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2020.10.13更新匯總用車經驗交流:

首先是讓人喜憂參半的銷量和所謂保值率:

CT46屬實挺慘的哥倆…

如圖,CT5單槍匹馬硬是殺到了和自家XT4和XT5一個水平的銷量,這是什麼概念請自行判斷。猶記當年剛提車時車托之家論壇版塊草創,一片蕭索,還時不時有幾個車黑跳出來引幾下戰…如今提車貼越來越多,車黑已經難覓蹤跡了。這一方面說明CT5上市大半年以來,基本在不打骨折的情況下受到了市場認可,另一方面作為車主,喜的是隨著保有量提升,我們的聲音能夠被更多人聽見,被詬病的保值率也有了基本的銷量保障;憂的是當年看重的所謂「小眾」屬性被褪去了一些。不過這總歸是好事,雖然頂配有豐富配置作為底氣價格一直堅挺,丐版下有CT4托底,也希望sgm不要再自亂分寸傷害那些在意保值率的玻璃心老車主了(話雖如此,我覺得Model3降價以後銷量仍然會是屠夫,這說明至少對相當大一部分人而言,保值率是個偽命題)。

然後是前一陣子下發的程序更新:

本次更新了全車程序,其中包含廣大車友關注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控制邏輯標定——

更新後原有的撥片介入換擋延遲和變速箱反應速度慢得到極大改善,換擋極其跟手,基本在撥下撥片的瞬間完成了換擋動作,起步「肉」的問題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同時渦輪遲滯和變速箱反應時間大大縮短,更新後動力更「隨踩隨有」了。猜測是北美BW版本的動力總成適配已經完成,所以對國內車型有了下放。

視頻參考:

(注意看HUD)

CT5程序升級後D擋下的撥片介入換擋速度francis的視頻 · 2566 播放

另外車友常問的掛檔衝擊的問題,解決方法如下(某魚上甚至有人拿「解決CT5各種問題」來騙錢,也是醉了):

隨便去一個有升降台的店裡,把底盤升起來,讓技師給你緊一下變速箱後方,後橋差速器前端的法蘭盤上的螺絲,目前基本確認冷車掛擋衝擊是由於法蘭盤上的螺絲沒擰緊造成的。

關於機腳墊異響:

首先要區分是確實有問題還是正常顛簸引起的共振,一般在長時間人為維持eco雙缸模式下,持續5秒以上就會出現,表現為「噠噠噠」的持續性不正常響動。——這個是確實有問題,說明該換機腳墊了(本人已經通過更換解決,至今8000km,一切正常)。如果是偶爾出現的輕微電流聲和偶爾響動,需首先排除不是手套箱里的什麼硬質物品互相撞擊造成的,如果不是,這種非持續性的偶發響聲屬正常現象,30來萬的車你想渾身上下過溝過坎一聲動靜都沒有說實話不太現實了。

關於美系車耗油論:

我只能說是倖存者偏差…CT5這種車,畢竟也有這麼大的馬力,車上配置還都要耗電,指望它和日系買菜車一個油耗有點難為它了,另外許多車友的開法也習慣大腳地板油…不是凱迪拉克都耗油,而是當你把車開回家的時候,雙向篩選無形中就已經完成了。

況且,真的有那麼耗油么?個人以為和諸位的駕駛習慣相關性頗大…這個油耗我覺得也就中規中矩吧。

個人提車至今油耗,為保準確,並未清表。大部分天津城市通勤,少數擁堵路況,小部分高速路。

最後是不知道有沒有人關心的全液晶儀錶

CT5全液晶儀錶「偷跑」

如視頻,目前已有車友將新款液晶儀錶裝車,購買渠道是萬能的那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自行了解一下,如此CT5又將少一「槽點」。

(祝各位觀望的潛在車友和已提車的車友們好,本人此回答將持續更新,分享我和這輛愛車的故事和用車心得。)


2020.5.6繼續更新:

一次位於京城的車友聚會

先附上夜遊車河視頻:

I got that off-black Cadillac,midnight drive.

