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在這套書籍連載完畢10年後的2019年我才拜讀這本歷史書籍。

雖然之前沒有讀過《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但是也可以說是早有耳聞、如雷貫耳,但是,在我潛意識裡一直對這本書籍提不起興趣。我喜歡正史、喜歡嚴謹的歷史,我一直對「一家之言」的書籍不報太大的期望,所以,這10年來閱讀、聽取各個朝代的書籍,但是唯獨沒有接觸過《明朝那些事兒》。

2019年的下半年百無聊賴的我打開了《明朝那些事兒》,想看一下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籍,讓它如此風靡、如此受到讀者的喜愛。當閱讀不久之後發現,真可謂是「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這本書裏也充滿著主觀色彩,會表達強烈的個人看法,抬舉某個人或者貶低某個人,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一家之言」。但是,我還是認為這是一部可以承受得起無數讚美的書籍。

《明朝那些事兒》讓歷史看起來更加合理

這是我和一位同事討論起這本書時他給出的評價,我表示贊同。

的確,我們看慣了那些被冠以「歷史學家」、百家講壇知名講師稱號的名人作品,以及所謂的正統史學,我們從片段的歷史故事中對某些人、某些事形成了固有印象,例如,我們就認為戚繼光是一個毫無污點的完美將領、認為王守仁是一位單一的古聖先賢、認為海瑞是清官的代名詞。久而久之,我們喜歡對一個人貼上「非零既一」的標籤: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要麼是聖人、要麼是庸人。

但是,當走進《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我們沿著一個同為「歷史閱讀者」的當年明月的視線去看待歷史和人物時,他會給你剖析每個人的優點,不會忌諱於影響或者「歷史學家」的頭銜而有意掩蓋某些歷史,讓你看到那些被各種書籍、電視劇美化的人物也有很多為人不齒的歷史,讓你看到即便是聖人也有諸多劣根性和平淡無奇的過往,讓你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他為什麼他會有那樣的結局?」

明朝那些事兒京東去購買?

這不僅是一本歷史書籍

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本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書籍,之前看過或者聽過很多帶有個人色彩的書籍、節目,例如,百家講壇,它會潛移默化中用很多廢話給你錯誤的引導,把他們的思想強硬的輸送給你。

但是,我對於《明朝那些事兒》的「一家之言」具有強烈的興趣。他不是去引導你,強行讓你相信「歷史是這樣的」,而是在對待一件事情上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很多看法一針見血,讓人有強烈的共鳴。

下面是我閱讀過程中摘抄的一些,分享一下。

妓女未必不如道學家,道學家未必趕得上妓女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喜歡詩詞書畫,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溫飽

陰謀家與政治家

主戰未必勇,主和未必怯

懂得暴力的人是強壯的,懂得剋制暴力的人才是強大的。


乾貨

乾貨 | 2019年共享免費資源整理(上):學習資源篇?

mp.weixin.qq.com圖標乾貨 | 2019年共享免費資源整理(下):實用工具篇?

mp.weixin.qq.com圖標

我創建了一個知乎圈子:【平凡而詩意】,專註於分享前沿技術、編程開發、實用工具等方面內容,感興趣的可以首頁搜索【平凡而詩意】加入我的圈子,讓我們一起玩耍吧!

更多精彩內容

有什麼華美到驚心動魄的句子?

有什麼小本本可以寫下的溫柔短句?

實用工具 | 2款播放器讓你免費聽遍全網無損音樂

大數據 | Spark機器學習工作流開發指南

實用工具 | 你距離PS大神只差這6款免費在線工具!

簡易教程 | 分散式消息發布訂閱系統Kafka從搭建到使用

教程 | 一文搭建你的第一個免費專屬博客

辦公效率 | 讓你突飛猛進的10個Word技能

學習工具 | 推薦10款提升自己的優質APP

Google | Python編程規範指南


我覺得很好啊。我很喜歡這套書。但是,必須明確的一點是,這不能與史書等價。作者自己也說,人物太多,好的裡面他只挑最好的寫,壞的裡面他挑壞的掉渣的。

首先,作者的寫作風格,讓歷史變得有趣,讓你在一種輕鬆的有時有趣的感覺中瞭解明朝的一些歷史;

另外,這本書補充了我們從課本上學到的歷史的許多細節,還有認識到了許多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比如我重新認識了于謙,之前我對他的全部印象僅停留在他的《石灰吟》,但是通過讀這本書我瞭解到于謙是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還有王陽明,我之前只覺得他是心學的代表人物,卻不知道他的思想是如此博大深邃,他的經歷是如此傳奇,他對後世的影響是如此深遠;

