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是頂尖的那一批人,但也沒有墮落成什麼不堪的樣子。

標標準準的上學讀書,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畢業,工作生活。

完完全全按照這個社會給年輕人的路,一步一步走過來。

也許是不夠努力,也可能天賦不行,考不上雙一流,工作普普通通,薪水更是遠遠不及知乎平均。

但是捫心自問,從小到大,我真沒犯什麼大錯,也沒走歪路,就是老師眼中的中等生,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典型的普通人模板。

可惜的是,如果只是普通人模板的話,要成家生孩子,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這裡的成家生孩子,在我的概念里,兩個人生活起碼要有自己的房子,不靠父母的情況下能承受起日常的開銷,我覺得這個標準不算特別高?

然而事實上,房價這道門檻,沒父母的幫忙已經過不去了,那麼還是按照大部分人的模式,首付家裡人幫忙,還貸自己來。

好傢夥,工作第一年,職場沒整明白,背上先多了30年的貸款,每個月固定支出。

之後考慮女朋友的事情,先不說追求要多少錢,就說情侶日常,各種節日的吃飯禮物又是一筆開支,更不要說結婚要考慮的彩禮。

嗯,就當我命好,遇到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女方,什麼都不要。但入住新房,總要裝修吧,總要傢具電器吧,這筆錢哪裡來呢?

再回到題目,生孩子。本來兩個普通人的工資,基本是能滿足還貸和日常生活的。

但如果生孩子的話,女方大概率一定時期內無工作,且因為孩子的關係,日常開銷大幅度增加,這時候,壓力已經開始綳不住了。

孩子一落地,四腳吞金獸,懂的都懂,除非絲毫不管所謂的起跑線,就純放養,不然又需要一筆深不見底的錢。

而且這時候,雙方父母年紀也大了,五六十歲,大部分疾病的高發期,中一個,家裡雞飛狗跳,要是中兩個,都不敢想怎麼照顧的過來。就這,還沒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輩呢。

說白了,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說孝順,反哺父母了,能不拖累他們就已經很成功了。

有時候自卑,也反問過自己,真的有這麼差勁嗎?

可想來想去,在同齡人裡面,混個中等水平不算過分吧,墊墊腳,總還是夠得上的。

父母不用說,在有限的學歷文化下,能幫我支付首付,已經很了不起了,說實話,我活到他們的年紀,真不一定能攢出這錢。

怪社會嗎?怪國家嗎?也不至於,中國相比這個世界大部分國家而言,也相當不錯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是誰的問題,哪裡出了問題,可能繞了一大圈子,最後還是自己不夠努力。

但我總覺得普通人的模板,不該是這樣的。


互聯網提供的信息量,會給人做「絕育手術」,讓年輕且家庭普通的人,逐漸看到了世界的本質,明白了人可以無限增殖,但是資源只有那麼多,有一部分人,註定是要犧牲且淘汰,普通人的世界,根本沒有童話。

2018年,我陪母親在上海看病,上海肺科醫院,結核內科住院部,住院期間,鄰床是一對夫妻,守著三歲大的孩子。孩子帶走口罩,兩天抽一次胸水。抽的時候,孩子總是哇哇大哭,他媽媽在一旁哄著。我媽媽是個熱心腸,看著也一邊掉眼淚。後來,大家就熟絡了起來。這是一對安徽夫婦,第二次帶孩子來上海肺科,這次是等兩個月前的檢驗結果,採用新的治療方案,孩子的病跟我母親一樣,胸膜性結核。孩子的病,是他奶奶傳染的,他們夫婦都在上海工作,雖說收入不高,但比在老家強的遠,所以孩子,只能由家中老人帶大。老人遭了病,還沒好,孩子又病了。

孩子住了兩天,檢驗結果出來了,讓我知道了一個特殊的疾病,叫做廣泛耐藥性-結核(XDR-TD)。一種能輕易摧毀一個家庭的疾病。這個病說的直接一些,就是所有一線結核治療抗生素治療無效,二線抗生素基本無效,只能運用最新的治療藥物。利奈和貝達奎林,當時都為非醫保藥物,這是他活下去的希望。但是,這兩種藥物,便宜的利奈,一個月要七八千,而另一種貝達奎林,一粒1600,一個月至少要兩萬以上。治療方案是二藥物聯用....

