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認為藝術這種東西是主觀的,是一幫壟斷所謂的藝術的藝術家吹捧出來的。很多藝術品和名畫,你沒看出來有多好,但是藝術家就說厲害,吹上天了,然後一大幫無知的人出來哄擡物價。很多藝術家的作品生前根本沒人要,結果死後幾個人說,「這個好呀,這是藝術,開創XX流派」然後他的作品就水漲船高,大賣起來。生前一個欣賞的人都沒有,死後一段時間一下子爆火,彷彿藝術界一下子都認可了這個作品,怎麼可能,一看都就是資本炒作的。還有的藝術家(達利)隨手創作的東西,毫無藝術可言,也被當做藝術品去收藏(相傳達利為了省錢,每次到了喫飯買單的時候,達利總會掏出一張全款支票,然後在支票背面畫上幾筆,以支付晚餐。但是幾乎不會有人拿這些畫有 「原始草圖」 的支票去兌現,所以他的晚餐幾乎都是免費的。在他死後這些支票都成了他的作品。)所以他覺得藝術是主觀的。我對他的看法不認同,我覺得藝術是客觀的,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反駁。我只是覺得世界這麼大,每個地區和文明都產生了自己的文化藝術,不可能每個文明裡都不約而同的產生了一個所謂的「藝術壟斷集團」吧。所以求教一下各位


首先。你的朋友完全搞錯了藝術和藝術市場。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

藝術當然是主觀的。因為只有人才懂得欣賞藝術。是完全為人創造為人欣賞的東西。除開人。去掉人的思想。藝術一文不值。

藝術市場會變成今天這樣子其實是一個自由發展達到的結果。在經濟和市場層面而言是「客觀」的。不是說靠少數幾個人就能操縱市場。靠哄擡和吹牛的藝術家在市場面前不堪一擊。不否認在某些地區藝術市場還未成熟的階段。有些是靠手段賺了一筆,但而後他們便會消失。

「這個好呀,這是藝術,開創XX流派。」

說這句話之前需要思考那是一個沒電腦的時代。信息傳播如此緩慢的社會。

如果不是受眾人欣賞。有真正的藝術實力的藝術家。是根本不會流傳到現在的。


跟A型血左腦思考的農耕事業為主的中國大環境是無法正常討論這樣的問題的。


對於怎麼定義藝術,這個問題真的太大了,我解釋不了。但是優秀的畫作,比如蒙娜麗莎,有人可以不喜歡它,覺得它不美,但是不能否認它在藝術史上的地位。

比如個人很喜歡的畫家,維米爾,就是你朋友口中那種生前畫賣的不貴,但是死後地位突增的畫家吧。但是這樣的畫家都是有原因的。維米爾之所以畫作少是因為他獨特的作畫方式(Camera Obscura)使得他畫得很慢。這種利用小孔成像的方式來作畫有著舉重輕重的歷史地位。首先,這種畫法與照相機的原理一脈相承,記錄了繪畫史和攝影史的關係與變遷。其次,正因為這種畫法有著同照相機一樣的效果,維米爾為數不多的風景畫以及其畫作中的地圖成為了重要的歷史證據。

希望這個例子可以幫助你


藝術的發展是有跡可循的,大眾看來無法理解的藝術品大多是因為沒有對於該藝術品的相關知識。

一般在藝術史中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都是對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的,比如杜尚,雖然把小便池作為藝術品擱在博物館,但是也啟發了思考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邊界。當然資本炒作的成分肯定是有的,但是一個明星的簽名頂一頓飯錢很稀奇嗎?何況是藝術家的某種藝術作品。


1,先確定一下,你說的「藝術」,指的是?

