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華為那個mate x也沒啥用,不過比小米有用的那一點就是至少可以增大屏幕體驗,如果你說小米那個是全面屏的一種方案,那華為那個就不是全面屏了嗎?如果你說這個是探索未來的一款產品,那至少對我來說這種探索是會被淘汰的。再過5年,如果這倆手機都可以做到5000檔,我寧願選擇華為那個。期待未來打我臉。


一臺手機,核心有基帶、SoC、相機、操作系統四大部分,構成一個手機產品的DNA,各手機廠商比拼的,就是這四大部分,這也是我們評價一個手機廠商實力的四個維度。(屏幕和電池暫時不放入,日後另開題說明原因)

毫無疑義,蘋果四項得分,全能,(5G時代剩3項目)。

三星,之前是三項得分,最近退化到2.5項,自己旗艦機使用高通旗艦SoC,等於承認自己不行。

華為,目前三項得分,很快四項得分。華為這四項表現特別優秀,基帶不用講,祖傳技能,天生自帶,天下無敵。SoC麒麟990跑分及算力密度世界第一,(980跑分如何?大家補充)。相機,DoXmark跑分也是世界第一。下一代操作系統在準備中,所以時間在華為這邊,看「華為1+8+N戰略」,有錢有人有腦,毫無疑問,未來是華為的世界。

鋪墊了上面,來說說小米:

基帶。小米不會,買集成在SoC裏的高通晶元,0分。

SoC。小米也不會,買高通驍龍晶元,0分。之前小米曾與一個晶元設計團隊合作,出過彭湃1晶元,但後面怎麼沒下文了呢?據傳這個團隊太菜,流片兩次失敗,晶元點不亮,浪費了雷老闆幾千萬,雷老闆當然肉痛,覺得這個團隊不行,終止了合作。

相機。年初還看到雷老闆在微博上興奮地擼相機跑分第二,重賞相機團隊云云。年中,前十就看不到小米了,華為、榮耀、三星、蘋果的多款機霸著前十榜單。0分。

操作系統。其實MIUI是小米最成功的產品,從應用層用戶體驗的角度看,有很多貼心的優化和改良。但是,再優化也不過是安卓系統而已,與其他友商沒多大的區別,特別在友商互相抄襲的環境下,大家基本一個水平了。按0.5分計。

看完這四項,很容易得出結論,小米總分0.5分,說明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技術,就是個攢機商嘛,雖然攢機也不容易,能攢出一部大銷量的手機,也是一種了不起的本事,起碼我及熟人羣裏沒人有這本事。我知道你讀到這裡會牙癢,「你能你上啊」,但是,食客不會炒菜,就不給說菜難喫啊?大眾點評有幾個是廚子?

小米整天吹有「黑科技」,又不見他曬究竟哪個黑科技。從小米廣告能植入我大腦的內容去搜索,夠得著的,基本上是指「304奧氏體不鏽鋼」,這塊「一塊鋼板的藝術」,專門下老本拍了電影預告片式的高逼格視頻,我耐心看完了,這是爛大街的不鏽鋼嘛,鍋碗瓢盆都在用,非要裝神弄鬼「304」、「奧氏體」這種冷門辭彙,Are you OK?。這番體驗,老讓我想起樓下髮廊的理髮師傅,黑龍江雞西籍,在村裡外號「二狗子」,在廣州他就是Tony!整天穿得一副藝術家的高級樣子,時不時蹦幾個發音不準的散裝英語單詞。

我知道小米的市場部門很快留意到這篇回答,並翻看我過往的回答,來分析我是那個友商來發黑文。

不用分析了,直接給你答案吧:我不但不是友商,而且還是米粉,準確說是一個正在粉轉黑中的米粉。私人買過五十多個小米產品,也給公司採購過8臺小米筆記本電腦(使用不到一年,全部電池鼓包+屏幕泛黃,小米售後服務不錯,幫換屏幕電池,免費)。

接下來,我要開始嘗試做自媒體,就從黑米入手,因為,小米越來越多大忽悠的題材,每次你們發布新品或市場活動,很容易看穿,太容易寫了,例如沙雕級的環繞屏。


不是,我尋思看著新聞上的中文字兒,這說的是不量產的「概念機」沒有實用價值,咋到了知乎就變成環繞屏妹價值了 。

這前面幾個回答還討論的像模像樣的,給我整懵了。


miui11對環繞屏都沒有相關應用去適配就是沒有價值的體現。


從目前的9個回答來看,這個問題還沒有被華為注意到

其實無論是小米環繞屏還是華為摺疊屏,都應該算做「概念機」,廠商通過這種產品來展示技術實力,但是根本沒打算大規模生產(小米可能壓根就沒打算開賣),也沒打算靠這種手機賺錢。

具體來說的話,環繞屏的問題在於「反正總是有一半屏幕是用戶看不到的,那為何不只保留一半的屏幕呢」;摺疊屏的問題在於「華為摺疊屏打開以後是一個長寬比例奇葩的平板,很多軟體都只能利用其中一部分屏幕,至於那些強行說好用的人,你們懂得」

未來還是看好華為的摺疊屏的,畢竟隨著技術的進步華為未來可以採用多次摺疊的方案同時照顧手機/平板的長寬比例,而同時看到環繞屏的正面和反面應該是無法實現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