拿到結果的下午,他們一家人就被要求搬離了普通結核病區,以防交叉感染。走之前,他們一家人格外的沉默,睡著的孩子,沒有交流的孩子父母,直至離開病房。前幾天一直哭泣的孩子母親,特別的平靜,收拾好行李,一家人默默的離開。

下著雨的天氣,微微有些涼,我看著我的母親,她也看著我。那天,我才突然明白,在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里,每個普通人家如果有了一個成員有了疾病,生存就極為不易。慢性腎炎,強直性脊柱炎,兒童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症,天價得藥物,這些普通家庭的患病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正在經受怎樣的磨難,你是不可想像的。很多家庭,目前還在靠印度為生。網上經常會說,不生孩子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那麼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假如他在病中,你拿不出錢,紅十字會和富人基金會站在雲端普度眾生卻又不肯拿一分錢的時候,你只能指望眾籌,患病那個親人他一個家庭的父親,頂樑柱,他是否站在了「活該」的一邊,誰知道呢,Who care?

只敢假設,不敢深入思考這個問題,雖然學術界已經證實了部分兒童慢性疾病,跟環境污染有關,但是現如今的經濟環境,不搞工業,年輕人不玩命納稅,拿什麼干老美?那麼還要肩負生孩子的使命,為了未來?算了,還不如三代而亡。

好吧,不說孩子了,年輕人得高血壓的越來越多,高血壓跟長時間工作,工作壓力大有關,這個沒跑了,自身是否能保,變成了概率,就又變成保大保小的問題,是不是更殘忍?

年輕人通過教育有了使命,年輕人學會了忠誠,那麼對於信息的探索能力也是教育賦予的,年輕人知道了結果,就不再去做無謂的掙扎。畢竟,你不能要求這些窮了三代的家庭,還去為你爭了面子,又再鞏固底子,人心也是肉長的。生命,是為人最後一條底線,富人能看的起的病,窮孩子的父母卻只能在醫院的角落哭喪,還談什麼原因,談什麼未來,這就是資源分配的結果罷了。三代而亡。


今年,那兩種藥物入保了,但是人類的命途,本就沒有那麼樂觀,承擔後果不能只憑藉感性。這片土地的承載能力,也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樂觀。我希望,那對夫婦他們的孩子還活著,孩子不是希望,活著才是。


我知道有些回答,肯定會講,你父母貧窮,但是你從未怪過他們。嗯,這件事的原罪,是怪父母么?不是,是貧窮,是貧窮時面對一切困難的無力感繼續嫁接到你和你後代的身上。趁你還有一副健康的身體,多賺點錢,這點錢,說不定就是最後活著的保障,這不是攀比,不是拜金主義,而是讓你的家人生病之時,不至於只能在醫院的牆角邊抹眼淚。

你知道病人需要靜養時,每個公立醫院都有vip病房么,你知道一顆牙齒壞了,都有低中高品質三種治療方案么?你知道器官衰竭後,器官會優先流向哪個群體么?你知道各大公益組織和hong十字會,在你慘到再拿不出一分錢時,它到底在接濟貧窮還是在加速富有呢?

原罪是貧窮,是TMD讓人生離死別的貧窮。


經濟水平最低的群體中,往往更傾向於生育,如「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之類的觀念深入人心,同時也是因為在最貧窮的群體中並沒有優生優育的觀念甚至於避孕的條件,他們根本就沒有少生孩子的這種意識。

而當財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養孩子也並不成為負擔,許多豪門家族都將「人丁興旺」作為很高的期待值之一。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港台明星嫁入豪門之後迫於生育的壓力,不得不打催卵素,這也是許多嫁入豪門的女星生育雙胞胎甚至多胞胎的原因。



但問題就在於,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處在稱不上豪門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整個社會的生育率普遍降低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這一群體沒有很強的生育動力呢?還是要從經濟學找原因,這個根源就在於,在當今社會,養一個孩子的負擔太重了。


經濟學講究對於人行為的分析要從機會成本入手: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決策過程中面臨多項選擇,當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highest-valued option foregone),又稱為「替代性成本」。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養活孩子要多少錢不是問題,節衣縮食吃苦耐勞咱一般年輕人也做得到,但是這其中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呢?


