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引起偏癱常見的原因是腦血管病等任何導致大腦損傷的原因,比如腦梗塞、腦出血、顱腦損傷、腦腫瘤、腦內感染等。偏癱的治療時間長,需要持之以恆,因此需要家屬倍加關心,請注意以下幾方面:

1、藥物治療

接受正規醫院的治療後,一般會長期用藥,通過藥物來修復受損的神經,增加受損腦組織的營養支持,深入大腦進行修復。

*家屬看這裡:腦部患病後,一部分患者會有微妙的心理變化,產生懈怠的想法和行為、不認同自我、自暴自棄。這種情況下,家屬需要監督患者喫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2、康復治療

鼓勵患者進行康復運動。在恢復的黃金期,每天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才能達到效果,建議患者用康復輔具、康復醫療器械介入訓練,對於手部功能障礙患者,在家可以用SRT軟甲手部康復機器人這種柔性智能輔具,不建議在家使用分指板或者剛性康復手套等,常人不容易掌握使用技巧,會造成肌肉拉傷等二次傷害。

*家屬看這裡:運動前,為患者充分按摩,肌肉放鬆後,再進行康復運動。其次,康復運動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的,家屬要有足夠的耐心。

3、注意飲食

飲食應該清淡,比如魚,肉類食物,低鹽低脂,避免味精、辛辣、刺激、油膩、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補充豐富的營養,多喫水果蔬菜,少喝飲料、高糖分及膨化食品等。

*家屬看這裡:請為患者調整飲食結構,多鼓勵他們喫蔬菜水果,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

4、心理疏導

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幫患者樹立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焦慮恐懼心理、抑鬱心理、依賴心理、急躁心理等。

*家屬看這裡:請從多方面細緻觀察患者心理變化,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心理幹預。一定要多關心患者,積極開導,多鼓勵康復運動,必要時進行監督,這樣才能讓患者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

最後,提醒一下:

很多人認為老人操勞一輩子了,又得了偏癱,那就讓他在牀上躺著就好,什麼事兒都是保姆或子女親力親為,這的確很孝順,但對於「非重症患者」來說,卻是害了他們!請耐心鼓勵家人進行康復訓練吧!


早起牀邊康復是個很大的課題,這裡就不講吞嚥和言語的早期康復了,直接說一下肢體相關的康復。

首先就是良肢位的擺放了。肢體良肢位擺放的目的是抑制上肢的屈肌痙攣和下肢的伸肌痙攣,保護關節。就臥姿來說推薦患側臥位,目的一是讓患側與牀摩擦,刺激末梢神經進而刺激大腦,二是解放健側,讓患者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擺放姿勢如圖

這是患側臥位

這是健側臥位(翻身時用,平時不推薦。)

這是仰臥位

其次是患側皮膚感覺刺激,也就是Rood療法的早期應用。

對於完全軟癱的病人家屬可以做這些,觸覺刺激:快速刷擦和輕觸摸;溫度性刺激:冰刺激。我們希望用這些刺激誘發病人的肌肉收縮進而刺激大腦神經,幫助恢復患側運動功能。

第三是肢體被動活動。

順著關節做一些柔和的活動有利於預防攣縮腫脹,刺激肌肉關節。

被動活動切忌暴力,注意保護關節尤其是肩關節。

抓握練習推薦帶刺的塑料球。淘寶去購買?


偏癱的康復分幾個階段。1.前2-3周因病人臥牀為主,容易並發下肢靜脈血栓,所以需要家屬被動的幫助活動下肢自己翻身。2. 3周後有的能在牀上做起來了,這個時候需要每天攙扶下地站立,如果體力能耐受,可以在患側下肢栓繩拖著走走,一次時間不宜久,可以分次進行。3. 到一月左右就可以延長鍛煉時間,如果不全癱的病人一部分可以獨立拄拐走。上述所說的都是不全癱,也就是中風後下肢一週內或者發病當時尚存留一部分肌力的病人,如果一點肌力都沒有的恢復起來估計得二到三個月。


一般來說,我們定義早期是三個月之內。

這期間家屬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理的康復治療方法。

出血部位、出血量直接決定了患者的病情和愈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注意的有:

1.體位擺放。

在無法正常活動的情況下,良好的肢體位置擺放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影響今後的行走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這個需要根據不同的張力狀態,選擇對應的肢體位置放置,詢問你的治療師即可。

2.引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

許多家屬以為只要靜躺,疾病自然可以康復,那是錯誤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需要後期積極主動的訓練,並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越早越好。

3.護理要科學。

許多病人早期出現大小便失禁、吞嚥困難、肺部感染等情況,家屬要針對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護理行為:及時清洗,保證衛生,拍背排痰,被動的活動患者肢體,都是很需要的。

4.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

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卻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突然發生重大疾病,對患者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所以許多人都會出現懊惱、抵觸、失落、狂躁等各種各樣的情緒改變,家屬一定要學會安撫患者,如有必要,也會選擇一些精神類藥品。

早期大概就是這些,願每個人都能健康平安。


需要注意擺正姿勢

防止脫臼和變形吧應該是

就肩膀和大胯的下面墊高

把他的姿勢擺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