Got that gas pedal, lean back, taking my time.

——White Walls

車隊排成縱隊上了高速,蔚為壯觀。

多圖預警——


第不知道多少更:

前兩天廠家通知我CT5的程序有了更新,主要在SDM安全氣囊模塊、短距雷達模塊、車身姿態控制模塊、發動機程序、變速箱程序。到店更新後起步明顯暴躁了,前三檔的無力感大大減輕,發動機不再單純提高轉速嘶吼,低扭有了更好的表現,很驚喜。

更新一千公里油耗,以及與atsv的一次會師

多圖殺貓:

讓人眼饞的3.6TT雙渦輪,啟動的時候地庫都在震

回天津路上偶遇一位女車友,倆人停路邊抽了幾根煙2333

高速巡航狀況下最低油耗,混合道路表顯9.5L/100km


三更:

昨天半夜去了一次天津港

夜幕下的CT5

燈光亦有如星芒

還有最近一直單曲循環的歌,一個人夜裡開車也很愜意

之前就知道CT5延續了ATS和CTS等運動車型上隱藏的「性能換擋」模式,也即「瘋狗模式」,只是一直沒機會試,在高速找了段沒車的路試了一次。具體開啟方法是40km/h以上時,運動模式下一腳底板油。此時轉速將保持3000轉以上,發動機出力更暴躁,換擋響應更加積極。試車此模式下最高開到過210km/h,車身姿態依然穩定,算是凱迪拉克給用戶們預留的小彩蛋吧。

「瘋狗模式」激活方法及表現

另外要提醒大家一句: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開車請不要影響道路上的其他駕駛員,自己享受和車溝通的快樂就好~


第二次更新:

關於發動機,變速箱的QA

也整合了一點關於Q70和ATSL事件的新想法

並將原答案的每個部分作加粗標題區分方便參考

用車問題QA

作為第一批小白鼠,對這車也有不少小的疑慮,但總體是可以得到解決的。總結車友群里群友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與待購朋友可能有的疑慮如下:

發動機篇——首先,最大也是最讓人遺憾的點:動力縮水,相較於上代產品線的2.0T 279Ps LTG發動機,本代LSY發動機最大馬力減少為241Ps,動力的下降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是加速變慢了,導致在許多媒體的測試中0-100km/m加速成績與輪上馬力稍弱的寶馬325li m拉不開太大差距(但400m加速中CT5贏得毫無懸念,後段加速是凱迪拉克強項),在實際使用上,會造成起步偏肉,舒適模式下1檔自動升2檔不夠積極,但總體擋位切換是順滑的。在支撐性上兩者沒有可比性,只能說是舒適風格與穩健風格調教的區別,詳情可見B站的中谷和謝欣哲的對比測評(不要說CT5頂配對陣325li不公平,325li已經比CT5頂配貴了,標配的舒適配置亦不如CT5齊全,且CT5車身更長更重)。

這台發動機動力調教是偏保守的,也就是說,仍有發揮更大功率的餘地。一切配置動力一視同仁不搞高低功的241Ps是廠家的良心之處,也會令一些追求動力的意向買家頗有微詞。其實影響操控和駕駛感受的因素不只是快,ATSL加速也比Q70快,但在駕駛員上還是遜了一籌。但通用給CT5這一國六排放運動車型如此保守的動力調教,想必許多車主都不甚滿意。且因為LSY發動機在電氣化方面過於先進,因而目前沒有任何一家靠譜的程序商能夠破解ECU,並在保留閉缸模式的前提下提供穩定無風險的一階程序——目前有消息稱廠家後續或通過ECU的OTA升級來為CT5車主釋放額外的部分動力,可以期待一波。

關於CT5上的通用10AT變速箱——這裡直接引用北理工車輛工程博士大佬 @pengzengx 的文章來讓大家對通用與福特聯合開發的這台縱置10AT有個大概的認識: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782572?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直接搬運總結他的結論的一部分:「GM的10AT在ZF的8AT基礎上改進而來,僅增加了一個離合器,就增多了2個擋位。GM的10AT是第一個量產的五自由度行星機構,是目前量產AT中最最最牛逼的行星機構,把AT行星機構的自由度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如果想要看到六自由度的行星機構,要等到14AT以後了;估計那時AT都已經可以進博物館了。

