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比我們陝西的拉磚車都失敗。


看了這個片我忽然想到一句笑話,你們內蒙人出門是不是都騎馬?


勞資作為一個內蒙人實在坐不住了,我從來沒聽說過老家哪裡飄出來白晝流星這種傳說的,你咋不石人一隻眼呢,民間傳說想來就來啊?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什麼時候需要神棍讖語找人生動力了?

然後,陳導演你去過四子王旗嗎?把甘肅新疆的景色非給剪進來幾個意思,是說我們內蒙古的景色不好拿不出手是不是?

以及,當時返回落地的時候我爹他們就在執行任務,你以為警戒線是白拉的,你是諷刺我們武警的工作是不是?

當我看到夜色中3個人騎著馬要從阿拉善盟額濟納往中部四子王旗跑上千公里去看白晝流星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尿性是沖著獻禮版的無極去了。。。。


謝邀

轉載一個扶貧幹部的文章吧,寫的太到位了

首先,表明立場。我曾經受組織派遣,下派灘區負責過兩年扶貧工作,目前雖然已經脫離扶貧崗位,但對於傳說中「國慶檔唯一關注扶貧」的《白晝流星》,自覺還是有幾分發言權的。

關於扶貧,《白晝流星》其實是對扶貧事業和扶貧工作者的侮辱。這裡著重說明一下,如果真有沃德樂、哈扎布兄弟倆,在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負責任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第一,兄弟倆已經符合五保戶的條件,是要申報為五保戶的,五保戶有專門的補助金,滿足條件而未申報視為失職;

第二,貧困兒童是重點照顧對象,必須要保證他們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貧困兒童失學是極其嚴重的工作失誤,影片中未提及兄弟倆是否完成義務教育,但塑造的兩人形象十分接近文盲;

第三,任何一位貧困戶都要登記造冊,並且在我國特殊的體制下,延伸出一套叫做幫包責任制的特色做法,就是明確工作人員或者機關單位專責幫包貧困戶的做法。針對重點扶貧對象,經常會出現一名貧困戶被鄉鎮一級(我國最基層的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縣區一級幫包單位和責任人,市一級幫包單位和責任人同時幫扶的情況。以至於逢年過節送溫暖的時候,重點幫扶對象往往會連續迎來幾波溫暖。而按照通常的標準,兄弟倆明顯符合重點扶貧對象的條件;

第四,按照貧困戶劃分,兄弟倆首先屬於雨露計劃覆蓋範圍,工作人員要盡量動員其去高中學習參加高考或者直接進行職業教育,並且幫助其申請雨露計劃,根據各地政策的不同對學費、住宿等進行減免,按學期發放補助金。如果兄弟倆沒有重返校園的意願,那麼就會被歸類為「主觀上缺乏勞動意願而致貧」類型,會有人負責做其思想工作,並且根據個體條件幫助其接受當地職業院校的短期勞動技能培訓,餐飲類技能居多。對於有勞動致富意願並且有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地方政府一般會援助其一定的生產工具;

第五,貧困戶的房屋屬於危房的,當地政府應免費幫助其翻修或新建住房,具體實施中基本都是推倒重建。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地方政府直接僱傭施工隊建設,一種是貧困戶自己新建住房後去基層政府報銷,這部分資金屬於專項資金,是直接划到財政上的;

結合以上五點,沃德樂和哈扎布兄弟應該是住在新房中,依靠五保戶補助、幫扶單位援助、雨露計劃補助等經濟來源在校園學習,雖然生活拮据,但足夠努力的話還是可以參加高考圓個大學夢(高考對貧困戶有照顧政策,參考最近熱點新聞里一度被退檔但最終還是上了北大的河南考生),不參加高考也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學得一技之長做個產業工人或者個體小老闆,至不濟也能通過短期勞動技能培訓做點餐飲小生意。

而陳大導演展示的兄弟倆活成了什麼樣子?從少管所出來後,到託付在老旗長門下中間是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大伯給他們介紹了幾分工作,都干不下去撂挑子不幹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中看不到地方政府更看不到一個扶貧工作者。

所以我說,這部打著「關注扶貧」旗號的《白晝流星》其實質是對扶貧事業和扶貧工作者的侮辱。

其次,影片的主旨立意存在著極為嚴重的路線錯誤。都說《白晝流星》把神舟十一號返回和草原上白晝流星的預言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既呼應了主題,也完成了沃德樂兄弟們的轉變。可這種轉變是如何形成的?看到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著陸,一對作姦犯科、遊手好閒、不事生產的兄弟就轉變了,內心的寒冰就像遇到春天一樣化開了?這是個什麼邏輯?按照陳導的拍法,我們只能用這兩位蒙古族兄弟篤信草原上的預言,因預言成真而轉變。這不是宣揚封建迷信思想是什麼?

