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先講個故事,關於一個好朋友的。

這個朋友是我年少時便非常要好、經常在一起玩耍的「開襠褲」兄弟。人很聰明,有些貪玩,氣量很大。且稱為L吧。畢業後L繼承家業,生產了一段時間陶瓷酒瓶(丁蜀鎮的傳統產業之一,實用陶瓷),月產量有幾十萬個;可惜利潤太薄,幫丁蜀其他大廠代工做的紅某郎酒瓶,10%的毛利都不到,且存在拖欠貨款的情況,再加上前些年環保要求逐年嚴格、用工成本越來越高,賺錢不說,短短兩年竟欠下一百多萬的債務,廠里電費從預存幾萬元,預存幾千元,最後欠費拉電。到了實在干不下去的境地,索性就關張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淪,看好紫砂行業,遂入。

開始先學制壺。學習半年後,L制半手工扁腹仿古、景舟石瓢二式。親戚壺販看到,半推半就,開價八十元一把。做了一個多月、二十幾把壺後,除去折損,發現竟只賺千元,拍泥凳而起:「這做個屁啊!」

奮起做淘寶。只聽說做淘寶要備足貨,每樣一百個起,否則賣成了「爆款」會斷貨,影響發展壯大。於是選了五個壺型,各做了100個;再選了十個壺型,各做了50個。由於不懂刷單,也不會開直通車,半年時間賣出的壺不到幾十。話說到這裡,微商開始崛起了。當時村裡有個大微商,膨脹速度很快,每個月生產兩三千把茶壺,供手下的小弟/分銷商一鍵轉發。因為堆積貨物較多,就去L家廠里租了一個車間專門堆壺,500個平方的車間,竟然12000元/年就租給了村裡大微商。由於有紫砂製作、燒成方面的經驗,L便跟著大微商做起了生產,閑時轉發一下茶壺照片,做做中間商賺賺差價,小日子越來越好。幸福的過了兩年,外債還的差不多,買了輛二手途安拖貨,廠里的廠房和辦公室都裝修成了紫砂工作室,用以出租。時間到了2018年上半年,大微商的生意開始每況愈下。總結了之前的經驗,朋友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直播。起初並沒有微拍堂直播,由於之前的店鋪滿足淘寶的直播邀請要求,L順利的就在淘寶做了起來。由於流量大,做的人少,每天直播八個小時,一時間竟然把之前自己和大微商的庫存去的差不多了,成了村裡的帶貨王;兩個月後就出現無貨可上的情況,L又開始了尋壺之旅,但最核心的要求是——價格必須低。……並不是因為L沒良心,而是因為他開始就深切的理解了直播的商業模式。「想要的Q1Q1」、手機拍攝的模糊畫面、上翻下翻的便捷切換、擺滿整桌的廉價茶壺(以及那個可笑的轉盤)、各式各樣的營銷噱頭、廉價甚至低俗的段子和笑話,「你想正經說點關於紫砂歷史、文化的內容,往往一句話還沒說完,大部分觀眾已經換直播間了」。這樣的交互界面註定了茶壺是無法在這種環境下往高雅上走的,或者說習慣於這種體驗的用戶不具備購買工藝品甚至藝術品紫砂壺的客觀條件以及需求。L的噱頭是零元起拍。為了不至於虧本,便宜的進貨價格才是重中之重。

時至今日,L早已不做直播,因為「做直播的人越來越多了,客人也越來越刁鑽。不如給主播服務」。L利用之前找貨認識的人脈,做起了「判貨」的生意。即把商家或者工坊實在賣不掉的壺或者存在瑕疵的,以一個非常便宜的價格大批量買入,然後把這些壺放在自家的廠里,供目前還在做直播的商家挑選。

主播不希望直播間的壺每天都一樣,而希望每天都更新,因為這樣才能留住老用戶——而用戶不希望每天都在一個直播間看同樣的壺:如果每天都是一樣的,那麼很簡單——我換一家看看。因此頻繁的更新變成主播每天的重要工作——去L廠里,去一趟就能把今晚要播的壺全挑好,賣不掉還可以來退,多爽。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為什麼不自己做,或者僱人做呢?原因很簡單,主播自己肯定沒時間做;僱人要達到每天都上新的頻率,成本極高,壓貨風險極大。眼瞅著直播賣壺利潤低,還是找便宜、現成的壺來賣最穩妥。

L為這樣的焦慮服務。他把散落在各地的低價壺以更低的價格集中到自家不需要交租金的廠房裡,供主播挑選,節省了主播大量的時間、精力,收取相對低廉的差價。要知道,同樣的壺如果去定做,價格可能是從L這邊出來的兩倍。我笑說,「從面上來看是一門好生意。優化資源配置,順帶去庫存!」。

