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民謠是孤獨的人彼此的救贖,在這個繁雜喧囂的塵世裏,總有那麼一些人,懷揣著各自的故事,聽著民謠,品嘗著獨屬於自己的孤獨。有人說民謠很窮,一把吉他,唱著生活裏的煙火,唱著未曾實現的詩與遠方,唱歌沒在一起的姑娘,簡單、淳樸。

民謠裏唱的不是作詞人的故事,而是每個聽著民謠的人的故事。正如馬頔所說,當你聽起民謠的時候,可能會問起,這首歌裏是不是有一個故事。其實,當你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它就已經和故事無關了,你掉的眼淚,纔是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故事。

初識民謠應該是宋冬野的《董小姐》,那時候還小,不知道什麼是民謠,也不懂裡面的故事,只是單純的覺得好聽。如今,也成為故事裡的人,偶爾想靜下來聽幾首,訴說著內心的理想與遠方。

「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董小姐》裏那個內心堅強,自由獨立,美麗孤傲的「董小姐」你我大抵都曾遇見過,那種「愛而不得」的無奈、惆悵和痛苦大抵讓很多人心中經久不散淤積成為一個心結。

這份「愛而不得」如此痛入骨髓卻又毫無辦法,它只能化為詩、化為歌、化為深夜裡的輾轉反側、化為長街上的寂寞奔走、化為暫短的醉生夢死、化為決絕、轉身、出走、遠行、遺忘和你好,再見……

「董小姐」再怎麼難以忘懷,千萬個董小姐也不及一個莉莉安。在宋冬野的《莉莉安》歌詞裏只有一個莉莉安,而《董小姐》裏卻有無數個董小姐。很多「董小姐」讓你心動,但只有一個「莉莉安」讓你心定。因為董小姐經歷過很多,看了太多的人心,是有著過往而今輕談從前的紅塵女子;而莉莉安就是一個癡情的女子,長發垂肩,翠綠的衣裳,是等待你動身的孤獨的人,她願意為了自己心儀的人一直等待。

《甄嬛傳》裏的雍正皇帝曾說過:「我想要的女人,不能太懂我,但又要懂我一些。」這可能也是宋冬野心中所想的吧。正如《安家》中女主角說過的一句話:「人生中,我們錯過了太多的人與事,但是在有些人與事,我們是不可以錯過的。」願珍惜。

宋冬野的《安和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裡面最好的一句歌詞不是那句:「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代替夢想的也只能是免為其難」,而是「你回家了,我在等你呢。」

《安和橋》是宋冬野為了紀念她奶奶寫的,也是為了懷念他那逝去的青春,寄託了自己懷念奶奶的思緒以及濃濃的鄉愁。樸實的文字,淡淡的憂傷,用低沉喑啞的嗓音訴說著人世間的瑣碎往事,是那麼的真誠和簡單,卻洋溢著超越生活的詩意。

《安河橋》這首歌鼓聲循環了66次共敲了396下,每一下都重重的敲在心上。馬頭琴,從2分04秒持續到2分34秒持續了30秒,優美的馬頭琴是短暫的,平庸的鼓聲更能讓人回味,生活處處平庸。

沉悶的鼓聲,悠揚的馬頭琴,緩慢卻耐人尋味的節奏,再加上宋冬野飽經滄桑的聲音,讓人聯想到一片遼闊的大草原,一位孤獨的牧人在歌唱,歌聲蒼涼的讓人眼淚流淌。;似苦酒,深沉醇厚;似濃茶,氤氳綿長。在孤獨的遠方,孤獨的我們上了歸家的車子,它的終點站是,安和橋北。

儘管民謠很文藝

可小酒館裡的酒並不便宜

就像是

我們稍不努力

就連情懷也養不起

不知何時我入了這民謠的坑,可能是因為這「乾淨的煙火氣」。這煙火氣息裏不厭世、不避俗、不羨天堂、不羨院方;這煙火氣又是乾淨的,詩意的。這乾淨不哀怨、不憤怒、不控訴、不污。

它給予人相信和希望,這乾淨不是山頂的雲不是林間的泉,而是泥沙沉澱後流動的清澈的水。而這詩意不是矯飾、不是虛假、不是做作,它是美好生活的自然流露,是內在的閃光,是平凡質樸的美。


只能說有自己獨立想法思考的 會更理解民謠的生命力


瀉藥

當然是有格調有理想有詩和遠方有柴米油鹽有理智有態度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無堅不摧傲嬌得死的我啦


瀉藥,我剛下飛機

啊這,對於這種模糊的問題我真的難以回答。

我們很難在一個宏觀的高度去發現所有喜愛民謠女孩的共性。

或許她們只是純粹的喜歡音樂。

音樂是包容的。

我網易雲的好友有個名字叫「李先生你快回來」一年沒有變。

我現實的女性朋友喜歡房東的貓,喜歡她們的純粹和一切美好。她教我唱米店,教我唱董小姐。

民謠是生活的產物,我只希望每個聽民謠的人永遠保持對生活純粹的熱愛。


不想隨大眾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