哪怕陳導俗套一點,讓兄弟倆被老旗長莫里哀主教式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二轉變,都比現在這種主旨立意上的嚴重路線錯誤要好一些。

《白晝流星》第三點令人詬病的就是嚴重到令人髮指的常識性錯誤,充分體現了陳大導演對我國社會與民生的不關心、不關注,畢竟心在海外嘛。這包含了:

一,老旗長的家庭財富問題。和很多內地觀眾所想當然以為的不同,旗並不是村或者鄉鎮一級的政府,而是縣一級。換句話說,老旗長其實就是老縣長,一個退休的縣處級領導正職。無論老旗長多麼清廉,在我所知的範圍內,縣級正職領導的退休金沒有低於5000的,需要東拼西湊借5000塊退休金這種劇情簡直可笑。

二,神舟返回艙的警戒與安保問題。可能陳導成名後一直走的是vip通道,已經忘記正常的安保是什麼樣了。回收返回艙這種事,不拉個一公里以上的警戒線,不對現場人員進行政治審查簡直是不可想像的。現場的記者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更何況兩個有前科的無業游民。至於最後那一扶就更可笑了,宇航員出倉,後勤保障,醫護消防,多少人盯著,輪得著兩個不相干的人上前攙扶?

三,按照劇情,沃德樂和哈扎布兄弟是進了少管所,陳導你既然給出了這個設定好歹對少管所有個基本的認識吧?少管所出來應該是什麼樣?離著毛寸,一身略顯陳舊但乾淨的衣服才是絕大多數剛出少管所的少年的形象。少管所可以認為是變相的軍訓,統一管理,統一的制式生活用品,統一的勞動,以及定期的心理輔導思想工作。陳導拍的這個更接近街頭流浪的犀利哥。

四,2016年了,不是1016年。公安幹警抓到嫌疑犯後居然不是帶回派出所問詢做筆錄,而是拿繩子一綁送到報案人家裡?陳導是不是以為這還是我大清呢?就算你想讓李旗長cos莫里哀主教,也得參考下現實國情吧。

先說這麼多,整部《白晝流星》單元,我只看到了陳導的敷衍、不上心,看到了一個自以為成功的文藝工作者的不接地氣、高高在上。陳導對我國現實社會不關心,對普通勞動人民不關注,無怪乎這麼多年來一直拍不出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陳導心氣甚高,他的作品總是立意甚高,應者了了,面對這種情況,陳導不去思考自身的問題,卻總想著教育觀眾,改造觀眾。說白了就是能力匹配不了自己的野心,連個囫圇故事都講不好,就別總想著勇攀藝術高峰了。

--


前夜:看,新中國整一電旗杆多不容易

相遇:看,新中國整一原子彈多不容易

奪冠:看,以前上海人民看一電視多不容易

回歸:看,香港回歸升旗多不容易

北京你好:看,08年中國多不容易

白晝流星:看,我兒子多不容易!

護航:看,中國女飛行員多不容易。

……

觀眾:等會兒,倒回去,那個兒子是咋回事?


就這一段視頻,組織大家做了一個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為我們系所有的內蒙籍貫學生。

我們系比較大,學生兩千二百人。對,是系,不是學院。內蒙籍學生116人。

來自內蒙城市農村牧區草原,有來自呼倫貝爾的,有來自赤峰的,烏海的,阿拉善的。

基本都是2000年左右出生的。沒有一家家裡有馬。近五年,沒有見過那麼破的房子。穿衣服哪么破的見過,和我認為的一致。

我是不是個超級杠精?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

我對白晝流星這部片子是特別憎惡的。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個導演,偷懶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令人髮指。

正好2016年的時候我也在扶貧,中國十大連片貧困地區的一個村子。扶貧對象是和旗長大概年齡差不多大的一戶人家,老兩口,兒子在外打工,老兩口的收入來自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老人自己糖尿病和腰椎間盤突出。

