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玩想喫本地菜,有哪些不錯的本幫菜館推薦?


看了一些回答,大家對本幫菜館是不是有些誤解?

杏花樓是正宗粵菜館,要不然為什麼廣式月餅做得好。

大富貴酒樓是一家徽菜館,招牌菜「金銀蹄雞」、「績溪臭鱖魚」、「粉蒸肉」、「刀板香」、「幹鍋燉」、「文蒸山筍」都是經典的徽菜。

燕雲樓是京菜館,招牌是烤鴨。

小紹興除了白斬雞,其他的不喫也罷。

城隍廟的綠波廊,如果不在意價格,那裡的蘇式點心做的很不錯。

至於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館,一樓賣的那是旅遊食品可以無視,樓上的小籠確實不錯。問題是為什麼要花38元/兩的價格喫鮮肉小籠?想喫傳統口味上海小籠推薦富春小籠(一定要去愚園路總店),想喫蟹粉小籠推薦天津路上的萊萊小籠(靠近南京路)

生煎饅頭推薦——東泰祥生煎館(重慶北路店),理由是:上海灘比較傳統做法的生煎,質量穩定,離人民廣場很近,最重要的是人家24小時營業,方便遊客隨時來喫。大壺春的生煎不知為什麼質量起伏非常大,生煎時而金黃香脆,時而黑如焦炭,看運氣吧。

推薦一家本幫鍋貼店,肇周路上的——宏玉坊。推薦理由:肉餡裏沒有蔥姜蒜、醬油和味精,外皮不撒芝麻和蔥花,純粹依靠食物本味的鍋貼,不過下午一點就關門。


正宗的本幫菜不是江浙一帶的人大部分都喫不慣,不建議遊客嘗試。比如上過舌尖的三林本幫菜館,我的外地同事都表示喫不慣。(有幾個外地人能喫的慣正宗北京炸醬麵,正常辣的重慶火鍋,正宗廣州老火湯?)

那個米其林一星的老正興菜館也不推薦,品控極差,還能讓您重溫上世紀國營飯店的「高貴」服務,而且門口竟然還有黃牛賣號!

米其林必比登的蘭亭餐廳、蘭心餐廳、老吉士現在也成了正宗的「遊客餐廳」,而且蘭亭和老吉士的服務員太拽了!

個人推薦:

福1088:除了價格偏貴(中午低消400/人,晚餐低消500/人),滿足你對本幫菜和老上海的一切想像。老洋房、全包房、老上海服務員、傳統本幫菜,能拍照、能裝*、能飽口福。(註:沒有服務費!沒有服務費!沒有服務費!)

春在(陸家嘴店):陸家嘴濱江人均消費一百多,還要什麼自行車,何況味道還不錯。

紹東家(世貿廣場店):就在南京東路上,適合遊客順路喫飯。自己去喫過兩次,反正很和我這個上海人的口味,人均消費100左右。劃重點:菜不甜!!!

順風大酒店:連鎖店有很多家,無論住哪裡附近都有,口味平均水平以上,人均消費100左右。主要是不會踩雷,可做保底使用。(註:順風港灣是順風大酒店的精品店,價格更貴)

蘇小柳點心專門店:適合遊客的點心店,雖說是連鎖店,但是口味相當不錯,價格也適中。

光明村大酒店:我指的是三樓上的餐廳,不是樓下的點心店。光明村的本幫菜價廉物美,是遊客的好選擇,就是人太多。

金錨傳菜(麗園路店) :都是回頭客,我家的親戚就在店裡辦過三次生日宴。

東湖賓館(東湖廳):市中心淮海路邊上,杜月笙的老宅,花園老別墅,環境超一流。這樣的地方,價格卻實出人意料的便宜,人均消費200多。「花小錢辦大事」


作為老上海不推薦遊客去網紅小餐館和米其林餐廳,一是小餐館品控不行、菜品質量時好時壞、像抽獎;二是出了名以後,菜餚質量和服務態度普遍下降,很可能喫的不開心,我本人就遇到過幾次,你要是說上海話它可能還收斂點,要是遊客根本不鳥你;三是排隊時間太長,本來行程就緊,那個味道還不至於好到值得你排幾個小時的隊,然後像打仗一樣的喫完飯(可能還要拼桌),最後狼狽離開。

不如去大餐廳喫飯,環境又好,服務也不錯,菜餚質量穩定,而且價格還真不一定比網紅小餐廳貴。

還有,我推薦的店都在市中心,離旅遊景點比較近。並不是說它們一定最好喫,只是想讓外地遊客方喫飯便一點。畢竟為了喫個小籠去一趟南翔和召稼樓,喫個白斬雞跑一趟南匯,真沒這個必要。

