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好問題。

先談一下咱們在討論的劣根性。說到劣根性,大家很容易想到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裡面提到國人的劣根性的例子有很多,其中包括設計別人,有幸災樂禍的傾向,小人得志的惡劣表現,可能會落井下石,有時損人利己,文化素質不足,道德觀念缺乏,公共意識不夠等,其實,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能找到這些所謂的「劣根性」的影子。同時,這些表現不僅體現於中國人身上,當然也包括東方人以及西方人。尤其是最近的疫情,猶如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更加真實的人世百態。

接下來說說每個人的劣根性的程度。

先說一個相對高級程度的概念。人的高級程度(跟收入,等級等不一定掛鉤)的衡量標準之一就是人距離動物本性的遠近。人離動物本性越遠,就越高級。這個觀點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東西方都適用。一天到晚想著溫飽和安全,自然不算高級,如果想著愛和自我實現,那就相對高級。

既然大家都有劣根性,那麼應該控制到什麼程度呢。也就是說,自己應該保持在怎樣的一個高級水平呢。我的理解是每個人的程度都不一樣,這個高級程度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自身所處的小環境決定的。關係著自身利益關係的各種關係的平均高級水平就是自身應該保持的高級程度。想一想自己想成為的人,看看自己的合作夥伴或者老闆,大概就知道自己保持在一個什麼水平比較合適。

最後回到馬斯洛需求理論,每個人都有劣根性,如果關注不同的需求,那麼體現形式不一樣。如果總是關注的是下面兩個層面(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麼劣根性不僅提現得更為激烈,而且容易讓一個人處於一種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會阻止個體的向上升級。


不是中國人,是世界的人,越來越不正常。我們有這樣一個順序:

1,最好的不需要任何治理,井井有條(無為)。

2,道德約束,秩序井然。(德治)

(中間還有一個禮治)

3,,道德敗壞,法約束。(法治)

4,人心蠢蠢欲動,提倡人人平等,法律約束。(依法治國)

不是在什麼一個程度內,是演化,物質利益驅動,人越來越不受道德約束,人情冷漠,這是人類共同劣根性,所謂批判中國人的種種不好,在我看來,很多隻是經過西方洗腦罷了。

其實科技社會是更加使人敗壞了,舉一個例子:清朝以前,至少還人人講禮,有道德約束。到了現在科技社會,人人都說人情味越來越淡了,利益化越來越嚴重,本來春節是團圓日子,現在就像一個形式一樣,就說個個盯著手機,這就是一大表現。

申明:我不是說清朝多好,為了發展,必須擯棄舊制度。但是,越發展,越難受,越墮落。

另外,物質與道德呈一種正比。道德低下的時期,一般而言,必然是困頓時期,現在的人能夠很明顯比老一輩人更加守法,尊敬別人。如果人類有一天,能夠人人衣食無憂,那道德必然是最高的時期。

我把自己都說糊塗了,總而言之,物質匱乏時期,劣根性表現越重,。物質豐富,人們更願意追求精神生活,(劣根性一直在,只是能被掩蓋)。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越發展,人們生存成本越高:以前人一日三餐就ok。現在人,買車,買房,養娃,各種貸款,表面上生活好了,實質上是越來越累。以前人,一年只需要耕種兩季,不愁溫飽,現在人們一年工作360天,還有五天過年。這就導致,人其實壓力越來越大,當然人情味,劣根性就更加表露。

最後:如果你能放棄一般的追求,不在意別人目光,在這個社會你能過得很滋潤,只是太多人隨了大眾,放不下。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摧毀他的價值。


不侵損他人健康、財產安全,做一個只害自己的fw,外人就沒資格bb他


我認為這問題很難答,時代與時代直接的定義有偏差,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而要好的認知劣根性的「正常」範圍,需要對你口中的劣根性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但它是由人來認知、判斷的。其本質已經決定了基本不可能有這種可能,就算強行做一個解釋也往往是牽強附會的,我只能這麼強行做個模糊的判斷:處於人類普遍水準的劣根性算正常的。


這是相對的!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困擾和麻煩,那就屬於正常範圍內,但又怎麼去區分這個困擾和麻煩!它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保持必要的善良,才能讓人切身感受到劣根性的傷害有多巨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