我天天上班,沒有養娃帶娃的時間?我作為一個女性,因為生育喪失了可能的晉陞機會怎麼辦?更不用說孩子的入學問題、家庭教育問題等等,這一切一切都是生育的成本。


因此,這一現象的核心問題就是,生育和撫養孩子這一選項,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尤其是女性和底層男性——機會成本太高了。

機會成本高的首要原因,就在於這個社會對於女性、尤其是選擇生育的女性來說,太不友好了。


第一個層面,從家庭的再生產角度,女性從事家務勞動、撫養孩子的勞動,並不被社會承認。


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指出:


「近幾十年來,雖然女性地位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包括女性進入男性控制的專業領域,但是一個工作領域仍然遠遠滯後:家務雖然比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在的男性做了更多的家務,同時女性做家務有輕微的減少,但依然存在高度不平等。


若干英國的調查就發現,女性仍然主要負責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工作,在這些活動上平均每天花費 4 小時 3 分鐘,而男性則是 2 小時 17 分鐘。在女性已經在付薪領域工作的情況下,這樣額外家務相當於『第二班』。」


從這話題繼續延伸下去,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女性的家務勞動是無法得到社會承認的。換句話說,家務勞動也是勞動,也創造價值,但是不會有人給女性的家務勞動發錢。


偉大的母親無法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因為她們無法創造肉眼可見的金錢財富。


那這樣女性,尤其是能夠獲得高社會評價的高學歷女性,選擇不生育也是時代性的困境。


在印度經典電影《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認為男人能辦到的事,女人一樣能辦到——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平權思想,而女性走向社會的一大先決條件,就是要把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這句台詞是一針見血,非常有價值。《摔跤吧!爸爸》一部思想性觀賞性俱佳的電影,很不能理解一部分人為何要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來批判這部電影。電影中女兒態度的一個轉折點就是看到了早早嫁人的朋友未來的生活,被家務和生育綁架的生活:



所以說,這件事情的根本是父親帶領兩個女兒去反抗印度根深蒂固的父權社會,這其中反覆提到的就是「家務勞動」就是父權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枷鎖。


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女性要獲得獨立和與男性地位的平等,就必須要從家務中解放出來而從事社會勞動;而女性能夠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條件是,社會的生產勞動中要有女性的一席之地——這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為之奮鬥的目標。



簡而言之,脫離家務勞動、或者說男女平等承擔家務、或者說女性家務勞動能夠獲得市場層面和金錢層面的認可,與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男女平權是互為表裡的事情。


所以這個問題的反面也可以是:既然女性的家務勞動幾乎無法獲得平等地對待和價值兌現,那麼女性生育慾望低也是情理之中。

現實社會中,男女對於孩子的撫養付出是完全不平等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流傳著「喪偶式育兒」的說法——就是說父親完全不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孩子好像就沒了這個爹。


還有統計顯示,60% 到 80% 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 20% 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這一切一切都是生育的「機會成本」,女性生育的付出無法得到應有的「補償」,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3 篇內容

鹽選專欄

資本囚籠:那些困住你的社會真相

趙皓陽 知名網路作家,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已出版《生而貧窮》。

¥39.90 會員免費


一是養不起,二是不好玩

每次在街上看到可愛的小朋友,母性本能就在腦子裡突突的跳,然後和老公打開飛行模式的時候,好幾次忘我境界將至,即將羽化而登仙,正當本我至超我,大腦在激素,多巴胺和費洛蒙的浸泡之下一片激昂亢奮,無數次想過要不索性順勢要個小朋友算了。

然後一想到生養孩子需要付出的無數時間金錢精力成本之後,無數待付的賬單和精力成本宛如一瓢冷水當頭澆下來,瞬間變成了經濟學理性人。

於是抓著他後背,咬著他肩膀強行忍下來,星艦解除固定接駁,脫離太空港,啟動護盾,再來。

鳴大鐘一次! 推動槓桿,啟動活塞和泵!

鳴大鐘兩次! 按下按鈕,發動引擎,點燃渦輪,注入生命!

