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我世界觀缺了,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人會聽從其他人的領導,比如黑社會電影,那龍頭老大渣到爆,還是會有一堆小弟跟從他,歷史上的暴君還是有一堆人被逼聽從他的命令,士兵為什麼就會聽從軍官的指揮?一個人的武力怎麼也比不過一羣人的武力,一個人的智慧真的會超過一羣人的智慧嗎?信服力、氣場到底是怎麼來的?

-1.11日更新:為什麼人會產生不得不聽從別人的感覺或想法?


1.沒有足夠的能力

2.找不到前進的方向3.怯懦於承擔責任

4.害怕孤獨

但他們都想成功

請允許我不友好地說一句,上面幾位都偏題了。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會被領導,也就是為什麼會服從,而上面側重的是團體對個人的優勢,有服從不一定就有團體,有團體也不一定有服從。所以這個問題還是要按照人類為什麼會服從於他人來著手。什麼是服從?關於服從概念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泰勒(Shelley E Taylor)的界定:「服從是對有權力提出要求的權威(authority) 的信仰(belief)」 。其中反映概念本質的核心詞是「權威」和「信仰」。這一定義雖然滿足了服從概念的結構和特徵,卻很難說明服從的本質。當黑社會頭目用槍逼迫你必須去殺人的時候,你服從了權威的要求,但你不會說你信仰這個黑權威,而只能說你是為了逃命纔不得不去殺人;學生願意從教師那裡獲取知識,因為教師是權威,學生信仰權威而遵從,但不是服從。那麼,服從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可以試著把服從二字拆開。服而從之,服從中服字是這個詞的核心,代表利益上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尤為重要。

「服」的過程,從現象上看是主體接受社會影響的過程,從本質上看是主體主動加工社會信息的心理過程。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通過對特定社會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社會信息的主動加工,做出決策。但人的需求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如對知識的需求、對關係的需求或對滿足自身利益的需求等等。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從其所屬的集團或組織中獲益,他們會更願意尊重他們的老闆或宗教頭目的權威。所以,「服」的本質體現在對尋求獎賞或免受懲罰追求上。這樣,「服」的定義性特徵可表述為:主

體通過對特定社會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社會信息的主動加工,為尋求獎賞或免受懲罰而做出決策的過程。綜上所述,服從是主體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中,通過對客體提供的社會信息的概括、判斷和推理,為尋求獎賞或免受懲罰而產生的與客體一致的行為或態度。換句話說,服從是「自願」行為,這裡的「自願」不與「被迫」「強迫」等詞對立,是特殊意義上的自願。針對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米爾格蘭姆電擊試驗,這個實驗具體證明瞭什麼我真的說不清楚,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可以作為我上述話語的佐證,同樣也可以推翻我上述的言論。繼續講,影響人服從有以下幾個原因,關係如下

需求既是人類對獎賞渴求及對懲罰的逃避。最典型的證據就是陳勝吳廣起義,陳勝真是把利益掰開了揉碎了講,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看看,講得多好,不僅不用死了(逃避懲罰),興許還能當上王侯將相!(獎賞渴求)

經驗即主體擁有的經驗知識,比如最近又被拉上B站的諸葛亮和王朗,為什麼一個服從了劉備,一個服從了曹操,硬要說的話我只好說是因為王朗腦子比諸葛亮腦子活,畢竟比諸葛亮大那麼多歲。王朗之後安享晚年,孫女王元姬殿下嫁與司馬昭,之後王家連續數百年為官。

環境這個不用講了吧,看看1966年到1976年之間的事你也該能明白。

行為實際上是服從與服從程度,反抗與反抗程度。以上四點都會給大腦(信息加工)一個反映,大腦進行計算,以期望的形式輸出結果,確定對外的行為,更改利益需求,增加經驗知識,主觀能動以改變環境,確定服從還是反抗,以及如何服從或是如何反抗。以上
這難道就是安泰效應麼。。。。果然,即使是最簡單的原理,也會有發揮作用的一天。。

談談我的看法 我也有這個疑問 剛才仔細想了想可能與學習能力和知識程度有關 人類剛生下來 是什麼也不會的 只會依靠父母長輩傳授經驗 來認識環境。所以從天生下來就適應了被自己能力高的來領導(不談沒本事靠關係的那種小領導)那只是更上位領導的工具。

很多昆蟲就不需要領導 他們天生下來就掌握了生存技能 所以我認為領導的產生是一種高智商羣體發展的社會必然性 假設個情況 如果所有知識都是共享的 人生下來就掌握了所有的知識 人類的記憶還能作為遺傳物質保留給下一代 人類只是需要幼年的保姆 不在需要被指導 那麼我認為「領導人」這個東西就會消失淘汰。


這就涉及到一個概念,威望從哪裡來?

回答部落時代,那個時候,人還是逐水而居,鑽木取火,男人狩獵,女人種植採摘。

有一次大家去打獵,那隻劍齒虎正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沖向你,如果他一爪擊來你將會成為部落的英雄。

這個時候你的朋友公孫軒轅救了你。一把叉子刺向劍齒虎,殺死了他。你非常感激。

這天,你家的房屋壞了,就要塌下來,你老婆睡在房子裏,公孫軒轅又來了,召集大夥幫你頂著房子,自己爬上危險的梁修好了房屋。

後來大家發現,這個公孫軒轅經常做好事,因為公孫軒轅自己一家人多得喫不完,所以今天給劉大媽分一塊肉,明天給王伯伯送一箱水果,後天幫孕婦陳太太搬東西,大後天去救了掉在河裡的小夫小朋友。

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公孫軒轅這個小夥子不錯。

每個人都收到了他的幫助,而且他非常的聰明,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在他的組織下,大夥兒修了一座通往河流以北土地的橋樑讓很多人可以過河摘果子。他發明瞭許許多多東西,組織大家修房屋,造瓷窯,挖井水,開墾荒田。這些事情不是一個人能夠輕易辦到。大夥兒一起幹一下午就解決了。

有一次隔壁的部落蚩尤打過來搶東西了,大家非常慌張。這個時候公孫軒轅說,沒事兒跟著我走,拿起鋤頭跟他幹一仗,把蚩尤打跑了。大家一看,跟著公孫主席有飯喫,推舉他當我們的領袖吧。

此後,大家要幹越來越多的事情,沒有主心骨是不行的,有了主心骨才能幹濕,就推舉公孫軒轅為大家的領袖吧。

在公孫軒轅的帶領下,整個部落過著幸福的日子。

連幾千年以後的孔子,墨子都認為,公孫軒轅在的時候,大家的日子真好過啊!~

公孫軒轅死了,顓頊因為經常跟著公孫軒轅,最熟悉大小事務。並且被證明能夠獨立完成建房子,造橋樑,挖井水的工作,也會帶領著大家幹事情,大家自然也就跟著他了。

為什麼要服從別人,因為一個社羣國家要辦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事情啊。

為什麼要聽某個人的,因為他有能力帶著大家辦成很多事情。

和所謂的「奴性」沒有任何關係


這就跟大雁們跟著頭雁飛能省力是一個道理。跟隨他人的領導能完成自己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享受他人整合的團隊所帶來的力量,而這一切根本不用你自己操心去安排,而且一旦有問題出現時,你還不是最大責任承擔者,何樂而不為?人都是理性的,都會作出自己認為更有利的選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