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僅國家政權是這樣,腳下的大陸也是這樣。如果站在太陽的視角且參照太陽的時間來觀測地球的話,我們地球上各個板塊移動的速度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落葉隨著水流不斷移動、漂移、碰撞與分離幾乎沒有區別。目前地球板塊的樣貌與幾百萬年—幾萬年前不同;與幾萬年—幾百萬年之後也依舊不相同且一直都在改變。

盤古大陸(推演)

逐漸分裂


這裡要提一點,地球上陸地分佈的狀態跟磁極的變化有著一定的關係。

地球南北磁極一直且正在發生著變化。尤其是北極極點。在上個世紀,北極極點每一年,都會移動差不多9英里的樣子,而且這個數字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增加,現在將近每年移動40英里。

磁移正在進行...

地球陸地板塊包括南北兩極不止是會移動,在歷史上,它們還實現過南北對調(或許曾經的北是現在的南呢)。當然這並沒有記錄在人類的歷史中,畢竟上一次南北極對調已經是百萬年前(留個彩蛋)的事了,在未來可能不會很快實現,但在它們緩慢的移動中,地磁的改變對地球上生物的影響已經逐漸的顯露了出來,只不過這個過程對於人類來說註定緩慢。

(那些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而到現在我們只能在書中一睹真容的形形色色的動物、叱詫風雲的物種或許並不只是由於種種來自地球本身的惡劣災害和外來的隕石、彗星撞擊而滅絕的。因磁極的改變而後影響板塊的結構和氣候的變化逐漸讓一部分的物種對地球越發的不適應從而走向滅亡同時新的物種也在誕生。在此期間,磁極一直都在運動著...)

盤古大陸(推演)

嚴格來講地球陸地板塊不是平面。是曲面,即球面上的一部分。並且板塊運動也不是水平運動,它是剛體沉球面運動。根據「歐拉定律」,任何一個剛體沿球體表面的運動都必定是一種繞軸的旋轉運動。因此板塊運動也必定是繞某些旋轉軸的運動。

1.2億年前,或許吧...

曾經,南極洲的溫度很溫暖,而且並不在現在的南極點。

2017年,由英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地質學家約翰·克拉格斯帶的科考團隊,在南極30米深的海牀之下挖掘了一塊岩心,它最初來自於南極陸地而不是海洋。據瞭解,岩心是從西南極洲的松島冰川附近的海底提取的。這塊岩心很快引起了地質學家約翰·克拉格斯的注意,因為它與上層沉積物有明顯不同。果不其然,岩心的掃描結果無不讓人驚訝,因為岩心中存在著密集的植物根系網路,有花粉、孢子、樹根和開花植物殘留物。研究人員興奮的說,我們甚至能辨別出單個細胞結構。

於是,科考隊對南極洲多處海牀之下的沉積物進行了取樣並發現都存在著密集植物的根系,大量事實證據證明如今白色的南極洲曾是一片綠洲,一個另人著迷的世界。年平均氣溫在12攝氏度左右,夏季平均氣溫為19攝氏度,周圍海水高達20攝氏度。

而這又正好符合了地球在曾經大多數時候的全球平均溫度為20攝氏度左右的歷史

沒錯...目前我們正處於第四次大冰期的間冰期。

現在,全球變暖的趨勢和人們的恐慌情緒不斷上升。可實際上,地球或許處於20攝氏度左右的平均氣溫纔是正常現象。


總結

不管板塊如何移動和如何測算移動的軌跡;還是磁極慢慢的改變後而再次影響板塊,再或者曾經為綠洲甚至是有文明發展的南極洲...

這或許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遭到數億次身不由己的事件之一。

滄海桑田...以人類的力量不大可能會在未來決定陸地板塊的走向,更別說磁極了。所以,板塊的運動充滿著隨機性。

在百萬年—幾萬年前的盤古大陸到如今的世界格局。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輝煌、偉大的文明,另後人深思的智慧以及強大的物種、族羣無一不再告訴我們事事「能量守恆」...

也許有朝一日,就會有提問者提問:「為什麼地球的北極是一塊海洋包圍的大陸,而南極卻是周邊的陸地包圍的海洋呢?」

以上...


這是地殼運動的結果,自然現象,沒啥好說的。


是為了平衡,如果北極也有和南極一樣的大陸的話,地球就會頭重腳輕,旋轉起來就會像喫了搖頭wan一樣亂甩。。。


抖個機靈嘿嘿

所謂。。。

要不你找創造太極圖的人問問,真的是異曲同工之妙


瀉藥。

關於這個問題,我地質學學得很淺薄,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要我來解釋,大概就是陰陽調和,上帝在造物時給人類預設的難題

但是之前自然地理老師給我推薦了一個可以在茶餘飯後吹牛的答案

為什麼沒有北極洲,而是北冰洋_王為民科學理論博客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乍一看還挺有道理的

喜馬拉雅山也是砰的撞出來的,月球是大碰撞以後形成的,地核都被撞飛了還怎麼存在生命

南極大陸與北冰洋都是在那時出現的

關於這場牛逼,還要說到國外更久遠的一個假設,其理論被提出的時間早於我們王為民科學家近百年

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學副教授尼古拉·道菲斯說:「當我們對不同的行星和隕星體進行考察時,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同位素特徵。這就是他們各自不同的DNA。」隕星是墜落地球的小行星碎片,其中鈦同位素的特徵和地球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分析結果顯示,月球的鈦同位素特徵和地球相比嚴格相符。張君君說:「我們一直認為月球有兩個母體,但當我們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析時卻發現,看起來它只有一個母體。瑞士聯邦科技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對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從月球帶回的岩石進行研究,發現了月球與地球曾經相撞的最新證據。科學界有一種月亮生成的理論認為,月亮最早的時候是和火星一樣大的星球,科學家把它叫做Theia,大約在太陽系形成5000萬年後,也就是地球生成的早期,該星球與地球相撞,並激起大堆大堆的熔岩,其中某些熔岩後來就形成了今天的月球。據悉,此次瑞士科學家們發現,月球岩石裡面氧氣的同位素比例和地球的一模一樣。另外,科學家通過計算機對碰撞進行模擬,顯示月球主要是由Theia星球的材料所構成。為此,瑞士的科學家們斷定,月亮和地球同位素的比例既然一樣,就可以證明Theia曾經同地球發生過碰撞。(摘自百度)

關於此類理論,科學界也是眾說紛紜,存在著巨大的爭議

圖源網路

也有很多神話,被冠以是對這場碰撞的記載

神話還是歷史【水火之爭】(相關人物:祝融、共工、顓頊、女媧……)_關天茶舍_論壇_天涯社區?

bbs.tianya.cn圖標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峯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華羅庚

無論是荒誕不經的笑話

還是當代的哥白尼

在面對這些令人炫目的科學理論時

我們都應該抱有一顆理論分析的心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可惜鄙人狀態不佳,不然還能長篇大論,大放厥詞

不能單純說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因為是什麼導致了地殼運動的這個結果呢?簡單羅列幾個可能的因素

1)地幔羽柱;2)地殼(包括陸殼、洋殼)的性質,包括剛性、密度等等;3)地轉偏向力;4)時間,特別是地質年代尺度的時間;5)等等


為什麼在這個黑色居中間的最中間卻是白色的呢?

我想一定是上帝這個畫家的造畫弄人吧


說明甩著甩著,我們以後住養老院的時候,都會住到澳大利亞去了


可能是近代地殼運動卡殼了吧,噗哈哈哈哈,皮一下。


陰謀論,南半球的大坑是因為把月球給分出去了。。。。

也就是說地球月球原本是一體的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