鳴大鐘三次! 焚燃熏香,齊聲歌唱,讚美機械神!

細一看,那曾經扛槍衛國的肩膀上,早已牙印交錯。

生養成本已經高到能讓人抑制基因本能了,不得不服。

我常說人不能和基因斗,但是綜合成本能把基因按在地上摩擦。

現在生養孩子,和老一輩生養孩子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區別大的就像二戰航母和當代航母一樣,叫一個名字,內核完全不同。

備孕,妊娠,分娩,育嬰,託兒所,幼兒園,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考研,就業,婚姻,買房,孩子的孩子,這每一個環節,對於一般家庭而言都等於脫一層皮。

各方面的脫一層皮,經濟成本都只是諸多因素之一了。

90年代的嬰兒潮,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於社會物質供應足夠充分,同時老一輩的生養意識尚未徹底消失,有想法有條件,大幹快上,生就完事了,現在要麼有想法沒條件,要麼都沒有,生?生你個大頭鬼。

其次是不好玩

不論你再怎麼指責,在當代社會,由於人民群眾的思維更加開闊,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要讓人民主動去做某件事情,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

能夠替代婚姻和性愛的精神娛樂手段太豐富了,給予的正反饋太多了,遊戲都打不完,電視都快沒人看了,性愛的熱情大幅下降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就連性慾本身都有大量替代手段可供選擇。

而生養孩子除了可以滿足一下舔犢之情和合家歡樂外,能夠提供的正反饋實在是少之又少,和綜合心理成本相比根本不足掛齒。再加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社會服務的飽和,剩餘物資的充沛,養兒防老這最後一道心理關卡也消失了。

一件事情又不好玩,成本又高,必要性也缺乏,人民群眾願意熱情洋溢的去做,那才是見了鬼了。

還是趕緊把人造子宮和社會化扶養搞起來吧,別逼群眾了,牛不喝水強按頭能有什麼好結果?


原本成人之後把兒時記憶消除神奇魔法,在我們這代失效了。清晰地知道自己青春期經歷過什麼,也通過書本知道有一些是不對的,健康溫暖的家庭是什麼樣子的。

於是在打開新大門的同時下定決心一定不讓自己的下一代經歷精神上的資源匱乏,用愛與鼓勵,陪伴與歡笑去孕育天使。

但是現在,琴女清了個兵吧,自己活著都夠嗆還溫暖?鼓勵?對三,要不起。

長到一定年紀就突然明白了父母當年的無奈,確確實實工作了就勢必沒辦法照顧好家庭,能夠兩全的都是極少數。

個人成長與責任擔當大多數時候只能二選一,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反而難兩全。

這還是家庭不錯的,能夠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中國更多的是留守兒童,只要能活著有口飯吃就行了,這才是生活的現狀。

一邊著急忙慌地挑學區房,給孩子報萬八千的補課班,上私立學校,滿月酒準備著出國錢。一方面還停留在穿著塑料拖鞋,小臉弄的臟不拉幾的躲在角落聽著只有過年才回家得父母因為學費生活費而吵架。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準備把孩子養成什麼樣子。

是努力賺錢給予大量的物質保障,還是決定平庸過活三口人快快樂樂一起成為社會新一輪的雜碎?

兩條路都不是那麼好,前者意味著把自己的心靈肉體奉獻給金錢,後者意味著不光自己承擔著不上進的罵名等到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接觸的世俗越來越嚴重很難保證不被迷了雙眼。

可能這樣的話太過於極端,但是請各位想想,當你真的放下名利金錢,選擇平淡詩與遠方,想要家庭溫馨快樂就好。這樣的日子能夠在中國社會存在多久?

這樣的日子背後又付出著什麼?

又有誰能夠逃脫一輩子?

