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學,畢竟大部分學校都屬於計算機大類,但需要注意很多問題。

物聯網不應該,也沒辦法成為一個具體的專業

很多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盲目、浮躁,喜歡抓熱點的誤區,經常性的把一些熱門行業,熱門方向,甚至沒有明晰框架和概念的情況下就設置成專業,以此來吸引生源和研究資金,比如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專業。

準確來講,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行業,一個複雜的交叉學科,涉及通信(信號)、電子(感測、射頻、電子標籤)、計算機網路、單片機、嵌入式系統技術等多項技術知識,每一個細分方向都是博大精深學無止境的,現在妄圖通過一個物聯網專業把這些都掌握無異於癡人說夢,所以在現實中很多學校也被迫側重某個方向,比如嵌入式開發、比如感測器,但是對外都說是物聯網。

看主要課程,基本上就是電子類+計算機類+通信工程類。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概論、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工程電磁場、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現代通信網、感測器原理、嵌入式系統設計、無線通信原理、無線感測器網路、近距無線傳輸技術、二維條碼技術、數據採集與處理、物聯網安全技術、物聯網組網技術等。

學物聯網和做物聯網是兩碼事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和金融很像,沒有具體的、統一的概念,沒有具體的指向。就像一個金融業人士自我介紹,如果是對非業內人士一般就說我是做金融的,對業內人士一般會說我是做量化的、做風頭的、做私募的、做基金的、做行研的、做櫃員的、做大堂經理、做理財的、做風控的……為什麼,因為非業內人士聽不懂,說了白說,何必費口舌呢。

人工智慧也是這樣,對非業內人士一般就說我是做人工智慧的的,對業內人士一般會說做演算法優化、做運籌控制、做計算機神經網路、做自然語言處理(比如語言識別、自動翻譯)、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做計算機影像學(比如人臉、虹膜和指紋識別)……為什麼,還是因為非業內人士聽不懂,說了白說,何必費口舌呢。

物聯網也是如此,對非業內人士一般就說我是做物聯網的,對業內人士一般會說做嵌入式開發、做信號處理、做感測技術、做網路技術、做RFID技術……為什麼,還是因為非業內人士聽不懂,說了白說,何必費口舌呢。

所以物聯網能包含的範圍太大,而且作為一項新興科技是不斷變化和延伸的,根本不是固有的、靜態的。以上任何一個方向、崗位都是博大精深探索無止境的,跟很多崗位都是有密切關係的,很多專業都可以從事的。想從事物聯網相關崗位,碩士是標配,很多崗位博士才能做,想本科畢業就做這個基本不現實,或者做個皮毛。

所以這些工作根本不是你學了物聯網就可以做的,學物聯網和做物聯網是兩碼事,學很多專業都可以做物聯網,學物聯網的反而因為學的多而雜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了。比如你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嵌入式開發、信息工程(信息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波傳導和天線、電磁場與無線技術、自動化都可以從事物聯網相關工作,畢竟物聯網的範圍太大了,涉及的專業、行業、崗位、工種太多了。

就像金融業一樣,太多非金融專業的學生做了金融,學金融的反而把自己侷限了。就像很多互聯網金融P2P公司跑業務拉單子的也說自己是金融業人士一樣,初中生都可以幹。

那這個專業好嗎,還能學嗎?

物聯網專業為什麼容易被吐槽?


如何看待這個專業,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這個專業,你是否喜歡並且願意學習這個專業。

我看了很多的回答,發現對這個專業褒獎不一。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物聯網工程這個專業很好。」

一次又一次在老師們口中聽到對這個專業未來前景的讚許。確實,智能化時代的今天,物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平時坐地鐵刷卡,進小區的門禁,都是物聯網的實際應用。但物聯網究竟是什麼呢?首先還是要來看一下它究竟是什麼。

物聯網,實際上就是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FID技術)、紅外感應器、GPS等信息感知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物理個體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從而實現信息識別與共享,最終形成了一個整體的信息智能識別與處理的網路。

簡單來說,就是將獨立的物與物連接起來

物聯網實際上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所以這個專業的學生會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課程,但同時他們也會學習一些物聯網特色的課程,比如物聯網工程導論、RFID技術等等。

這意味著什麼?