其實,遊客來上海體會一下本幫菜的風味即可,哪裡能喫出什麼正宗不正宗。


本幫扣三絲鎮樓

魔都開埠以來號稱海納百川,中外菜系薈萃於此,故上海老字號≠本幫菜。

本幫即本地,出處即上海郊縣的農家菜,如同自稱及他稱的「上海本地人」,刨去小部分老城廂市民,實指上海郊縣原住居民。

自我大清以來,本幫菜便有兩大扛把子:上海老飯店、老正興。

這兩家為爭本幫菜正統嘴炮了也不是十年二十年了,喫下來確實一時瑜亮,各擅勝場。

然而,正如魏、蜀爭了半天正統,末了卻誰都沒落著,在2006年左右,一頭是老師傅退休青黃不接,一頭是市場化大潮,內外夾擊,魔都老字號的水平整體滑坡。這兩家都是今非昔比。相較而言,老正興墮落得更徹底一些,壓箱底的正興醬方和草頭圈子日常連刀,實在不敢恭維。沒承想,米其林初到魔都就給老正興評了一星,那會兒還以為這家知恥而後勇,來了個幡然中興,於是乎拉著法國回來的哥們一起去刷了一頓,然後……果斷認定輪胎收錢了。這要是能有一星,十年前的老正興還不得三星走起?

不過哩,倘若初試本幫菜,建議還是從這兩家選擇,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於坊間比較著名的蘭亭、蘭心、海金滋之流屬於家常菜,上不得檯面,來來回回無非濃油赤醬,讓他們燒道蝦子大烏參、扣三絲之類,估計是要了親命。蒼蠅館子的特徵基本都是仨字:重口味。與其說在喫飯,還不如說是在喫調料。

要領教老字號巔峯水平也可以,譬如這家:

別瞅著人均發獃,市場化嘛,當年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自然又飛回了王謝堂前。

平民化的選擇也不是完全沒有,譬如上過舌尖2的三林本幫館。

有著當年上海老飯店當家人李伯榮大師的血統,依稀還可見當年老飯店的風采。

至於市內的家常菜,比較推薦這家:

感覺比那些個菜難喫、臉難看的弄堂網紅強多了。

順風大酒店也是平價本幫菜新貴,老阿姨老阿叔們的最愛。雖然開了連鎖,但品控一直很穩定,屬於不怎麼會出錯的選擇。

至於本地點心,老字號王家沙徒有其名,「點心大王」的金字招牌都快成謚號了。童年時的小喫聖地城隍廟早就金玉其外,成了為遊客量身定製的巨坑。至於南翔小籠,在南翔鎮都是外地人開小籠店坑外地人,攤手。以上地雷陣建議繞道。

小籠包子可以選擇黃河路的佳家湯包,且這家的喫口鹹鮮,適合各位甜黨ptsd們。天津路上的萊萊小籠也不錯,但生意太好,老闆臉甚臭。蟹粉湯包可以找邵稼樓古鎮的屋有鮮——店名即上海本地話「哦呦鮮」,名不虛傳。不過嘗蟹粉要掐好時間,九月到十一月是黃金時段,非要冬行夏令嘛,喫出一股冰箱味非店家之過也。

本地燒賣也分兩派。市區內是糯米燒賣當家,感覺像是物質匱乏時期鮮肉燒賣的替代物,末了喧賓奪了主。要喫鮮肉筍丁燒賣得去郊區各古鎮,楓涇燒賣和邵稼樓附近的下沙燒麥較為出色。市中心貌似就一家顧一碗在做鮮肉燒賣,開了連鎖後水平也是一路走低,隨便喫喫尚可。正宗上海燒賣類似於開口的小籠,皮薄湯多,下嘴的時候也得留點神,一樣是先開窗,後喝湯,心急喫不了熱燒賣。

