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6

題目中「傳武」修改為「中國傳武」


張偉麗練傳武,也練泰拳,練巴西柔術。她打泰拳,成不了世界冠軍,巴西柔術可能性也不大。但並不妨礙她成為綜合格鬥的世界冠軍。

綜合格鬥是什麼情況,就是無論你是哪個門派的高手,大師,宗師...你只要不補齊短板,上去就是被砍瓜切菜。同樣綜合格鬥的選手到各個格鬥領域雖然不會是頂尖,但也都可以碰一碰。

這就是綜合格鬥的「綜合」所在。她是高手,也練傳武,但她成為高手的原因是能將在所有領域的所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和傳武高手沒關係。

順帶一提,如果傳統武術沒有自己的比賽規則(如果不算散打)所謂高手也是無稽之談。


張偉麗是一個標準的「現代格鬥運動員」,現代格鬥運動員的技術系統是由「團隊」為她專門針對綜合格鬥擂臺而設計的,技術採集自世界各地,訓練她不同技術的教練也來自不同的領域,教對付摔的和教拳腳膝肘的不一樣。她是世界冠軍那肯定是「高手」沒錯,但不能因為她跟隨傳武教練或者師傅學過就給她安個「傳武高手」的標籤。

如果我們以一個時間來劃分的話,中國定義的現代是49年開始,按照這個定義的話那麼49年以前被整理出來的一定範圍內的格鬥技術系統可以算做傳武,之後再整理創造的技術系統就會被歸納為現代格鬥技術了。

我們評判一個傳武人的水平,應當是看他能否將一個49年以前整理完成的,對於一定環境內戰鬥方式的全套方案進行解析,並且以自身或者身邊的徒弟作為代表有效地展示出來。這種展示不一定需要擂臺格鬥,更不需要成為世界冠軍來做到。是用理解和還原度的水平決定他「高手」的程度。


現任UFC女子草量級冠軍 張偉麗 練習過中國傳武嗎?

答:練習過

如果說「她是中國傳武高手」合理嗎?

答:不算合理,也不能說完全不合理,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們來看看張偉麗的經歷:

張偉麗六歲和住在自己家旁邊的武術老師學武術(我們暫且認為是學習傳武),12歲進入散打隊學習散打(散打這段經歷也勉強算是對傳武的學習吧,"真傳武"老拳師可能並不認同),17歲因腰傷退役去北京打工。

當過酒店前臺、幼師,健身房前臺,在健身房認識了吳浩天等早一批mma教練,然後接觸mma,繼續訓練,成了銷售,收入也多了起來,後來受到唐金(張偉麗自述裏沒說名字,但2012年女子mma稍微有點名氣的也就只有唐金了)、龍達羅西等人的影響堅定了信心走上了mma的道路。後來張又經歷了受傷等挫折最後慢慢在崑崙決站穩腳跟(這段經歷和題目無關就不說了,但還是很勵志的)。可以說張10年開始訓練之後,主要就練習mma了。

我們看看張偉麗的團隊配置:

倆個站立教練,教授的是泰拳和拳擊。

還有一個柔術教練,教授巴柔。

還有體能教練和康復教練。

這些是張帶到美國比賽的團隊成員,貌似和傳武沒有關係了。但是張平時在北京黑虎俱樂部訓練時,是有人專門教授她中國跤的,中國跤屬於傳武範疇。

我們看張的表現(跟通背拳練習者互動)以及她ins上的動態,很明顯張內心是喜歡傳武的,你說中國跤在比賽中給她帶來多大好處倒也不見得。最關鍵的是:在八角籠裏張偉麗並沒有使用多少傳武的技術,可能存在某一個動作符合傳武的招式,但佔的比重很低。你總不能因為骨頭瓊斯喜歡踹膝蓋就把他定義為詠春高手吧。

mma本身就是代表的綜合格鬥,隨著搏擊技術的發展,光靠單純的某一項技術並不能通喫一切。mma運動員都是多個技術的訓練者。中國傳武和巴西柔術不同,中國傳武包含的範圍太廣,同時也不像巴柔那樣,有正經的比賽(ibjjf和adcc之類的)和明確的等級帶位證明水平,從張在八角籠的表現沒法斷定她是傳武高手,只能證明她是綜合格鬥的高手,而且還是女子p4p排第二的頂級高手。


這個你得看怎麼定義傳武,這邊可以給個參考。

當年格雷西家族把巴西傳武-柔術帶上了擂臺,後來的mma擂臺上的柔術與最早的又有些區別,但是技術特徵和理論還是很明顯巴西柔術特色,這些人都可以被稱為巴西傳武高手吧。

在mma擂臺上,肯定是不能只用一個流派的技術,技術短板太明顯,每個人都是多種混合技術。但是我覺得,只要這個選手使用的技術有著明顯的流派特色,並且效果比較好,就可以稱其為這個派別的高手,比如上次張偉麗的一些中國跤技術,這種脆冷快與主流的柔道和摔跤有明顯區別,如果她的takedown能再有統治力一些,把這個體系完全融入mma當中,我覺得稱一聲傳武高手沒問題。不然我覺得光憑練過不太行。

