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讓孩子認識外面更多的世界,多次反覆後,孩子的認知會被擴展,對別人及人際也有相關了解,對他以後的社交會有幫助。

然後,在家可以多給孩子讀些關於人際交往的繪本書籍之類的,起一個引導作用,慢慢讓孩子從心裡認識到交朋友的樂趣。

還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注意玩伴要保持一定得固定性,不要去遊樂場或動物園和小朋友玩,這樣見一兩次就不見了,可以和小區的小朋友多玩玩,玩伴比較固定。

父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父母平時要做好榜樣,平時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有自己的朋友的,要多和外界交流。帶孩子出去玩見到熟人朋友時,要打招呼,給孩子做榜樣,不必強求孩子學會和人打招呼,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父母多加引導,再多讓孩子與小朋友交往,相信他的社交圈應該會比較廣泛。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不少孩子迷戀網路,對現實生活漸漸淡化,人際交往也是這樣,許多人在交友聊天的工具中遊刃有餘,但一切換到現實生活就總讓人覺得有點欠缺,處處顯得手忙腳亂,交際能力被淡化。

其實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必須是以現實為出發點的,不管在學校學習中,還是在孩子之後的工作生活,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就免不了需要和現實生活中的人打招呼,無論是同學、同事還是上司。

2~6歲是人際交往智能成長的關鍵時期,當媽媽生病時,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並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對遊戲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能夠學會克制獨佔、利己的想法,能與他人共同協商等等。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任何一個團體的發展,都需要每一個人參與進去,要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遠離自給自足的小農時代,對於孩子的來說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會更有優勢,而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關鍵在於以下五點:

學會寬容他人

對其他人真心地欣賞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好的人際關係,而指責和互相推諉只會讓處處受敵,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也沒有用武之地。教會孩子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要多點真心、誠實、欣賞和感謝,少些指責和抱怨。

小寶的爸爸有時和小寶約定周末會帶他去動物園,但遇到公司需要加班的情況實在無法赴約,我會告訴小寶,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更多地對別人留有寬容,如果是一個人跟你約定了什麼,但是他卻遲到或者違約了,首先我們應該做的是問明原因,清楚緣由之後適當體諒對方,爸爸是在為了我們這個而努力,不是故意忽視和小寶的約定,這是可以寬容的程度。

學會讚美他人

人無完人,我們交往的人里不可能存在「完美的朋友」,但如果能夠在一無是處的人身上發現優點,這也是一種能力。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是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教會孩子不要吝嗇對別人的讚美之詞,這也是給他自己的前進的幫助。

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在生活中更受老師、領導喜愛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樂於讚美他人。這並不是一種不好的事情,發現別人的優點,給予別人讚美,能夠讓對方感到愉悅,我們自身也會覺得開心。

有時候和小寶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會問他媽媽做的飯好不好吃,他會回答很好吃、他很喜歡,然後我會跟他說媽媽聽到小寶的表揚很開心,小寶多鼓勵表揚下次會更好吃哦。慢慢讓小寶能夠養成讚美身邊人的習慣,然後再擴大範圍。

誠實可信的品德修養

誠實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希望他人是誠實可信的,但卻常常忽視了自己是否這樣,更有的人喜歡用自己的小聰明欺騙、捉弄別人,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害人害己。

引導孩子尊重他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如果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同樣不會對你尊重,那麼無法與別人溝通和合作,只有相互尊重,才能讓人際關係在和諧中走得更遠更久。

剛開始帶著小寶去找鬆鬆玩的時候,回到家問他和鬆鬆玩得開不開心,下次還想不想再去找鬆鬆,小寶說不想,一問才知道鬆鬆在玩的時候總是不問小寶喜不喜歡,他自己想玩就玩,不玩就結束,讓小寶覺得有點委屈。在之後我帶著小寶去姐姐家的時候,告訴鬆鬆玩遊戲的時候兩個人都喜歡會更開心,如果鬆鬆試著聽聽小寶的建議,或者鬆鬆想玩什麼先問一下小寶喜不喜歡,兩個人都會是好孩子哦。

會當「聽眾」很重要

人人都有表達的慾望,給予他人表達的權利,也是一段關係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教會孩子通過對別人的提問,來引導別人的發言,傾聽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會傾聽,能夠使對方心情愉快,更能增加對方的信任感。

在孩子進入社會後,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切事情的先決條件,擁有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是掌握了通往成功大門的金鑰匙。


社交圈能培養嗎?我想你想表達的是如何讓孩子學習社交吧?

這其實很簡單,做個榜樣,讓孩子看著你怎麼做的就可以了。如果自己的為人處世不怎麼受人待見,或者個人對他人的觀念有所偏頗,會影響孩子對他人的態度。所謂父母是怎麼樣的人,孩子就是怎麼樣的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比如我們教育孩子要感恩。那問問自己,自己對目前的生活滿意嗎?對身邊的人表達過感謝嗎?有沒有說出來讓孩子感受到這種感情?還是自己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說別人的壞話?這些行為都會反應在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行為中。所以我認為,不用刻意去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自己就好。

我是海林林,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參考。


多小?兩歲前的孩子基本無法與家人形成穩定互動。三歲前的孩子基本無法與同齡小夥伴穩定互動。這都是正常的。所以要滿三周才能上學嘛。小朋友的社交圈,這個你左右不了,基本上孩子的性格決定了朋友是誰,所以養成他的好性格,教會他分享照顧別人感受,也要會保護自己,懂得拒絕。剩下的,就交給他自己吧。


這位家長有點多慮了

你可以默數一下你現在的社交圈裡有多少人是幼兒園小學認識的人,很少很少吧

所以,暫時只需要培養他與人正常的交流,例如打招呼,禮貌用語等


其實在孩子三歲之前,真不需要所謂的社交,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三四歲開始才能慢慢和小夥伴玩在一起!


孩子多大呢?


多帶他出去玩,他自己喜歡誰自然會跟過去玩。父母在旁邊陪著就行了。不要試圖教他怎麼樣,孩子自己知道怎麼做感受舒服最重要。


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們社交呢?

1.給孩子們一定的鼓勵和支持

很多孩子在踏出第一步的時候可能都是會比較害怕的,因為孩子的世界非常的單純天真,所以他們對於未知的事情會充滿好奇,但是會充滿著害怕,這時候就一定要有家長對孩子們進行鼓勵和支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是會一直陪著他們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視他們的,這樣子他們就會減少害怕,能夠勇敢放心的跟朋友們進行相處。

2.進行溝通能力的訓練

既然不能去干擾孩子們的社交圈,那不妨可以培養一下孩子們的溝通能力,舉個例子來說吧,就是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然後跟一些陌生人進行談話,讓孩子們覺得其實社交並不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跟自己關係好的人面前,更是可以非常的隨便。這就是要讓家長起到作用的了,可以帶孩子們去自己好朋友家裡做客,讓孩子們多鍛煉自己的說話能力,也能培養孩子的性格,不會變得比較內向,而是比較外放一些。

3.帶孩子主動去認識其他小朋友

可以帶孩子們去公園遊玩的時候,然後,多去主動的跟別的小朋友們說話,雖然有的時候可能會被拒絕,但是每一次拒絕過後,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小小的獎勵當作是鼓勵,然後,義正言辭的告訴他,在將來如果有了好朋友的話,就可以把糖果分給別人,然後這樣子你們就有了雙倍的快樂,而且下回如果他有糖果的話,他也會分享給你的,畢竟好朋友就是要相互分享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