由於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他所有的醫療費用基本是全免的,孫子讀書的費用包括書費和校服等等都是全免的,還有一系列的扶貧政策。

我的扶貧工作其實做的極不好,主要就是向老人家宣傳扶貧政策,讓老人家知道自己該享受的福利,逢年過節慰問,然後幫助老人家賣農產品。

白晝流星里的兩兄弟按家庭情況肯定是建檔立卡戶了,一個扶貧扶了一輩子的旗長,讓一個建檔立卡戶住哪樣的房子,穿那樣的衣服。紀委該找他談話了:國家撥的扶貧款去了哪裡?你這幾年在崗位上是不是消極怠政了。即使在祖國的最邊疆,何況是在四子王旗?

是的是的,內蒙人不喜歡收拾房子,2011年我去內蒙一個學生家裡的時候,土木特左旗的一個村子,一排瓦房淺了點小了點,起碼乾淨整潔,無非就是廁所沒有坑,兩塊磚頭一堆灰,可是要找陳導找的那麼一間房子,全村我都沒有找到。

還有一個學生的家在包頭邊上的一個村子裡,房子算是比較破舊了,2015年,可是家裡的孩子們收拾的乾乾淨淨,衣衫襤褸的別說兩個大小夥子,小孩子都不可能讓臟成那樣。

叫花子都跑市區要錢吧?也不能穿那樣,包頭呼市的村子裡,穿那樣的大抵是精神出現問題的。

內蒙的孩子大抵獨立的很早,自己出來打拚的特別多,愛喝酒愛打架的也很多,但是好吃懶做不自食其力的很少。

我的內蒙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去過很多學生的家裡,都沒見他家裡有馬能讓我騎騎,摩托車特別多。我要騎個馬,孩子們得帶我去景區草原上。

陳導給我展現了一個二十年前的內蒙吧,還不太像。

其他的槽點就不說了。旗長即縣長,享受城鎮職工醫保吧至少,即便退休,一名處級幹部退休一般給副廳級待遇,退休工資怎麼也有6000吧,內蒙工資水平還不低。旗長把錢都花在扶貧上了?不給自己留個救命錢?

一個旗長,退休了和親戚朋友零零碎碎借了五千塊現金。連張銀行卡都捨不得用,這個旗長一輩子當的是有多憋屈。

旗長的愛人看上去是個家庭婦女。我們年輕時候的女神老了連份臨時工作都沒有。

返回倉降落地的安保是有多差,兩個小混混隨便就靠近了航天員,引來了兩位航天員的一陣尬聊。

老旗長倒在哪裡,接兩位航天員回家的醫護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記者,人民子弟兵誰都沒理他,大爺,您在這裡曬太陽呢。

陳導可能一直在美國或者港台生活的多,受我們吃不起茶葉蛋和榨菜洗腦較多了。

反正看完以後,我腦子裡一直都是晉惠帝的那句:何不食肉糜?

本來就對這部報以很大期望的電影不滿意,結果喉嚨里又卡了一堆蒼蠅,難受的要命。

還有還有,陳凱歌我覺得是信了外國教了,拚命想在電影了找一個像悲慘世界裡那樣的神跡,於是就套到了神舟飛船里,於是,白晝流星這樣的神跡出現了,兩個年輕人瞬間得到了救贖。老旗長多年的工作都不如這個神跡,直到最後死了,也是託了白晝流星的福?

這是對我黨群眾工作宣傳工作動員工作極大的諷刺。

—————-

首次被點贊了6600多次,以前都沒獲得過百贊,一直以為可能是我比較偏執,有點完美主義者傾向。現在我總算放心了。

————-

這片段引起的民憤太大了,竟然一萬贊了,實在是受寵若驚。

另外我回答里說的是土默特左旗,烏蘭夫的故鄉。第一次去的時候那裡有個湖泊叫哈素海,還沒有開發,大叢的蘆葦很漂亮。打錯字了實在是抱歉。

——————

另外再說明一點,好多答友說裡面有幾個鏡頭特別好,景色鏡頭拍的太美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感覺吧。可能我大西北去過好幾次,看過敦煌魔鬼城的壯闊,南八仙的美麗雅丹,水上雅丹,未開發的大柴旦翡翠湖,柴達木無人區的火星地貌。自己本身又是個搞航模的,買了一大堆大疆的產品,在西部飛起來帶著大疆的gagools眼睛看到的真的很電影里的沒太大區別。一個專業搞攝影的一定都能拍的特別美,所以無感。西北真的太漂亮了!附上自己拍的幾段視頻吧:

