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粋€悖論。

當你還需要問「我到底需不需要買相機?」,那麼你不需要買相機。

當你自己能回答「相機究竟比手機好在哪裡?」的時候,你就可以購買相機了。


個人覺得現在主流手機拍的照片,用於發發朋友圈、拍點日常,畫質絕對可以。手機拍攝就是不能放大,放大畫質就很差,就是一般玩玩,手機就夠了。相機還要去學機器如何使用,相機如何構圖、用光、色彩,就比較繁瑣,興趣比較大,可以買一個入門級相機玩玩,先熟悉熟悉相機。


我先來講講自己的經歷,在大學的時候,朋友買了一臺相機之後,就開始天天拍攝各種妹子。我覺著這是一件「太爽」的事情了。看著他拍的照片,我認為不是我拍不出來,而且我沒有單反相機。

所以,最初我需要一臺相機的動機很簡單,是因為我想拍妹子。


舍友家開了一家餐廳,每當有菜繫上新時,使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始終是不盡人意,我去幫忙拍過兩次,並且教給了他大致的方法,於是他媽媽給他買了一部同樣的相機,就是為了給家裡的菜品拍照。


所以,舍友需要一臺相機的原因是,他有拍攝產品的需求。


和朋友出去旅行時,同樣的拍攝景區的照片,自己的照片無人問津,朋友的照片大家都在點贊。


所以,此時這個人需要一臺相機的原因是,拍出更好的照片,受到大家的讚揚。


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也許有的人只是為人生時候留下更美好的回憶,有的人是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結來說,拍攝的目的一般只有兩個:記錄和表達。



圖片

圖片


那麼請你在思考一下,如果不購買相機,僅使用手機拍攝的話,是不是影響了你的記錄和表達?

使用手機拍攝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呢?


圖片

圖片

拍不到?


手機沒有快速的快門反饋,無法抓拍到美好瞬間?


手機沒有長焦鏡頭,無法拍到遠處的風景?


拍不好?

手機拍攝的畫面拍攝的不夠清晰,無法做高質量的輸出?


手機拍的畫面細節不夠,看起來沒有那麼高級?


我想告訴你的是,如果沒有系統的學習攝影知識的話,你用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大多數都沒有手機好看。這是因為現在的手機攝影在技術上做了各種優化,多鏡頭、AI 演算法調校……各類眼花繚亂的的 APP 和功能,都是為了讓你的照片呈現的更好看。


而相機,只是把所有原始的信息給你呈現,也許一開始的畫面並沒有手機那麼好看。


舉個例子:


手機拍攝照片就好像,把麵粉,水,油,佐料,經過一系列的步驟,給你端上了一盆香噴噴的蔥花餅;


相機拍攝的照片,只是把麵粉和水和在了一起,如果操作者技術高超,可以做出老婆餅,鮮花餅或者其他更美味的東西,而如果操作者的技術不高的,也許做出來的口味有可能連白饅頭都不如。


如果你有信心,我能學好攝影,並且也清楚的知道,手機並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那繼續向下看。


跟購買其它東西一樣,買相機第一步其實是先了解自己的需求。


總的來說,相機的選擇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則:

  1. 你主要用來拍攝什麼,即你要搞清楚自己想要拍攝的內容
  2. 更應該關心你用的上參數
  3. 顏值也是生產力;
  4. 鏡頭同等重要;
  5. 從來沒有一步到位;
  6. 從眾並不是一件壞事;
  7. 可用性和易用性比參數更加重要。

那麼當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特點各異的照片,怎麼找到一臺適合自己的相機呢。


一一說來——

相機選擇的七大原則

1、搞清楚自己想拍攝的內容


攝影不只是按快門那麼簡單,也是有很多的細分領域,不同的領域對於器材的要求的特點也不一樣,不可能存在著一臺「萬能的相機」,所以就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取捨。


風光:由於風光攝影,為了便於後期的輸出使用,那麼高像素就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對象,在鏡頭的選擇上,為了凸顯廣闊,一隻廣角是必不可少的,或者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遠處的風景也只能由長焦來完成。所以對於風光攝影來說,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往往是必選項。由於是風光大多數都是靜態的,也不必太過於追求極高的對焦性能或者連拍性能。



圖片

圖片

人像:對於拍攝人像來說,要想拍到一些生動的瞬間,那麼可靠快速的對焦系統是幫你拍到好照片的幫手。微單上的「眼控對焦」功能,已經快成為了標配。為了更加的突出主題,那麼大光圈鏡頭也是必不可少的。


