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以來,許多西方價值觀中所提倡的享樂主義,紙醉金迷般的生活。我們於毛姆菲茨傑拉德塞林格可窺探一二。

西方垮掉的一代 嬉皮士 雅皮士諸如此類。人們負壓而下的時代獨特產物。其內核表達了對生活的深沉是不變的。

題主深知文人筆下的社會並非絕對真實,鏡頭眼裡的畫面也許是資本想讓人們看到的。

想詢問大家的是,當資本的力量在中國抬頭,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作為工具人的一員,我們能看到的中國,是怎樣的呢?

注:題主對資本看法並非帶有偏見,對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也並非是痛徹心扉。這些均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希望諸位能結合自身經歷,給予一些獨特的看法。


作為一個信奉傳統價值觀的人,通常認為男人組建家庭才是人生正路。但是現在的社會風氣已經越來越不允許男人這樣了。

現在追女孩,女孩的要求越來越高,男人花的錢也越來越多,你辛辛苦苦的攢錢想買房買車,為未來作打算,她可能為了追求所謂的精緻生活,輕易地就把錢花掉了。不僅如此,你還要忍受女孩各種作,各種任性,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各路情感大V都在教女人,怎麼利用結婚這個籌碼,最大程度的榨取男人的價值。

那些女權主義者也瞅空就帶節奏,讓女人不能對男人付出真心,要算計男人。還煽動女人對男方家人的仇恨。她們還大力宣揚讓女人不要生孩子,罵想生孩子的男人是繁殖癌。

各種營銷號和女權主義者把很多女人教得越來越自私,使得她們沒有了付出的概念,只顧得自己爽,一旦男人陷入了窘境,她們很有可能毫不猶豫地就踹掉了。

你說如果一個男人為了結婚,他付出了極其高昂的金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娶過來的女人,在家裡什麼都不做;你想有個孩子,她跟你說生孩子對女性傷害大,她不生;你父母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她不把你父母當回事;你生病了,她不願花時間照顧你;你經濟上出了點問題,她就迫不及待的想離了找下家。這樣的婚結了還有什麼意思呢?

你自己生活,房子也不用買那麼大的,車也不用買那麼好的,也不用那麼費心的攢錢,想吃的東西就盡情吃,想玩的遊戲就盡情玩,想買的手辦就去訂,想旅遊的地方就去看。你有了性需求,就看片約炮解決,想要個孩子就去代孕,也不用花結婚那麼多的錢。你生活的自由自在,再也不用費勁心思的去哄一個任性的巨嬰。你也不用陪一個跟你同床異夢,天天就想著怎麼榨取你的冤家。

有很多人說好女孩還是很多,我當然也知道好女孩很多,但問題是現在社會風氣就是在教人變壞。那些情感V還有女權號,一有個風吹草動就出來帶節奏,讓女人自私,讓女人不能對男人好,讓女人使勁掠奪男人的剩餘價值。反正短期內看不到風氣轉變的可能。

說句矯情的話,作為男人也要懂得愛自己,要懂得保護自己。現在很多女人之所以覺得她們能夠狠狠壓榨男人一筆,就是因為她們已經奉行了只顧自己爽,不顧別人的利己價值觀,而不少男人卻傻傻 的還拼了命的去履行自己的責任。你們也只顧自己爽的話,這幫人就壓榨不了你們了。

上面的話好像牢騷滿腹,但我覺得這並不是牢騷,我打出這段文字時的心態是很平和的,我只是在闡明一種社會現狀。雖然很多人對題主冷嘲熱諷,但你這種想法很可能將來就是現實。我也希望男女關係不要對立,也希望婚姻制度存在,但無奈的是,男女對立的煽動者和婚姻制度的破壞者,他們的力量太過於強大了。至於將來會怎樣,那就只能靜觀其變了。


你文化水平挺高,但多數人是享樂消費沒什麼主義,擼串喝啤酒,有錢夠用,心情高興就挺好。


90%的中國人還沒達到『過分』的水平。

覺得還沒到需要痛徹心扉的程度。

P.S. 工具人一說不知道怎麼來的。


謝邀。

當年先烈拼死拼活是為了什麼?!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是為了什麼?!不就是想讓後代不要再吃自己吃過的苦、受過的委屈嗎?!

