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甲醫院基本都是公立的吧

而且想建立一個大醫院就必須要有相應的醫學院有沒有可能在中國辦一家獨立的醫學院,類似於美國的貝勒醫學院那樣的超強的私立醫學院,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大型醫院,走美帝那邊的路子,促進中國醫學和醫療水平的發展


民營三甲有得是,不用這麼麻煩……當然,高精尖的民營三甲還是少,只在帝都這樣人才、資金和市場都很密集的地方有道培、三博腦科等,這些醫院起步的時候都是請的公立醫院利用不充分的名醫資源。至於開頂級民營醫學院……

資本家的腦子比我好用多了。
建立民營三甲是完全可行的,也不需要一個醫科大學支持。國內其實好多成功的例子,我這個領域的武漢亞心就很不錯,起碼手術量上已經是全國前幾了。綜合性私立醫。院除了莆田派,其他資本投入成功也是很多至於你想要的改變政策醫療,怎麼講,國內的醫生集團或者高端診所美國那一套都有人去做。結果嘛,你懂的,政策放不開,輿論導向等等問題,醫療總得再黨的領導下,所以啊,長路漫漫,想想就好……
可以參考東莞東華醫院和康華醫院的運營模式,哦對了哈爾濱也開了一家三甲民營醫院,沖這環境住進來的非富即貴吧,是不是就莆田系且得運行一段時間看看,先放點醫院內部圖


西安市高新醫院是一所民營三甲,經營得不錯,算是成功的先例吧
樓主的投資建設邏輯應該是:建立醫學院-&>建立大型醫院,這個邏輯在國內是沒有先例的。先說說國內社會辦醫情況:1)按資本來源分外資與民營資本,國家規定外資建醫院投資額不少於1000萬,股權不超過70%,比如外資辦醫典型的和睦家也是與北京某醫院合作的。2)目前社會辦醫多是與醫院/醫學院/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新醫院/託管醫院,並沒有建立醫學院的戰略規劃(如有請幫忙補充)。社會辦醫的困難主要在行政審批(和睦家建院據說審批文件170餘個)、財政補助少(幾乎無財政補助,且人力成本高)、優秀人才少(醫生職業發展受限)、稅收(營業稅、房產稅)等因素。如果投資方很有錢,其他的問題都好說,主要是人才引進與培養很難,畢竟光靠錢首先不一定能留住真正優秀的醫生其次沒有培養機制也養不出更好的人。我認為,作者的投資邏輯挺好的,如果能建立一個超級牛逼的醫學院,那麼再辦醫院肯定事半功倍,兩院的發展可以相輔相成。然而頂尖私立醫學院的建立,(參考國內建立的民營大學情況)我認為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資本是逐利的,投資周期需要十年甚至幾十年的項目會讓幾乎所有資本望而卻步吧。
恆大模式值得參考,用錢可以買人材和設備,當然患者挂號費也應該增加不少
具體時間記不得了,好像自從96年之後國家衛生部就沒評過三甲醫院了,現在很多醫院等級都是各個省份衛生廳在自評,前不久網上還說衛生部取消了100多家所謂的三甲醫院,甚至有些三甲醫院是鄉鎮衛生院!衛生法上寫的是三級醫院的病床數大於500張,500張病床對很多民營醫院來說已經不算什麼問題,但三甲醫院不是光靠病床數來說話的,科研、教學、臨床缺一不可!再說從我所了解的情況來說現在除了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外,大部分地級市就一家三甲醫院,可想而知三甲醫院還是很難評上的!

而且從現有的大部分民營醫院來看,大部分都是打著醫院的旗號在坑蒙拐騙,各種吹噓自己設備先進,專家牛逼,內行人都知道是啥樣!

其實民營醫院有很多公立醫院不可比擬的優勢,例如資金充沛,管理更加靈活,但是可能還是由於人的觀念不夠很少有民營醫院能達到國家評定的三甲醫院的標準!
關鍵咱們沒美帝那樣的醫保啊
建立不知道,只知道現在很多之前是公立的三甲已經變成民營的了。嗯。
浙江也有一家民營三甲醫院吧?資金耗費非常大啊,不過現在也已經成功運作起來了。
康寧醫院(http://2120.HK),溫州的民營三甲,創始人原來的在溫州七院的做精神科,後來覺得公立醫院一床難求,出來創立的醫院。你看名字就知道他其實是想偽裝的,因為精神科的醫院,是屬於公安系統的都可以叫康寧醫院。學術方面靠的是溫州醫科大學、蚌埠醫學院和齊齊哈爾醫學院,說創始人的公立出身,所以很懂得培養人才和依靠社保。其實還有一個指標可以看下,國家臨床專科,這個是2010年以後才開始搞的,比較新。
和睦家算不算一個

能發展到真正頂尖的技術和人員,那你就不會是單純的民營了。

會有人找你談心,投資,合辦的。

以嶺不咋樣,醫生水平一般脾氣到挺橫


我大石家莊的以嶺醫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