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內特厲不厲害?

這個問題很沙雕。我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會是一樣的,他很厲害。

在加內特21年的職業生涯里,15次入選全明星,9次入選最佳陣容,12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拿到過4屆籃板王,1屆MVP,1屆最佳防守球員,外加1個總冠軍。

他捧起常規賽MVP的那一年,直接屠版了整個高階數據榜,29.4的個人效率值,18.3的勝利貢獻值,10.2的RPM,再加上10的VORP,全都位居聯盟第一。你要說加內特不厲害,那他是絕對不可能辦到這些的。

作為NBA歷史上最全能的內線球員之一,加內特就是萬金油一般的存在。

他能得分,曾連續9年交出20+10的成績單,而且上分的方式也是種類繁多。

他可以在低位通過背身持球發起進攻,頻次和效率均屬聯盟頂級,他可以在高位持球面筐完成單打,他還有著一手漂亮的傳球能力,處在巔峰期的加內特,是這個聯盟里組織傳球做的最好的內線之一。

而另一方面,加內特的無球能力也展現的相當成熟。掩護之後拆開的投籃,定點接應的中距離投射都表現的很穩定,空切溜後門和二次補籃上的表現也都十分搶眼。這使得加內特在與人配合協作時,幾乎不存在磨合上的困難,他能扮演你想要他扮演的任何角色。

這是進攻,再說他的防守。

加內特有著2米11的身高,2米24的臂展,靜態天賦極佳,精壯修長的身形,配上出色的運動能力,讓他擁有了非常好的防守天資。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內線防守,因為噸位的原因,加內特在低位頂防上的表現並沒有顯得那麼突出。

他的防守,強在了協防、換防和外擴防線的能力上。防守覆蓋面很大,能一直從禁區延伸到三分線,可以在場上防守多個不同的位置,並且一直保持著極高的壓迫性。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半場陣地中織起了一張大網,無論要走哪邊,你都繞不開加內特的身影。

而他身上時刻散發著的那股好鬥的勁兒,又像是個活體移動氮泵,無時無刻地刺激著他身邊的隊友——擁有了加內特,就擁有了在上線加壓防守的資本,整支球隊的防守表現,也都將因為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凶,更具侵略性。

巔峰加內特所能給予一支球隊的攻防影響力是極為恐怖的。

以2003-04賽季為例,當加內特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每百回合能多拿13.2分,防守每百回合少丟5.8分,+19的差值,高居聯盟第一。同時,他還能讓球隊整體的有效命中率上升5%,失誤率下降4%,每百次出手可以多拿3.1個罰球。

但是,對,萬惡的轉折又出現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攻堅破防的能力不足。

加內特的確哪哪都好,但問題就在於,他好像也拿不出什麼獨門「殺人技」。

本質上,加內特也是一個投射型核心,但他卻跟諾維茨基有著明顯的區別。

雖然兩個人都喜歡跳投,也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命中表現,但加內特更喜歡長兩分——他在籃下的生涯出手比重只有22.8%,遠低於內線球員的平均水準,卻有54.3%的出手是在10英尺開外的中遠距離兩分球——而後者則更早於時代的選擇了撤出三分線的投籃。在空間拉扯的能力上,加內特是要明顯遜色於諾維茨基。

另一方面,早期的諾維茨基是面筐三威脅大神,突投結合的進攻威脅極強,反倒是運動能力更突出的加內特,更少在進攻端選用這種面筐持球強攻的方式來完成終結。

他跟鄧肯一樣,喜歡在低位背身持球來完成進攻,但在力量跟噸位上都要遜色一些,他無法像鄧肯那樣,輕易地將防守球員推到很深的位置,通過單點的施壓來改變對方的防守陣型,迫使其上夾擊,來為隊友創造進攻空間。

加內特的背身是這樣,他更喜歡在左翼接球,往右側轉身,最後選用翻身跳投的方式完成終結,侵略性上要差一些,強殺造犯規上表現的更弱,硬解防守,強行破局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及鄧肯了。

