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30 Pro 5G 為何比 4G 版拍照更好?

12月17日,DxOMark網站正式公佈了華為Mate30 Pro 5G版相機得分,其中拍照得分134分,視頻拍攝得分102分,總分為123分,超過華為Mate30 Pro、小米CC9 Pro尊享版獲得DxOMark手機榜單第一名。

華為Mate 30 Pro 5G是華為最新旗艦智能手機的5G版本,並且在紙面上具有與已經測試過的華為Mate30 Pro LTE相同的相機硬體。因此,從理論上講,相機性能方面的任何差異都應歸因於軟體和調整優化方面的變化。

後置攝像頭搭載了四個單獨的模塊,其中包括用於在散景模式下進行3D深度測量的飛行時間(ToF)感測器。主要的廣角相機鏡頭具有40MP Quad-Bayer感測器和f/1.7光圈鏡頭。這款長焦攝影機使用的是3倍鏡頭,焦距為80mm,還有一個超寬廣角攝影機,帶有一個大的1/1.54英寸感測器和快速的f/1.8光圈。

相機主要規格:

四鏡頭設置

  • 主鏡頭:40MP 1/1.7英寸感測器,等效於27mm的f/1.6光圈鏡頭,PDAF,OIS
  • 超廣角:40MP 1/1.54英寸感測器,相當於18mm的f/1.8光圈鏡頭,PDAF
  • 長焦鏡頭:8MP 1/4英寸感測器,等效於80mm的f/2.4光圈鏡頭,PDAF,OIS
  • ToF 3D深度感應相機

雙LED閃光燈

4K視頻,2160p/60fps(默認2160p/30fps)

和4G版本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麒麟990 5G晶元採用了全新ISP5.0,首次在手機晶元上實現BM3D(Block-Matching and 3D filtering)單反級硬體降噪技術,暗光場景拍照更加明亮清晰。所以華為Mate30 Pro 5G版本在晶元上的升級要強於華為Mate30 Pro,前置拍照相對而言降噪技術更佳,夜景更佳明亮。

華為 Mate 30 Pro的LTE版本在所有測試領域均有出色的表現。現在,華為Mate 30 Pro 5G奪走了榜首位置。毫無疑問,該手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拍出了與LTE款型非常相似的圖像和視頻質量,但通過軟體調校優化在某些關鍵領域獲得了改進。

最重要的改進是稍微更好的細節和噪點管理,自動對焦在變焦下也更加穩定;在非常微弱的光線下拍攝時,效果也會略好一些,而在使用散景模式時,動態範圍也更寬廣。在視頻模式下,自動對焦、細節和噪點也都得到了一些改善。美中不足的是,與竟品相較之下,Mate 30 Pro超廣角攝像頭的有效焦距的視場並不算寬廣,而如今在新的反畸變演算法下,視場又變小了。

總體而言,Mate 30 Pro LTE機型與5G版本之間的攝像頭差異並不大,但可以察覺得出來,因此華為Mate 30 Pro 5G在DXOMARK Camera排名中榮登榜首對於那些想要最好的智能手機攝像頭的人而言,華為Mate 30 Pro 5G堪為一款首選手機。

照片

優點

  • 在大多數測試條件下,細節豐富
  • 測標曝光在所有測試條件下都很正確
  • 在戶外拍攝時可拍出悅目的色彩
  • 噪點控制得當
  • 散景模式下的深度估計準確,動態範圍也不錯
  • 近距和中距變焦照片中的細節到位
  • 閃光燈開啟和自動閃光模式下的曝光和白平衡的表現都很好

不足

  • 在高光下出現一些溢光剪切紋理
  • 在室內條件下偶爾出現一些色彩漸暈
  • 在散景模式下有時色彩飽和度不足
  • 變焦時會出現輕微的白平衡色偏
  • 使用閃光燈時,曝光和白平衡稍微不穩定

視頻

優點

  • 大多數條件下的細節勾勒到位
  • 準確的測標曝光
  • 噪點控制得當
  • 戶外和室內色彩不錯
  • 有效的防抖
  • 快速、準確而可重複的自動對焦

不足

  •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短暫的閃爍噪點
  • 低光下出現了粗大的噪點和色彩量化
  • 色彩偶有輕微的不穩定

DxOMark公佈華為Mate30 Pro 5G版相機得分,123分奪第一?

www.ithome.com


這個問題的不少回答,似乎很快就變成了質疑DXOMark是否可信的論戰。對DXOMark的爭議其實由來已久,部分人認為它不可信的原因,無外乎它的評分高低與自己認為的拍照實力優劣不符,甚至只是自己不喜歡的手機得了高分不爽而已,卻往往很少去仔細閱讀它的評測報告來鑒定可信度。