都比較業餘,但是帶著眼鏡看的時候,簡直不要太美。所以我覺得鏡頭拍的不美,那簡直無話可說了。


觀眾還是比較寬容的,這樣的垃圾單拎出來大家不會噴,但是和其他六段放在一起,這種感覺就好像去餐廳吃飯,服務員上了六盤風格各異但色香味俱全的主菜,中間偷偷上了一盤屎。

我建議推出綠色無陳導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國》


從沒聽過哪裡的方言會文鄒鄒的說出,掰揍溜行這四個字的...

這不是敗筆,敗家。


看了《白晝流星》,才明白為什麼高考作文不讓寫散文。


7部電影融匯成一部獻禮片,每個故事20來分鐘,這是考驗導演,演員,編劇功力的,那個故事流暢,講得清楚明白,有頭有尾,有血有肉,才能打動觀眾!

本人最喜歡《北京你好》你大爺真是你大爺,和寧浩導演組合,說7部里唯一一部有笑聲有淚點的故事。一部輕喜劇故事通過小男孩說:我老漢死在大地震里,而奧運會的欄杆是我老漢造的,我想去摸一摸,瞬間我就淚崩了,契合太好了,情緒馬上轉折!

而白晝流星從劇本到演員每個方面都沒有處理好!放在7部裡面首當其衝突兀。這就是陳大導演水平?

整個故事處處都是bug,細節處理極其不合理,不舒服,故事講的虎頭蛇尾,不連貫!

先說bug點

李叔讓兩小伙去換衣服,剪指甲,浩然弟弟家裡窮,沒有剪刀,居然拿菜刀剁!剁!設定這個橋段是想幹啥?陳導?

李叔領了2個小夥子回家,給他們打水洗澡,鏡頭還有他們戲水情節,明明只有20分鐘時間,分秒必爭講清楚故事行不?

哥哥偷了李叔錢,立馬被發現,警察直接來敲門了,開兩警車對2個手無寸鐵的傻小子圍追堵截,但是居然忘了帶手銬,用了麻繩五花大綁那麼接地氣的嗎?

最後李叔帶他們騎馬去迎接宇航員歸來,場內那麼多人,有記者,工作人員,解放軍,照正常思路怎麼會在那麼重要場合讓倆傻小子擠進去呢?宇航員不需要安保了?

以我個人觀點,去掉白晝流星,整部電影130多分鐘,這樣有希望沖榜,評分8.8左右。真的希望各大影評出個單項榜,因為一個想扶兒子的爹毀了其他努力太不值得!


是的。

不提兒子的事,也是。

一種濃濃的上流社會救世主的心態。

扶貧,要扶心中的貧。

其實壞就壞這句話了,假裝很有哲理,其實滿滿的優越感。

按陳大導演的理解,扶貧,就是把下流社會的大壞蛋找出來,用上流社會高貴的人格魅力感染這幫操蛋分子,結果嘎嘣一聲,操蛋分子頓悟了,從此對上流人士頂禮膜拜的同時痛改前非,皆大歡喜。

扶貧工作的難,真的不在於幾個基層小混混或者大壞蛋,你們上流人士的高貴靈魂也沒到起死回生立竿見影的那種程度。

窮人有各種各樣的,善良的,樸實的,無能的,邪惡的。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困在窮困潦倒的現實中,如果靠救世主的幾句點撥,就從此頓悟,走上升職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康庄大道上,豈不是再說,沒有救世主,你們就都是一群連雞湯文都沒看過傻X,還得靠救世主把雞湯文一句句念給你們聽?靠這種段子式扶貧的,無疑是最不靠譜的,把扶貧和被扶貧的人對立起來,以奧特曼打小怪獸的節奏迅速解決戰鬥,重點還是為了展現上流人士的優越感,忽略了社會問題的複雜性。