2,假設你說的「藝術」、和藝術界說的「藝術」是同一個藝術的前提下;在知乎允許的字數範圍內,不大可能讓你得到一個能算答案的答案。在你自己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之前,建議就不要輕易地下一些個結論了。

比如你說,「很多藝術家的作品生前根本沒人要,結果死後幾個人說,這個好呀,這是藝術,開創XX流派,然後他的作品就水漲船高,大賣起來。生前一個欣賞的人都沒有,死後一段時間一下子爆火,彷彿藝術界一下子都認可了這個作品,怎麼可能,一看都就是資本炒作的」。

這種看著好像很聰明很邏輯很有道理的話,其實很可能是特別扯淡的。

設想一下這種情況:某人的某作品由於太過超前,同時代的所有藝術家、理論家以及各位觀眾都通通地看不懂,不知道丫是幹嗎;於是某人的作品賣不出去,餓死了。但時代在進步,過了N年、文化進化,回過頭忽然發現某人的作品在N年前已然作出了的表達和描繪;這時,理論家、藝術界的水平才趕上了當年某人的水平,才認識到、於是不得不追認某人的偉大。

這種情況事實上已經在藝術史上發生了無數次。

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兒也多了;布魯諾不是還被燒死了麼。

3,回到最初的問題(問題 1);你的問題其實是,看來你還不知道藝術是怎麼回事。你還以為藝術是那種,是個人生來就應該憑直覺就能看懂能搞明白的東西。

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不是。你要懂藝術,就得具備一定的修養,換句話說你得先讀一堆書、看一堆作品、學一堆知識,才知道藝術是怎麼回事。它跟,你要懂薛定諤方程,至少得先學明白高等數學一樣。

當然藝術絕對是有主觀性的,但是它的水準卻總有客觀性在內。只是大多數沒有接受過藝術教育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客觀性是建立在什麼上,對作品的好或者壞就沒有理性的分辨能力,只有全憑本能的喜歡不喜歡。

4,其實真正的藝術不是大多數人感興趣的東西,也跟大多數人沒啥關係。

大多數人感興趣的是,畫面漂亮不、聲音好聽不、故事感人不、情節有趣不。

這些事兒、到了今天,跟藝術的關係基本不大了。——嗯,硬要把這些好聽好看的也定義成藝術,也不是不可以啦;也有些人就會說,要麼把這些取個名字,叫做「通俗藝術」?咳。我倒是覺得,這樣也沒啥不好。而那些在學術層面做藝術的所謂藝術界的藝術,總之是另外一回事就是了,只是不知道該換個啥名詞兒合適。

有趣的是,人們都希望自己有點藝術性……當然最好呢,自己已經懂得的東西里,就已經有了好多藝術了,這樣最好哈。


謝邀!

藝術是源自人的意識,意識在對客觀認識和觀察後,經過個人意識予以加工形成世界觀,然後再經過大腦思維,通過某種工具材料手段來進行描述表達出一種對現實世界的觀念。

這種藝術觀念,傳導給其他人就會在一部分羣體內引起共鳴,你如果不在這個羣體,可以把它當作垃圾,你在這個羣體,可以拚命吹噓,這就是藝術,因為你的思想意識被調動起來,所以可以花許多錢去購買去瘋狂。

如果你不在這個藝術羣體裏,那你可以把他們當作瘋子看待!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喫大麻,就因為人有時是需要瘋狂一下的!

主觀和客觀是什麼,那要問意識,意識是什麼東西?


藝術當然應該是客觀的,但它是從主觀出發的,比如一幅畫,它的表達可能特別超前,以至於那個時代無法解讀或不受人歡迎。這個時代缺少了這門解讀語言,而在某個時代某人或某個影響力巨大的羣體共識通過自己的解讀解讀了它,才釋放出它新的價值!

這個解讀的發起點來自於這些人和羣體對這幅畫的主觀感受與願望,但這個世界有個東西叫邏輯,不可能因為某個人或某一羣人bbb就能把死馬說成活的,把垃圾說成是藝術,否則所有事物都是藝術,藝術的標準漫無邊界了

所以他們必須得了解這個解讀的邏輯是什麼!這個藝術品為什麼是藝術!而這個解讀的邏輯得是客觀的經得起推敲的,所以從這個層面講藝術肯定是客觀的!



