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寫觀後感讀後感的習慣,因為小的時候窮,看的書和電視劇電影都很少,所以看過一次就喜歡記下來講了啥。逐漸長大覺得不應該記故事情節,應該記一下電影帶來的感悟和思考,結果什麼都沒思考明白。。。

看過電影之後也會去看知乎和其他軟體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但是看完就覺得「對吼,哇塞,說的真對!」或者「怎麼會呢?我咋沒看出來。」,自己什麼都想不到。。。這是天賦問題嗎?看書也一樣,稍微平淡一點的故事我就看不明白他到底想講什麼。就像石黑一雄的《小夜曲》,我只是當故事看,絲毫不明白為啥是文學名著。。。

我今年開學是大三,嚴格來說是大二的時候才開始看值得思考的電影,以前看的都是那些關於愛情的,搞笑的那種。除了《肖申克的救贖》寫了幾百字的觀後感,像《阿甘正傳》《楚門的世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綠皮書》《霸王別姬》等這些評價超級高的經典電影,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完全就是看個故事,看個熱鬧,沒明白為啥那麼經典。

我不想承認自己笨,就想掙扎一下。別人看電影能夠修身養性引發很多的思考,對人生有很大的意義,我看電影就是來看故事的,這算攀比嗎?總之,不開心肯定是不開心的,我這個兩歲零215個月的寶寶感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看電影的時候沒有開小差,沒有落掉劇情,就是認認真真的看,情節都記住了。還有就是「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是什麼」這種問題,如果讓我回答我只能回答個寂寞,因為沒有哪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看書也一樣,都是這個問題,記得情節不記得細節,還只能看熱鬧。

想起來一句話,老祖宗說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所以這個問題可不可以變成「怎樣成為看電影的內行人」?


再正常不過了。古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電影也一樣。看電影看一遍就能得出清晰的長篇大論,專業人士也沒那個本事。

網路上大部分《XX說電影》《X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視頻,簡單複述一遍劇情,列幾個印象深刻的場景,然後得出幾個片湯話的結論,結束。普通觀眾只看一遍,能記住的內容差不多就這些,但這樣的視頻除了讓沒看過的人瞭解劇情外毫無用處。

想要真正的徹底的瞭解一部電影,你需要拉片,把電影拍碎了揉爛了,一點一點觀看電影的內容,將每個鏡頭的內容、調度、運鏡、景別、剪輯、畫面、聲音、節奏、表演、臺詞等要素記錄下來,然後進行梳理分析,才能得出一個有意義的觀後感。普通影迷做不到這麼細緻,但多看幾遍電影還是可以的。所以還是那句話:多看,多問,多學習。


對於細節的挖掘,還有共情能力吧,如果你比較缺乏感性的話,其實可以走技術流的路線的,分析鏡頭的效果比單寫情緒要好。


謝邀

看電影就像學知識一樣,大多數都認為學知識是為了擇業,看電影是為了有感悟、學道理。

其實不是的,學知識是為了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增加智慧、提高修為,擇業只是學習讀書的附帶福利,不是唯一目的。

回到看電影上,看電影首先是為了滿足愛好、娛樂休閑等自身的需求,為了學習、為了放鬆、為了研究、可以為了任何事情而看電影。而不是「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

so,題主的問題給小編一種「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的趕腳

首先,為題主不服輸的性格,贊一個。

其次,真心勸題主不要焦慮和著急,畢竟人生有的是事情需要你焦慮著急。

如果硬要小編給點建議,小編希望題主:

放輕鬆,讓自己全身心的融入電影的故事中,不能看懂故事、欣賞故事、喜歡故事,單純的只看技術和視聽語言,這樣多顧此失彼。

喜歡電影,那就去看,想看什麼看什麼。經典老片也好、低分爛片也罷,多多少少都會在你心中留下痕跡。題主說自己要看好幾遍纔能有所感覺,這沒準兒是現實生活經歷少、心思不太敏感、情感經歷不太豐富造成不,可不能甩鍋給智商和腦子喲。

能夠看得出題主是喜歡電影的,想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電影

沒關係,有的是路子題主可以走

小編不建議先從視聽語言等技術層面下手,

小編推薦從中外電影史入手,在電影史的閱讀中,可以瞭解到電影的誕生、發展、每一次技術革命是如何推動電影語言的進步、歷史環境又對電影起到了什麼樣的影響等等很多有趣的地方。

可能有同學認為電影史太枯燥,還是技術最酷、最炫。唉……如果沒有電影誕生至今的征程,又哪裡會有這些酷炫的技術呢。

另外,小編一直覺得好的電影其故事必定是合格的,如果故事情節都不能引人入勝,單純炫技,根本不配「好片」二字。同樣,只跟題主談技術的夥伴,覺有可能是拿著電影來虛張聲勢的偽影迷。

作為藝術作品的電影,其觀影,本身就是很主觀、很私密的事情,沒必要為了不同的觀影感受而爭執比較。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你。


很正常啊 就算是看書也是這樣 看過好久了回過味再看纔有觀後感

你第一遍看的只是情節而已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啦~不用擔心,我看到有評論說你的閱片量不夠,我覺得是的,但是不是「好片」的閱片量不夠,可能是「爛片」不夠。我覺得看完一部好片有「感覺挺厲害的但是不知道哪兒厲害」是正常的,因為你沒有專業的影評人那樣的學術派視角,來幫助你分析這部影片。但是當你看完一部爛片,大概是能感覺到「這片子不好看」的。

就好比品嘗食物,好喫的東西你也許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好喫,但是不好喫的食物馬上可以說出理由來,太閑 太甜 太淡還是烤焦了。你要喫到不好喫的,才明白原來食物做的不過鹹過淡就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這樣你才會注意到好電影當中巧妙的地方,可能是一個鏡頭角度,一個拍攝手法,一段背景音樂,一個色彩運用,當你有天看到某個鏡頭時有那種「這個鏡頭好!」的感嘆時,你就成功了一半啦~

好片子是一氣呵成的,而且關係到故事背景以及創作的背景,比如說中國有許多30年代的老片子,其實從技術上有許多值得詬病的地方,但是由於生動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就被列為經典了。有些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要麼是立意好,要麼是拍攝手法有特點,要麼是在美學上創新上有很高的造詣,當然那些三者具備的就更佳了~這也涉及到一些藝術敏感,不過我認為藝術敏感是可以培養的,只要給你足夠多的對比,也就是我說的好片與爛片。

總之,試圖讓自己去留意除了敘事之外的東西,可能是一個桌子擺放的位置,可能是一個音效,可能是一句臺詞,觀察畫面,去想像攝影機的位置,為什麼要這麼拍,想像導演想表達什麼,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許能幫助你培養藝術敏感,特別是對於電影的敏感。

最後,希望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