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李宗盛是種什麼感覺?你的心裡在想什麼呢?

喜歡李宗盛的你,是什麼樣子?


謝邀

不過我想說邀請我回答真是對了

今年二十,但是聽老李八年了,而且前六年是只聽他一個人的歌,之後兩年是陳鴻宇和李宗盛混著聽

我就想說說我個人的真實寫照

初中:同學都不知道誰是李宗盛,都在聽張傑啥的,他們覺得我像上世紀80年代的人,我覺得他們聽的歌歌詞沒深度曲調沒創意,偶爾拿一句老李的歌詞當簽名當時也沒人懂,只有多年以後好多同學私信我說:啊你當年的簽名原來是那個意思啊!

高中:仍然是陶醉在老李拖泥帶水的調調里,依然看不起其他歌手的歌,青春期的叛逆讓我一度狂躁,罵別的歌手的歌都是水垃圾,只有老李的歌才稱得上經典,這種想法到高二下才有好轉,慢慢認識到不同歌手有不同的風格,也不再說哪個歌手不好了,但是心裡任然覺得老李最屌,一心想看他的演唱會,他的動態,去哪了,幹了什麼都一清二楚,活脫脫一個追星迷,去KTV也是別人點的歌我沒聽過,我點老李的也沒人會唱,唱完一首《給自己的歌》甚至會有人問我你這到底是唱歌還是念詩啊?!高中畢業買了李吉他慎始s30。

大學:已經接觸了陳鴻宇,覺得他的風格也很對胃口,就他和老李混著聽,老李的消息少了,幾乎成了蟄伏的狀態,而此時的我也不再關心他去了哪,幹了什麼,只是路上,夜裡慢慢琢磨那些已經聽了千百遍卻還不膩的旋律,體會他沒說出口的話,去了上海有練,覺得心裡一塊缺口填上了,見識漸長,早已沒了那種唯老李牛逼的心態,他若是開演唱會,我不一定會去了,因為已經漸漸對他這個人本身失去了興趣,他的人已經走下神壇,成了一個普通的大叔,可他的歌卻依然在我的腦海里熠熠生輝無可取代,我不再迫切地想和他聊聊,因為八年的重複讓我覺得我已經和他在旋律里有過千百次的交流了,同時也更加討厭那些拿新人和老李比的說法或者一些聽過幾首歌就說自己「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的人,講真,這句話是我最討厭的話,我覺得動不動就拿李宗盛跟自己的故作滄桑聯繫起來的人多半離聽懂李宗盛還有很長的距離,老李還沒到那種程度

聽李宗盛八年,在朋友眼中的形象就是很懷舊,然後在感情上更明智,看的比同齡人清楚一點,畢竟老李歌里很多地方教訓的不無道理,在生活里會不太計較得失。還有就是小的時候大家都不理解你的品味,覺得你三觀很正

還有就是受老李對生活態度的影響,周圍人覺得你活的比較看得開

再有就是慢慢帶身邊的朋友聽李宗盛了吧哈哈

補幾張圖:


謝邀。

不記得自己是怎麼掉進李宗盛的坑的,起初聽不懂他的歌,真的聽不懂,覺得像念白,沒有曲調。後來,就在某天回家的公交車上,突然間就懂了。

在我看來,喜不喜歡他的歌,和年齡不至於那麼相關。雖然我承認,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不在少年是有他的道理的,但我覺得,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那個聽歌人的心境與經歷。也許是他或她愛過的人,告訴了他或她什麼;也許是他或她看過的書,帶給了他或她什麼;也許是他或她有過的傷,埋葬了他或她什麼……誰都不得而知啊,老李那麼多首歌,那麼多句詞,可能有哪一處狠狠地撞在了你最敏感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想說卻還沒說的不計其數 ,也不知道自己攢著是為了什麼,然而這麼一拖再拖,我們就在哪天忘了,只知道他存在過,卻始終記不起他是怎麼樣的存在過了。而這對老李來說,他在山丘里說,是想把他們寫成歌,讓人輕輕地唱著,淡淡地記著 ,就算終於忘了也值了。在我個人看來,老李可能是用他的才華,把這些最平淡無奇,但又最信手拈來的情感寫進了他的歌,你能聽見曾經或悲或喜的自己。

