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修行人內心:"認為得無色界定就是終究解脫.

而且只有深入甚深的四禪八定.

引發神通才可達無色寂靜解脫."(引用他人的文),又有些學佛的人認為該努力"慧解脫"。總之"解脫"是修行人的一種全心努力,當然和世俗學習工作的努力形式很不一樣,甚至某方面是有點相反的。大多全心進行修行努力的學佛人已無心在世俗學習工作裏傾智,當用著高科技智能手機,用電腦寫作弘法時是否徹底忘了,這一切科技是由他人(許多人)許多年辛苦學習工作創造的。為社會建設的學習工作被很多傾心學佛人忽略了嗎(您別說龍泉寺情況,我指有一些學佛人內心不但無智力努力現象,而且邏輯力在弱化,更應把利社會建設的學習工作當作培養思維能力的方式…)


其實很多人不清楚解脫意味著得到什麼,同時要失去什麼?

大多數人看到的解脫是這樣的:

1.心如止水,毫不為外境客塵煩惱所動,超脫世間,具有絕對的安全感。

2.無欲無求,時時在覺知中安住,清凈自在。觀世間如夢幻泡影。

3.因無明滅故,不再有貪愛執著,無貪愛故,無有恐懼、憂愁、哀傷、嗔恨等等情緒的幹擾。

都很正面,總結這些描述,可以發現最重要的標誌是:

1.對於沒有的,不再渴望得到。

2.對於現有的,不再害怕失去。

3.得失成敗不再引發情緒上的波動。

那我們看看會失去什麼:

1.因為傾向於無欲無求,安於現狀,也就不再樂意吸收新知識、新技能,智力逐步退化。

問:未成道的人在幹什麼?喫飯睡覺上廁所。

答:成道的人幹什麼?還是喫飯睡覺上廁所。

問:兩者有何不同?

答:前者喫飯睡覺上廁所時還在忙工作學習,鍛煉大腦。而後者喫飯時喫飯,睡覺時睡覺,上廁所只是上廁所。

結論:解脫的人不會再有除了基本生存以外的慾望。大腦長期不用會逐漸退化,思想也會越來越狹隘,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節奏。

2.我執的破除,沒有了對失去的憂愁,也就沒有了得到的喜悅。喜憂是成對出現的,只想要喜悅而不要憂愁是不可能的事情。解脫只能產生清凈的感受,而不可能有喜悅的存在。

清凈的正面意味著沒有什麼能讓你墮於痛苦、恐懼和憂傷中。

反面則意味著沒有什麼能夠再讓你激動、快樂、愉悅、幸福、愛。

結論:解脫意味著不再有情緒體驗,負面的消失了,正面的也不可能出現。只有永遠的平靜。

3.你,從此與世界隔著一層膜。我們體驗這個世界,離不開情緒的作用,缺少了這些,你從此只能活在夢幻泡影中,世界對於你而言,就是個清晰度高點的夢而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就是你的生存寫照。

能時時處於覺知不動的狀態,但自己和環境都顯得非常的不真實,與人互動總感覺隔著一層屏幕在打交道,不能入戲。

有朋友說一個笑話,你理智上能理解笑點,但身體卻感覺不到激素分泌,只能配合著表演微笑。如果有親友被害,你感覺不到憂傷和憤怒,只能配合著作他人期待的反應。

沒有衝動和情緒化的心行,永遠都淡定纔是你的本色,你只是世間的演員而已。

你喜歡這種「活得不真實」、「感覺像在操縱角色打遊戲」的狀態嗎?如果能接受,就好。

結論:

無有恐懼、痛苦的消除,其代價是失去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感,也無法體會到正常人的情緒。

世界是虛幻的,「我」是幻象;自然,痛苦、生老病死也不是「我的」了。

解脫的境界真的好嗎?不同世界觀下,自然有不同答案。

在凡夫看,沒有情緒感受,不思進取,不真實的活著,無異於已經死了一半。

在聖人看,七情六慾就是魔王囚禁我們的牢籠,打破了,就是清凈自在。

在修行路上的人看,解脫境界絕對值得嚮往,一輩子的夢想追求。

在不小心傳送入「解脫境界」的凡人來看,他們並不能適應,反而渴望回歸凡人的七情六慾,體驗真實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常人的痛苦與喜悅。對他們來說,解脫的平靜意味著永恆的痛苦。

誰對?誰錯?