本來拍的,滿滿的就是陳大導渾身優越感,再加個兒子,完球了。


是,是就是在他是那麼的不合時宜。

1.演員的不合時宜,一個雙國籍年輕演員,剛剛選了美國籍,居然跑來演了中國的10獻禮片,他憑什麼呢?憑爹。

2.邏輯的不合時宜,兩個出獄少年闖進航天機密降落點,村幹部老大爺(經提醒居然不是村幹部是旗長,他的身份實在是太容易被電影里的矮屋破襖重病沒錢的表現效果掩蓋了,厲害了導演)治病居然要捐錢而不是醫保新農合,漢人比少民多十倍的四子王旗居然騎馬出行,陳凱歌是不是幾百年沒去過中國的各層次城市鄉鎮村莊了?一個沒有生活的導演能導出什麼東西啊?

3.劇本的不合時宜。這個故事很好,本來可以拍成扶貧和航天兩條線:中國的航天不去依靠別人而是自己站起來,貧困的少年也不去依靠別人而是自己覺悟醒來,飛行器落地和少年歸鄉,都是回家。多好的立意,結果拍成了意識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重點強行說教的故事。

4.在電影里的不合時宜。那些優秀得口碑票房兩相宜的演員兢兢業業拍戲多年,居然輪得到陳飛宇做短篇的一個主角。那些最差也中規中矩最好可歌可泣的故事裡夾雜了一段二十多分鐘的燉屎,真是趕著觀眾去如廁。導演一個勁往裡夾私貨最後成品不倫不類,他這不是精英審美,他就是爛。

—————————我是分割線————————

梳理一下大家覺得《霸王別姬》到底是誰拍的:

呼聲最高的:陳凱歌的老父親;

其次:牛逼的製片人;

再其次:牛逼的編劇和牛逼的製片人;

最後:編劇、製片人和京劇大師老爹。

總結:陳凱歌是副導演。

————防止閱讀理解零分的分割線—————

針對第一條,首先它是一個時態遞進的口語化描述,我寫的意思是這個演員18之前國籍模糊,然後恰趕上這一屆國慶前半年滿18宣誓入美籍。強調的不是他未成年時期的國籍模糊,強調的是他自主選擇宣誓入美籍。其次我能理解部分評論摳字眼,但是希望對回答嚴謹的話也不要那麼瞎忽略前幾條已經討論過的表達歧義問題。最後我以為第一條是最不重要的那個,關鍵應該後幾條放在演員德不配位和故事本身邏輯和情節辣雞上,實在無法理解個別對國籍的過分熱情。


10.21更新:

為了防止某些迷之杠精,我把這句話打在最開始,雖然我真的不知道有些人是怎麼讀出來這種意思的,但是"我真的沒說2016年全國不存在貧困地區"(我加黑了,也放在最開始了,如果看完還杠,直接刪評,我也不想因為這個浪費時間)


正文:

我爸要是看了這個電影,一定一口呸在陳導演的臉上,然後破口大罵。。。。(這只是表現一下我爸對事實不符的憤怒,他就算脾氣再直也不可能真的呸上去,懂這個意思就好)

我爸就是基層的扶貧幹部,只是一個普通的的職員,並不是縣級的幹部。

我家在西北某個小鎮,還沒有電影里四子王旗那麼大,只是個小鎮而已,要到那得從省會坐四個小時火車再開一個小時車才能到的那種,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五個小時到算是特別遠了。

我爸天天累的要死要活的,我放假回家一周不見得能見他十面。要麼在建立文檔,要麼就在下基層,要麼就在聯繫施工隊蓋房子(我爸是負責給貧困戶撥款蓋房子的),每年過國慶的時候,大家國慶七天樂,他們備戰50天。尤其是今年70周年,我回家五天,見他不超過三次( ?_?)?⌒●~*

最忙的時候我還幫他處理文檔,整理文件。幫他蓋章子,反正就是一直做枯燥而又重複的事。說實在的我做不下去,但這些就是我爸天天要做的。我也跟過他去下村,穿著那種軍訓服,跟著我爸在施工現場東看看西看看。我爸還時不時的要看一下頂梁周圍的釘子夠不夠之類的,有的貧困戶貪圖補助款,自己蓋的不像樣子,我爸就親自給他們設計一套(我爸以前大學是學建築的,平房對他來說沒啥難度),請施工隊來蓋。一個50多歲的男人,MS和CAD之類的東西用的比我熟練的多,經常跟我吐槽單位的大學生連文件都不會做簡直是個five(我也是大學生,是的,我也在被罵的範圍之內( ?_?)?⌒●~*)