這個學科培養的是複合型的人才,他們既懂得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比如編程(C++、Java等),他們也懂得電子信息等方面的知識。複合型的人才在人才市場上還是很受歡迎的,尤其物聯網在將來運用的會越來越廣泛。

所以我們說這個專業很好。

「物聯網工程這個專業有問題。」

這個我就不用舉例子了,知乎搜物聯網成片的勸退貼,包括答主的一位就讀這個專業的朋友就不止一次說過這句話。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不是嗎?

物聯網是一個熱門的行業,但它可能不是一門獨立的技術。很多院校的物聯網工程都存在有一些問題,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缺少優秀的老師和相應的教學資源

物聯網是新興的領域。很多高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開設的時間也不久,很多老師可能之前都是計算機出身,對於物聯網方面的教學可能也在摸索中。

2、開設的課程有些「大雜燴」

之前我們提到了,很多老師就是計算機系出身的,所以很多教的還都是計算機相關的課程,比如C語言、C++、java、Linux、web前端等等。老師們互相之間可能也沒有想到要將這些課程聯繫起來,採用的也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如果不聯繫起來,那和普通的計算機系也沒有什麼區別)

3、缺少有效的實踐平臺

老師們照本宣科,可能有些老師自己就很少接觸物聯網應用,那他怎麼可能教的好學生?物聯網是需要通過實際的運用,放在具體的情境下去考慮的

4、沒有方向

物聯網工程專業如果要深造,那麼大多數都是往這幾個方向報考:計算機技術(專碩)、電子科學與技術(偏硬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通信與工程。所以很多同學到了準備考研的時候,往往會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到底往哪裡去考。

所以,我們說這個專業有些問題。

「它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可是不妨礙我們熱愛物聯網。」

一些學習物聯網工程專業,並且目前從業的同學,紛紛表示他們之前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不僅僅是看好這個專業的前景,更多的是被物聯網背後無限的創造力所吸引。

在他們看來,物聯網是一個充滿著無限可能的領域。在任何你所想要運用的領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創意設計出相應的方案,然後通過編程和實際的設備來實現各種各樣的效果。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終的決定權還在你的手上。

物聯網工程師們都有自己各自擅長的方向,有的偏重於軟體,有的偏重於硬體方面。每一個想要學習物聯網工程的學生都應該找到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然後再去向相應的領域努力,最終纔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物聯網工程師。

比如答主的同事,他就是一名嵌入式物聯網工程師(這個方向是一個比較難的方向,市場上上也比較稀缺)。他給想要報考此專業的同學們的建議就是,一定一定要多看一些實際的案例!!!編程的學習不是第一步,第一步就是要多看案例,要能夠明白這其中的邏輯,在這之後再去學習一門語言,同時也要注意補充一些電路的知識,因為就算是從事軟體相關的也是要和物聯網的設備打交道的。

問一問你自己,你是否真的對物聯網感興趣。

如果你回答是,那麼

物聯網工程對於你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好專業,它會引領你進入物聯網這個充滿奇蹟的領域。


從專業技術的角度講,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作為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代表技術,正在推動著整個互聯網領域向更深層次發展。

物聯網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5G標準落地將促進物聯網的全面發展。

物聯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基礎網路通信設施,5G標準的落地對於物聯網的發展會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車聯網、農業物聯網等領域,另外在可穿戴設備領域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二:物聯網建設是產業互聯網的基礎。

物聯網是產業互聯網建設的重要基礎,所以在未來的產業互聯網階段,物聯網將得到更大面積的普及。同時,物聯網也是大數據的重要基礎,大數據的主要數據來源就是物聯網,而大數據則是產業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的重要技術。

第三:物聯網領域將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物聯網涉及到的行業領域眾多,涉及到的崗位也非常多,所以物聯網領域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對於物聯網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就業將得到一定的保障。


  看你是本科還是研究生了。我現在正在做這個行業,這個行業要求的知識面非常廣,我個人認為在本科學好學精是相當困難的。其實物聯網的本質就是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如果你有意深入這個行業的話,建議先學一些比較基礎的學科,例如自動化哪一類的。

  物聯網的難點不在你怎麼實現,關鍵在於設計。就是你要利用物聯網實現什麼功能,完成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效果。這些對於不同的企業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不同行業和企業有不同的需求,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解決企業的問題,這個是一切的出發點。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憑空的學這些東西,我覺得是胡扯。到頭來怕是隻能學一些皮毛,看上去明白,實際上完全不會應用。


得看學校安排的課程,對於物聯網工程這個專業本身來說是蠻好的,它延伸性很好,以後可以選擇的方向很廣,Iot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基礎,從這裡也能看出來這個專業本身就挺不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