圖片

圖片



旅行:對於旅途來說,重要的是體驗,需要考慮的因素應該是體積、重量、續航等等,想必你也不想爬山的時候負重 10 公斤的器材,又或者剛玩了一會,相機就沒電,即使是有備用電池,相信我,旅途中頻繁的更換電池,一定會削弱攝影的樂趣,而且還有可能錯失了美好瞬間。



圖片

圖片

運動-生態:對於運動的事物來說,堅決快速的對焦系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想獲得瞬間的畫面,連拍性能也是要著重考慮的,鏡頭一般會選擇長焦鏡頭。



圖片

圖片

人文:不論是拍攝決定性瞬間,又或者發現生活中的生動之處,主要要考慮操控,以及對焦。前者可以讓你快速的拍到,後者不會讓你的照片變成廢片。如果多在夜間拍攝,那麼一個高感很好的相機也是大有裨益,也有一種說法是,人文拍攝應該選擇一些小型的機器,這樣不會打擾別人,我覺著倒也沒有這個必要,大大方方的拍攝就好,為了一些畫面偷偷摸摸的不放被拍攝的人發現,顯得有些猥瑣了。



圖片

圖片

商品:往往取決你的所需拍的內容和要求,比如拍攝一些珠寶,手錶等小件物品,更需要一個微距鏡頭,而且商品拍攝在布光上也會提出一定的要求。



圖片

圖片

建築:你有可能需要一臺寬容度比較好的相機,廣角鏡頭,或者一個移軸鏡頭也會使你的照片更加出色。



圖片

圖片




視頻拍攝:如果你對一臺相機的視頻需求大於照片需求,那麼更應該關心的視頻碼率,而不是像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拍攝題材上邊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定義,並不是說適合拍人像的器材就不能拿來用來拍攝風光了。


這種簡單粗暴的分類方式,只是為了便於讓你發掘自己的需求,從而找到最為合適的器材。


2、更應該關注你用的上的參數


很多同學買相機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哇,這個參數好棒啊,買買買!但是買來,好像也從來沒有用到這個參數所對應的功能。


同買車一樣,如果你不是特別富裕,就應該找到最適合的自己的,而不是最好最貴的。


就好比你買了一臺動力強勁,2 秒破百的汽車,但是你從來也不下賽道,平常你的用車需求也就是上下班,路上還經常堵車,那麼這些參數對你來說,本質上就是無用的。

先來說說像素,像素是越高越好嗎?


經常有人說,我這個手機像素不好,拍出來的照片不好看;華為手機的像素就是好啊,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總感覺很難受,因為像素不等同於畫質。


小米一億像素的手機拍攝的照片就一定比 1200 萬的蘋果手機更好麼?


而且目前最為頂級的單反旗艦,基本上都是 2000 萬像素左右,比如佳能的 1D 系列,尼康的 D5 系列(這些都是單機身售價在三四萬左右的 135 旗艦單反相機)。


像素一定要適用。


現在網路上發布的照片,比如高清電腦壁紙(1920×1080),不過也才 200 多萬像素,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相機,基本上都是 2000w 像素,在我看來,如果你的照片用途只是發發朋友圈,微博,或者一些攝影論壇,如果不做大幅面印刷輸出,是絕對夠用的。


還有一個大的原因是,過高的像素,會對你的電腦配置也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如索尼 A7R4 相機,6100 萬像素,單張照片 120M 左右,即使我使用 18 年 15 寸頂配的 MacBook Pro,處理照片的時候依舊有時候也會有卡頓的情況出現。過高的像素,其實有時候是一種負擔,如果想要暢快的後期,你只能加上升級電腦硬體了。


再比如連拍,如果並沒有生態或者體育拍攝場景,那麼一些有著高速連拍的功能,對你來說,也是無用的。


3、顏值也是生產力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當然相機也不會例外。


一個好看的相機,你會更加願意帶出去拍攝,從而增加了拍攝的頻率。只有拍攝,才能體現出相機的價值。


據不完全統計,70% 的非專業攝影愛好者在購買相機之後三個月,相機基本上就處於喫灰狀態。我也調查過身邊的朋友,原因無非是兩個:

  • 太重
  • 太醜

如果你對相機一竅不通,而且也不是特別明確自己需要什麼相機,也不想去了解什麼參數性能,對自己的拍攝需求也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只是感覺自己需要一臺相機,或者不滿足僅使用手機拍照。


那麼,有一條特別好用的相機選購技巧:


在符合預算的相機中,選擇一個你認為最好看的相機



圖片

圖片

4、鏡頭同樣重要


限制一張照片好不好,70% 的因素在鏡頭,一支鏡頭裝在不同的機身上,即使機身價格相差數十倍,那麼最後的畫面幾乎不會有太大差別。而鏡頭本身,限制你能拍到的畫面,以及畫面呈現的效果。