大多數做藝術的人都是認為感性大於理性的。他們自己本身也是這樣的人。儘管作品有的時候也會有理性的出現,比如冷抽象,,,那也是因為人性的完整性本身就包含著理性和感性的部分。兩者是一體的。就像靈魂和肉體。如同中醫講的陰陽平衡。(比如熱抽象》當人類已經習慣於理性的思維方式時,就會不知不覺的被理性束縛。,被你獲得的知識和思維方式所幹擾。。,對事物的本身不再產生懷疑,人類愚蠢就如此產生。

而學習藝術的人就恰恰相反。他們在創作之前就已經意識到。感受到思維和生存環境的限制並試圖想越獄一樣翻過那座高牆。這就是學藝術人和藝術家的自我覺悟,這種醒悟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轉化為思想和推進哲學,科學,文化的進步。所以,今天的當代藝術已不再被稱為美術的原因。。

是感性在前,理性在後。主觀在前。客觀在後。

一個普通人不依靠導師和學校教育也會漸漸地使自己變得完美,只有「藝術」可以做到。這也是為什麼在西方歐洲國家。藝術教育成為一種普及。音樂,繪畫成為人們生存方式一種習慣。一種人生的必經之路。不管你今後做什麼工作,做哪種行業?懂一點兒藝術是必須的。而在中國,在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藝術都是陌生的。更別提那些個平民百姓了。包括那些文化界的名人,那些不計其數,成千上萬的藝術生美術生,也僅是把藝術當做一種技術來學。老師們也把它當做一種技術來教。人教死了,藝術也死了。

這就是把藝術客觀為主的絕路。


謝邀,先說我的觀點,藝術是主觀與客觀並存的,但是大體上主觀多一些。

藝術本身算是種概念,而不是所產生的繪畫雕塑與建築,也就是說藝術是種哲學範疇。而如果你讀了個藝術PHD那麼恐怕還真就如名字一樣是個哲學博士了。而哲學範疇是主觀還是客觀就取決於對象了。

但是題主和朋友討論的其實是另一個問題。

是關於藝術品的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商品價值)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這一點上,我的看法是,長久來看還是趨於理性客觀的。

不可否認有一些組織或團體可以在一定時間段,一定範圍內影響混淆判斷,但是這一般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換句話說就是即便是要搞潛規則也還是要符合基本法。

藝術品以及藝術家其實也像其它事物一樣。存在被高估以及被低估甚至埋沒的情況。

我們普遍覺得藝術品是很主觀的原因在於其不具備特別具體的標準。看到好多藝術品時覺得莫名其妙,怪怪的,感到無從下口。

但是其實對於藝術品還是有一些標準與共識的,特別是一些較久遠的作品。

說一說我的一些看畫的心得。我不知道別人是否跟我相似。

1.瞭解時代背景

2.把藝術品帶入歷史背景之中

比如畢加索,在西班牙內戰以及之後的反法西斯浪潮中就起到巨大影響。這無疑表明了其藝術品的價值。

3.再把藝術品帶出歷史背景之外

就比如你所說的杜尚,我本身是不喜歡杜尚的,因為我本身比較愚鈍,而杜尚總會把問題搞得複雜。但也正是他對藝術邊界的不斷拓展,使得他對當時以及後世包括我們現在都造成了極其深遠且廣泛的影響。

4.傳承關係,

說白了,就是看這個藝術品的作者有沒有教出好徒弟,或者徒孫。代表人物菲利普里皮,他有個好徒弟叫波提切利,一般說來徒弟取得了成績自然有一部分是屬於老師的。但我還要多說兩句,菲利普里皮在影響力上自然無法跟徒弟波提切利相比甚至不如他的老師安傑利科,但是他的畫還是相當驚艷的,在barbelini博物館地下室有兩張他的畫讓我印象深刻,有著不同於同時期其它畫家的氣息。

