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ing)

把鏡頭硬塞進去。

是真的,我就是那個鏡頭,可以給你作證。

根本喂不飽感測器,像素井比頭髮絲還小,還有一層玻璃蓋著,能餵飽纔怪呢。

真的有人測試中心能餵飽……隨你吧,測試Monochrome可以讓很多幹擾消失。

臟活累活都有演算法工程師和鏡片供應商承擔,不行就AI腦補~驍龍不是挺快的麼。

喔,對了,鏡頭那裡有啥像素……只有解析力。

中心確實挺高的。


傳統上認為鏡頭沒有像素一說,因為它只是透光而沒有感光功能,所以也談不上多少像素。但是大家又經常說差鏡頭「喂不飽」高解析度感測器,主要是差鏡頭成像銳度和解析力不夠所以感測器再好照出來也覺得不清楚。為了更好的表達這種感覺其實DPReview發明瞭一個叫做perceptual megapixel的評分方法DP Review: Perceptual MPix。基本上可以翻譯成「可感知像素」,比如說鏈接裏舉的例子就是一臺佳能5D II原本有2100萬像素,但配一顆Sigma 35mm F1.4 DG HSM之後可感知像素就只有1700多萬,而配Carl Zeiss Distagon T* 35mm f/1.4 ZE的話則只剩下1500多萬

當然數據不代表一切,鏡頭除了解析力和銳度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評判標準。不過回到原問題,手機鏡頭明顯「喂不飽」一億像素的感測器,而廠商只不過強行讓感測器成像罷了,這樣得到的可感知像素數一定遠遠低於一億,也很可能不如上面兩種組合。畢竟一億像素本身就是噱頭而已,相信這種營銷話術的人又有多少能分得清到底照片有多好呢?產生了話題廠商就已經贏了。


手機有兩種方式來達到1億像素,一種是通過超分演算法,插值到1億像素;另一種是像三星S20Ultra這種機器一樣,本身就有一顆108M的Sensor,只不過平時拍照都是用9合1,來輸出一張1200w像素的照片而已。

題主說的應該是第一種,本身沒有1億像素的Sensor,卻能通過超分演算法插值到1億像素的情況,具體的原理看這個就好:

https://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11631081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再問怎麼弄,要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手機鏡頭的解析度能否充分滿足感測器解析度?

為此我做了一個不嚴謹的實驗:

測試環境就是在家中使用一張ISO12233:4000解析度測試卡,使用強光手電筒和兩個檯燈進行補光,保證光線儘可能充足,由於本測試只考慮解析度,不考慮色彩,因此手電筒和檯燈的顯色性差都可以忽略不計,且我會在後期使用PS進行去色處理,使顏色統一黑白。

測試設備是小米CC9 Pro(感測器ISOCELL HMX,解析度12032x9024,TetraCell RGB Bayer陣列),三星S20Ultra(感測器ISOCELL HM1,解析度12000x9000,Nonacell RGB Bayer陣列)這兩部手機搭載的感測器是目前唯二能達到真一億像素的感測器。並都開啟一億像素模式進行拍攝。同時為了作參考,我還拿來了一臺索尼ILCE-6300搭配E 18-135mm F3.5-5.6鏡頭來作對照。

由於手機鏡頭設計缺陷,焦平面不平,彗差基本都爆炸,邊緣畫質基本都沒法看,因此我們就只放大中間部分進行對比。

首先是索尼微單(放大到2900%),可以看到最中間4000線的位置已經糊成一團,但上下邊緣清晰銳利,很明顯是由於底片解析度不足帶來的劣勢,而這個鏡頭完全可以餵飽這2400w像素,綽綽有餘。

接下來是小米,放大到1500%,可以看到,雖然像素格子細密了很多,但並沒有比索尼2400w像素微單多任何細節,而且上下邊緣還糊成一片,仔細看還能看出一點銳化的痕跡,以及一些塗抹降噪的痕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補光不夠的原因,總之這個清晰度就是縮9倍解析度也未必能損失任何細節。

你以為我要得出「手機鏡頭不足以餵飽一億像素」的結論了嗎?不!接下來請看——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18條橫線清清楚楚擺在眼前,線與線之間的間隔清晰可見,雖然也有一些塗抹和銳化的痕跡,但是4000線的解析力實打實擺在這裡,而且幾乎沒有浪費每一個像素,像素與像素之間的分辨都清晰可見。

所以說,手機和手機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這個測試不夠嚴謹,一個強光手電筒加兩個檯燈的光線可能還是不夠亮,也許小米還能有更好的表現,也許換成小米10還能有解析力更高的鏡頭,獲得和三星一樣的表現,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三星S20U用事實告訴我們:手機鏡頭是有能力滿足一億像素解析力的,儘管它像差大,色彩差,抗眩光弱,畸變也不小,但一億像素不一定都是假的,也並不是說所有低像素機就一定能打贏高像素機(現在攝影圈的一個怪狀,認為相機不管像素多低都比手機清晰,或者認為所有手機鏡頭都喂不飽高像素,哪怕沒有任何事實支持)

甚至還有人張口就來說現在的手機還比不上十年前的卡片機

嘿,您說這不是巧了嗎,我這還真有個十年前的卡片機,產於2011年,索尼DSC-TX10,兩千多買的,1600萬像素,價格也是兩千多,和小米CC9 Pro差不多

瞧瞧,還是卡爾蔡司鏡頭呢

它的解析度嘛……

呵呵。

那麼第二個問題,那些實際上並沒有一億像素感測器的手機是怎麼做到一億像素的照片的?

很簡單,插值就完了,一般手機插值採用的是雙線性插值,這樣會讓邊緣過渡更平滑,但損失一定的清晰度和細節,比如黑鯊3手機只有6400w像素,卻能拍攝2.56億像素照片,這種就只能靠插值。而視頻也是一樣的插值原理,比如小米的6K插值8K,不用聽他們的什麼「AI8K」之類的,都是假的,雙線性插值可以直接快速放大不需要成本,而AI放大,即使是2080ti也只能做到幾秒鐘一幀,你確定小米手機裏能有什麼強大的處理器能一秒鐘把30幀6K圖像用AI放大到8K?不存在的。

不過我之前也懷疑過小米是否真的能直出一億像素

小米10的一億像素是真的嗎??

www.zhihu.com圖標

所以我仍然合理懷疑小米的一億像素是插值出來的,雖然我還是沒有證據,希望有大佬能出個嚴謹的測試來證實或者證偽一下


問題本身都沒太看懂... ...

嚴格來說,鏡頭指的只是光學部分,通過的是模擬信號(光線),哪裡有像素這個概念?

CCD,CMOS,PMT這些成像部分纔有像素一說...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