圖片

圖片

而很多人買相機的時候,僅關注了相機的價格,並沒有給鏡頭留多少預算,經常有人詢問買什麼相機好,我會問他你打算配什麼鏡頭,很多人這時候是一臉懵逼的——


「做預算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鏡頭」。


很多人只是使用了相機附帶的套頭,比如 16-50 ,18-55 之類的,由於這類鏡頭的價格便宜,所以畫質也屬於「湊合能用」級別,這也就是很多初學者用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不那麼驚艷的一個原因,甚至在感官上有可能還不如手機拍出來的好看。


在我們的日常拍攝中,比如風或者人像,有一個基本成立的不等式,針對於畫面效果:


廉價相機+優秀鏡頭&>高檔相機+廉價鏡頭


所以,一定要考慮到鏡頭到鏡頭的預算。就拿我現在的器材來說,我手頭的器材,所有鏡頭的價格是所有機身價格的 2.3 倍。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預算內最佳:相機選購指南(2020 版)

李明殊 自由攝影師

¥19.90 會員免費


那些人還會和你說,什麼都可以用手機完成呀,為什麼還需要電腦?手機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帶信用卡……於是在這些人看來,什麼都可以用手機實現。

但是生活中你是怎麼說這些人的?一般是「成天啥事不幹,就知道玩手機」

你大概沒聽人用這句話形容過攝影牛人,和電腦大神,就是因為,除了手機,他們還用別的,好好做他們要做的那個事


自由的焦段

自由的光圈

自由的曝光時間

自由的引閃

舒適的操作

快速的響應

高寬容度的RAW

等等

當你需要上述功能,或者說手機無法提供你的這些需要時,需要正經的相機。


實名反對那些說買便宜相機不如買手機的答主,有一個算一個,哪怕是用iPhone11pro的那位小姐姐,你敢不敢拿你1萬塊的手機和我不到500塊的50 1.8鏡頭比畫質和虛化??

以上照片均由佳能60D+50 1.8鏡頭拍攝,換手機以前的圖片沒存幾張了,剛上大學時手頭拮据,相機和鏡頭買的都是二手的,一共花了3000多。

題主喜歡拍照,如果手頭拮据完全可以看看二手的佳能單反80D,再看看二手的鏡頭,性價比很高,閑魚總能淘到寶。

如果題主的預算是7000以內,可以考慮富士XT30套機,顏值高,輕便,帶著出門既能拍照還可以當配飾,分分鐘文藝女青年get!膠片濾鏡色彩公認的好,可以直出。

預算1萬以內,可以考慮佳能EOSRP,全畫幅微單,輕便,性價比高,而且我個人建議鏡頭只需要買二手的就可以,EOSRP雖然是RF卡口,但有官方贈送的轉接環,佳能的EF(單反)卡口鏡頭可以無縫對接使用,沒有絲毫延遲。

關於二手市場:

題主你首先要知道機器的一手價格,然後再去二手市場淘寶,切記不要貪圖便宜選擇遠低於二手平均市場價的相機鏡頭,雖然有可能是撿漏,但極大概率是故障機拼裝或者其他原因。

在選擇二手鏡頭時,盡量選擇ID所在北方的賣家,因為南方普遍潮濕,鏡頭容易發黴,有黴斑,影響成像質量,有黴斑的鏡頭再便宜也不要買!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少說兩句吧 從我接觸相機到現在你是第一個拿機器型號和畫幅大小做對比的,拿自己的失敗經歷臆斷他人有意思?來來來,心虛匿名了還把我拉黑了不能評論,咱和你不一樣,我不拉黑你,你過來咱對噴一下?


喜歡拍照那就一定要買一臺相機了,不然對不起自己的喜歡,我稍微整理了一下近段時間不同相機所拍攝的照片,應該還是能很輕鬆的看出相機和手機哪個纔是真正用來創作的工具

這一張照片是我用富士XT2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正好就有一輛大摩停在那裡,營造出了一種看淡了世間的忙忙碌碌的孤獨感

這一張是徠卡m9p使用七工匠50 1.1拍攝的一張照片,故意擺拍(哈哈哈,咱也稍微自戀一下)