我們小鎮,別說2016年了,我小學的時候2008年,小鎮上就建起了小廣場,放了很多健身器材,奧運會的時候我們還在廣場上開了歡度奧運的晚會。鎮上的路已經變成柏油路,我幼兒園的時候下雨天踩泥路去上學,小學感嘆終於有柏油路(我自行車就是在新鋪的路上練的)。那時候國家還沒開始扶貧,我們小鎮也遠遠沒有窮成電影里四王子旗那個樣子。

2016年?小鎮樓房已經蓋了好幾個小區了,小廣場變成了大廣場。我家也由平方搬到了樓房,冬天也不用自己燒爐子,集中供暖。種地也早已經變成機械化的了,外地來拾棉花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都是機采棉。此時我爸已經忙著扶貧了。

說句實在話的,我在農村長大,特別小時候還聽說誰家挺窮的,過年連肉餃子都吃不起。(彼時我家也很窮,一個月也就能吃上一次肉)到2008年我真的沒聽誰還吃不上肉的,除非自己是懶漢,完全不勞動的那種。

2016年,每年過節前我爸都要挨家挨戶的送米,面,油,再給些補助款。我跟著去過,幫忙搬東西,一到人家家裡,人家可熱情了,拿出自己做的果子之類的招待我們。哪怕是最窮的貧困戶(家裡有殘疾的)我也沒看誰家有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_?`

我看到電影背景在2016年真的絕了。。。我還在想2016年了,內蒙古能那麼窮?我家這種更西北的地區過得都比電影里好。你說2003年我到還相信一點點。。。。。


感覺說了這麼多,也沒必要匿名,解匿解匿(? `▽′?)

還有鑒於有有些人覺得我好像在說無關的話題來diss陳導,以及我好像在闡述中國沒有貧困地區的亞子。

所以我在這裡說明我的思路:

我用"我家在更西北更偏遠,交通更不發達,在2016年也遠遠沒有電影里的四子王旗這麼窮來表示陳導把扶貧片的背景設置在2016年是他電影里最大的敗筆。"而且"我也沒有否認全國還存在貧困地區。"

陳導的敗筆之一在哪?在於他要具象化年份和地區。他拍扶貧片有錯嗎?沒錯。他錯在背景設錯年份和地區。是,2016年,全國不是不是沒有貧困地區。但是2016年的四子王旗,可真的不是這樣的。別忘了四子王旗是縣級行政區,田壯壯飾演的是退休的老旗長。2016年了,一個退休的縣級幹部5000元還得東拼西湊?還住在那種房子里?清廉也不是這種清廉法吧(|3[▓▓]退休金都到哪裡去了?

2016年了,電影里四子王旗少管所出來的兩個少年能穿成那個樣子,也沒有去上學,也沒有學技能。還住在黑漆漆破舊的屋子裡。請問電影里四子王旗的扶貧辦都幹嘛去了?合著只有一個退休的老旗長?

我還沒有吐槽陳導照抄悲慘世界台詞和少管所出來的人居然能接近航天工程地域一公里以內,還能上去抬輪椅,陳導自己問問搞航天的答應嗎?

我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如果還要杠,我就掛精選,你不信我的,總得信人民群眾的吧。


還有,我寫這個回答不是為了我爸,任何一個基層扶貧工作者都這麼忙,做文檔,駐村,還有本職工作。沒有周六周天和休假是常態,經常熬夜不能按時吃飯也是常態。胃病和脂肪肝是職業病。請個假電話就沒斷過。駐村去農戶家裡住,人家本來就窮,還要吃人家家的住人家裡怎麼好意思?那怎麼辦?飯點託人捎點飯來,或者去商店買個泡麵,坐在車裡吃掉,裝作出去散了一圈的樣子再回去。晚上也是說自己有睡的地方,讓人家不用收拾,然後回到車裡放下座椅在車裡湊過一夜。甚至我爸接到臨時通知大年三十去駐村,是的,大年三十,他就吃了兩口餃子,又是坐在車裡看著家家團聚,我們家因為沒了他團圓飯也就草草收場。我們知道這是他的工作,所以我們一家子人儘力配合,大年三十駐村,沒關係我們家初一再吃一頓團圓飯。也挺有意思的,正好不用去走親戚。