可見這台10AT變速箱還是十分先進的。如果說9AT仍然拖了通用的後退,到了10AT,通用的變速箱不堪一用的固有印象差不多也應該摒棄了。在實際使用感受上,加減檔在自動擋下如絲般順滑,唯一的問題是前三檔的升檔邏輯與三系采埃孚的8AT有差別,因此導致了在起步時不佔優勢。另外,廠家還給出了包含三大件總成(頂配包含電磁懸掛喔)的八年質保,基本可以排除因三大件損壞造成的擔憂。

關於減配降本增效——這沒什麼說的,凱迪拉克的營銷部門應該統統拉出去問斬。CT5是同級別里鮮見的並無減配鋁結構件的車型(不信你看隔壁北京鐵馳?),可從不見它宣傳過,前門與發動機蓋都是鋁材質。CT4是同級別里唯一的後驅車,宣傳文案里也並無大篇幅提及。凱迪拉克全系都從來不用廉價且帶有致癌物質的瀝青止震板,即便降價也從不減配到涉及安全和乘員健康的位置上,隔音材質用料與一直標榜健康環保的volvo如出一轍,但卻從未見其大說特說。CT5上倒是一貫標配的BOSE揚聲器和Brembo剎車被限定在了豪華型以上以及頂配。只能說人性如此,當初廠家慷慨而別家沒有的時候一開始你誇他良心,後來便習以為常,期待更低的價格。品牌受到損傷以後廠家明白過來了,開始縮減成本以便以更低的價格造車,你卻覺得他黑心了。但實際上CT5的用料與同級別同價位相比依然是相當下本的,一分錢一分貨。總覺得凱迪拉克就像是理工直男在造車:直男的設計理念,直男的審美,直男的用料,直男的售價,不會自拍美顏,不會修圖,宣傳也宣傳不到點上,不整那些虛頭八腦工匠精神貴族血統之類的。

車尾箱頂部鐵板裸露——馬雲家購買隔音棉安裝可以解決(但不建議,可能會造成共振),況且同級別所有車型都是如此,我的解決方法是忽略就好。

剎車腳感過硬,踩下偶有嘀嗒聲——剎車調教如此,一段時間磨合後正常。

中控副駕駛處異響——總結了車友反映和店裡的師傅的廠家反饋,第一批車(一般是19年9月到12月)所用的前懸下支臂供應商供貨存在問題,可能會造成共振異響。也有可能是發動機用的電磁閥機腳墊的批次問題造成異響。上述兩處都可以走廠家索賠程序免費更換解決。

儀錶盤提示維護保養駕駛輔助系統等各種故障碼——可能是虧電或行車電腦程序較舊,提車前要求經銷商把ECU系統升級到最新即可。

前雷達對較低的障礙物有!盲!區!這個我要重點吐槽,上次在地庫玩兒自動泊車,車前雷達居然沒有探測到前面一截裸露的消防管道!不高,但是能托底!我聽到響聲才下車去看,車前唇被豁掉一小片漆面 。後來用同學的指甲油給補上了。——部分車友也提出了此類問題,暫時無解。

後排空間不夠,座椅過於短小——只能說家用需求太重的人就不適合這車。這台凱迪拉克就不是造出來讓你天天拉客的,何況覺得小是因為溜背造型而妥協的頭部空間,本人身高176cm,腿部是完全不輸三系的。CT5是為了你自己開著爽的,要經常帶一車人的出門右轉寶馬三系吧。座椅問題待改款優化。

沒有全液晶儀錶盤——這個見仁見智吧,我覺得混合儀錶也挺好看,也更富運動感,等改款也許會解決。

模擬聲浪吵鬧——選擇舒適模式下聲浪不會激進介入,ota後續更新會增加關閉選項。

大燈沒有透鏡——目前使用情況來看這套反射式led很亮,鋪路效果已經足夠,猜想是為了行人和會車安全的考慮。且足夠好看,也許小改款會增加透鏡。關於沒有透鏡的問題,大佬在評論區也已給出分析,關注這一點的請移步評論區。

