一半。

② 滿足寶寶合理的需求

如果是能倒回去重來一遍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便於滿足的,比方說把靠枕放回沙發,把繪本放回書架,重新穿一遍鞋,自己刷牙等,那就按他的要求去做或者重新來一遍,陪他把混亂的秩序捋順,他的情緒也會隨之得到安撫。家長不必拘泥於細節,不要和寶寶過多計較。

③ 安撫寶寶情緒,轉移注意力

有的時候寶寶的要求是不可逆的,那就只能是安撫他的情緒。比如你著急按了電梯又無法取消,寶寶哇哇大哭要求自己來按,這時可以站在孩子角度和他聊一聊:寶寶,媽媽知道你不開心,因為媽媽沒讓你按電梯對不對,等我們回來的時候再由你來按好不好?我們家是住幾樓啊?車庫在幾樓啊?

這樣寶寶會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情緒逐漸緩和,之後注意力又被慢慢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就忘記哭鬧這回事了。

④ 創造有秩序的生活環境,培養寶寶的好習慣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將物品分門別類放好,衣服、鞋子、玩具、日用品等都放在固定的位置,為寶寶做出正確的示範;同時給寶寶建立一套健康規律的生活秩序,比如飯前洗手,睡前洗漱,用完的東西放回原位等。這樣寶寶不僅養成了好習慣,還維護了自己的秩序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當然,如果孩子強迫症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或者無法被滿足,那麼,適當破壞一下秩序也並無不可,只要在孩子崩潰的時候盡量給予補償或者安慰就好

寶寶也會在這種秩序偶爾被破壞的經歷中慢慢的認識到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完美的,也不是所有事都會照著他想的來,有的時候需要改變,需要靈活處理,從而避免孩子成為吹毛求疵、鑽牛角尖的人。

講了這麼多,說到底就是想告訴大家,別錯怪寶寶的「較真」,別和他們較真。秩序敏感期的寶寶,不是故意搞破壞,而是逐漸萌發了自我意識,逐漸去構建自己的認知世界。大人們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可能會導致寶寶內心世界的崩塌

秩序敏感期只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無論寶寶脾氣多壞、鬧得多厲害,都不代表長大以後就是個任性蠻橫的人。家長懂得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給予寶寶耐心和理解,適時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今後會成為會變的善解人意、通情達理的!

等一等孩子,腳步放慢一點,陪他們慢慢長大。 @知乎親子

我是禾果媽媽,一位90後二胎美媽,英國曼大理學碩士,喜歡閱讀與分享。敬請關注我的知乎賬號 @禾果媽媽暖心說 學習科學育兒知識。


這應該是秩序敏感期到了,現階段不經過孩子的同意不要動孩子的任何東西!切記!

我娃曾有過我咬了一口他的麵包,非哭著喊著讓我按回去的經歷,此生難忘。。。

這個階段其實是培養孩子秩序感的很好的時機,引導他用完東西放到原來的位置,把他的玩具分類放好,他自己的東西讓他自己放。家人的東西告訴他是爸爸/媽媽的,需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才可以動,當然反過來也一樣。

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孩子就能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啦,我娃現在玩完玩具會放回架子上,不用老母親跟著屁股後頭收拾簡直不要太開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