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在戲劇上定義是結局美滿的,例如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並不是四部搞笑的戲劇,而是結局圓滿。現實中大多是以語言和肢體讓觀眾產生喜感的影視戲劇等,具有完整性,沈騰、黃渤、徐崢大部分電影是喜劇,帶有喜感的愛情片也能稱之為喜劇,甚至快手土味劇情只要劇情完整都能稱為喜劇。

這個喜劇最終思想是悲太絕對,題主應該指的是卓別林一類,看似是喜劇仔細琢磨卻充滿悲情成分,任何劇目類劇本符合或大體符合「建置-衝突-解決」的都是為了「表達」,導演、編劇、演員甚至燈光、音響的設計都是為了表達。藝術生產者根本上表達的內容就是題主所說的「思想」,無論悲劇喜劇,思想不一定是悲的。另外和時代潮流也有關係,中國院線喜劇的題材形式放到貧困地區就很難實現,國外流水化喜劇在國內也難實現。

因為「有矛盾衝突」才有「看頭」,喜劇本質還是完整的,矛盾(戲劇)衝突帶有「悲劇性」。

國內喜劇節目例如《歡樂喜劇人》大多是「晚會小品」喜過後音樂燈光配合強哄悲情,給觀眾帶來很多認知偏差,造成喜劇帶有悲觀。

———————————

所以我認為問題還是不成立的,思想要具體分析,在喜劇悲劇界定這上面不能以偏概全。


悲劇的結局是懊悔,是悲痛,是死亡,是回不去


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悲劇結局就是,強行喜劇。


悲劇是把一切美好毀滅給你看


謝邀.

個人認為:悲劇就是現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