第三,作者寫作的方式,在某些場景,他會帶入第一人稱來寫,這樣讀來就非常有代入感,彷彿身臨其境。

補充第二點,作者在書中還提到了許多存在爭議的歷史遺存問題,並且作者指出並比較甚至論證各種觀點,然後也會給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很嚴謹。

最後,某些人物的傳記式寫法與事件的敘述過程中,作者透露出一種很積極應世的價值觀,也會有一些自己的感受看法和建議。

但是,如果你把這套書讀完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沒有同樣的寫其他朝代的書哈哈哈

總而言之 我很喜歡 覺得非常好。


從深度上說,且不談《南明史》這般正史,即對比小說《新宋》也有不足。但自我接觸到這本書起,他就一直是我最愛的書之一,當年明月賦予了這本書靈魂。

《明事》的落腳點始終落在———

作者敘述的那些事中的人

歷史可以從很多角度解讀。

而當年明月選擇了:將人放在宏達的歷史背景下,讓人去經受最波瀾的變化、最艱難的挑戰,讓人的一切都暴露在歲月的聚光燈下,以期看見人精神深處的東西。

所以他筆下的每個人都有血有肉,他會告訴你魏忠賢為什麼為惡、海瑞為什麼堅守氣節,會讓你明白于謙為什麼偉大,徐霞客的生命為什麼絢爛。

因為每個歷史人物的成長軌跡在他的筆下都是清晰的,他說明白了英雄、狗熊如何被時事塑造,而最終告訴我們:

人面對時代,能堅持什麼,以及:如何賦予生命價值。

歷史是小說最生動的素材,當年明月用歷史寫出了超越小說的《明事》。你也許不認同於謙、張居正、海瑞的做法,但一定會被他們的氣節、良知所打動。

寫完了道不盡的王侯將相,看過了數不盡的成王敗寇,你也許會認可當年明月所說的: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當年明月骨子裡是個主張文以載道,富有人文主義氣息的文人,質感是偏向浪漫的

起於開局一個碗的朱元璋的逆襲,卒於徐霞客的恣意,在他的筆下每個人都是浪漫自由的

就算寫到明朝的覆滅,他也是側重於心理描寫和宏觀敘事,歸因於氣數,也很浪漫

但是到晚明,實在浪漫不下去了,歸根結底,說話算數的還是現實主義

所以在第七卷結尾,他以相信未來結尾,實在是用心良苦

明朝的覆滅就是他所述說的「被蜘蛛網查封的爐臺,灰燼中的貧困悲哀」

而當今中國中國人民累死累活,卻有時徒勞無功,有時被美國吸血,

何嘗不是「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面對歷史車輪的無情碾壓,個體力量渺小無力。我們生來的意義是什麼,是被碾壓嗎?

那活著也太痛苦了,所以他告訴你,相信未來,這是很儒家的思考方式

用信仰去戰勝痛苦,這是建功立業的過程。

但是他也明白,奮鬥很痛苦,在逆境中活著也很痛苦,而信仰死扛並不是唯一的答案

所以他又告訴你,如果你不願意扛,還有一個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這是道家所倡導的逍遙,這是自在快樂的法門。

所以我一直將當年明月視作偶像,他是一個喫透了塑造傳統中國儒道兩家的知識分子

在他身上,既能看到孟子那種大無畏的浩然正氣。又能看到莊子那樣的浪漫汪洋。

他是我的老師,我希望能做一個和他一樣的人。


不錯的讀本,完全可以成為入歷史坑的啟蒙教材。我這裡說的入歷史坑不是搞專業的歷史研究,而是成為一個歷史愛好者。

可以說,在《明朝那些事兒》之前,當代歷史書大多是唯物史觀、階級鬥爭理論話語模式下的教條文章,而通俗點的作品又側重兩個方面:獵奇、權謀。所以普通歷史愛好者(特指不讀古書的)大多數都對歷史一知半解,而且歷史觀非常單調。

所以《明朝那些事兒》在網路上剛剛發表,就引起了無數人的追捧,這其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此前人們的精神生活有多麼貧瘠。我是在10年前讀的這套書,讀完才感覺到自己以前是何等的淺薄,當然,這也可能與我中學時代課外閱讀量受限有一定關係。

《明朝那些事兒》出來以後,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跟風之作,但是沒有什麼能與《明》書比肩的作品。我看過一本講兩晉南北朝的書,等到我係統性閱讀《資治通鑒》的時候,才知道這本書掛一漏萬,於重大歷史事件缺乏基本的敏感,基本延續了「戲說」的風格。

所以《明朝那些事兒》在通俗歷史讀本中,算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高峯,雖然在專業性上面還有一些爭議,但是這本書的意義絕不可以等閑視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