大燈在夜裡很有辨識度

關於ATSL與Q70開鬥氣車事件:

誠然,凱迪拉克最近的品牌形象堪憂。高德大數據「愛去洗浴中心」的標籤(然而我開車不是在回家的路上,就是在去學校的路上),抖音上「凱迪拉克追高鐵」莫名其妙的大火。因車型換代和排放改革導致的大降價使ATSL的價格進一步下探,也讓個別家裡有點閑錢的鬼火少年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了一輛大馬力後驅車(雖然車賣得便宜本身不是壞事,但在所謂「豪華品牌」上,太便宜是原罪),這些車主不遵守交通法規,罔顧他人生命,這點我是絕對堅決反對的。

但我更要說的是,洗浴王這個標籤,更多的只是群友之間無奈的自嘲,平時旁人問起,只是提一句「這是輛破吉利」了事兒,請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凱迪拉克車主,亦不要以偏概全,章口就萊(某國際巨星罵罵咧咧退出直播間)。車主群里有醉心技術的大佬,有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有江浙滬中產之家的孩子,也有憑藉對凱迪拉克的信仰花了50萬買了一台進口ats,又花50萬換裝了V系列動力總成的改裝大佬,人家日常生活中也只是一個有家有口,開著CT5通勤上班的普通人。大部分車主買車都只是因為對車熱愛,對凱迪拉克品牌精神的認可,而並不是什麼自大狂妄的心態。我們不想被任何人代表,不想被說「用戶畫像」單一。


一更:

體驗就是太孤獨了,在天津大街上還沒有遇見一輛同款的,凱迪拉克車主有種英雄相惜的默契,在路上遇到同門師兄弟我會按喇叭或者閃一下燈致意,對方也往往會如是回應我,這就是我們彼此間的身份認同吧。

今天去開車去學校給它拍照辣

路過崗亭的時候門衛大叔站直了給我行了個禮,這是從前開家裡的老君威從未有過的待遇。

流量預警


終於有人提這個問題辣哈哈哈哈哈!我感覺我的知乎賬戶就是為這台車開的~

先上圖——

沒買地下車位,天天落灰我哭

選車過程理由

其實本人選車的時候倒沒有糾結太多,因為家裡支持的緣故,我的預算橫跨30萬到70萬的價格區間,造成的結果就是啥車都去看了點。驅使我選擇它的原因首先是——我有凱迪拉克情懷。

許是美帝的電影看多了吧,不管是《Catch Me If You Can》里小李子給他爸爸的禮物,還是《綠皮書》里那輛「湖藍色的大車」,這些具現到我的生活里,在我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看到街上跑過的車裡,只有凱迪拉克那凌厲的造型和豎起的尾燈格外顯眼——這他娘的才叫男人的車!(什麼叫文化輸出啊戰術後仰)正如北美GM工程師大佬 @咕嚕嚕 在他的回答里說的:「男人的車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當司機的。有些司機才在乎的事兒,別來煩我們這些愛開車的男人。」所以最終的結果是,我遵從自己的本心選了一輛車(雖然家裡支持了大部分錢)。

男人至死是少年啊,也希望愛車的人買車都能是出於「喜歡」,而並非他人的眼光

聊回選車過程。實際上我一開始是奔著CT6鉑金去的,可惜在購車的時間節點已經沒有了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版本,普通28T鉑金也沒有現車,等待遙遙無期。(對!我就是饞34揚聲器,饞MRC電磁懸掛,饞後輪轉向,饞後排娛樂系統!我誠實!)在準備要敗興而歸的時候,看到了展廳停著的這玩意——

對!就是它!讓我一見鍾情了

從外觀看你會發現它基本上承襲了概念車Escala的設計理念,尤其是前臉的部分,北美上市的時候依稀關注過它的消息,未曾想巧到在選車時遇見它。要說選車和擇偶也有相似之處,首先得看對眼兒~看到它的時候當即我就挪不動道兒了,這黑輪轂!這藍卡鉗!這小溜背!這大尾翼!這凌厲的小眼神兒!太騷了,就它了!

