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尼采《善惡的彼岸》


《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裡面講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條惡龍要求一個村莊每年都要給它獻祭一個處女,這個村莊也每年都會有一個勇敢的少年去與惡龍搏鬥,但是從沒有回來過。

直到一年惡龍又讓村子給它獻祭處女,一個少年帶著寶劍出發了。這時,村子裡有人偷偷的跟在他的後面,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少年來到惡龍的巢穴,找到惡龍,並用寶劍殺死了惡龍,少年坐在惡龍的屍體上,看著龍穴里一地的金銀財寶,最終他的頭上長出了犄角,背後長出了翅膀,少年變成了惡龍。

向慾望屈服,勇士也會變成惡龍。

大概就是這個故事。


我的回答可能與大部分人意見相左。

網上的主流意見是:本段(包含屠龍深淵兩部分)出處為尼采所著的《善惡的彼岸》,但是我找了好幾個中文譯本,發現並沒有相似的翻譯。而後翻看過德語原版和英文譯版,發現這句話距離原意也差別很多。

魏育青魏先生版本,應該算是較權威版本,該處位於第四章「格言與插曲」第146節,譯文如下:

與怪物搏鬥的人必須留神,謹防自己因此也變成怪物。你要是盯著深淵不放,深淵也會盯上你。

網路盛傳的「譯文」如下: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回以凝視。

問題中的話:

屠龍的少年,終將變成惡龍。

前半句里,「與怪物搏鬥」對比「屠龍的少年」,將怪物具化成了龍,引入不存在的少年;「終將變成惡龍」對比「謹防自己因此也變成怪物」,問題中的這句話更已經嚴重偏離尼采原意,尤其是少了「謹防」之意,改為了因果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對「正義變惡」的無奈。

所以我的結論是:

1、在嚴重偏離原意的情況下,不可稱之為譯文。只能認為其是基於原文的二次創作或是由原文激發靈感而得到的原創,甚至就是單純的原創。

2、所有的「屠龍」內容,可能都是恰巧與尼采撞車,初始版本已經難以查詢到,人們傳來傳去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屠龍的少年/屠龍者,終將變成惡龍/終將成龍/終將為龍,屠龍者終將成龍等,這些的初始版本很可能是某個人的原創(個人隨筆、尼采原文的改編重寫、網文爽文撞車等),恰巧與尼採的表述相似,但必須注意的是,由德語原文可知,二者所表達的意義完全不同。只有而後的「深淵」內容,出處可認為來自於尼采無誤。


與惡龍纏鬥愈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尼采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它的出處最早應是——當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出自尼采。應該沒有異議。

但是呢,以下是筆者自己想出來的,希望對答主的人生或者聊天逼格有所幫助當你沒有跳下去時,你永遠不知道深淵真正的模樣深淵不是現實深淵,真正的深淵是每個人內心最猙獰與陰暗的地方,真正的對視,不是深淵與自我的對視,而是在光明中睡著的你與黑暗中醒著的你的對視。

我只想到了《龍族》中的衰小孩,路明非


為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路明非呢。。。?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衰小孩吧。


有答友答對了,是尼采說的:與惡龍纏鬥越久,自己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會回以凝視。


與惡龍戰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尼采


屠龍的少年成惡龍。

故事總是這樣說。

但是,私以為大多時候,變成惡龍的不會是當年屠龍的少年,而是他們無從熱血的子孫。


出處不知道,妖精的尾巴裡面到是有個人是這樣的,阿庫諾羅利亞


我翻書翻了兩個版本的中譯版,原文大概是

與怪獸作戰者可得注意,不要因此也變成怪獸。若往深淵張望很久,則深淵亦朝你的內部張望。

這句話到了知乎怎麼就變成了: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不要變成龍,變成了一定會變成龍。有什麼東西被扭曲了。


尼采沒說過這句。

最早的出處是古希臘神話。

英雄卡德摩斯屠龍的故事:英雄卡德摩斯創立新國,祭祀太陽神,缺水,派僕人尋水,遇一水泉,泉旁有龍,此龍是戰神阿瑞斯的寵物。僕人不知,驚擾龍,龍屠之。

卡德摩斯尋僕人,遇龍,與龍斗,殺龍。龍詛咒:你會成龍。

之後,卡德摩斯建國,眾神祝之,賜一妻子乃阿瑞斯與阿佛洛狄忒之女,成就與磨難歷經而來,最後暮年苦難重,棄國而去。

回憶往年,憶龍之咒語,開始變龍,妻子驚之,環抱卡德摩斯,許願成龍,兩人皆成龍而人亡。

古希臘神話是很多經典的起源。


《美恐二》中有一句話:當你直視邪惡的眼睛時,邪惡也在直視你。


傳聞中的勇者傳說?大概是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