這一張是朋友用老5D搭配騰龍70—200 2.8偷拍的,說實話我還挺喜歡的

這張還是m9p搭配50 1.1拍攝的旋焦的感覺十分奇妙

還是m9p搭配50 1.1

同上

依舊還是m9p和50 1.1

這一張是m9p搭配徠卡90 2.8拍攝的一張照片,不得不承認徠卡的鏡頭就是厲害,高光壓的底,暗部細節還十分清晰

m9p搭配30mm f10的柯達傻瓜膠捲機的鏡頭拍攝的,80塊的餅乾鏡頭還是挺有趣的

黑卡4拍攝的紫峯個人感覺pp值的飽和度稍微再高一點就跟下圖m9p所拍攝的幾乎無異

m9p搭配柯達30mm 10餅乾鏡頭,可以看出膠捲機的鏡頭上數碼機在光照條件不好的情況下還是會出現紅移

黑卡4拍攝的一張手捏夕陽(調皮一下)

手機拍攝

富士xe2直出,這張照片的色彩我特別喜歡,富士的膠片模擬還是十分討人喜歡的,個人感覺比佳能的色彩科學要好上那麼一點


我只能說去年那個說我買相機是錢多人傻的同事現在天天求我去他家給他的狗拍照片。


明明現在餐飲業那麼發達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自己買菜做飯?

手機就相當於快餐速食麵,佐料都給你調好了,水一衝就很可口了。

相機相當於生肉,器材越好,就相當于越高級的食材。

你想做出更好的食物,或者想按照自己的口味來烹飪,那你當然要自己買生肉然後一板一眼的學刀工,學火工,學裝盤。。。。。

頂級的大廚 確實是大道至簡,給他一包泡麵也能做出美味,但人家大廚也是從學徒工切蔥一步步練起來的不是。

其實喫泡麵和喫滿漢全席,都是填飽肚子,至於你選擇哪個完全看你自己的選擇。

攝影這門技藝,易學難精,入門門檻很低,但要提高水平,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像我這種沒天分的,拍了小二十年,也就是個棒槌。望新人入坑前周知。


拍照的話華為p40就可以的,如果喜歡攝影的話還是買一個相機好一點


借個單反或者微單,不行就租個自己體驗一下,學會調光圈和快門,調感光度,拿相機時的手感、分量與手機的不同,拍照後放在大屏幕上觀看,相機與手機的區別。只有自己親自體驗,才會有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因為是你自己在用,不是別人。


喜歡就買嘛,活著得有個樂子。不過要想後期也很重要


當我剛買了相機,正好趕上很多手機攝像功能飛速提升的那個階段吧(畢竟一直都是飛速),然後就有人說已經不需要相機了,手機就可以替代相機了

當時真的絕望,覺得自己白買了,然後相機也閑置了很久

後來因為去看演唱會,配了一個長焦鏡頭,

哪個是手機拍的哪個是相機拍的一目瞭然了吧(瘋狂安利我們沈沈)

雖然現在很多手機有60倍遠攝(我的手機是),現在好像還有一億像素,但是我想說,在相機面前都是渣渣(當然是好的相機),之前看到過學術的解釋,但是我不太懂,嘿嘿

長焦拍的雲,我用來做壁紙了

打鳥

相機的微距功能和景深效果個人覺得還是比手機要好一點的,當然不同手機之間也有差別,感覺huawei在拍攝這方面做的很不錯,除了清晰度,其他和相機有的一拼

用手機拍的,對比一下

攝影小白,還在繼續學習中!wb/圖蟲:四下皆寒_,歡迎一起交流學習!

:Sony A6000+ E55-210


只想按快門不想做後期的,連光圈都懶得設置的,沒有把照片放大看毛孔癖好的,拍照後不放大洗照片,只發朋友圈的,千萬不要買相機。鏡頭太貴不說,還拉不開和手機的距離。為了在朋友間得瑟相機好,只能不停投入,投入,再投入。最後全部掛閑魚。


週末我去動物園,拿相機拍了老虎,回家裁掉了一圈,效果是下圖:

然後我覺得不太滿意,因為第一隻老虎太搶戲,乾脆來個特寫比較好:

當然我也愛數毛,哪個相機黨不愛數毛呢

原圖超了10M發不了

你猜猜站我邊上拿手機拍的老虎有多大?我的狗中狗鏡頭等效焦段大概300吧

1億像素手機來裁個虎頭我看看解析力咋樣

題主說很多人說有手機根本不需要相機,我猜那很多人應該都沒買過相機,壓根不知道相機能拍出來什麼

拍花

人文

(好吧這個用手機的確也能拍)

