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很多科普文都是很多年前的東西,二十年前的東西現在都還在,中國不是以科教興國的嘛


知乎傳統不是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有科幻文章,像星新一的 「喂,出來」,學過的應該都有印象。


千年難題,一朝破解,未來世界一定有黨的領導。


可能和基礎教育的迅速普及有著一定的關係吧。我們國家的發展都是遵循一個「循序漸進」,而科幻畢竟是基於目前的科學研究,延展出來的想像。

在以前大眾的教育水平都較低,連基礎的科學原理都不太瞭解,常識還不是常識,可能不太能理解科幻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甚至有可能理解成變成了魔幻。

當然這只是我想當然的理解,沒有經過任何考證,不太靠譜。

不過目前來看,科幻作品已經逐漸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了,基礎教育普及之後開始逐漸拔高層次了。

以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科幻作品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這就是循序漸進的科教興國。


我覺得除了各位乎友提到的以外,還有一個原因:

首先科幻故事很少有短篇,科幻的性質決定了它主要是描寫未來,尤其是架空世界觀那種,往往花很大的篇幅來描繪時代背景,而學校教材篇幅有限,一般放不下這麼大篇幅的內容。即使是短篇科幻,相對一般文章也不短。而且即使節選一部分內容,也要求老師能夠講清前因後果。


因為沒有實現的都是科幻,如果大家都懂這個道理,就會發現大部分主義也沒有實現


毫不客氣的說,近年來的中國科幻,尤其是正統科幻是在倒退發展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