人大多都是情感動物,隔著光陰懷舊是改不掉的陋習。而每個人的心又是最難以琢磨的東西,聽同樣的東西,你想到的是什麼,出了你自己不得而知咯。

不記得自己在什麼時候看到過潘源良先生的一段話,在這裡分享給你:

「就像在悲傷的時候聽情歌,可以讓聽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有人了解他。這些歌代替聽者的心和嘴,痛心卻精闢的描述聽者的過去,幫他說了一些他想說的話。

藝術之所以能感動人,是因為它將人們與真理相連不同的故事,被賦予了普世經驗。 比如,面臨失去所愛的巨大悲傷,人們要的從來不是一個可以瞬間貫徹快樂的方法,而是一個能看見過去的回憶,接住悲傷的歌曲,一點一滴的陪伴自己。 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社會問題被浮華掩蓋殆盡時必然產生一種深刻:精神世界貧乏美好得只剩下風花雪月了,人即使未必有信仰的需要,卻不能缺少抒情的需要,他需要一件貼身的抒情媒介,在脆弱時抵擋人生的寂寞無依,這媒介前幾千年是書畫,戲和宗教,這一百來年,更多是影視,是歌。」

哈,我不得不說,聽歌或者看電影對我們的內心的衝擊遠比看一本書來的迅速。而那兩者相較而言,聽歌又是更加快捷直接的方式了。

喜歡聽李宗盛的人什麼樣子?

我覺得,可能比較懷舊吧,或者說,可能喜歡獨處並且安之若素。

比如,我的網易雲我覺得已經把我歸結於上個世紀的人了,不論是黑膠唱片質感英倫爵士,還是各種各樣的古典音樂,還有紛紛雜雜的小語種,我的歌單里基本上找不到最近網路的正流行歌曲,時至今日,抖音還沒有進入我的生活。

再比如,我的夥伴都對我喜歡一個人去看電影的習慣嗤之以鼻。嘿嘿,可能在他們看來,我是一個過於獨立的女生了吧。期末複習周的時候,早上1.2節十點下課,我買了十點四十的電影票出去看電影了,然後一下午都泡在影院附近的咖啡廳里看書學習,直到晚上九十點再收拾東西從外面回學校,一直一個人,但不得不說,是真的安然自樂。

說來說去,我覺得只要你的靈魂足夠豐富,內心足夠富足,就能很輕易地看明白老李的洒脫和釋然吧,他是年長者,他寫的是他的人生,也是每個即將長大的或者正在長大的人的人生。

希望回答對你有用啦。


大概就是經歷了飛輪海的活力,周杰倫的才華,陳奕迅的痴迷,沉澱到最後,就成了李宗盛的釋懷。網上那句話說的挺對的,年少不懂李宗盛,懂時已不再年少。

謝邀。都說年少不聽李宗盛,但似乎還是與個人經歷有關。

我不能說經歷過就是好,雖然我也時常羨慕從未經歷過的人,但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二十多歲的年紀,還年輕嗎,年輕。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年輕,即使看起來沒那麼年輕。

聽不聽李宗盛不能完全歸為什麼人。


我本想把我認為能想到的所有都敘述出來但是我沒有,因為喜歡就是喜歡。不分人⑧


一個想得比較多的凡人。

我不知道知乎是怎麼知道我喜歡李宗盛的 ,看了一下沒有關注相關話題,沒有在知乎瀏覽過相關資料。卻給我推薦了這個話題,闊怕

~~~

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他的歌是那種感性的人還有喜歡懷舊的人們,不是有人說嗎,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非少年時。最開始接觸到是那首凡人歌,剛聽見覺得這是啥啊都是啥跟啥啊,可聽那麼幾遍,慢慢感覺就出來,年少時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你是最中心,有無限可能然後慢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凡人歌像是那和人生鬥了一輩子最後無奈的一生感嘆,沒見過的人不會明了

然後是給自己的歌,一如歌名而言,真的是給自己的歌。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真的是還沒意識過來就老了那種惋惜

再後來是山丘,人生啊就像是一首歌 每個人都是,只不過是有無聽眾的區別罷了

聽李宗盛的人,是在他的歌里聽見了自己的樣子,聽見了自己的某一段人生,某一聲感慨

理性與感性

感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