佛學裡的教人解脫哲學與做法,就是【認慫】的生活理念

在中國【認慫】纔可以長壽 那些依才傲視天下的高人都命不長遠

圓形曲線之中國歷史 在中國【認慫】纔可以長壽 那些依才傲視天下的高人都命不長遠!馮道歷仕四朝十位皇帝 圓形曲線之中國歷史 在中國【認慫】纔可以長壽 那些依才傲視天下的高人都命不長遠!馮道歷仕四朝十位皇帝

中國文化,第一高人是馮道,不是諸葛亮也。追捧諸葛亮,是為了皇權的威嚴。馮道,不倒翁,纔是真正的阿凡提的大智慧!民間百姓需要的智慧!

中國社會的歷史,既然是圓形的曲線,那麼【認慫】就必然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指導核心。所謂的積極進取,勇往直前,那是西方社會直線發展曲線的東西,不適合曲線之中國。在中國,活得好,活得久的,皆是【認慫】的人。

舉例,不倒翁,六朝元老。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週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四月,馮道病逝,追封瀛王,謚號文懿。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馮道出身於耕讀之家,年輕時品行淳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且能安於清貧。他平時除奉養雙親外,只以讀書為樂事,即使大雪擁戶、塵垢滿席,也能安然如故。天祐年間,馮道被幽州節度使劉守光闢為掾屬。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鄴都稱帝,是為後唐莊宗。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士,獲賜紫衣。

天成元年(926年),四月,唐莊宗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繼位,是為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馮道被拜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清泰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後唐愍帝逃往衛州。馮道便率百官開城迎接李從珂,並擁其繼位為帝,是為後唐末帝,三日後愍帝被殺害。同年五月,唐末帝罷去馮道的宰相之職,讓他出鎮同州,授任匡國軍節度使。清泰二年(935年),馮道被召拜為司空。

天福元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是為後晉高祖。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

天福七年(942年),,擁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 [14] 出帝繼位後,加授馮道為太尉,進封燕國公。

天福十二年(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乾祐元年(948年),馮道被授為太師,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在鄴都起兵,攻入汴梁,漢隱帝遇害。廣順元年(951年),監國郭威繼位,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

中國人只知道南北朝天下的皇帝如同走馬燈,就因為皇帝皆是積極進取,勇往直前之人。可是皇帝都喜愛【認慫之人】馮道,就大有玄機。

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那麼歐陽修,司馬光如何!

歐陽修,仕途崎嶇,慶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誥。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成為革新派幹將,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但在守舊派的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

慶曆五年(1045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書分辯,因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司馬光, 六歲時,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後來又怎樣!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

中國的古代神童解縉,洪武二年(1369年)解縉出生在吉水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傳說他小時候聰穎絕倫,有「神童」之稱。在襁褓之中他母親就在地上寫字讓他認識;5歲時他父親教他詩文他聽一遍就能記住;7歲時就能寫文章了;10歲一天背誦千言的文章,終身不忘;12歲讀盡《四書》、《五經》,貫穿它們的義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縉進京弔喪。時明惠帝朱允炆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朱允炆聽信誨言,貶解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

永樂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12]

可見,在中國【認慫】纔可以長壽,那些才氣深奧、依才傲視天下的高人,都命不長遠!

所以佛道,纔是中國人的歸宿!