於是從去年12中旬訂車到月底提車,選車是一拍腦袋的事兒,等車卻要煎熬半個月。我終於迎來了人生第一台凱迪拉克。

也不是沒去過其它品牌的店,奈何本人喜歡小眾,不希望自己的車太爛大街(捷豹也是真不敢買);其次父上說是給了那麼多預算,但實際上對於我來說,是作為大學在讀學生所不能承受之重。因為我的能力不配70萬的車,甚至連這35萬的CT5都稍嫌奢侈了。選擇太貴的車,我今後很可能會負擔不起它的養車開支。至於CT6,相比CT5我覺得我開著更像司機哈哈~(喜新厭舊渣男石錘了)

我們先是去看了父上偏好但氣質過於商務鋁換鋼還沒有真皮座椅的E300L,又篩過了向舒適豪華道路上一騎絕塵的寶馬三系(大鼻孔吃藕啊!),適逢現款A4L生命周期末尾,前驅或者橫置前驅(經評論區大佬提醒,應為縱置前驅/四驅,我還需要多學習一個)基礎上的四驅也委實是讓人提不起興趣。至於競品C260L,那是個什麼玩意兒?我選車的第一需求也不是什麼面子加成,亦不是社交資本,我始終認為如果要吸引一個和你同等優秀的異性,至少不該是靠一輛所謂的「豪車」。

至少,對於我來說,車並不是越大越好——在濱江道鬧市區找車位這麼多年,我深受其害,甚至一度想搞個smart一了百了。

所謂「五折凱」

個人以為像所謂「十來萬的atsl」的國五+產品生命末期的大幅度優惠是不會再出現了。另外末代ATSL即便是頂配帶電磁懸掛的車型真實落地價也要去到35萬左右,最後清倉走量的是清一色的技術型。

個人判斷CT5未來廠家優惠空間有限,最近我走訪過老家南昌的4s店(當然是以准車主的身份),落地價與我年前提車的價格基本相差無幾。凱迪拉克的換代策略和產品矩陣實際上在對陣其它品牌的時候有些吃虧,CT6的價格雪崩的部分原因是xts與ats太久沒有換代,它要錯位競爭的對手太多,而就在這下月初,同級別同價格屈指可數的後驅小車CT4就要來了,它會比CT5更「好玩」的,從側面也給了CT5一個價格的底褲。至於保值率,我又不打算開兩年就賣~

用車體驗

體驗就是除了「洗浴小王子」之外,最近我又多了個標籤:

再聊聊車本身吧。不是專業車評人,也不是車輛工程師,但好歹開過幾年車——動力充沛,轉向精準,濾震舒適,造型帥氣,配置齊全。這些理由足夠支撐我買下CT5的頂配了,還有冠絕同級別的用料,相對較低的售價,能國產化就國產化的品牌魄力,有時中美倒掛的價格——凱迪拉克這怕不是車企里的波蘭蠢驢?

這裡要著重表揚一下頂配上給的ACC自適應巡航和360度環影,其中自適應巡航是全速域的,擁堵路段自動跟車十分好使,在高速上配合車道偏移輔助和車道保持也能夠極大地減輕駕駛疲勞。

360度攝像頭則能夠實時顯示車身姿態和運動軌跡,在通過狹窄道路和車庫挪車的時候可謂神器。流媒體後視鏡實際顯示效果異常清晰,等紅燈時後車駕駛員和副駕駛的眼神及動作盡收眼底(不要想歪~)。

得益於它的出眾顏值,路人和別的車主被我發現好幾次偷偷盯著我的車看hiahiahia!路上也經常有一些車故意跟我拱火,總之讓就完事兒了,咱只負責帥氣哈哈哈。

作為買菜車,它能下賽道,作為家用轎車,它又有有進攻型的外觀,很符合我這種精神分裂車主的需求。

在我心裡驚艷如科幻片里的車

你洗浴王還是你洗浴王,車友群里各個都是人才,大家也樂得自黑,自從加了車友群,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手動狗頭

