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不是也是民主國家?領導人不是也是通過民主推選出來的?為什麼美國總是跟伊朗過不去?


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威脅將向伊朗施加「史上最嚴厲制裁」,動用「前所未有」的金融壓力和軍事力量。事件過去已經一個多月,伊朗依舊留在伊核協議中並將與協議其他有關方磋商,來爭取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不過,就在6月底,美國要求同盟國在11月4日之前將從伊朗進口原油的數量降至零。如果在11月4日之後依舊購買伊朗的原油,企業將面臨二級制裁。

毫無疑問,一旦該項制裁實施,對伊朗的打擊非常嚴重。伊朗是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第三大產油國,每天原油出口量超過200萬桶。據媒體報道,如果美國盟友放棄進口伊朗石油,而印度等國被迫減少進口,那麼伊朗每天石油對外供應量將減少約150萬桶,拿美國原油目前70美元/桶左右的價格來說,伊朗每天就會流失10500萬美元的石油收入,損失程度可見一斑。不過,雖然美國如此強勢,但伊朗石油官員表示,在幾個月內將伊朗石油撤出全球市場是不可能的。為抑制物價上漲、應對美國恢複製裁後的壓力,伊朗政府出台一些辦法,包括禁止多種商品進口。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近日向國民承諾:政府有能力應對美國制裁帶來的經濟壓力,並稱美國在打「心理、經濟和政治戰」。伊朗則表示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並與其他簽署方磋商。近幾十年來,美國對伊朗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制裁,美伊長期處在敵對狀態。早在1979前,美伊其實是一對關係親密的盟友。進入近現代,伊斯蘭世界不復昔日繁榮,在基督教文明主宰著世界,北方還有俄羅斯的強勢進逼。特別是,二戰後,蘇聯成為唯一可以與美國對抗的超級大國,伊朗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更別提圖謀中亞的戰略。在這種背景下,伊朗只有依靠美國,

來維持自身安全和國家統一。這就是伊朗與美國結盟的最直接理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拉伯復興運動火熱,像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大國與蘇聯關係密切。另外,一旦阿拉伯民族復興運動實現了阿拉伯世界整的合,進而實現中東伊斯蘭世界的統一,將嚴重威脅到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利用伊斯蘭世界的民族宗教矛盾,支持什葉派的伊朗,來打壓遜尼派的阿拉伯。同時,可以借伊朗來牽制蘇聯。

美伊一拍即合,成為了親密盟友。

不過,蘇聯與伊朗之間就像熊與狼之間的差距。伊朗雖然給蘇聯南線帶來了麻煩,但是,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伊朗反而會受到蘇聯更大的壓力。長期的牽制,是需要巨額開支做支撐的,也就是說,牽制蘇聯也嚴重消耗了伊朗國力。特別是70現代,美蘇爭霸進入到蘇攻美守階段,面對蘇聯,美國自身都吃不消了,更何況是伊朗。在全球化浪潮推動下,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帶動了波斯灣石油國家的國力和戰略地位的提升。雖然,伊朗也在波斯灣地區,但它得到的利益遠遠沒有以沙特、伊拉克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高,恰好,他們有著千年恩怨。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與黃金脫鉤。經過巨大波動後,美元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掛鉤,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美國的金融霸權。同時,沙特,伊拉克的國力和戰略價值也水漲船高。而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和在與蘇聯對峙時能取得較多優勢,在中東就需更多助手,也就是說,伊朗之於美國的價值不復往日那般重要。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締盟,一則,美國可以在石油美元基礎上鞏固自己的金融霸權地位,二則可以牽制親蘇的埃及—敘利亞。同樣,對於海灣國家而言,因美國地緣關係太過疏離,阿拉伯國家不必擔憂美國對他們有太多不軌行為,比如說吞併之類。