所謂的馬雲現象,他帶了太多光環,其實他的思想哲學不深奧,他是一個與時俱進,順勢而為,不那麼強勢,自己不要處處自以為是的一個【慫人】,他的思想哲學有很深的道家無為在起作用。馬雲對中國有清晰的認知。

他是中國頂級富豪中,第一個認知到【阿里巴巴的財富不是馬雲的 而是屬於社會 屬於國家】,這裡面的巨大政治智慧,至今國人懂得人寥寥無幾。

反面例子,當屬王健林也。

你的思想,應該很成熟了,說的十分深刻,很全面。

上帝是必然出現的嗎?不是,上帝確實是人類面對自己的【我從那裡來 到哪裡去】一種答案。社會與歷史,文明與文化正是我們選擇的結果,是眾多因緣合力作用的結果,是集體無意識的選擇,所以歷史曲線在小範圍內是選擇的結果,大範圍上是概率。

這點特別重要,歷史,文化,宗教,文明沒有趨勢線,或者說趨勢線不一定是平滑曲線。比如,中國文明就是一種,可以觀察到的圓弧或者圓形的發展,改朝換代,又回到原點,只是原點可能上升一點會下降一點。中國的中原政治制度就是原點,劉邦的西漢,劉秀的東漢,司馬的晉朝,南北朝等等皆是一種輪迴運動。漢朝原點往上移動,南北朝原點往下移動。

佛學的唯識學,深刻揭示世界,萬法唯心的根本原理。共相與業力,就是回答世界種種法相如何成立。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這是個人的業力、阿賴耶識種子的現行。但是社會必有共相,此種共相就是形成了人類的文化文明的核心,就有了政治經濟制度、哲學思想、藝術等等,黑格爾所謂的絕對精神。

你的例子極好,近期,遇到一個國營單位人士,他的談話,價值觀,世界觀,感情生活,說話邏輯,內心構架,倫理價值,竟然停留在計劃時代,但他毫不知覺,甚至覺得自己竟時代風騷,處在時代前沿,我的天啊,1978年改革開放,這都多少年了,經常會有這樣的案例讓我震驚。

這不是特例,至今還有許多老人活在知青上山下鄉的年代,天天喋喋不休的嘮叨。

你的結尾很精彩,舉目四望,每個人都滯留在古代,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迷路了,走在大街上,鄉村裡,每個人都在挖掘自己的洞穴,但我們自己毫不知覺,每當我們玩著手機刷知乎時還以為自己在時代浪潮中,其實,真的不是。每個人的靈魂都必須附著在一個物體上,就像海螺吸附在船底而不在乎船的類型和方向。這就是完美的詮釋了阿賴耶識種子的內涵。瑜伽師地論,談到種子依,就是人類的每個認識活動,都是依附於一個無量劫前的世代,就如同每個人的靈魂都必須附著在一個生物的肉身上。


謝邀。

1.佛教的解脫法門是用來修證的,無論怎麼看,它都不會有太多價值,實證纔有價值。

2.如果題主是修行人,那麼別管人家幹嘛,自己修自己的,先解脫自己才談得上利益眾生,不然老是拉眾生的後腿,多丟臉吶...

3.如果題主不是修行人,那麼人家怎麼做幹你什麼事?愛學學不愛學拉倒唄。


謝邀。

「四禪八定」是學佛人在修行實踐中對精神心靈「觀照」可以達到的深度。它來自實踐而非想像。但「四禪八定」並非究竟只是方法(屬「禪定」)。

「慧解脫」強調了「慧」的方法,偏向參悟、理解、解釋(屬「般若」),另外還有「忍辱」,「佈施」、「精進」、「持戒」可供實踐揀擇。其實「六波羅蜜多」都是渡河之筏,沒「筏」無法渡河,一旦過了河,筏就完成了使命。(個人信念,只需堅持一筏即可達道,但若多筏齊進,自然亦可,就怕信心不堅而中途放棄)

萬法歸宗。最終一定都能達到釋迦牟尼已達的「佛地」。這個應該是所有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學佛的根本動機是「驅煩惱」,「破無明」,「求解脫」。智商(也即思辨)在自身學佛過程中主要起著「破」和「揀擇」的作用,而人的「佛性」本身非智商所能生髮。