像DXOMark這樣的量化評測,優點是相對比較全面,得分高低很直觀,易於理解,但必然無法涵蓋所有拍攝場景下的表現。DXOMark得分高,說明一款手機綜合拍攝實力不錯,但就此認為任何情況下都拍的好就太理想化了(其中還牽涉拍攝者本身的拍攝水平),或者說對量化評測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想更細緻的瞭解,肯定需要多方面的查找各種對比才能找到答案,嫌麻煩?那隻能說您要求很高,自己卻很懶。

天下沒有看個得分就一切盡在掌握的好事,因為實際上沒有任何量化評測能做到結果簡單易懂同時面面俱到,能做到比較準確反映產品的差異性就可以了,至少對一般消費需求而言已經夠了。

類似情況還有GPU或者顯卡評測軟體,比如曾紅極一時的3DMark系列,它的得分高低也不可能反映一顆GPU在所有遊戲中的性能優劣,但不妨礙它成為評測時的重要參考,因為它可以直觀反映一顆GPU的大致性能水平。

如果想要細緻比較兩款GPU的優劣,那必然是除了評測軟體,再上儘可能多的代表性實際遊戲,通過雙方勝負的多少(勝出比例)來判斷哪一個綜合更強。不同的遊戲,因為3D圖形引擎的設計特點不同,對GPU各方面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結果準確的前提下,出現A GPU在這款遊戲中輸給N GPU,但在那款遊戲中又贏了N GPU的情況都是很正常的事(沒有用A和B舉例,而是A和N不需要多解釋吧)。

對GPU和圖形引擎的特點瞭解不夠而又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會頭腦簡單的認為某款GPU更強,那就意味著它在所有遊戲或評測中都應該更強,估計是覺得「只要是3D遊戲或評測,那需求就都一樣」。自認為有了能分辨2D和3D的「超強水準」,於是自信滿滿的嚷嚷「明明xx遊戲中這個GPU更強,它居然在xx評測中輸了,這個評測就是扯淡」,這種行為純屬「無知者無畏」。

無論是相機領域的DXOMark,還是顯卡領域的3DMark,它們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已經能夠完成各自的既定任務,這是它們安身立命的基石,只有短視者甚至傻子才會做造假自砸招牌的事。當然,順應技術發展,持續自我改進肯定很必要。從用戶角度,對於量化評測不盲從是應該的,但無腦唱反調並不能體現自己的高明。


DXO是一個開卷考試(標準 場景都公開,權重可能也對廠商公開),並且允許廠商接到他們的評測報告後優化完再送測

目前看來堅持的基本上只有2點,一個是系統必須是零售版,第二個是用默認模式測試~~但是這兩點也在不斷被打破

那麼這樣一個開卷考試,對消費者的價值基本上就比較明確了

1、不主動送測的廠商或者產品,其分數和手機成像水平的關聯性,取決於DXO評測方法 標準是否足夠科學~~目前看來DXO在這方面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是仍然是該領域最好的

2、主動送測的產品,如果分數不夠高,那麼成像效果上不必期待~~一個廠商都沒有針對開卷考試優化的能力,卻又主動送測,那麼實際水平(軟+硬)必然堪憂

3、主動送測的產品,即使分數夠高,但是水平不夠的產品(硬體基礎,演算法能力),針對DXO調整很可能帶來其它未測試領域的忽略或者劣化~~這就是典型的應試選手~~比如一加7P這種就特別明顯

簡單來說,DXO有很大價值,但是要結合消費者主觀體驗的普遍性來分辨分數相同或者相近的產品,實際效果如何


個人認為DXOMARK最大的價值是每一個子項都明明白白的告訴你評價標準是什麼,怎麼測的,按這個標準這個相機得了多少分。

所以,送DXOMARK測評是有意義的。

但是另一方面,測評的標準其實和用戶之間的需求又多少有些不同。佔絕大部分的用戶要的是一個美顏相機+夜視儀+望遠鏡。

比如說同樣是拍人像,黃種人和白種人可能表現出來的又不一樣,審美也不一樣。比如我們中國人大多數是黃皮膚,當然是盡量拍得白裡透紅覺得更美些,但白種人本來皮膚就白,再調白似乎就不怎麼好了。

