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法律和道德是用來約束人類自身已經建成的秩序的,只要即使處在滅亡關頭,人類的領導者也不會也無必要放棄法律和道德。

法律和道德論存在約束力的問題。約束力取決於國家公信和國家執行力,本質上就是「國家能不能維持自身的統治」。如果國家率先瓦解,道德法律自然會崩塌。很多國家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末日狂歡理論上必然會出現。可以算是人類的劣根性吧,大眾心理研究講的很清楚。


這是我的「回答」,不是我的「答案」,畢竟我不是學這個的。我有兩個疑問:

集體的死亡和個人的死亡有何區別?違背道德或法律能夠得到狂歡嗎?


假設集體的死亡和個人的死亡只是單純的數量疊加。那麼把這個問題改成「如果你得了絕症,並且知道自己死後人類會滅亡,你能堅守道德和法律嗎?」

這樣的話「知道自己死後人類會滅亡」就是一個意義不大的假設。因為人對自己身後事不太在意。

而人類滅亡相當於把這個問題變成「好幾個人得了絕症,他們會不會同病相憐,商量報復社會?」把個人問題變成了集體問題。

那麼問題就變成了,絕望會不會傳染。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我聽說過絕望傳染的例子,也聽說過絕望沒有成功傳染的例子。

不過我可以說個題外話:人類還有機會留下遺產。人類滅亡有兩種情況:1. 人類滅亡,2. 地球生物圈滅亡。對於前者,可以把人類文明遺傳給其他哺乳動物。實際上若不是大象的食物需求太大,應該是很好的後繼者吧。對於後者,埋它幾百萬個時間膠囊也不過分吧。可以說還是比較寬慰的。


另外,問題假設了「破壞道德與法律是狂歡」

對於一個個體來講,破壞道德和法律或許能暫時獲取超出規則的利益和精神需求。但如果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破壞道德與法律只能噁心自己。

首先末日法律和倫理肯定是非常不一樣的,為了應對末日,人類無論如何都會做出掙扎的。屆時的社會體系一定是極度團結和理性的。

貧富差距會因為對末日的恐懼被擊垮,因為少數階級掌握的大量財富必須重新分配才能讓人類達到統一的、最大的生產力。屆時不好說會不會奢侈品全社會一起分享,起碼奢侈品產業一定會滅亡了。

倫理限制也一定會比現在寬鬆許多。很多倫理是建立在人類的長遠利益上考慮的,隨便舉個例子,比如一夫一妻婚姻,如果沒有未來也就不必討論婚姻。屆時一夜情想必是很泛濫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實際上,人類能享受的東西也就那麼多,破壞法律或道德也不會讓你享受到更多。相反,破壞法律或道德的結果,是讓末日餘生過得更苦一點。

人類是理智的,肯定會給自己留下最後的快樂時光。


不過,人類滅亡還有最後一種情況,「地球孕育碳基文明的特性被改變,地球作為文明搖籃的特性滅亡,我們這個宇宙唯一的超低熵搖籃滅亡」。那是挺絕望的,沒轍了。


南宋崖山和南明,這是道德上,那時候可能漢人們都覺得要滅族了吧(至少那些死士們如此)法律暫時想不到,不一定是完全遵守法律,或者說法律會末日化(適應末日環境做出了改造),比如說秦末亂戰劉邦約法三章,簡單粗暴但有效

這種人永遠存在,只是比例問題了。有句話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不定末日前夜,大家都放棄勾心鬥角,選擇安靜的睡去呢?反正錢帶不走,不如做點刺激的,不一樣的


只要zf不告訴大眾,狂歡基本上不會出現

如果告訴大眾,人類估計沒活到最後一刻就滅絕了。


只有一個人知道的時候,他很可能還會是一個冷靜的人;當很多人知道的時候再怎麼冷靜的人都會成為一個狂徒,或被感染成一個狂徒。


不能,反正都跑不了,不如放飛自我


不知道啊這事得問聯合國不同的主義不同想法。這次疫情不是各國給全球的答案嗎。反正一種思想一種做法。


最後一刻的狂歡,就有意義?


不會哦,參考《流浪地球》最後如果沒能成功引爆木星的bad ending


提的沒有意義的問題實在太多了,先去讀讀書,把義務教育該讀的書唸完,再來問問題吧。都是些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