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現代戰爭戰鬥機速度太快,高射炮都撤掉了,而且戰鬥機能發射干擾彈躲避導彈追擊,這樣說起來戰鬥機都打不下來了。那如果戰爭爆發,敵軍出動大量戰鬥機來侵略,怎樣能有效擊落戰鬥機呢。


高射炮並沒有撤裝

干擾彈對於雷達引導的導彈沒有效果,對於格鬥彈也並不會百分百有效


戰鬥機再快,能快過導彈?戰鬥機過載最多9個g,導彈可是能達到60個g的。你怎麼甩?現在不是戰鬥機不好擊落,是太好擊落了,不然也不會拚命發展隱身戰機了。


拼技術而已,沒有干擾不了的導彈,也沒有抗不了的干擾,他先進你死,你先進他死,武器角度就這么簡單,其他的勝敗因素就是運氣和人員的專業水準,不過要是技術差距較大,那靠人員素質就很難彌補了,只有運氣是可以彌補一切,但運氣不會時時有


題目本身理解就是錯的。

導彈沒那麼容易甩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空對空導彈的引導模式兩個最基本的,紅外和雷達。

題目說的熱誘餌彈針對的是紅外引導頭,而且還得是早期紅外引導頭,第四代紅外引導頭普遍使用熱成像列陣,波段也擴展到了8-14um,可以感應到飛機蒙皮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就沒有那麼容易被誘餌彈欺騙了。

換句話說,過去的紅外導引彈,只能分辨出戰機發動機尾噴的高溫熱源,被鎖定後戰機只要丟一堆同樣高溫的誘餌彈,導彈就不知道哪個是敵機的發動機熱源了,只能隨便蒙一個。

現在的紅外彈,你再甩他一臉誘餌彈,他就會分辨一下哪個高溫熱源旁邊一直伴隨著飛機蒙皮和空氣摩擦的低溫熱源。

雷達引導頭也有對抗方式,不過也不是完全保險的手段。

總的來說命中率小5成問題不大。

所以題主的問題實際上建立在錯誤認知上。


這個問題其實暴露出您對現代戰爭並不是很了解,或者說對戰爭並不是很了解。

這並不是在嘲笑您,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您的問題解釋起來很複雜,要說清楚的話可能會牽扯到過多的其他信息,我們未必能很好地解釋明白,您也未必能get到我們的意思。

需要先糾正您的問題中包含的一個重要邏輯錯誤:設立了全面戰爭的大背景,卻只分析戰鬥機這一單獨的要素,把戰鬥機這一抽象的概念放大到了一個不應有的高度。

也就是說,您需要思考一下您的問題本身:

什麼叫「現代戰爭」?

什麼叫「戰鬥機」?

什麼叫「敵軍」?

什麼叫「侵略」?

什麼叫「擊落」?

這不是在亂講,您需要具體分析這其中的每一個要素,因為每一種不同情況的應對辦法都不相同。我知道您想說的是技術問題,但是實際上首先要考慮戰鬥發生的事件背景,然後才能做技術方面的分析。

做幾個刺激一點的假設(當然都是隨口說說不要當真):

情況A:駐關島基地的美軍空軍出動1個B-1B轟炸機雙機編隊,由1個F-22A中隊護航,伴有其他電子對抗飛機和空中加油機支援,使用AGM-158C反艦導彈對跨過台海的我軍登陸艦隊進行襲擾性攻擊。

情況B:西太平洋方向上趕來1艘美軍航空母艦,在台島東側佔位,並出動1個F/A-18E/F中隊在此空域戰鬥巡邏,阻止我軍轟-6K等轟炸機從背後向防禦薄弱的台島東部發起巡航導彈攻擊。

情況C:駐提斯普爾基地的印度空軍出動1個中隊的蘇-30MKI,使用KH-29導彈對我軍一個地面部隊集結點進轟炸,干擾我軍對藏南的收復。

情況D:韓國空軍出動1個KF-16中隊,掛載AGM-84導彈進行海上巡邏,掩護正在炮擊朝鮮岸上目標的韓國海軍艦艇,期間將一艘正在監視韓方行動的我軍056型護衛艦錯認為朝方艦艇並進行了攻擊。

情況E:緬甸政府軍一架殲-7M掛載2枚250公斤炸彈,攻擊反對派武裝時誤入我國領空,飛行員認錯目標並投下炸彈。

以上威脅,從性質上來看,分別屬於:

情況A:擁核超級大國對我方軍事目標發起的直接軍事打擊;

情況B:擁核超級大國對由我方發起的軍事行動進行的干擾;

情況C:擁核中等強國對我方軍事目標發起的直接軍事打擊;