不過中國跤和散打好像都被開除傳武籍了。

不管怎麼說,未來的武術肯定是越來越融合的,說不定都能自成一派,直接就出來一個什麼道(截拳道當年就有點這個意思,可惜李英年早逝),傳武要升級,一定要趕上這班車。


練習過某個項目和你是不是這個項目的高手,這是兩個標準。尤其你要是想代表某個項目的高手,那就必然會熟練運用這個項目的特色技術獲得效果,成績。比如說泰拳高手,巴柔高手等等,你必然要運用出泰拳或者巴柔的技術去獲得好成績。傳武各拳種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搏鬥理念,有特點技術,就看習武者能不能理解它們,運用它們起到作用。


我認為是不合理的。題主把問題修改成了中國傳武,回答中就不再強調了。

首先不想引戰,特別小的時候也接觸過傳統武術,不過練了沒幾個月就改散打了,所以瞭解程度有限。傳武有自己的科學性和技擊性,但因為種種原因,現有的訓練方式和技術操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認為不合理的理由在於:UFC草量級冠軍對於傳武高手這一身份的證明效果不明顯。UFC的腰帶對於運動員MMA水平的證明效果更強。

張偉麗練習過傳武,也和傳武達人互動頻繁,但如果想通過UFC的腰帶說明張偉麗是傳武高手,前提必須是張偉麗通過傳統武術技巧獲得腰帶。但事實是張偉麗的比賽中散打、摔跤、拳擊等技術風格比傳統武術更加明顯。

我們沒辦法確定張偉麗老師的備戰思路中是否包含了傳統武術的技戰術體系,所以這個問題在此也不討論。可以確定的是,拳擊、摔跤等技術應該是包含的,但我們並不能因為張偉麗在MMA比賽取勝的過程中使用過拳擊技術,就認定她是拳擊高手,舉重以明輕,同理,尚未確定是否曾被使用的傳統武術水平高低在這裡就更難下定義了。

不考慮法律後果,格鬥的實戰意義可以在街頭的衝突中被檢驗,也可以在擂臺比賽中被驗證,但擂臺驗證格鬥技術必然建立在「這是一項運動」的基礎上,所以規則產生的影響無法被忽略,就像我們不能直接確定拳擊手和散打運動員誰揍人更厲害,但放在不同的規則中肯定有各自佔便宜的情況。同理,假如手球運動員轉練籃球並且取得了成績,我們不能以籃球的成績認定他就是個手球高手,或許手球的球感、體能在籃球中得以運用,但比賽成績說到底還是規則下的產物。

我覺得這種問題產生原因在於我們有時還沒有把MMA看作一個獨立的技術體系,仍會不由自主的割裂其中各項技術的關聯關係。另外還是那句話,沒有必要用傳統武術或現代搏擊之類的詞語製造對立概念,張偉麗是優秀的MMA運動員,接觸過傳武,能打,就這麼點兒事唄。


不合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魔山那種大力士的格鬥能力也不弱,也練過一點格鬥,實戰可以秒殺大部分體型小的對手。但說他是格鬥高手合理嗎?不合理,因為他格鬥能力的強大更多來源於他的體型和力量,問他很多關於格鬥的專業知識他不一定能解釋的頭頭是道,甚至很多專業格鬥技術不一定接觸過。對專業知識知道很少還能叫高手嗎?林丹打羽毛球牛逼,讓他打網球也絕對能虐絕大部分人,但叫他網球高手合理嗎?博爾特去跑馬拉松也不慢,叫博爾特馬拉松高手合理嗎?小鷹也練過拳擊,叫小鷹拳擊高手合理嗎?喬丹也打過棒球,叫他棒球高手合理嗎?達爾文也會數學,叫達爾文數學大師合理嗎?

同理,張偉麗練過傳武,按傳武的方式打也一定不會差,但她的戰鬥力更多來自於散打等技術而非傳武,若要問她很多關於傳武的專業知識,一些傳武的理念和練法,她不一定知道知道。她是高手,但是在mma和散打的方面,並不是在什麼方面都是高手。在傳武的方面她也只是學生,稱不上高手


張偉麗練過傳武,但不能說她就是傳武高手。只能說他接觸過傳統武術,或者使用了某些傳武的招式。

如果我的理解,這就是專項技術與非專項技術的區別。

現代運動是綜合性的學科,尤其是綜合格鬥更是如此。訓練一個運動員是需要很多學科共同參於才能培訓出一個優秀的選手,以張偉麗為例,拳擊,散打,泰拳,柔術,這些都必須學習,當然能借鑒傳統武術也是可以的。但是,傳統武術更多是隻是防身技能,或是某種專項技能,傳統武術無法獨立培訓出一個優秀的格鬥選手,就是在於他的學科參與的比率太少。這是它的弱點。

例如,教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這些學科需要吧。當然你也可以不需要,但有這些學習的教練和師傅,他是不是就更好教學徒弟。

訓練學,人體的肢體完成,要不要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量,女生大姨媽來,怎麼按排訓練,這些生理知識要不要學習。

要比賽了,要不要學習競技體育學,運動器材學,運動統計學,運動心理學,

這是才傳統武術的弱項,弱點。


如果題主是想通過張偉麗練習過傳武,從而證明傳武能打,那可以歇歇了·

張偉麗還喫大米呢,喫大米的人都有搏擊能力嗎?