5.絕對的技藝

代表人物,荷蘭小畫派的維米爾遠超同輩的技巧可以使你脫穎而出。當然,這可能會發生在二百年以後。。。。

以上第3點最不易理解,作品也就是往往大家覺得莫名其妙,第2點則經常引發好壞的爭議。

但是事實上即便我們覺得最好分辨的5,其實也經常出現問題。

所以說美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啊嗯,好像有點跑題

@鬧鐘 回答的已經很好了,

你朋友說的這個問題,是一個現代藝術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即「藝術是什麼」的問題,那麼藝術到現在怎麼會變成由外在力量(藝術界) 來操縱、而非藝術本身的價值來決定呢?那這樣的話,就引發了藝術會被不安好心的力量操縱的擔憂。其實回顧一下歷史,藝術界的產生本來是帶著聖潔的光環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開始懷疑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特別是西方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血腥和暴虐之後,藝術開始拒絕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也就是拒絕為灌輸價值觀的商業、政治、宗教、道德等對藝術的裹挾,藝術試圖探求這樣一條道路:不為任何商業、政治、宗教、道德等意識形態服務,藝術想要確立自身的獨立性。

於是當藝術不再表現任何故事和價值觀唸的時候,它只會變得晦澀難懂《等待戈多》by貝克特,或變得追求純粹的形式趣味《紅黃藍的構成》by康定斯基

藝術越是追求獨立,藝術就開始變得越來越虛無,甚至變成了一場沒有任何音響的演奏會-《4.33秒》,一場空無一物的房間的畫展。

那麼,這種情況下,藝術沒法定義了,該如何定義藝術呢?

於是由畫展機構、藝術家、批評家、理論家、資本者、社會各種力量組成的「藝術界」出現了。

這段歷史,藝術界起初是個「為藝術而藝術」的存在,他是一個烏託邦似的存在。並非一開始就是為黑暗力量服務的「權利集團」。

但隨後,商業大潮席捲,藝術界被玷污了,藝術界變成「藝術體制」,成了上演權利爭鬥的舞臺。

可以設想一下,隨著藝術界的幻滅,藝術的定義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回到藝術自身。

所以,看任何問題,不要只看到眼前現象的黑暗,藝術界當下被金錢和權利操縱只是個過程,它有燦爛明媚的過去,而現在不好的過程終究會是漫漫長河的過眼雲煙。

藝術在某些時期會有短暫的偏航,但追溯到它每次發展的動力 就會感受到它的「客觀性」:它一直寄託著人對於「真善美」的渴望。


你和你朋友說的是兩個事情。

藝術在審美上沒有對錯但是有高下,而關於審美高下的理論研究和基礎的評判標準歐美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得到了一個獲廣泛認同的標準。

所以一個作品好壞的評判是有基礎標準的(觀念藝術也有)。

而一個藝術家能獲得廣泛的讚譽絕對是因為他對某個領域有突破性的認識,對後來者有啟發,對其所在繪畫流派的理論基礎完成有幫助或者對之後某個藝術流派的誕生產生了影響。

所以一個作品的好壞是客觀的,是可以詳細討論的(你提到達利的例子更多的屬於奇聞逸事,算不上他的正經作品,只不過因為他的藝術地位那些簽名的支票纔有收藏價值)。

說回來每一個觀者對一個作品的看法喜好又是絕對主觀的,但是想要評價的有理有據那起碼需要對藝術史的主要脈絡有基本的知識儲備。

也就是說你可以隨性的喜歡或不喜歡一件藝術作品但是不能隨意的去評價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


一定是主觀的。


水平是客觀的,感受是主觀的。


行外看熱鬧,行內看門道

藝術性高考每年都要花費大量金錢去請名師,模特。各種各樣的,代價可不菲了。

我認識一些朋友,光他寫的字都能賣錢,其實我也不懂這些玩意。

好比畫畫,單純的模仿是很低級的,也就停留在形似的階段。最高超的模仿也就是以假亂真,你畫出梵高的向日葵,達利的作品都只是贗品。


瀉藥,主觀多一些


XY

藝術既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並各有三個層面。


好好了解一下就知道有多好了


呃,這個是哲學範疇吧,美學的哲學著作很多,隨便找幾本書看看吧,根本沒有定論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