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題原意並非想針對他人,只是企圖通過發現他人的優點與缺點以期更加全面地瞭解他人。但本人不知什麼原因似乎只能看到他人的長處與優點,而難以發現他人的缺點與不足。由此略有煩惱,望能得解,感謝。


一本正經的回答。

希望題主能想明白三件事

1.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優缺點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而我們在做事、做人時,重點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讓對方感受到了什麼。

3.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對同一個行動、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

改變任何問題,都需要認識到,問題的產生從來不是單方面的。

我-方式-對方。這是最簡單的模型。例如感冒傳播裡面提到的,要感冒,需要有病因、傳播渠道、和受感染者。

然後再說題主的問題:看到他人優點而看不到缺點。

問題出在哪裡?他人的優點和缺點是客觀存在的,而你的想法和與他人接觸的方式是你能夠控制的。

好,如何改變?

在我的定義裏,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的範圍,叫舒適區。在舒適區裏做任何事,都是你自己的事,不會與他人起衝突,所以很安全。改變一般先從舒適區開始。

第一,題主屬於自己善良的人,所以你看別人總看優點。心理學有一個詞叫「投射」,可以去了解。你只能看到別人的優點,說明你心裡很正,但是又缺乏對於人的瞭解。

那辦法就從這裡來了:接納自己的缺點。

人無完人,況且每一種性格都有兩面性。比如穩重的人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夠開朗,開朗的人讓人覺得城府不深。去發掘自己的缺點,看看錶現是什麼,和你的優點有哪些聯繫。

這樣,你對你自身存在的缺點認識的清楚了,瞭解了表現形式,你在別人身上看到類似的行為時,就可以看到別人的缺點。

第二,閱讀、思考,這是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通過閱讀和思考了解你沒接觸過但別人接觸到的人會有哪些想法,然後去思考,接納(不代表認同)。這裡需要兩種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一是「批判性思維」,二是「系統性思維」。通過思考,你更會發現一體兩面、甚至一體多年。你也會發現,優點和缺點是在不同環境下同一種行為或者思想的不同表現形式。

下面,我們跳出舒適區。

第一,進入非舒適區最貼近舒適區的部分:親密關係-非舒適區。這裡實際上就是進入「我-方式」,也就是改變方式的初級階段。

與身邊親密的人溝通。問問他們怎麼看你,聊聊你怎麼看他們,聊聊你們之間的矛盾。你會發現,原來兩個人鬧矛盾,就是因為認為互相沒有滿足彼此的需求,而這可能就暴露出一些與你不同的特質。如果這些特質傷害到你,你就會認為這是一個人的缺點。然後去利用「批判性思維」和「系統性思維」方式,去看他的缺點在什麼情況下能轉化成優點。

這個過程有些危險,你會認識到你們倆之間的界限在哪裡,即「我與他如何相處能避免他傷害我」。關係都是相互的,你付出,得到對方的回報,對方亦然。你會發現兩個人在三觀方面的差距,你會開始重新審視你們之間的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題主先從親密的人做起,因為你們之間的已經形成的親密關係,會為對方付出,所以兩個人就算彼此意識到一些問題,大概率是會包容解決的。

大部分人做到以上部分就可以很好的認識自己和身邊的人了。

接下來。最可怕的來了,進入純「方式」部分。為什麼可怕?因為你可能被拒絕,你可能會發現其他人與你的關係只是物質或者社會關係的相互利用,你會發現人心險惡。

但是在上面我一直在強調:沒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在不同環境下,不同的優缺點導致的結果是不同的。

如果能接受這一點,那就放開自己,去和不那麼親密的人或者陌生人溝通吧。方法與上一段一樣,但是注意不要過分暴露自己。這裡是非舒適區,是你可以產生微弱影響但無法控制的區域。只談你們的交集即可,不要過多延伸到「人」本身。

這一步完成了,你會發現你變得「圓滑事故」或者說是「情商」高了,因為你懂得我最開始說的幾點了,你也懂得了你無法輕易改變他人了。你可以看到事物的兩面甚至多面性了。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ps:感謝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上面所寫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寫著寫著發現原來我是這麼想的,開心~

pss:這裡只說了一個方面,其實這過程還有「耐心」等其他方面的東西需要了解。簡單說,還需要很多方式方法層面的問題沒有寫,所以題主一定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批判的看回答呀(寫的話感覺能出書 )


描述比較少,我也不好回答。

其實我覺得,如果你總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你也為此感覺快樂,過得更開心的話也許也可以不用改呀。

