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這個病在現代社會終於是個病了


都一樣的。只不過現在條件變好了,使得其能夠暴露。打個比方,上世紀抗戰期間時局動蕩國讎家恨,知識分子八成去投身救國運動,普通老百姓那逃難啊,能活就萬幸,誰還會關心心理疾病呢。你要問那時代的患者怎麼辦?那必然是被選擇性放棄然後自生自滅。


可能我們向外界暴露自己內心的機會更多了,與他人比較的機會更多了


爺爺奶奶那一代,戰亂、饑荒、文化大革命,文革時期很多知識分子自殺,當時沒有抑鬱症一說,統稱為精神病

父母那一代,經歷饑荒、文革,感覺能讓子女吃飽,供他們讀書即可,沒有人告訴他們還有心理健康一說,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經濟環境,早早就出去工作,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留守兒童、或把孩子全權讓保姆照顧,都給孩子的的心理埋下隱患,這些隱患會在青春期或者更早出現端倪,卻被撫養人忽略

我們這一代,不愁吃喝,但開始了更高的追求,也更難以滿足,學業壓力驟增,用腦多,考慮的多,大腦得病的概率自然就大,根據統計,體育生一般很少抑鬱,因為他們運動量大,但現在年輕人,堅持運動的並不多

抑鬱是多方面因素湊在一起形成的,如果父母能在自己0-6歲時增加有效陪伴時間,在自己青春期時關注情緒變化,自己又堅持運動,抑鬱發生的概率就會明顯降低


顯而易見,我們承受了許多強加在我們身上的無形的壓力與精神折磨,而這些本應與我們無關。

在這個文明的社會中,我們卻處處遭受著野蠻的對待。世界不應該是這個樣子,這不是生活,只能叫活著,每天為自己的苟且偷生暗暗自喜,卻早已丟失初心。


以前古代也沒見誰天天這癌症那癌症的,是因為我們現代人身體素質差還是因為我們的癌細胞更猖狂呢?

  1. 不是因為現在年輕人很多抑鬱症,而是因為現在年輕人很多被確診出來有抑鬱症,沒有確診出來不代表沒有。有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對精神疾病的病恥感更輕,所以更願意到醫院去做更正規的檢查。
  2. 雖然抗壓能力弱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但是抑鬱症也有生理上的成因的,單相抑鬱症患者血清素分泌不足,同時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足,這並不是抗壓能力強或弱的問題。就像糖尿病一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提高得糖尿病的風險,但是有的時候,抑鬱症就像糖尿病一樣,什麼問題都沒有卻被找上門來,這完全是自己倒霉。
  3. 年輕人是社會的主力,所以年輕人得抑鬱症,亦或者是因為得了抑鬱症病逝了,社會對年輕人的關注總是更多的,所以好像得抑鬱症大多是年輕人一樣。

所以把抑鬱症和年輕人聯繫起來是十分不客觀的,把抑鬱症成因完全歸咎於壓力也是十分不客觀的。更何況年輕人很多抑鬱症並不能說明什麼,更有可能只是因為中年人和老年人得抑鬱症的現象被忽視了。


抑鬱症以前有現在依然有,只不過醫療並不發達的過去,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病。

我相信有一些老一輩的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有抑鬱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