人像

打鳥

景點打卡

我不靠拍照賺錢,和一干大佬拍的專業題材沒法比,拍照僅僅屬於日常消遣,對於我來說相機更多是個玩具屬性。

但是有人說我花了3,4倍手機的錢買的相機和手機一樣我是要翻臉的,真不是一類東西,還有說發發朋友圈,手機相機都一樣,全是扯蛋,隨手甩個大月餅塞他們嘴裡

(題主說的很多人都是返璞歸真的大師請自動忽視我)


謝yao

最近讓我回答這類問題太多了

我永遠一個觀點

相機是個好東西,但一定要買好的

如果你打算買個入門機配個狗頭

我還真的覺得手機真挺實用的

但如果你手機已經可以拍的很好了

好的相機用起來一定會給你加分

(分享幾張手機拍的片子


先把手機利用好,可以多學學構圖和後期。

一方面目前新款的手機拍照功能並不弱,能夠滿足尚未入門的小白進行練習,多使用手機專業模式拍照,主要是為了能夠熟悉快門速度感光度白平衡等參數,熟悉構圖培養出自己的風格還有對美的發現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用手機軟體和電腦軟體對圖片的後期加工,後期很重要這個階段要學的不少,例如snap seed等和PS,LR等等。其實能把手機利用好也能出不少好片的,只是畫質肯定不如相機,在移動設備瀏覽或者放社交平臺看都是相當可以的。

↑榮耀暢玩6x,snap seed後期

↑華為p30,snap seed後期

假如你到這個時候熱情仍然不減,對攝影的前期後期有了一定的心得,而且覺得手機攝像頭的素質已經滿足不了你了,或者說目前你已經完成了以上那個階段的話,那完全可以入手一部相機,而且因為你在之前打好的前期後期的基礎會讓你很快上手,最重要的是會迅速建立起你對相機的信心。

為什麼要建立信心呢?因為現在手機對圖片的自動優化已經很好了,傻瓜模式拍出來的圖片都不太差,反而是相機出圖一般都是要經過後期的,相機直出的圖片可能會讓你失望(腹肌除外),要學會後期尤其是raw文件處理一定要會,買相機不會raw那怎麼行。

↑raw文件是圖片的原始文件,保留更多細節,後期空間更大

再潑一點冷水,相機直出的色彩方面真的未必會有手機直出好看(腹肌等直出黨例外),雖然相機畫質一定是吊打手機的,but我也有朋友也是買了相機之後感覺直出不好看、自己不會後期、掛脖子上太重、參數不會設置、旅遊帶著佔用空間,所以就一直放在家裡喫灰,簡直暴殄天物。

一句話:你要學的東西有很多,所以你最好衡量一下自己的熱情和耐心能不能支撐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強烈建議你趕快入手!

↑佳能m50,PS後期

一定要在手機拍照階段多磨鍊自己的前期和後期技術,否則就會像我這樣技術水平配不上真金白銀買來的設備(手動狗頭)。


首先得問問自己,是想系統地學習攝影讓自己拍照更好看,還是單純地喜歡拍照?

如果想要學習攝影,買臺相機比用手機學習好的多,因為相機能讓你更快地理解光學三要素,而手機不能調整光圈(某些機型除外),手機在專業模式下也可以控制快門iso,但沒有實體波輪一直觸屏操作調整起來過於麻煩,很多新手在學習的時候會忽略掉這些,我遇到的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有這功能。

除了三要素,你還要學習什麼?

構圖肯定要學的吧?在構圖這方面,你用手機也好用相機也好都可以學習,頂多相機有個翻轉屏,能讓你更輕鬆地拍攝其他角度(比如低角度)

後期肯定要學的吧?說到後期就離不開raw文件,手機可以拍raw嗎?可以,但手機的raw文件寬容度沒有相機高,位深也不夠;如果在電腦上修圖,手機放大後的細節實在是……讓人不想修下去。

想系統地學習攝影,拍出更好看的照片,相機不是必須品但它能讓你更快地入門。如果你只是喜歡拍照記錄生活,不想學習相關的知識,拍完後套個濾鏡加個字,無所謂成片放大後的觀感(能發社交軟體就行),手機是個非常方便的工具。

我個人覺得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猛地一看還是可以的:

這張湊太近了沒對上焦哈哈哈

emmm只發手機的圖對相機不太公平叭,再發一些用相機拍的廢片吧:

請忽略我的胖手


先玩手機唄,遠景拍不了,就多拍近景唄!買個100多的微距鏡頭,畫質還是可以保證的。多在構圖上下下功夫。

我用的是,華為的千元機,一個正在練技術沒錢買相機的愛好者


同理,我有了手機,為什麼還要買手錶呢?我覺得不是功能上的問題、也不是奢侈品的問題、更不是身份象徵的問題,而是你的喜好決定了這件物品的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