買是買不起V了,貼個V就完了

最近因為疫情,也無法開上它四處遛遛,也許疫情結束後會為它拍幾組照片,本回答持續更新~CT5是我很喜歡的車,常常是停好了車還要來來回回多看幾眼。最後,還是希望所有的人選車都能更多出於喜歡,而不是他人的眼光和好惡。也許到那一天,咱們國家的車能夠真正充實它的工具甚至玩具屬性,為真正熱愛駕駛的人服務。

把凱迪拉克的那句廣告語寫在最後:

Dare greatly——敢為天下先。


大概就是買了一個心愛的大玩具吧

疫情期間薅社會主義羊毛成就get!

溜背的外觀搭配藍色還是比較吸睛的

( 提車第二天高速服務區)

內飾還是美系車一貫的風格 比較實在 皮質包裹感很足 座椅舒適度高 至於坐後排頂不頂頭那就不關我的事了 畢竟車上從不帶人

車的配置已經堆到不能再多了 無論是駕駛方面的米其林ps4s胎 Brembo卡鉗 抬顯 後橋限滑差速器 電磁感應懸掛 還是舒適方面的座椅通風 加熱 按摩 方向盤加熱 夾膠隔音玻璃 滿足了我的「我可以不用 但是我用的時候必須有」的強迫症

油耗如下 我通勤和高速的需求五五開吧 高速6-7個油 市區10個左右

低速換擋依然有頓挫感 但是相比家人的CT6的8AT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

作為一個不聽歌不可能開車的人 真的要說 BOSE的這個至臻給CT5加了太多分了 至少我個人方面覺得比325li的哈曼卡頓要好

開起來的時候在動力方面是完全足夠用了 但是踩下油門的時候動力輸出會有略微的延遲 不過無傷大雅

目前出現的問題 第一個是車機系統 在連接carplay的時候偶爾會有卡頓的現象 第二個是剎車踏板的輕微異響 噠噠噠的像點滑鼠的聲音

( 偷車友 @francis 的圖 自古紅藍出CP)

擁有小5以後 每天都覺得自己能做全天津最帥的女仔


主打操控的車型里,CT5和阿特茲是兩股風,CT5比阿特茲貴了整10w。2車都比較熟,我好朋友同時擁有這兩輛車,說下這10w的價值體現在哪,另外CT5和阿特茲用車體驗感受如何?

本文CT5均指頂配感受,不代表其它配置。頂配的配置是完全爆表甚至是過度配置了,這車除了頂配能買,其它配置一言難盡,不如買CT4,不如買更實用的君威GS,不如首付去買個沒有靈魂的新3系,甚至去考慮model 3。

其次,兩車除了價位上的落差,品牌定位的落差,其實從產品力本身來看,各有優缺點,而且這種優缺點並不因為誰更貴就代表更好,也沒有誰更便宜就絕對的一般。

朋友買的這輛,藍,頂配

車衣,貼膜,施工完畢

1、氣場氣勢更足!這不是品牌附加值帶來的,而是整個設計風格的轉變,尺寸也整整大了一圈,阿特茲的美是一種陰柔簡練,CT5的美是一種粗狂豪放,兩種風格的體驗,但都是同級翹楚且個性的設計,這種個性絕不像豐田、日產、PSA那種靠誇張且用力過猛的設計手法來體現。

2、整車動力總成的完成度,技術含量,動力表現CT5表現出了通用大廠的風格,非常不錯,不過相比馬自達在動力總成匹配上的那種精密度,我認為CT5的2.0T+10AT好比NBA里的奧尼爾,阿特茲的2.5L+6AT好比科比,你能說他倆誰能厲害?誰更牛掰么?角色分屬不同,定位不同,側重點不同,CT5隻是贏在了絕對的實力,阿特茲卻靠自己的內功與技巧扳回一城。