話說回來,本幫菜偏甜,北方的朋友要嘗鮮最好做一下心理建設,別覺得什麼甜口的肉就是異端云云。作為一個合格的喫貨,首先就要有博大的胸懷。

如果覺得本幫菜的調味無法接受,那就無需再試蘇幫菜、錫幫菜了。以甜黨而論,本幫菜不過是把門的,蘇州人算是中層,無錫人才是黨魁。

所以要弔死甜黨的各位,請放過人畜無害的魔都,先提兵百萬太湖上,踏平天下第二泉罷 。


很多老式小區的商業街上都有小館子

開店年數都在二十年以上,因為鮮有遊客,不會做廣告,大眾點評分數不會高,註定成不了網紅

老闆一般都是老上海,稱呼一般是阿X、長腳、胖子等等。開店時期都是自己掌勺,收銀、端菜、招呼客人的多是老闆娘或自家親戚。後來忙起來了才招的廚師,收的徒弟,聘的跑堂

小館子裝修一般都很有時代感,也就是破破爛爛,地板油膩膩,椅子坐上去嘎吱嘎吱

空間都是擠了不能再擠。客滿的時候走路都要側過身。到處堆著飲料箱、空酒瓶、臟餐具

就這麼狹小的空間,老闆往往還能搞出個包房來

小家庭不想燒飯的時候,到那裡點兩三個小菜隨便喫一頓

大家庭聚會講實惠不講場面,也可以點出一桌好菜

周圍的小孩一般從小喫到大,然後結婚生子了,週末回家帶著年老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繼續喫。看著老闆和自己的爹媽一樣,從中年人變成了老年人

這種店也會趕時髦,外面流行的小龍蝦、酸菜魚也都有的

但本幫菜的靈魂永遠在的,冷盤裏的烤籽魚、白斬雞、烤麩、燻魚、各類糟貨等等,熱菜裏的響油鱔絲、油爆蝦、糖醋小排、紅燒魚、菜頭圈子等等。還有醃篤鮮、毛蟹年糕之類的時令菜

小館子的名字微不足道,反正一到晚上就坐滿了人的那家總沒錯了


光明邨3樓,反覆刷,隨便點,從沒讓我失望過,不會踩雷

其它就是各種點心店:屋有鮮的小籠、宏玉坊的鍋貼……

================廢話說一些感悟

就我的理解,所謂上海的本幫菜,其實也是那個特殊年代各國各地的大融合,由徽菜+浙菜+蘇菜的菜式、烹飪手法及調味為主,結合各國各地菜品,所以每家老字號都有一定的口味偏向。但不管偏向什麼口味,地道的店就一定圍繞「鮮」這個主題,所有的葷素食材、烹飪手法和調味,都是為了喫到那一口「鮮」而服務的,為此,掉光眉毛都是值得的,「鮮」纔是本幫菜真正的靈魂支柱。

不喜歡太甜的,可以避開偏蘇式的甜鮮,選偏浙系口味鹹鮮一些的店,留意下菜單,一般會有很多糟、醉、河海鮮菜式。

沒有不好喫的菜,只有做不出美味浪費食材的人。能開幾十年屹立不倒一直火爆的店不比開2年就改頭換面的網紅店靠譜嗎?


上海人家(航站店):靜安寺地鐵出來那個,推薦紅燒肉(確實肥而不膩)和烤子魚,其他本幫菜算是中規中矩但不出跳,但肯定比保羅這種噱頭噱腦用料都是水分又調味過度的好。

佳家湯包:黃河路上,靠人廣地鐵站,只推薦純肉湯包,可以搭碗血湯或紫菜蛋皮湯(千萬別點蟹黃的,蟹肉不新鮮),要早點去排隊,一般11點純肉就買完了(屬於市區裏用肉良心的,不加醬油什麼的過分調味)。

王家沙:總店在吳江路一帶(南京西路地鐵站),可以嘗試蟹粉湯包或蟹粉小籠,另鐵板牛肉炒麵也還可以(一般鐵板上最後打個蛋上來是半熟,要喫全熟自己提前說),很多老阿姨喜歡這家的外賣糟貨不過個人不喜歡有酒味的菜。

綠波廊:眉毛酥之類的點心是接待外國領導人的招牌菜,不過個人去就是沖著八寶鴨。

成隆行:雖然上海的傳統大閘蟹宴是該推國營的王寶和,奈何精緻程度還是這家港資的好,而且這家一年四季有單人套餐(不帶大閘蟹的請略過),不用自己拆蟹殼非常適合懶人。

大壺春:算是比較傳統的上海生煎店(汁水沒有小楊生煎多但小楊近年來肉越來越騷),這種店一般除了大路貨的雞鴨血湯和咖喱牛肉湯,還會有傳統的雙檔、單檔湯(其實就是粉絲油豆腐百葉包什麼的)。

壽寧路小龍蝦:滬上的仲夏夜傳統節目,小龍蝦瀨尿蝦各種螺,壽寧路一條街上很多店自己看大眾點評選吧。

最後不喜甜的人其實不推薦點心類以外的本幫菜,本幫意味著凡是加醬油的菜沒有不加糖的(正宗的本幫菜加了醬油一定會加糖加到有甜味,有些店奇葩到連我也會嫌甜),大閘蟹相關菜餚最好是刮西北風以後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