情況D:非擁核中等強國對我方軍事目標的誤擊。

情況E:非擁核弱國對我方非軍事目標的誤擊。

顯然,每一種情況的應對方法都是不同的,

情況A和C中,我軍可以派出戰鬥機進行截擊,配合艦載或陸基防空導彈,還有高炮,直接對這些敵機及其發射的武器開火。如果有必要,動用空軍轟炸機部隊和和火箭軍的中短程導彈直接摧毀這些敵機的基地。

情況B和D中,我軍也可以派出戰鬥機進行護航和戰鬥巡邏,但要盡量避免首先開火,遠程打擊力量也只能用來威懾。

情況E中,基本不需要大動干戈,只需要往前線機場多派點戰鬥機,組織一段時間的邊境巡邏就可以。

除了這些可能性,還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因此您的問題是無法簡單回答的。


初代空空彈命中率確實感人。現在的話,這麼講吧,雷達制導的中距彈相對好對付一點,因為導彈導引頭孔徑小探測距離不遠,被攻擊的戰機可以釋放箔條,也可以有源干擾,配合大過載機動甩脫。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放風箏。但是如果發射導彈的戰機持續雷達照射的話,這些花招就不一定管用了。

紅外製導的格鬥彈。初代也是賠錢貨,因為只有簡單的熱源探測功能,朝著太陽飛就能把導彈搞迷糊,甚至都不用誘彈的。後來制導升級,紅外/紫外雙色制導,太陽就不管用了,得用熱誘彈。現在再升級,紅外焦平面成像,以前只是分析熱源,現在能識別熱源形狀,至此熱誘彈基本無用了。


樓上說的對,而且戰鬥機能帶的干擾彈最多用兩次,一發導彈解決不了就多打幾發唄,,中遠程導彈打完了就狗斗,現代格鬥導彈幾乎是躲不了的,再多干擾彈也沒用


雷達預警機,遠程空空制導導彈


地空導彈打伏擊,預警機指揮隱形機隊近默接敵


這個問題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你,首先干擾彈這玩意幾乎沒用。在四代格鬥彈的攻擊包線內,或者先進中距彈的不可逃逸區內,還是老實跳傘吧,別想著什麼干擾或者擺脫。

另外,如果現代戰爭一旦爆發,來襲的第一輪恐怕不是戰鬥機。而是巡航導彈或者彈道導彈。並且有可能帶熱核彈頭。什麼禁飛區啦,什麼航母空襲啦,都是大國欺負小國的手段。如果大國之間動手那就別想善了。希望這天別來。和平萬歲。


從哪裡擊落?地對空還是空對空?中途伏擊還是定點防空?雙方戰鬥人員的技能經驗?戰鬥機的戰場態勢能力差距?實際戰鬥中面臨的情況非常複雜具體,不是簡單紙面對比的YES/NO。

胡塞武裝能用土法改裝的導彈打下沙特最先進的F-15E,美軍野鼬鼠也能對壓制正規軍地面防空力量不敢開機,怎麼比?

本人水平有限,就不把地空和空空分開講了,展開每個都是個大話題,很多專家窮其一生研究這樣的課題。

簡單講,飛機、導彈這些飛行器都有其性能包線,在哪個速度高度區間內有最大能量,打中目標的概率最大,都有科學分析和測試佐證,不是玩遊戲的那種按發射就能命中。地空和空空導彈都是固體燃料,脈衝點火,不會像運載火箭那樣一直燒,發射初期速度不是最大,但加速猛能量足,燒完葯柱(一般會達到最大速度)還會靠慣性繼續飛行,飛控還能其繼續追蹤目標,但能量是下降的,越大的機動動作損耗的能量越大。各大航展上的美軍F-16,F-22等戰鬥機的表演,看完給人最大的感受並不是多眩的特技,多花哨的動作,二是「能量」,那種持續的能量。制空戰鬥機作為空空導彈的載具,飛行員在戰鬥中的目標就是爭取在發射時給予導彈最大的能量。如果導彈真那麼牛逼發出去就不可逃逸,各國耗時耗力培訓飛行員的作戰技能幹嘛,普通航校的學員簡單培訓把「萬能導彈載具」開到天上對著雷達屏幕按按鈕多簡單。飛行員在完成制空任務時的作用簡單一點講,就是要把對手的飛機儘可能的「包」到自己武器的不可逃逸區間,降低對手的逃逸幾率。當然,實際情況要複雜很多。供參考。

我覺得題目錯了。應該是戰鬥機為什麼這麼好擊落。

很多地空導彈都沒辦法躲的。被咬到就是機毀人亡。雷達制導基本不會打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