受限於這些因素干擾,加內特的個人進攻上限其實很有限。

他能做到穩定輸出,但卻很難實現爆炸式的carry。作為一個打了1462場常規賽,連續9個賽季拿到場均20+的球員,加內特一共只有84場比賽拿到了30+,其中僅4場比賽的得分超過了40。作為對比,德克的30+場次是245場,而鄧肯則是122場,都要明顯優於KG。

這就是加內特作為進攻主核心比較尷尬的地方。

你說他能扛球權吧,整個職業生涯僅一個賽季的回合佔有率超過了29%;你說他產出效率很高吧,的確不算差,但又沒法像諾維茨基那樣,靠一手投籃把真實命中率拉到6成以上。

他很全能,可以成為那個撐起球隊防守體系的人,可以每晚都為球隊貢獻穩定的輸出表現,也可以作為隊友身後最堅實的後盾存在於場上,但卻無法成為一支爭冠球隊的大當家。他所需要的,其實就是一個能夠打破他上限禁錮,好讓他徹底做自己的持球攻堅手——2003年搭檔卡塞爾,森林狼立馬戰績起飛,2007年在與雷阿倫、皮爾斯合夥後,波士頓立刻翻身登頂,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加內特更像是每一支球隊都渴望得到的頂級團副,絕不會低人一等,皆由他風格所致。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加內特早年在森林狼的經歷耿耿於懷了,如果他能早點離開明尼蘇達,如果當初他真能聯手科比,一個處在正確位置上的加內特,應該也會創造比現在更輝煌的成就吧。

歡迎關注公眾號:9527的籃球夢


再借這個問題說說中投產效矛盾的問題,以及為什麼進攻前置成本和產量存在負相關。

並且我突然發現在知乎還真是寫過不少次加內特了……

像之前念叨過很多次的,加內特在進攻端的特徵非常明白地體現在他的數據上:

0-3英尺的低位進攻佔比巔峰期一直在25%上下;

3-10英尺/10-16英尺/16英尺至三分線這段中距離出手佔比達到了7成以上,尤其是16英尺外的長兩分一度接近四成。

從出手分布上加內特其實不像一個內線,更像一個,或者說實際就是一個可以打一點背身和擋拆的大個側翼,並且持球屬性也不明顯——不要被加內特集錦里的暴扣和突破騙了,他最主要的抗主攻手段其實是中投。

雖然我們都知道他運動能力、控球和腳步出色,還有「連續觸摸籃板上沿」的史詩級傳說,一看就是個灌籃高手,但實際上加內特的攻框意願不強,連帶著他打法的侵略性也有限。

反應在數據上就是加內特生涯沒有一個賽季的罰球次數超過七次,包括季後賽,加內特只有兩輪系列賽的罰球達到了較高侵略性的9次及以上——加一起總共7場。

在大部分時間,加內特都把身體對抗的熱情給了防守端,對進攻端的肉搏顯示著明顯的不感興趣。

考慮到加內特整個生涯都不怎麼出手三分球,那我們都知道,一個攻框、造罰球、三分都有明顯上限的人,想要打出高產量是很困難的。

因為中距離這種攻擊手段,無論什麼時代都不能算是進攻端的最優解,即使魔球理論盛行、三分大熱前的時代,人們也堅信「離籃筐越近效率越高」的道理,中距離的效率在大樣本下不可能媲美低位和遠投。

所以球隊不會把常規扛產量的任務交給中距離,想轍把球打到內線或外線空位是最優先的選擇。

而如果中距離大神想要扛高產量,就得滿足兩個要求:1.夠准;2.夠獨立。

前者很好理解,中距離本身就是效率窪地,再咣咣打鐵那就沒有理由再把資源往這個區域傾斜。

這方面加內特是不錯的,他的跳投技術在內線屬於頂級,在全位置的緯度看也是優秀級別。

但他的問題,在於不夠獨立。

我們說過,如果通過一定的戰術前置成本,可以把球打到內線或外線空位,是效率上最理想的選擇。

之所以妥協選擇中距離就是因為防守導致這兩個目的難以實現,就需要用戰術前置成本要求更低、發起難度更小但效率也略低的中距離作為妥協的保底解法。

那意思是:戰術不好使了,球給你,你自己想轍變點兒什麼出來吧。

這就需要球員有足夠強的中距離持球進攻能力,而不能指望著通過跑位戰術跑出一個中距離空位來——越是需要大量前置成本的進攻方式,往往越高效、失誤率越高、難度越大、使用場景越少、產量上限越明顯。