再比如說之前一羣發燒友抱怨說你這像機怎麼銳化這麼厲害,沒萊卡味了。商家又就大多數用戶拍了要發朋友圈的,不多銳化點發朋友圈不好看。

還有就是華為為了體驗,超廣角攝像頭是下了大本錢了,但廣角分數並沒有提升。

所以,追求DXOMARK高分可以證明實力,但是在此之外,能夠更多的考慮用戶需求,是廠商更應該去做的事情。


同一個測試,多考幾遍,能考得更好,這一點我是支持的。

不過這裡我跑個題,說說DxO的測評。

DxO有送測跟自測。有些機子是廠商送測的,有些機子是DxO自測的,與廠商沒有半毛錢關係。

最典型的就是小米5,這事我恰好知道,當年DxO還是個不太有名的野榜。華為沒有,小米也沒有,只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機型。

然後啊,有數碼愛好者就跟網站聯繫,說能不能評評小米啊,結果評測者給回復了,我不評測小米是因為手頭沒有,誰如果能借一臺給我評測我就評。於是乎,米粉就安排上了,真給DxO弄了一臺。(很顯然這機子並未對DxO評測優化,所以得分當然也不理想,其實米粉主動送測這大概是來源於對小米的迷之信任吧。)

後來的小米5sp是DxO自購的,因為DxO對黑白雙攝的實際效果感興趣,然後K20pro也是DxO自購測試的,因為對廉價手機的拍照能力感興趣。很多米粉罵盧偉冰給K20pro送檢真是莫名其妙,可他們不知道K20pro是DxO自購的,不是廠商送檢的。

小米第一臺主動送測的相機是小米Note3,這一點有很多消息來源可以證明。至於華為第一臺主動送測的是啥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想說明的只有一點:在廠商主動送測之外,DxO的評測機來源包括粉絲私下送測以及DxO自購,這在以前曾經是DxO評測機主要來源


說幾件事兒:

DXO榜單在國內到底是誰帶起來的

第一、出現在DXO榜單上最早的國產手機不是2016年四月發布的華為P9,是2016年二月發布的小米5,且二者的分數接近,在P9分數發布的文章裏同時測試了P8作為對比。

第二、2016年秋天發布的mate9出現在了DXO榜單上,同期發布的小米5s plus也出現在了DXO榜單上。

第三、國產手機第一次在DXO榜單上追平同期三星蘋果的國產手機是P10,第二次是mate10 Pro,這是2017年,2017年春天小米沒出現在DXO榜單上,秋天的小米note3出現了。2017年是華為手機相機崛起的一年,也是小米手機手機相機掉隊的一年。

第四,DXO分數第一次出現在國產手機發布會上是Mate10 ,緊接著是小米mix2s,此後,DXO 便是華為小米的家常便飯。

我是支持DXO的,我也支持廠商送測,量化是消費者認識產品最好的方式,儘管這個量化標準可能不夠全面。

華為和小米在DXO 榜單上你追我趕,背後廠商們不斷進行的相機軍備競賽,以及,由此帶來的國產手機陣營相機素質的快速提升和超越。

DXO是否是國產手機刷榜工具?

當然不是。

DXO最初的手機相機榜單長期是被蘋果三星所霸佔的,華為在引入徠卡雙攝之後,P10的相機DXO評分追平iPhone7,Mate10則追平iPhone X,彼時,大家對DXO沒什麼爭議,對華為也沒什麼爭議,因為只是追平。

但P20 Pro超越iPhone X,且是大幅度領先,這個時候爭議開始出現了。

實際上,P20 Pro在DXO評分上的大幅度提升,根本是硬體的大幅度提升,很多人認為這是作弊刷分,但實際上,到了今天人們終於認可了,大底、高像素和長焦,是真正的大趨勢,目前的消息,三星將在2020年開始引入大底、長焦和高像素,蘋果大概率會追隨。

那麼,當初對於P20 Pro所引領的大底、高像素和長焦的選擇是對的麼?

目前來看,是對的。

我們不能因為國產手機引領的潮流就認為其不是潮流,不能因為國產機表現良好的榜單,就是刷出來的榜單。

DXO能否完全代表相機的實際表現?

答案很簡單,當然不能!

比如國產手機各家都在做的微距,DXO並不測試。

比如Mate30 Pro系列採用的超級超廣角鏡頭,1/1.54英寸大底+F1.8大光圈,這是目前手機行業最頂級的超廣角配置,但在DXO榜單上,卻因為不夠廣而得分不高。

比如Mate30 Pro 5G對超廣角鏡頭進行優化,調整畸變,卻因為視角變窄而分數下降,這是否合適呢?

有人說廣角是正義,這是建立在相同的規格前提下的,相同的畫幅,相同的光圈值纔有可比性,而如果畫幅和光圈差異巨大的前提下,空談什麼更廣的焦距沒有意義。

再比如,相機的反應速度。

以及,各個子項目的權重在每個人的需求裏是不一樣的。

那麼,是不是DXO就一無是處呢?