任何一個國家其都是要以本國民眾過上幸福生活為訴求的,當然,那種病毒來了,躺到愛咋咋的的,恢復經濟比死幾個人重要的,他們除外。

所以呢,國民想吃好喝好自然是理所應當的。

但,我們中國人講的是極高明而道中庸,即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不能走極端,也就是說想吃好喝好是合情合理的,甚至為了發展經濟,還必須鼓勵消費。但過分了自然不好,所以必須始終堅持對大吃大喝、對浪費、對奢靡的批判。

也就是說,只要始終堅持對浪費、對奢靡、對用公款吃喝進行大力的批判,那民眾愛吃吃愛喝喝,那是他們的自由,只要他們覺得快樂、幸福,而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目標啊。

至於其它,倉廩實而知禮節,只要我們同樣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中國人自然會去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你的唯一標準來發展自己、充實自己。


現在還在說嬉皮士、雅皮士、80後諸如此類的是垮掉的一代,是不是過時了?

是我對這個社會理解的不夠深?

還是你不曾改變的偏見?

總之,我的世界觀是:在不影響整個社會穩定的前提下,越多元越好。

回答完畢。



我覺得這高度工商業化社會本身的一種需要吧,總體上應該會維持長久的態勢。不能按照傳統那種農業社會的標準來看。

關鍵還要看個人對待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理解還有參照,畢竟是享樂主義者或許是最純粹的人。可能在我們的文化里很多人都屬於被包辦慣了的人,對一些東西缺乏合乎自身具體情況的認識。就會存在透支性消費或者盲目消費。不過在中國這樣崇尚務實和節儉的國家,上升期後肯定會有變化,肯定會有某種形式的制約消耗以維持長遠發展,但是按傳統價值觀來那大概不可能。社會之中,吹泡泡這種東西,大泡泡帶起小泡泡由不得個人。然後學會理財很重要,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會理財。

至於一些其它弊端,可能和道德、家庭、社會結構等東西牽扯比較多,但人總得有個寄託和意義,追求享樂和奢侈品以外的東西,總要有其平台和樂趣,而且享樂有時候都是這種另外追求的基礎,也有不以此為基礎的,但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既然80%的人只能是普通人,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可以減輕大眾的痛苦,只要20%的精英發奮就好


在一個社會穩定,社會保障廣泛,經濟發展速度不快,但是不斷通貨膨脹的社會。人們是不太願意存錢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批駁美國人不攢錢,貸款消費,那是有點分不清狀況。比如美國人大量的買保險,和中國人存錢是一個意思。

這實際是個經濟學問題。

當然,消費主要為滿足自己虛榮心,這種消費主義也是不可取的。


就是一個人,王叄吧。去城裡看到城裡都是高樓大廈。覺的城裡之所以比他的村裡好,就是因為有高樓大廈。於是他決定把農民房子都累在一起,規劃要起一千層。高過青藏平原。但村裡都沒有一千戶人,於是人可以再生,規劃要先做。村裡人也不懂,就一起造樓吧。造了三層王叄就去城裡吹牛逼,說自己家鄉樓高有一千層,碗大如斗。後來城裡人嫌他暴發戶,拍電影擠兌他。他學會了這個,就去村裡的小學挪用了投影儀,拍電影嘲笑村口的二傻子小陳。

小陳也聽不懂,就是看著高樓發獃。後來去了幾次,城裡人和他混熟了。也沒這麼討厭他,畢竟王叄還是個真誠熱情的村幹部,就請他吃了頓好的。他發現城裡人吃飯都用小碗,感覺慚愧,認為鄉下人沒有素質。於是下鄉決定讓工地上造千層大樓的工人吃飯用小碗。他酒喝得有點大,半路在水泥公交汽車站上睡著了。夢到大樓變成了一根封神榜里的打神鞭,這神鞭能號令天地,好不威風。然後仙人教他念了一道真訣:這鞭越變越長,本來只能打十里地,現在能打一千里,最後這大樓迎風突然變作一觸手一樣的軟鞭在空中畫著圈圈。一個沒揮號pia一下就朝他打過來了。一起來渾身是汗,出了一身臭氣,感覺到餓,餓得不行了。趕緊跑回村裡,工地正好開飯。碗大如斗,他連吃了三晚。看著周圍盡他先吃的農民工人,他這才緩過神來。那句以後吃飯用小碗就沒有說出來。

後來王叄覺的這件事是祖先給的一個啟示,就變成了一個好乾部。

這一座大樓就是消費主義。那一小碗肉就是享樂主義。但人應該能住樓,也應該吃上肉。鄉下不該永遠是那個鄉下,城裡人欺負村幹部村幹部就學壞欺負鄉下痴呆兒童。怎麼住上樓吃上肉,王叄一夢以後就成了好乾部。您想通了,也能成為一個好乾部。

但小陳是痴呆兒童,小陳怎麼懂這些事呢?這世界真真幻幻的。也沒個準頭。誰知道呢?是吧?

主義啊,還是社會主義好,多種所有制,不斷發展生產關係。想通就好了。不用打神鞭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