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有些經濟學書籍,上面雖然有些現實的例子,但還是總是感覺和現實相脫節,不能很好的解釋一些細節問題,是本人看書還是不夠透徹的原因嗎?還是通過傻子理論去理解?


寫暢銷小說絕對不需要吻合現實


經濟學是理論研究,有他的目標和方法。

你可以看量子力學和現實脫節的現象是一樣的。

學習經濟學學他思路,然後應用到生活場景。不要輕易相信任何結論
一,基本所有理論和模型都有假設和前提。二,某些文章看起來邏輯性挺強挺正確,但論據卻是一些有待驗證歷史傳聞和有待考證的數據。

三,即使是讀盡天下書,也不能回答世界上所有的問題。


黑板上的經濟學而已
請閱讀我在西方主流經濟學能解釋現代中國的經濟嗎?所做的回答。該問與本問其實問的是同一個問題。我的回答已經修改5遍了,我認為十分完美,希望有人能找出不足,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評論前先介紹自己的學歷和專業,已畢業還是在讀?再提出完善建議。

因為舉普通的例子會參雜很多其他的因素,反而更難理解。

比如說購物,現實中影響一個人購物的因素有很多,而同樣的物品同樣的價格對不同的人來說往往對購物決策的影響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討論起來肯定非常複雜。因此,傳統經濟學是將人假設為理性人,然後只取其中的一個價格因素,來探討價格對購物影響。

如果想要貼近生活的經濟學,你可以關注「行為經濟學」這一塊。


理論與實踐本身就有差異
經濟學的結論建立在基本假設的前提之下,對於市場的分析存在片面性,把複雜的市場環境簡單化了。

這些寫經濟文章的就沒有寫歷史文章的有優勢

歷史文章寫起來很簡單,某年發生了某事就可以了,反正無非是為了搶錢搶女人,大家都好理解得很

經濟文章就不一樣,大家都理解不了為啥貨幣要貶值,為啥通貨會膨脹。所以寫經濟文章的人只好費勁的加很多似是而非的比喻啦解釋啦什麼的,造成最後這篇文章說的到底對不對都沒法弄清楚,只有比誰的比喻更生動,更讓普羅大眾能看懂。邏輯對不對,嚴謹不嚴謹反倒無所謂

這種東西少看為妙,妨害思考

並沒有哪個神規定過世界必須按照普通羣眾能理解和認識的水平來運轉


書,要看是誰寫的。

那些教授、學者的書通常偏重理論,人家是搞研究的嘛,更多關注大框架內容,你讓他去解決生活中的小事,搞不好他都沒有那樣的生活經歷,所以這些人的文章,都偏虛。

如果是成功人士來寫,因為作者本身有成功的經驗,所以內容會偏實際和實用,但理論方面肯定不會涉及過深。

所以,看你怎麼選了,關鍵在於理論要結合實際,這個事情可能得你自己去完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