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報建築學,希望做設計師,但是網上很多的回答是方案設計很不好活,大部分都去畫工程圖紙…


你們說我一個工科專業,怎麼就是藝術留學了?

再加幾張


國內的建築是被閹割的建築,所以沒什麼藝術性可言,所以全是工程。而且我對以後的情況並不樂觀,應該不會有什麼改進吧。這是中國的國情和政治傳統決定的,未來看不見改變的理由。所以不要報考。這個行業不健康。

藝術創作,再用工程實現。

創作的時候要考慮工程是否能實現,工程上要考慮是否能表現藝術效果。

大師的作品有靠藝術屹立的,也有通過表現結構屹立的。

就設計過程而言,一個通常建築作品大概只有最多不到20%的時間來做設計,剩下的時間都在解決建造問題。

當然個人覺得,如果建造細節做的精美本事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性和工程性沒有哪個更重要,在建築中是相互體現的。

建工院跟美院不分家


清華的建築系偏理科、計算、工程、實用性之類。

央美的建築更接近設計、創作這個方向。不過文化課分數線在所有學院裏最高。

這樣說有些片面,太學院。不敢評論建築專業的前景,不過純藝在中國認知觀念也不高,那麼也不要搞純藝好了!

選專業一定要選自己感興趣的,這基本決定你在這個行業努力的程度的上限。
這兩者應該是並存的,兩者同樣重要。

我還在學生階段,每學期都換不同的專業老師,但是我發現每個老師都或多或少有側重兩者之一,某位老師是設計院離職過來叫我們的,她非常注重功能和規範以及流線結構,但是我原本的設計思想就被改的不如人意(也可能是我水平不夠)。例如現在帶我們的西班牙老師,他非常講究立面造型流線美,一直強調不要被結構限制住,要發散思維,結構交給工程師去。結果我又突破自己做了特別誇張的曲線造型。經歷了這麼多老師,也做了幾個「小」方案,結構功能(工科理論)和藝術設計還是要結合起來。


個人覺得更偏向於工科理論設計。


首先要明白建築學的定義,個人理解的建築學的定義是,在現有建築技術框架內,通過設計合理的結構條件,來創造出擁有最大藝術審美價值的問題解決方案。

從這個定義來說,建築學首先是工科理論的,因為要先擁有技術基礎,才能以此來打造目標建築方案,任何的設計都無法超越技術的框架。

其次,建築設計的核心目標之一,是為瞭解決問題,最大可能地解決用地矛盾和滿足建築需求。但是矛盾和問題都是相對的,並不一定客觀存在,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為馬列唯物主義說過,矛盾有主有次,在不能完全解決矛盾的情況下,對於主次矛盾的取捨直接影響了建築設計的傾向性,取捨的眼光也充分摻雜了設計師的主觀性(雖然矛盾的闡述往往看起來是有理有據,是客觀的),隨之而來的千變萬化的解決手法更是已經脫離了工科理論的範疇,到了藝術設計的境地。

因此你說建築學到底是偏向哪邊呢?這個要看你的角色定位。如果你是執筆主創,總建築師,或者高校老師(通常也稱作學院派建築師),那麼底層的技術問題和實現不用你過於操心,你只要規劃出頂層設計,然後自然有一羣小弟幫你實現,這個時候建築學於你而言就是更偏向於藝術創作。如果你是下面小弟,那你更需要關心的是項目的內部邏輯和技術問題,這時候你又是偏向工科理論了。

不過從國外目前的建築學教育來看,建築學一般屬於藝術科學的大類之下,因此在未來建築學發展逐漸成為有錢人才會讀的專業之後,其藝術性應該是更強的。

我們院叫建築與藝術學院

除了我們和城規,都是藝術生,土建有自己的院。

建築就是七大藝術之一,主要藝術,次要技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