另外,第二條路也不意味著你可以不努力了,而是要加倍努力。

因為當選擇家庭的時候意味著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都是在父母那裡得到的,沒有豐富的知識與智慧很難做到。

在我周圍選擇這條路的只有一名博士,放棄百萬年薪回到三四線城市安家,不為別的就為了能夠陪伴家人。

但是他一直有退路,想什麼時候再拼搏,就能東山再起,人脈,機遇,能力,從未遠離。

所以第二條路是強者的進階版的遊戲。

跟大多數的普通人都無關,更多的都在考慮物質,別說精神上富足了,能夠養得起孩子就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

那麼咱們就談點現實的。

我家樓下對面有一家甘梅地瓜的小攤子,是一個跟我年歲差不多大的女人在經營,帶著大約兩歲左右的孩子。

傍晚我拿著十塊錢解解饞,站在路邊等待著油炸食品犒賞。

那女人在油鍋前操勞,她婆婆領著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讓人心煩不已。對話大抵上是孩子想讓母親抱抱,可是母親正在忙於生計,於是孩子的奶奶哄著說一起看快手直播裡面有大狼狗之類的。

晚上蚊子多,我的大腿上被咬了兩個包。等到我的甘梅地瓜出來了,那孩子也老老實實坐在奶奶腿上看上了手機,一個大蚊子落在孩子白白嫩嫩的胳膊上進行著下一輪進食。

孩子的奶奶看見了一巴掌呼死了蚊子留了一抹血,手機里老鐵666一直也沒停。

女人有些歉意,一邊給我一邊說讓我等了很久。我說沒關係,這裡蚊子多別把孩子咬了。女人訕訕地笑了下有些無奈,跟我說著孩子爸出去打工了,她在家做點生意補貼家用,孩子太小粘人也扔不下。

後來我也經常光顧這家攤子的生意,偶爾看見那孩子自己乖乖坐在小板凳上看手機,有時孩子的奶奶過來哄哄。

談不上什麼心情,只是覺得如果真的自己有一天也生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更幸福一些,而不是也想這樣跟著我為了生計而奔波。

但是這是妄想不是嘛,因為自己都未能活下去還談什麼再帶一條生命。

有人說結果生孩子不是做菜,非要所有材料都齊全了才下鍋,有人說很多時候都是順其自然到了年紀自然就會成家生子。

但是我想這是不對的。

就像幼兒園的孩子如果老成地思考怎麼就業,其他人一定覺得可愛又可笑。

那麼到了結婚生子怎麼大家就能坦然接受呢。

一個人只有自己過得精彩才有進階到下一環節的機會,此時就會遇到另一個人一起開拓新領域。等到兩個人都成熟的站住了腳,才可能共同托起另一條生命。

不然生理準備好了,孩子出生了,餵奶水喂米湯拉扯大了,我們與牲畜又有什麼分別呢?

人類社會的繁衍不是僅限於人口的更新,更多的還有兩代人之間的經驗傳承,敢問現在的各位有多少能夠給予孩子生存的經驗,做人的經驗,對於人生領悟與思考?

當他也像我們成長到一定年紀遇到的彷徨無措,你有什麼好的經驗去分享嘛?面對浮躁的世界有什麼辦法獨善其身嘛?

沒有,大部分都沒有。

只是活著,為了生存活著於是捨棄語言,捨棄思考,放棄作為人應有的特徵。

這樣的繁衍我實在不願意,也許我確實沒有能力去撫養一條生命,也沒有足夠的資源讓他迎接世界,但是我有能力決定是否讓他受苦,忍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

不要感謝苦難。

因為總有人跟你一樣,面臨同樣的困難,擁有著同樣的條件,卻能不受苦的得到知識經驗快樂陽光的活下來。

不是苦難讓你變得堅韌,是你一直都這麼堅韌。

但是人終究會有幸運的和不幸運的。

苟活於世罷了,想那麼多只會自尋苦惱,所以明白這些之後只會更加堅信,如果時機不成熟只會親手塑造不幸。

就像重男輕女的時期,女人們沒辦法避孕只能生下來,看見是女孩知道以後她會面臨著什麼樣的命運,而自己又無法改變,只好在孩子剛剛落地就將其淹死在上了銹的鐵盆里。

是母親太殘忍嘛?不,不是,是一位母親最後能夠為自己孩子做的最好的選擇。

現在也是一樣。

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令人無奈的環境,也塑造不出來溫馨的氛圍,那麼這樣的孩子來到世上也是受苦的。

好在現在我的思想也改變一些了,最起碼給自己一個希望,如果自己優秀到什麼程度,生育也不是那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

我可什麼時候才能變得能夠擁有生育權那般優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