3、CT5的底盤表現,在動態響應上不如阿特茲那般動若脫兔,可在穩態上是碾壓阿特茲的存在,這種穩態的營造不僅僅依靠MRC電磁懸掛的加持,還有調教特性,另外底盤厚重的隔音降噪也是給CT5的加分項,CT5是一台極其適合用來跑高速,長途巡航的操控力氣,其實真正像山路彎道這類場景,更大尺寸的車身與體重,反而沒有標軸3系、阿特茲這裡更矯健的純運動性選手那麼出彩,CT5隻不過穿了一身運動品牌,骨子裡依然是充滿著美式寬大厚重感的車型,適合在北美廣袤無垠且無比寬闊複雜的高速路網還有州級公路巡航的轎車,很可惜這種場景最匹配美國版CT5-V那顆V6 3.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中國版的就別做夢了。

245/40 ZR19,布倫博Brembo車身同色卡鉗

4、豪華配置、科技配置、用料(無論鈑金、底盤、漆面、內裝)也是吊打阿特茲的存在了,這個沒得比,價差擺在這裡,不過我可以說即使下一代馬自達6變成後驅,哪怕尺寸也跟CT5差不多,在用料配置上也絕對不會如CT5那般豐富厚道,通用從雪佛蘭到凱迪拉克,在整車配置上是極其捨得下本的,真的就是骨子裡美國佬那種傲視全球,勞資最不差的就是錢的那種?德性?日系一向在整車成本控制方面就是出了奇的摳,而馬自達已經是日系廠商中最厚道最捨得給配置與用料的代表了,沒有之一,可相比通用福特之流,還是沒美國人那麼財大氣粗。不過美國人僅僅擅長堆料,給足,但絕不將就,CT5看到的東西配置明顯比阿特茲更豐富,可你真正用起來,體驗起來的感受,真的不如這台20w價位B級車。同樣是內裝的塑料件,CT5可以明顯地看到模具斷面的縫隙,邊緣還有輕微的鋸齒,車內的旋鈕、撥桿那種阻尼是沒有的,非常粗糙,別說阿特茲,連我們自主品牌那些10w左右的國產車都不如。好比一位美女,遠觀真的很棒,黑長直,要啥有啥,走進了看,頭皮屑各種,腿毛、手毛偏長那種,就是不能細看,經不起細節上的推敲。跟那些更加精密的德國BBA機器,就更是天上地下的表現了。

5、高級感的營造強於阿特茲,但放在30w這個級別來看,要一分為二地看了。

  1. 在靜態特別是座艙高級感的營造上,跟第4點一樣,你只能從系統角度整體去感覺,嗯,CT5確實還不錯,有這個價位該有的表現,只能說具備,但深入體驗就暴露問題了。另外相比在內裝細節還有整體設計體現上,無疑C級可以爆錘CT5,3系呢比它更上點檔次,A4L在細節處理上可以讓CT5提鞋估計都不夠了。還有更講究的什麼ES,就連GS這種要停產的稀有動物也可以錘CT5的細節。因此在靜態高級感的營造上可能真的不是美國人特別拿手,或者說人家壓根就不在意在乎的點。
  2. 在動態高級感上CT5就表現得非常強勢了!最突出的就是NVH,我認為是目前這個價位級別最好的車型,沒有之一。朋友的頂配,選了馬牌、米其林的靜音胎弄上去,全車唯一明顯點的胎噪也就解決了,NVH這東西就得靠堆料,另外通用向來喜歡使用的ANC主動降噪功效明顯!單單隔音一個項目就可以把目前的34C(3系、C級、A4L)壓下去了,但還達不到碾壓級程度,新3試駕的感受在隔音方面相比老款有質的飛越!同級在NVH上能夠打到CT5的怕是只有入門級的CT6哥哥還有ES300h了,可是ES300h混動版去到了50w價位了。而且混動和電動我一直認為是另外一個次元的代表了,不是純油車這個範疇。
  3. 底盤動態高級感得益於MRC電磁懸掛,這東西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避震的回彈速度極其快!尤其你走那種起伏顛簸路面,這種底盤的穩定感和隔絕感會讓你沉醉!這種穩不是說軟了像棉花那種隔絕,那是晃悠,新3系就是這樣,CT5的隔離感是在保證你有足夠支撐性能上的那種隔絕與穩定,這是CT5在動態表現上可以碾壓34C的了,絕對碾壓,我為這句話負責!它更沒有初代ATS那種硬邦邦像鐵板一塊的感覺,我認為通用學聰明了。

