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市面上空調價格各不相同,差額能差近1000塊,加點錢都可以買一臺差不多的空調。1400左右買一個差不多的空調是不是是一個更合理的選擇。


看自己對空調的需求,好的空調肯定是在用料和技術上不同,一分錢一分貨。

但只是對於空調的製冷,買個變頻,一級能效,好些的品牌可以購買格力、美的、海爾。性價比可以選擇奧克斯、華凌、TCL、小米這些品牌。

有錢就選擇國外品牌,大金、日立、松下。

個人認為預算不夠不必要高品質,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雖然貴的空調在細節方面就更好,就像你買電腦,性能強,價格高,但你只是用來辦公使用,使用下office,看下網頁,打打字,有必要買高配置的嗎。關注我選購合適自己的空調


大金認為不是買貴的空調,而是需要買真正匹配你需求的定製空調,滿足你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現在市面上空調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產品技術、品牌口碑、服務售後三大方面。空調設備解決的空氣維度也不僅僅是單一的冷暖,從氣流的舒適度、溫度濕度的體感平衡、潔凈換氣的新風、實現除菌安全的模塊、智能AI的自動調控等等,多維度的空氣處理需求。用理想的空氣打造舒適生活的幸福感。身處拼顏值和實力的時代,大金不斷的在緊隨時代需求變化,不斷創新和融合多領域,去實現空調技術突破和變革,提高產品的外觀設計、提升服務質量。

如若您家有任何關於空調的選購與安裝需求,歡迎私信告知我們您的需求、地址和聯絡方式,我們會為您提供量身定製的全屋空氣解決服務。


既然邀請了我,我就發表下看法.

貴得那部分,貴在:

細節,細節,細節+感覺,感覺,感覺

細節:是由消費者看不到,投入巨額費用的測試,研發,實驗所呈現的,優於同行的差異之處.

感覺:更多是由外觀,所承載體現出來的,帶給人的一種想像,由品牌的文化,歷史,及底蘊所刻畫.

很簡單,賓士,寶馬的車,跟我們國產的車性能有差嗎,

我們國產也有加速很快的車,也能做到很高配置的車,發動機都可以是一樣的.就是達不到那種感覺和細節.

品牌文化,底蘊,品牌歷史無形之中為產品溢價不少.


空調製冷原理一直很簡單,但是把簡單的做到極致就貴了。

60分也即可及格,但是99分就難了,100分更難了。

需要做的是拿到60分的錢買60分的產品。

而不是拿著100分的錢買70分的產品。

暫且不分析具體增焓,降噪,峯谷電,清洗,紅外掃描,變頻等聽著高大上的技術。

聊點別的。

譬如,40萬的某馳純電動汽車,和30萬的某私拉和40萬的某來,和28萬的某亞迪。買車的目的各不相同,品牌加身有市場。

再舉個例子,Aerauliqa埃妥的QR400, 400風量一臺設備可以帶一所建築面積300平的住宅的新風。但選某其他品牌,就要選600風量以上。消費者大概率只知道風量越大越好。很容易忽略風壓的問題。因為風壓會影響出風口實際得風量的問題。但是消費者感受不到,只能安裝好了 突然發現600風量咋沒風呢。

例子很多。消費者接觸最多的是廣告,而非品質。

作為外行的消費者,從來都在刀和案板之間的遊走。

所以,沒啥說的,普通消費者能買到值那份錢的東西,要靠運氣。

勿轉載。


空調技術目前相對成熟,這麼多年沒有革命性突破。

目前市面上空調的價格差異主要在於:用料,系列品質,控制技術,附加功能,服務保障等。

完全看自身需求,是買寶馬,還是桑塔納,個人選擇。


看對品質的要求了,追求高品質就買好的啊,絕對一分價錢一分貨


當然,便宜的性價比高,貴的性價比低,也有貴的道理的


貴的空調多出來的錢,不是用來調節溫度的。是用來控制噪音,溫度波動,氣流包括美觀的,就看你是否需要。


看你使用頻率和對空調的敏感程度。

使用頻率高,對冷風敏感,就一定要買好空調,其中差額靠電費可能只需要一年就能追回來。

如果使用頻率不高,那就無所謂了。


這個就好像,您買車一樣,汽車的技術也很成熟了,十幾萬的車也能跑,幾十萬的車也能跑。功能也差不多。


有必要 這個東西修起來換起來都很麻煩 最好就是裝上以後 再也不壞


我沒有買過空調 但是 平常打算購買過 我覺得她有詳細的參數比的 比如說幾匹的 比如說空調是節約電不 其實買空調 不只是看價格哦 品牌形象比較重要 售後服務怎麼樣這些都要考慮 你買個雜牌的 後續的問題 不勝其煩 買個馳名商標 後續的售後服務比較完善

不只是看價格 全部要考慮起來 為了節約1000 然後是高功耗的 你電費就幾千塊去了 得不償失 還是考慮清楚一點 都打算買一個空調了 還在意這個幹哈 一步到位買個性價比不錯的大牌子不是美滋滋嗎

買個便宜的雜牌 後續的售後服務啊 功耗啊 雜七雜八的麻煩事 買個性價比高點的大牌吧 什麼美的啊 格力 奧克斯啥的 還要看看評價怎麼樣然後功耗什麼的 都看看 然後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

如果實在不想花那麼多錢 你就考慮水空調 便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