而加內特,他優秀的無球進攻能力恰恰是這項要求的軟肋。

加內特的中距離出手比重大、效率高,是標準的中投大神,但他有個數據非常亮眼——兩分數受助攻率高達65%,部分賽季甚至逼近80%。

著名的無球跑動中投手漢密爾頓是62%,普通的持球型側翼(科比、麥迪、AI)一般在35%上下。

這一方面說明加內特是頂尖無球手,另一方面說明他的持球發起進攻能力,可能沒有數據反應的那麼強。

正如前文所言,無球中距離一樣需要持球手、跑位、進攻耗時等前置成本,依然屬於高成本解法的一種,想用來扛產量就遠比持球中距離要難得多——雖然效率可能會有優勢。

而加內特持球發起進攻的能力,一個更直觀的數據時,他在季後賽的得分效率和受助攻率是幾乎完全的正相關波動——受助攻率越高(無球進攻越高)效率越高,反之則更低。

這也就說加內特的持球發起進攻能力,在頂層巨星中其實是有限的,而無球帶來的產量上限則很明顯——加內特季後賽的使用率基本沒破過30%(03-04除外),大概就是27%左右,只能算是中產。

因此加內特之所以季後賽抗不了高產量的原因大概就是:

1.進攻手段以中投為主,攻框、罰球和三分都不算特別多,本身就有產量上限。

2.中投的無球比例高,持球進攻相對有限,在季後賽對戰術進攻限制多的環境下,不容易做到產量效率的雙豐收,想多投,命中率就不行,想要准,就不能出手那麼多。

往大白話里說,就是加內特的進攻,不屬於能頻繁爆砍的類型。


加內特勝在全能,得分能力並不算頂尖。尤其是季後賽,加內特打了140場季後賽僅9次30+,對比一下阿德只打了70場就11次30+了,所以單拎得分出來說沒意義,加內特幫助球隊的方式有很多:籃板、護框、組織等等,比如加內特職業生涯季後賽代表作就很好體現了他的風格:03-04賽季西部半決賽打國王,搶七貢獻32+21+3+4+5取勝,填滿了每一項數據欄,並把韋伯限制到20+5。

加內特的常用得分手段比較單一,背打後仰、「鐵血大跳投」等是他主要的得分手段,這類得分手段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效率不高(有段時間季後賽命中率在45%左右),殺傷力低(季後賽場均4罰球)。而且,加內特中投有比較高的受助攻率,0304兩年的中投數據:04年187投82中,受助攻50次,受助攻率61%;03年83投42中,受助攻28次,受助攻率67%,這種打法也更容易在季後賽被針對。

另外還和西部頂尖大前鋒比較多有關,比如鄧肯、天尊、韋伯、諾維茨基、馬龍,一方面加內特要花精力去防守他們,另一方面這其中不乏有防守悍將,加上加內特隊伍實力差、隊友能提供的幫助少,更容易被對手放心大膽的針對。


加內特技術的局限性和進攻慾望一般,這兩點其他答主已經說的比較詳細了,不再贅述。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早年加內特的有些動作街球風太嚴重,是專為一對一鬥牛存在的,在實際比賽中存在各種協防騷擾不太好用,這也導致他早年季後賽沒有高分,2001年之前季後賽最高分25,2002年打的是防守空虛的小牛,才拿到一個31分。2003-2006這四年應該是他個人能力最鼎盛的四年,這四年他只打了四輪系列賽,限制了他季後賽砍高分的次數


應該是有這麼個說法,不準確的見諒

如果一個球員,在一輪系列賽,拿下25.8分,你說他是一個頂級得分手

如果他還能貢獻7.3個助攻和1.5個搶斷,你說那他是超級後衛要是再加上14.8個籃板和2.2次封蓋呢?你說,不,沒有那樣的球員加內特做到了

綜上,加內特狼王時期其實是大一號的詹姆斯,而不是大一號的杜蘭特(身形身形身形)

5月3號半夜更新,來了個詹密中的個別較真群體,已加入精彩評論,我反正挺費解,大家也看一樂,晚安大伙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