張偉麗是中國的搏擊高手,她傳武高不高手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她玩中國跤很溜。


籃球是不是僅僅是個把球投進籃筐的遊戲呢?


按照她的表達,練過傳武。

按照她的作戰思路,有些東西不合傳武的心法,所以肯定不是傳武高手。

所謂不合心法,指的是建立在搏擊體系中的思考模式。我之前的回答裏有分散提到過一些。

傳統武術真的和現在格鬥沒有可比性嗎? - 季風號艦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0693578/answer/1276232096


巧了,剛在知乎看了張偉麗的採訪視頻,她說從小學傳武,想把傳武好的地方帶到世界,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傳武。至於她是不是『中國傳武高手』就留給:

傳武黑和傳武吹,散打是傳武派,開除散打是傳武派,傳武能實戰派,傳武不能實戰派,傳武改革能實戰派,傳武不改革也能實戰派,傳武術高莫用派,傳武殺人術派,傳武提檔插眼無敵派,傳武提檔插眼也不行派,傳武只能健身派,傳武不如拳擊派等250個團體自己辯論吧。。。


根據踢拳羽量級世界第一邱建良的說法,中國有3分之一的職業選手練過傳武。傳武提升了他們的柔韌性,並且解鎖了一些額外的招式(通常是腿法,比如柳腿劈掛,比如神龍擺尾)。所以練傳武和現代搏擊完全不衝突,前者可以放在小時候練,培養興趣鍛煉身體,提供多樣化思維,之後再靠現代搏擊走職業的道路。

問題來了,老外練不練傳武呢?答案是除了泰國人之外基本都練的。只不過他們的傳武多是少兒空手道,跆拳道(進階的itf,大部分都是wtf)性質,絕大多數情況都不能打。只有在他們學會踢拳,綜合格鬥,結合踢拳泰拳,摔柔之後(類似於我國的傳武轉散打泰拳踢拳)才能成為職業選手。相同的原因,早年的傳武積累往往能解鎖額外的招式,或者某些步伐,意識,訓練方法。

泰國人算例外因為泰拳是童子功積累。

所以如果張早年真的練過傳武並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技術,意識,訓練方法,步伐等),她是可以宣傳自己代表傳武的,她的水分一點不比綜合格鬥中那幫自認為跆拳道,空手道,柔術等的選手多。


UFC是一個世界各種格鬥術的大熔爐,任何一門技術都有可能在UFC的擂臺上有所表現,每一個選手都需要練習不止一種格鬥技才能應對各種不同風格的對手,所以像張偉麗這種綜合格鬥選手在擂臺上展現的技術你很難去區分她哪一招具體用的哪一派格鬥術,我個人觀點,她在打擂臺時的每招每式每一次發力都透露著她曾經經歷過的所有訓練,是學習過不同流派之後的融匯貫通。所以稱她為某派或某門格鬥術的高手都是不合適的。


如果張偉麗練過倫巴舞,那豈不是倫巴舞能打?

如果張偉麗吹過口琴,那豈不是口琴能打?

如果張偉麗去武當山旅遊,傳武粉他們就會說張偉麗去學太極了。

如果張偉麗去和尚廟燒香,他們就會說張偉麗去學少林十八般武藝了。

如果張偉裏跟一個和尚合個照,信不信他們都說UFC全靠少林功夫。

傳武無恥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他們能把直拳勾拳擺拳說成是暗含中國傳武聽勁,柔勁,鑽勁,縮勁,鞭勁,內勁……有啥不敢吹的?

昨天我散打實戰,還用連續鞭腿踢爆了一個人。我幾年前在劍道全國賽爬到過新人賽八強,還幹掉一個種子選手(對手是練得久但是沒段位的假新人)。 我小學學過長拳,大學練過太極拳太極劍。看來,我全身都是傳武的功夫啊。


唉!我本來已經不想再回答有關傳武的提問了,但是看到這種提問還是忍不住要出來答一波!題主問張偉麗是不是練習過中國傳統武術?這是肯定的,張偉麗自小就學習中國傳統武術。現在她是UFC女子草量級冠軍是不是就是中國傳武派高手?那麼輪到我來反問題主,很多UFC選手其實都是多重武術練習者,他 / 她們所涉及的武術當中也包括了傳統武術,那是不是意味著這些UFC選手都是傳武派選手?

我只想說,UFC是UFC ,傳武是傳武,兩者本身就不屬於一個領域,根本就不能混為一談。


那她每天跑步說她是跑步高手合理麼

貼金可不是這麼個貼法


不合理,沒有師承,沒有門派,更不要說她打的是以散打為基礎的MMA,沒有任何傳武的技法體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