世俗的高科技其實並非學佛必須,某種角度上反而障礙著個人實踐但有助於佛法傳播(但泥沙俱下,傳播的並非只有佛法)。

不學佛的人也並沒有在工作生活中「傾智」。所以「傾智」和學不學什麼沒有關係。這一點上眾生平等。

至於題主暗示:「享受」了科技便利和其它「努力工作」人的成果,內心難道不應該感激(甚或應有羞愧之感?)。學佛之人應持平等觀念來看待有情眾生,但學佛人也在世間時時做著世俗需要的工作來「回饋」世人(但觀念上對此不求回報,普皆迴向)。

另外「神通」可能對傳播宣揚,擴大佛教影響有幫助,但對個人修行一定是屬於嚴重障礙的。


其實很多人對佛法的認知是錯誤的,是迷信,各種程度的迷信。題主對佛法的看法和描述也是來自於別人的零散的做法和說法。而這些零散的東西引起了題主的反感。

題主講到了軟體。我們就用軟體來講講佛法吧。我們的生活好比是一個APP(生命APP),大家都在用,也有各種抱怨:這個功能太慢那個太快這個不應該這樣那個要那樣。

悉達多王子當時也注意到了大家提出的問題,而悉達多王子的天才之處在於他沒有和大家一樣對這個生命APP各種抱怨而是自學了生命APP的編程,對這個軟體本身進行了升級,去掉了各種bug。然後他教了一批學生這個生命APP的編程和升級的方法。他的知識得到了傳播。

而這個生命APP扯淡的地方是我們每個人都自帶了這個APP ,都需要自己親自動手升級,別人能幫你的只能是告訴你編程的方法和升級的方法,你學習後還是要自己動手纔行。

當然我們人類操蛋的地方就是各種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說自話自編自導自娛自樂......

我們不願意花那個時間和精力苦學技術而是莫名其妙地自己搞出來一套東西,或盲目崇拜或牽強附會。

悉達多王子刻苦自學了很長時間給自己升級後無私奉獻免費共享了他的方法,而他的很多學生學了他的方法後很快地也升了級,比如沙利子。

後來很多人都認真學習,學有所成,並且把他們的心得體會拿出來分享,做了各種論疏鈔......

這些學有所成的人也收了弟子並且他們各自的弟子成立了各種宗門教下的派別。

當然也有文抄公東拿一段西摘一篇包裝一下拿來賣錢的。也有自說自話成立個輪子派雙修派什麼的。

好啦。如果題主大人對佛法佛學(就是那個「生命APP」編程和升級的方法論)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更系統地瞭解一下佛學,我個人建議南傳上座部的體系比較適合我們理工科的,邏輯性比較強,原汁原味。而北傳的體系比較開放各種百家爭鳴人文關懷。

哦,可以給題主大人推薦一個手機app :南傳佛教app 。


如何解脫:打破已知,不執著

佛法是引導人從苦中解脫,傳播過程中被誤讀正常,說到底修個人自己的心


很多人?題主自顧自說那麼多話有啥意義。

1.先不說壇經中以見性為解脫,不以禪定為解脫。你去扯很多人有啥意義。你得定了嗎?你解脫了嗎?如果沒有,你在那裡意淫別人有什麼意義?

2.禪定與否我不知道。但是,你自己活得好不好,冷暖自知。真的跟入個什麼定,開個什麼眼,通個什麼脈有關係?心外有法?誰又告訴你學法跟生活不一樣的?

建議你好好看壇經。生活纔是根本道場。

3.所謂很多人的觀點也只是你內心的映射,你還是別瞎操心別人了,拿著一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詞語」在那裡繞。趕緊觀你自己的心吧!!!

4. 你只是假裝很有思考的樣子,實際很我慢…而且你學的究竟是些啥玩意兒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