如果你想發現別人的缺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跟他相處一段時間。


瀉藥。

首先我要表達一下我的觀點,那就是:題主你是個天才

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因為至今為止,我所知道的人裡面,至多有隻能看到別人缺點,卻看不到別人優點的人,但反過來的人,卻非常罕見,因為這其實不符合人作為一種生物的基本精神屬性。

人這種動物為了保護自己的精神,其內在精神機制會讓人儘可能的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即便自己再怎麼無能,人總是能找到藉口為自己開脫,而且自己覺得合情合理,總是能找到比自己還渣的人。但是人的精神機制完全沒有發現別人優點的功能,因為這個功能對人個體而言其實沒好處。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有可能會造成自己的自卑,會讓自己覺得不如對方,這是反人類的精神機制,所以人一般更容易發現別人的缺點,而不是優點。

但是題主你卻說自己只能發現別人的優點,而看不出缺點。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題主你反而不應該改正,應該有效的利用這個天分。因為誰都喜歡和能夠發現自己優點的人在一起,誰都希望自己的朋友可以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因此能夠看到別人優點、能夠準確誇讚別人的人,有一種先天的親和力,別人會覺得和喜歡和這個人交往,因此這種人可以無意識中把別人聚集到自己身邊,並獲得大家的親切感。這是一般人想做卻根本做不到的。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你雖然對他不瞭解,但是跟他在一起,就是覺得舒服,就是覺得沒壓力,題主,你很有可能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建議題主你可以選擇走一條需要廣泛交際的職業道路,提高自己的口才,適時的去誇讚別人,去把你發現別人優點的特質發揮到極致,這會讓你的人生大不相同。

所以關於題主你提出的想要改變自己這一點,其實我是感覺,完全沒有必要。缺點是要改掉的,但是優點為什麼要改呢?發現不了別人的缺點,並不會有什麼問題,題主你只需要明白,人無完人,誰都有缺點,但是不一定要發現對方的缺點,才知道對方不是個「完人」。只看到對方的優點,就不會討厭對方,這是一種幸福。


粗分兩類,靠譜與不靠譜。靠譜即是一些要事交給他辦,他會不變節,出賣,一些祕密和她說,她不會大嘴巴。你可以想像這樣的情景,如果覺得不靠譜,自己要守口如瓶,或小心行事


優點和缺點應該是相對的,這個人有這類優點也就會有相應的缺點,往往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看待事物的角度問題罷了。

也不知這一點為何會困惑你,還是因為他們的優點更加突顯了你的缺點,導致你有情緒產生,如果是我的話,會更傾向於看看他們的優點自己能不能採納,他們的缺點能不能規避,或者說我們從未想過改變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總想著改變彼此,包括與我們並沒有太大關聯的人。

我們總會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卻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又因為太在意別人的優點,從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我們都生存在自己的眼睛與大腦編織的世界裡,除了我們自身,一切皆為意識與意願主導的思維幻象,不必庸人自擾。

事實上優點與缺點都是相對應的,一般我們都會從一個人的缺點從而推導出一個人的優點,反之也可以,畢竟本身就不存在十全十美。


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每一個人為了自我保護通常來說是放大個人的優點而去發掘別人的缺點,這是人性。

但是凡事總有例外,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和其他人做對比,是需要參照物的,對比優點與缺點的參照物只有兩種,要麼是拿自己和對方比,要麼是拿對方和周圍的環境比,但是正常的標準之下一般來說都是拿自己和對方比,如果你發現對方的優點很多,通常是因為你自己作為這個參照物,有很多的不足或者說是自認為有很多的不足,某種情況下這也算是不自信或者自卑感,而這會讓這種對比放大,也就是說覺得自己處處不及他人。

那麼如何去發現別人的缺點呢?其實發現一個人的優點還是缺點,都是這個人對其他人評價的一種本能反應,如果說你想到如何要去看到他人的缺點,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你自己處於比較高的標準的時候通常你就會發現他人的很多不足,也就是說就算你們兩個平分秋色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就要看是如何對比的了。

也有例外的情況,也就是說你不以自己為參照物,你以他人為參照物的時候,如果你對於這個世界有足夠多的認知,對這個世界的規則有足夠的認知,你知道做什麼事情用什麼方式是對的,(雖然你做不到)但是你知道怎麼做才能做得到,那麼你也比較容易發現其他人的優點和缺點,也就是說你知道規律只不過你不能實踐,但是不能實踐不會妨礙你對於其他人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或者評價,所以說在古代的時候就有很多人物品評,人物品評者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比較高的社會規律,從而對其他人的道德才能以及等等方面,可以做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和對比,然後做出判斷。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對比就能發現他人優點與缺點。再者以古為鑒,可以發現人的優缺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