最後,作為落地34w的頂配CT5,給予的配置也真的是無敵了,去看到50w價位的5系、E級、ES那些還要加價選配的東西,CT5全部給你出廠標配,現有市面上幾乎供應商能夠給到的一切主流配置全堆上去了,這也是CT5頂配性價比溢出的直接體現了,所以+10萬毫不猶豫地選頂配鉑金運動版,通用產品力非常強大的一款新產品。


頂配藍色路過。

提車上路半個月,上面的車友們已經把這台車介紹的差不多了,我補充一點自己的駕駛感受和選車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非常同意之前有個朋友說的一句話:設計這款車的工程師們一定是一次次駕駛著它奔跑在美國一望無際的高速公路上,據此一次次地調整它的各項參數,直到達到接近完美的駕駛感受為止。

提車第二天,我不顧朋友還有同事的勸阻,上了高速,狂飆了750公里,開了將近9個小時,把它從首都開到了中部某省會。(非常危險,不要模仿。拿到駕照後我就沒再摸過車了,只在提車前開了幾個小時的共享汽車練手,又在提車當天開著這台車跑了三個小時熟悉了一下各項功能,這次長途高速的前一個小時里險象環生,都是靠下意識動作救回來的。)後面又開著回了一趟老家,一路上有高速,有城市道路,也有土路。可以說雖然總里程目前離磨合期結束還差一點點,但是各種道路我已經都接觸到了。

給我的感受就是,開著CT5在高速上奔跑是一種享受,第一次把車開到120的時候我感受到了類似顱內高潮的快感。

它並不激進,開起來絕對不是一種肌肉性能車的橫衝直撞的感覺。它像是《射鵰英雄傳》里韓寶駒的那匹神駿——你可以騎著它在人頭攢動的集市上健步如飛,但它閃轉騰挪絕不會碰到一個行人。

尤其是在大直道上穩定前進的時候,底盤和懸架傳遞過來的穩重而又清晰的路感,給我一種整個底盤和輪胎逐漸透明的錯覺,就好像一低頭就能清楚地看到剛剛壓過去的那個小小的坑,這個時候自己彷彿正在貼地飛行。

而在高速狀態下的變道、轉向也非常的穩重,乾脆利落,極大增強了我的駕駛信心。

也許是因為我目前大部分的駕駛里程都是在高速上完成的,以至於現在跑城市道路總有種被束縛的感覺,但實際上CT5跑城市道路也是有一個很大的優點的:起步和剎停的頓挫感很輕微。我媽媽是比較敏感的人,一般坐親戚的車的時候總是會暈車,但這次回老家帶她出去玩的時候,她給了這台車的評價就是:這車真穩,一點都不晃。


這部分在選車過程中和其他品牌車的對比我還是刪掉了,本來就不是來引戰的,各花入各眼,大家喜歡哪個就買哪個,沒必要非要找認同感,君子和而不同。


最近重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發現十年前的我還是太年輕了,很多東西沒讀出來。現在想想選車作為人生的一件相對比較大的選擇,也如作者所說的那樣,在做選擇的時候永遠不會完美,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獨特而又全新的,我既不能拿之前的人生做參考,也沒辦法把人生設計得完美了再回過頭來去經歷。需要的無非是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這個理由別人給不了,只有自己能給,這個理由別人也許不認同,也只有自己才能全心認同。而對於這台車,可能選擇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喜歡吧。


喜歡就夠了。


沒什麼感覺,舒適度和操控結合的相當不錯。很好開。沒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