不是我在美化我爸,真的就這麼忙。有時候甚至不回家,吃住在單位。這真的就是基層工作者的常態。不光我爸一個人這樣。

啊,然後辛辛苦苦扶的貧,在電影里是這樣的。巨大的落差。簡直是在打臉好嗎( ?_?)?⌒●~*沒有一個扶貧工作者看到這個片子會開心,真的。


掛一個人,我都懶得打碼,你喜歡自己回復自己以為我看不見是吧,我放回答里。

"哇我真的好酸啊,陳大導演拍我們中國的內蒙古四子王旗,我居然還敢diss他,我爸算什麼了,一個小小的西北基層扶貧幹部罷了,見識太少,不了解我們國家的情況哦"這位杠精你是不是覺得我得這樣想才對( ?_?)?⌒●~*我偏不。陳導有事實性錯誤,我認為我指出來根本沒問題。而且現在有網路,早都不是以前看新聞還要買報紙的存在了。

說我拼爹,我再說一遍,非要比扶貧這件事,陳導我不敢說他下沒下過,但是很明顯他拍出來是沒有。我敢說你沒下過,你爹八成也沒下過,否則也不會養出來這種沒事就diss人家爹的玩意?Bye~

有本事接著杠,我接著掛,給大家看一樂呵(? `▽′?)


繼續更新某杠精

總覺得我是在誇我爹,我也沒辦法,我說了我爹只是普通人。就相當於大家在公司上班工作而已,我爸的公司是政府,他的工作就是扶貧(雖然這麼比喻不太恰當,懂就好)我也沒說過我爸像焦裕祿那樣為人舍己吧。。加班,沒假期,做文檔,下基層。拜託,這真的是一個基層幹部的日常。這就是我爸的工作,上級有扶貧指標,有時間限制,你不幹誰干?總有人覺得扶貧就像過家家一樣簡單( ?_?)?⌒●~*那我放點真實的扶貧人的評論大家看看可好(???-)_

還有些來自貧困地區的童鞋的評論

以上只截取了一部分,供大家觀看

貧困地區沒有完全消失,但是扶貧幹部正在努力ing,請尊重一下基層扶貧幹部的工作成果,靴靴


關於劇情有多麼脫離現實這個問題,我已經吐槽了一個回答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947179/answer/844992912

但是在吐槽完之後,我在網上找到了《白晝流星》被刪的兩個片段。

一段是開頭。

劉昊然朝著戈壁大喊,"我不喜歡這個地方。"

陳飛宇說「回去大伯又要管束我們了吧」

劉昊然: 「他管個屁啊"。

一段是偷錢之後。

李叔告訴陳飛宇,「羊要自己站起來。」這地方本來應該切給劉昊然一個鏡頭, 他依舊站沒站相卻還在聽。

但是鏡頭只給了陳飛宇。

你要說是時長問題,我覺得不差那幾秒鐘。但是這兩個鏡頭的刪改,讓劉昊然這個角色都失去了合理性。

為什麼要偷錢?為什麼要跑?沒有了理由。

整個故事建構上,劉昊然這個「不知禮」的小偷角色,其實比「知禮」的弟弟更重要。

哥哥長大了,知道家鄉窮,討厭自己的家鄉,想要跑出去,所以偷錢、不學好,想要去外面的花花世界。

弟弟還小,只知道跟著哥哥混,每次都跟著哥哥一起背黑鍋。你要把陳飛宇這角色變成十二三歲,也許還更合理些。

但是沒辦法,陳飛宇才是主角,所以劉昊然的這些「前因後果」的鏡頭,都沒了。

所以,即使是作為一個平行世界的寓言,白晝流星都是失敗的。


是。

敗筆不在於陳飛宇,人家雖然不如田壯壯和劉昊然,但至少沒讓我齣戲。甚至該片在畫面等方面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而且前半部分的故事建立還是不錯的(雖然整體觀感與其他六部放在一起有些違和)。

敗筆在於後面畫風一轉強行與神舟拉上了關係,這就讓觀眾覺得:嗯?什麼鬼?!

