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演奏時身體中的氧氣用完之後能用鼻子呼吸嗎?


一般嘴鼻同時吸氣。


一種呼吸方式,是吹管樂的特殊技巧,循環換氣,樓下也有人說了。具體原理就是在吹奏接近結束的時候在口腔存一口氣,通過臉部肌肉的擠壓將氣吐出,保持吹奏的聲音不變,同時鼻子吸氣然後轉回正常吹奏的呼吸方式,當沒氣的時候重複以上動作。練習方法,聯繫我。

謝邀。

我來解釋下你的問題:陶笛演奏時,氣用完了,還能用鼻子呼吸嗎?

答案是:

1,你的呼吸方法錯了。關注「偉源文化」公眾號,看一下「Vegas教你學陶笛」課程的胸腹式呼吸法;

2,演奏中,沒有做斷句。也就是說,演奏一首樂曲,跟你唱這歌一樣,該換氣的時候要換氣,不要一股氣的使勁吹;

3,呼吸的時候,是嘴和鼻子一起吸的,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吹下一小節。


瀉藥,這在技巧上叫複式呼吸。可以的。

根據題主的描述,猜測題主應該是初學(如果不是,那就無視我好了)。

初學的話,就不要想著什麼循環換氣之類的高級技巧,走路還沒穩當的時候考慮馬拉松有點急了。。。

其實一般的曲子,一口氣是足夠吹完「一句」的,但是初學者為何總感覺不夠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指法不熟練,在吹的時候還得想著下一個音對應的指法,等變完指法,上一個音早都超時了,沒個音都超時,整句下來更超時了,相當於本來是讓你一口氣跑二十米,結果你非要磨磨蹭蹭的走過去,當然覺得不夠了。。。第二方面,沒找到或者利用好「換氣點」,有時候一個樂句可能確實比較長,但是前一句可能反倒很短,那麼,即使這條短句吹完了還有餘氣,也要果斷換氣,就如同跑長途之前,不管油箱裏還剩或多或少的油,最好都加滿;或者前後兩句中間停頓挺長的,初學者沒有做好提前規劃,利用好換氣點,就會導致後面的長句不夠了。這兩種情況都是關於利用好「換氣點」的事,所以屬於同一種情況。第三個方面,注意體會好「腹式呼吸」。這個網上有很多資料,這個需要好好體會,不好描述,體會方法呢就是把手放在肚臍附近,站著深吸一口氣;然後同樣的,躺著深吸一口氣,體會一下不同。躺下的時候很大概率是腹式呼吸,最好躺著的時候平靜的多呼吸一陣子,確保和剛才的深呼吸時腹部動作狀態一致。

那怎麼解決呢?就是針對以上三方面咯。

第一,指法。想學一首曲子,就一句一句的練,實在不行了一小節一小節的拆開練,每句或者每小節連續吹他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直到這一句可以一口氣輕鬆拿下,然後下一句。。。第二,換氣點。多聽幾遍原版的,找到合適的換氣點,這個沒什麼好擴展的。第三,腹式呼吸。可以輔助之前的,讓你的氣量更充足,而且吹著不至於太累。這個不需要刻意練習,因為腹式呼吸是最自然的呼吸方法,越是無意識的狀態,作對的可能性越大。。。


身體中的氧氣用完了的話就死翹翹了,不用再想用鼻子還是嘴呼吸。

以上純粹胡扯。因為不懂為什麼莫名其妙被邀請回答這種問題。
循環換氣,具體描述看百度
循環換氣嘛
不謝邀,可以
首先要對某位朋友的答案提出疑問,什麼叫「一般嘴鼻同時吸氣」?請問在人的呼吸管只有一條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同時呼吸的?只能是交替使用吧。再者,該問題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循環換氣:擠出嘴裡的空氣使陶笛繼續發音,擠氣的同時用鼻子吸氣。但實際的演奏是不應該出現氧氣用盡的情況,即使是循環換氣,也應該在還有底氣的情況下能使用。只有初學者才會出現要把氣用盡去吹一個樂句的情況。正確的演奏狀態應該是在每一個樂句結束後,肺部還留有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