當然不是,DXO確實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是,DXO的子項明確,測試清晰,說明清楚,且可復現,DXO或許不夠全面和完整,但卻是一個相對科學,可各家認可的標準。

什麼叫各家認可呢?

華為在發布會上會公佈DXO分數,證明華為認可。

小米在發布會上會公佈DXO分數,證明小米認可。

高通在發布會上會公佈DXO分數,證明高通也認可。

此外,榮耀、一加、OPPO等等,各家也會送測,三星既然在S10上刷了兩次,那麼,三星自然也是認可的。

什麼叫標準?

評價你和我的準則,你認可,我也認可,這就叫標準。

Mate30 Pro 5G重測提升在哪裡?

總分增加2分(121→123):

相機部分總分高了2分(132→134),夜景(61→66)、變焦(91→98)和散景表現(70→75)提升,不過有意思的是,超廣角得分部分反而少了4分(34→30)。

視頻部分的自動對焦(93→97)、紋理(75→79)和噪點表現(77→81),帶來的結果是相機和視頻部分的得分各增加2分(100→102):

如何評價Mate30 Pro 5G的重測?

手機相機表現=硬體+軟體,這是行業公認的,且,軟體的存在感甚至高於硬體。

2018年小米發布了三臺手機,小米mix2s DXO評分97分,小米8 99分,小米mix3s 103分,這三臺手機的鏡頭,cmos+isp都是完全相同的。

當然,有人說這是不同的三臺機子。

2019年春,二月發布的三星S10+DXO評分追平P20 Pro和Mate20 Pro,但四月發布的P30 Pro再次刷新記錄,之後S10+的5G版本也重新測試,得到了和P30 Pro一樣的DXO評分。

S10 5G在硬體上多了一個ToF鏡頭,有人說所以二者不同,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兩臺機子的DXO評分差異是否真的只是ToF帶來的差異呢?

ToF的作用是測距,以實現更好的景深演算法。

S10 5G和S10+的相機部分成績的增長還包括夜景的提升(54→59)、變焦的提升(68→74)和其他幾項的微調,以及視頻的提升,這和Mate30 Pro 5G以及Mate30 Pro二者的DXO評分差異基本類似。

Mate30 Pro 5G和Mate30 Pro是一臺手機嗎?

當然不是,而即便是同一款手機,既然手機相機=軟體+硬體,那麼硬體相同,演算法提升,又有什麼問題呢?

拿小米的三款產品和三星的兩款產品舉例的意思是,手機相機表現=硬體+演算法,硬體相同,演算法提升,帶來的DXO評分的提升,有什麼問題呢

華為是否永遠是手機相機第一?

我覺得不會,2011年iPhone4s發布,蘋果手機成為手機相機標杆,2015年,三星S6發布,三星手機相機取而代之,2018年,P20 Pro發布,後來居上,2019年末,小米CC9 Pro發布,憑藉更恐怖的堆料追平Mate30 Pro,位列世界第一。

當然,現在Mate30 Pro 5G重回第一,但優勢已經不大了,而小米對這套手機模組的優化顯然還非常弱,未來換成驍龍865,換上更成熟的演算法後能否反超呢?

我非常看好。

那麼,我們能否說這套硬體模組和原來的類似,所以重測是刷分呢?

我覺得不能。

手機的相機是硬體+演算法,無論是硬體的提升,還是演算法的提升,都是提升,DXO對這種提升進行二次測試,以更高的分數反應其提升,有問題嗎?我覺得沒問題。

華為做這個沒問題,小米做這個沒問題,三星或者蘋果做這個也沒問題。

實際上,今年DXO測試iPhone 11 Pro的成績的時候,一直在等「the new Deep Fusion technology」的更新,DXO明確表示這項技術對於其細節的提升明顯,這本質上也是產品發布之後的二次分數提升,有問題嗎?沒問題。

我們真正需要抵制的有兩種,一種是無視規則,收錢改分,如果有人證明DXO真的在做這個,那麼DXO的金字招牌怕是要砸了;一種是送測ROM和量產機ROM不是一個版本,掛羊頭賣狗肉,這是廠商無恥。

至於剩下的,我覺得沒啥問題。廠商要是有這精力,可勁兒去優化,可勁兒刷分吧,一臺機子別說兩次重測了,就是二十次,我覺得也挺好。

我買了機子,用著用著,相機表現還變好了,這有啥問題呢?

優化的錢又不要咱出。


最後,Mate30 Pro 5G是值得購買的產品:

華為 HUAWEI Mate 30 Pro 5G 麒麟990京東¥ 6899.00去購買?

CC9 Pro也是:

小米CC9 Pro 1億像素 五攝四閃京東¥ 3099.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