而伊朗本就和阿拉伯系有著千年宿仇,美國調整中東戰略後,阿拉伯國家壓制伊朗的幾率也越來越大。這也就為伊朗親美政策的轉移埋下了伏筆。如果繼續巴列維王朝的親美政策,伊朗就不得不承受蘇聯的強大壓力,同時還要應對來自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威脅。這對伊朗來說太過沉重,代價大,威脅度也高。巴列維王朝企圖通過「白色革命」,來推動伊朗的工業化進程。不過,要真能將「白色革命」改造計劃付之於實際,面臨的問題也有很多,首先得有充足的資源去支持革命,其次還得有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不過,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面對強大的外部威脅,伊朗在沒有十分優渥的資源下進行革命,能否獲得成功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白色革命」引起了反親美派的伊朗人的強烈反對,社會動蕩,大量利益受損者,巴列維政府在四面圍攻下下台。最終,伊斯蘭革命爆發後,新生的伊斯蘭共和國敢於向美國說不,美伊的關係出現了大轉折,結束了盟友關係。不過,最開始,伊朗並沒有反美,也沒有親蘇。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伊朗堅決與美國決裂,成為美國的對立方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47。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伊朗的政體是非常特殊的。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有一個世俗的政府,甚至有黨派,可以進行選舉還有一個議會。但是他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就是共和國在伊斯蘭之下,很多人把哈梅內伊為首的教士集團當做是伊朗的精神領袖,其實是不對的。這個教士集團掌握著伊朗的實際上的大權,在獨立於國家軍隊之外他們掌握有一隻伊斯蘭革命衛隊,屬於護教軍,實力上高於國家衛隊。他們控制著伊斯蘭教法,可以說控制著司法權。他們手中還有大量經濟資源,獨立於國家財政系統。這樣的政體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宗教神權和世俗共和政體的結合體,但是宗教權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所以不能說伊朗是民主政體,因為連政教分離都沒做到,中世紀政體的一種現代變異而已。伊朗和美國曾經有一段非常好的蜜月期,伊朗的巴列維國王時期,美以之間非常的鐵。伊朗在這段期間世俗化進程非常的快,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帶來巴列維政府的腐敗嚴重,社會資源非配不均衡,城鄉差距巨大,社會不公現象巨大。之後79年,伊朗的教士們和宗教學院的學生們發動了一場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同時們教士們也將一切矛頭指向了美國。把世俗化所有的惡果都推到美國頭上,革命群眾甚至包圍襲擊了了美國大使館,兩國結仇開始,有關內容參考逃離德黑蘭。伊朗在革命後不久,伊拉克的薩達姆就發動了兩伊戰爭,而美國這時候自然在背後支持薩達姆,而蘇聯支持伊朗。 這下伊朗和美國的仇就更大了。之後伊朗發展核武器,而且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也發動了多起針對美國的襲擊活動,美國自然就以此為借口制裁了伊朗,當然聯合國也出面通過制裁法律。伊朗作為什葉派大國,在第二次海灣戰爭就開始滲透到了伊拉克境內,發展什葉派武裝,戰後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襲擊美軍和遜尼派。之後再敘利亞戰爭中又一次參與其中,支持什葉派的敘利亞政府軍和阿薩德,之後還和葉門的什葉派胡塞武裝有染。堪稱全球與美國為敵。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沙特是遜尼派的自然和伊朗世仇,另外一個以色列也是伊朗的眼中釘。隨著這些年在伊朗的不斷擴張下,什葉派勢力在伊拉克,敘利亞,葉門,黎巴嫩等地區不斷做大,嚴重威脅到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美國當然要和伊朗過不去了。


首先,民主又不是免死金牌,美帝不看這個,反正人家搞掉的民選政權也不是一個兩個了。其次,35年前伊朗那幫愣頭青衝進美帝大使館扣人444天,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人被追究責任。作為全球第一大流氓,這口氣咽得下?

兩個國家之間外交關係緊張,只會是利益衝突,而絕不會是什麼政體衝突,哪怕是冷戰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會將意識形態什麼的,我就納悶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二戰結束後才有的么?本質上是美國和蘇聯的利益衝突,所謂的意識形態實質上只是爭奪利益的借口,要麼你怎麼解釋印度和沙特這兩個奇葩,為什麼印度能兩面討好,沙特一個獨裁國家居然是美國這個「民主燈塔」的座上賓?美國跟伊朗過不去,是因為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過去親美的巴列維王朝,美國認為現在的伊朗政府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特朗普上台後政治手段粗暴,以為憑藉硬實力可以強行壓服世界才變成這樣;奧巴馬時代伊朗其實早就軟了。

很多公知式的所謂意識形態文化之類的說法都是扯淡。就跟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把銀子成為阿堵物,黃白之物。可實際上呢,最有錢的,貪的最狠的就是這幫讀書人。


請參考下面問題。

為什麼美國遲遲不打伊朗??

www.zhihu.com圖標

我覺得川主席應該打伊朗,其實打不打的過伊朗不重要,只要開戰事實上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中國歐盟日本經濟不就涼了嗎?配合金融戰貨幣戰剪羊毛不得開心死!而且就川主席目前的狀況不搞個大新聞也不太好,加上伊朗現在如此囂張,就海空軍炸上幾個月把伊朗基本打回前工業時代然後拍屁股就走,這就是大唐定鼎中原的洛陽之戰!萬一中俄強烈反對,最後肯定也是伊朗屈服,美國也不虧。


以為伊朗和以色列不對付啊
主要還是石油利益,在趕走蘇聯和英國BP之後,巴列維原本倒向了美國,但是隨後被伊斯蘭革命推翻,直接成為美國的敵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