如果這是個有關扶貧和窮人家孩子救贖成長的故事,其實底子是不錯的,但偏偏這是神舟的命題,於是這個故事就非常古怪,極其不合理了。

所以,真的是敗筆。


不知道為什麼沒人提。

這個故事是抄的,一個流浪漢和牧師的故事,偷的是銀燭台。

後半段強行加上的。


以前我總覺得《無極》是特例。

現在我覺得《霸王別姬》才是特例。


是,當然是敗筆。《我和我的祖國》里其他章節或多或少有一點情節經不起推敲,而《白晝》基本上沒有幾個地方是合理的。《白晝》是一部劇情離譜、夾帶私貨嚴重的影片。

1. 情節設定與時代背景脫節

首先需要注意到,《白晝》的故事背景2016年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也就是片中提到的「回鄉」。「回鄉」與「扶貧」是這個故事裡的兩個支線。

或許陳凱歌導演希望突出「扶貧」主題,所以自然而然要去描繪「貧」,但是一些描寫已經遠遠超出了常理。

根據該片的描述,

2016年,我國一個旗(縣級行政區)的退休旗長,無法支付5000元的醫療費用,也沒有醫療保險;

2016年,派出所緝拿嫌疑犯,不使用手銬,而是使用麻繩;不帶回公安局,而是扭送到受害者的家中。讓人不禁以為這是在派古裝劇。

更不用提少管所回來的兩個少年,居然蓄著流浪漢的長髮和長指甲了。

2. 航天器返回艙著陸環節三千問

航天器返回艙著陸的時候,為什麼老李可以提前知道返回艙著陸位置?

為什麼兩個平民和那麼多記者可以進入該區域?

為什麼搜救工作人員好巧不巧在抬宇航員的時候被絆倒?

為什麼兩個不明來歷的平民會被允許衝進現場幫忙?

最重要的問題是,「抬宇航員」這個橋段,對推動情節發展或升華主題起到了什麼作用了嗎?

插一句題外話,陳導這部片還是一如既往的追求藝術效果,畫面的美感上確實很突出,但是畫面應該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沒有合理的劇情支撐,只能是爛片。

3. 美籍演員應該出演中國的70周年獻禮片嗎?

這部影片最大的爭議倒不在情節多離譜,而在出演這部影片的主演之一,陳飛宇。

長話短說,陳飛宇作為陳凱歌的兒子,不知何時已經悄然加入了美國國籍。一個美籍演員出演中國的70周年獻禮片,合適嗎?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還算是陳飛宇的祖國嗎

聯想一下陳導曾經公開表示「我永遠也不會放棄中國國籍」,有點魔幻。

一個人當然不可以同時忠於兩個國家,陳飛宇又怎麼可以一邊對美國表示「願意效忠美國」,一邊在中國撈主旋律電影的錢呢?

放到個體來看,把小孩送到國外發展,沒有什麼可以譴責的。但是陳導一邊把兒子送到國外,一邊還要割國內的韭菜,這吃相就有點太難看了。

* 部分韭菜可不要偷換概念,說什麼「外籍人士不可以演中國電影嗎?」,這真的是兩碼事,可以參見我總結的互聯網常見洗地套路。

說真的,娛樂圈外籍人士還真不少,但是沒見到誰主動往槍口上撞的,陳導這塊熱豆腐吃得有點太急了


最大的敗筆就是倆少年騎馬衝進降落場....還跟在一堆軍車邊上沖.....我要是現場指揮的軍官 把你當成暴恐分子一梭子掃過來都不過分.....


白晝流星最大的價值,在於戳破了一個謊言。

很多影視圈和批評家在談及中國影視沒有大作整體乏力的時候,經常會把鍋完全扣給監管,注意不是說監管有一部分責任,而是所有鍋。

彷彿影視作品不涉黃涉頹涉血涉敏就不能做出名作似的。

幾個老導演更是變著花似的用傷痕文學碰瓷,強行暗示我們涉敏,拍出來不容易啊,都來看啊都來吹啊。

然鵝,最近幾年真正的商業大作,卻反而是高舉主旋律大旗的作品,導演也是所謂的外圈導演,沒事就上個40億,十足的打了他們的臉。

不過之前的對比都不夠直觀。這次,陳凱歌,標準的老導演,影視圈資深巨佬,連一個命題作文都做的稀爛,哪來的臉說是監管不自由導致影視質量乏力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