再從L的生意模式上,我們可以發現紫砂行業長久以來存在的一個核心問題:通貨

什麼是通貨?大概有幾個特徵:1.大量生產(成本低,並且防止出現一賣就沒了的情況);2.過度裝飾(賣點);3.品質一般(太好的話做不起);4.通常有職稱(賣點)。

說到這個問題,微拍堂以及各種直播,與微商、朋友圈一鍵轉圖賣壺,並無根本性的區別。只是直播把通貨現象變得更為泛濫了。我們常常發現,一把同泥料同壺型同作者的壺,在好幾個微商號里都有賣,正如一把同泥料同壺型同作者的壺,在好幾個直播間都有賣一樣,只是後者的概率更高一點(正如之前所說的,直播上「新」的頻率比微商要求更高,否則客人就跑了)。

我沒有做過非常科學的數據統計,但從主觀經驗上來說,在微拍堂以及其他直播上出現的壺,大概率(95%以上)是通貨。


對於商家來說,通貨就像被重金屬污染過的水,快渴死的人只能喝;但喝的太多,卻也是死路一條。

說到這裡,該回答問題了:微拍堂上的紫砂壺水一點也不深,它只是另一個大量消化廉價茶壺的地方,另一個屬於通貨的化糞池

————

感謝你的關注和點贊,這是我記錄和思考的動力來源!


微拍堂和網店,直播基本沒差,都一樣,其實大都數也都是同一批人在做,貨源一樣,多幾個平台鋪貨而已。想要挑出好的,很難,甚至比其他的更差。有好多知友和我反映過,在微拍上買到過化工壺和代工工藝師壺。


不管是微拍堂還是xx堂還是各種什麼堂,永遠別想著100塊能買到200塊的東西。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展開來問:淘寶上的壺水有多深?京東上的壺水有多深?直播上的壺水有多深?茶城的壺水有多深?丁山前店後廠的壺水有多深?陶瓷城的壺水有多深?

不記得什麼時候看到的數據了,說的是宜興紫砂行業包括配套從業人數大概是5萬人左右。反正基數不小。有大師,高工,國工,等高中級職稱從業者,也有助工,工藝員等低職人員,還有沒有職稱傳統手藝工藝師,也就我們講的民間工藝師。工藝水平有高有低,也從來不是單看職稱來定的,紫砂壺有精美有普通,有化料有原礦,種種不一。

其實,這不光光是一個紫砂行業的事,幾乎所有的行業,特別是手工藝手業,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

那麼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斷,以及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判斷方式有幾種。

1.自己學習,自己判斷。

這註定是一條血淚之路,往往投入巨萬,打眼一堆。而且耗時耗力耗財,收穫和投入,往往不成正比,但有一個優點,踩多假的坑,防範意識會增強很多,在見識過真的時,才會明白,原來如此。對自己來講,樂在其中。

2.找一個意見領袖,帶你入坑。

前提是這個人的公信力要高,最好是沒有利益相關。但這往往不現實,無利不起早。那就找個相對中立,有底線的。我看到知乎紫砂圈裡,其實有好幾個這樣的人。用他的認知經驗來幫你避坑。這種方式,能幫你迅速構建底層知識框架,少去認知前期一些大家公認的坑。縮短前期認知過程,快速入坑。

3.在前兩個前提的基礎上,來增加圈子的深度,從而接觸到一些相對有底線的商家和業者,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當然,難度依舊很高,畢竟商業這東西,還是逐利的。

紫砂壺行業的內容,也是一個商業行為。你可以先確立一個理念,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漏等你撿,一百塊的東西,絕對不會10塊錢賣你。一分錢一分貨,放哪都說得通。

最後一個建議,錢在誰口袋,誰就是大爺。不著急下手,慢慢看,慢慢學,實在看不準的,千萬不要買。如果沒有這種心態,那麼坑總比錢多。


不深也不淺,看個人對紫砂壺的認識了。如果認知到達一定水平,能夠認識到一把壺拋開作者拋開職稱拋開所謂的全手半手好在哪裡,型的把控是否準確,身桶和流、把、蓋、鈕的搭配是否和諧,面和線的處理是否飽滿流暢,銘文款章是否和該壺表達的氣韻一致,作者是否有足夠的工把他要表達的東西表達到位,料子其實反倒最不重要,能做到以上幾點的斷不會用便宜的料子,而且能做到以上的也絕非機車壺手拉胚能夠企及。最後在買之前再想想要泡什麼茶,容量多大為宜。結論就是能排除90%的低端壺,也能從剩下10%里撿到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