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有方向性的較勁更合適些吧,畢竟,有緊也在較勁的範疇吧。

不較勁,確實達不到效果,任何牽扯到你現在做不到,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姿勢,多少都得較勁,一味的遷就自己,也確實沒效果,但這個較勁的前提是放鬆下的較勁,不能把憋的臉都紅了,身上一模硬邦邦,那你怎麼抱著樁架動起來?但是你一味的松,人家一碰軟趴趴的,再一上勁就倒了,這也不行,得是對方一碰,趕緊你身上有彈性纔行,否則的話,你打個沖錘,碰上人對方還沒咋招,自己胳膊先軟了哪行。咋說呢,想像下伸懶腰的感覺,更貼近站樁時的較勁。

沒事多找小夥伴陪你動動,鬥鬥步子啦,打打手靶啦,別只站,光站很多地方會想不通,畢竟站是為了動,不動哪行。


謝邀

要「較勁」,但要明白怎樣較勁,和較勁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上來就要求「松」,松是沒錯,但一上來怎麼可能就松得開,所謂「較勁」,從腳趾頭到手指頭都要較勁,這是一個抻筋抜骨的過程,只有緊到極致,才能松到極致。


各個層次會有不同的現象和感覺出現,不是一成不變的。


建議做做面拉和硬拉找找和自己較勁的感覺。


不是

你看的那些站樁,是不是蹲馬步?最後練的兩條腿肌肉發達。

我練過的站樁,和這個不一樣。主要是一種調理方式。原則就三條:呼吸自然、全身放鬆、精神集中。

至於姿勢,大多也是高位樁。基本上,膝蓋只是稍稍有些彎曲。穿著寬鬆點的褲子,甚至看不出膝蓋在彎曲。就像普通站著一樣,只是大致上保持對稱。比如雙腳在一條線上,平行。雙手也一樣。

這麼個要求,哪裡是自己與自己較勁呢?不過是調理身心。讓呼吸更順暢,身體更自然。返璞歸真而已。

這種樁,也叫立禪功。相對於坐禪,更利於雙腿的氣血循環。肌肉鬆下來了,血液就像沖開淤塞的河流一樣,在全身奔湧。

表面看著不動,實則全身鼓盪,氣血充盈。

這也是內家拳區別於現代體育運動的根本。

不過,也不能再往極端走了,要是加上什麼意念,導引,就成氣功了。氣功都是騙子,氣功都是騙子,氣功都是騙子


太極的樁不知道,我說下南少林內勁一指禪的樁,這個簡化後被國家推廣過。

說下沒簡化的版本,我爸練的時間長。這個樁屬於高位馬步,注重姿勢不重意念導引。

然後練的時候,也不是自己跟自己較勁,而是練氣,就是氣一發動,身體就進入一種自發調整狀態,在調整的過程中實現,全身的一個調節。

這套樁功注重的是經絡真氣,據說練到高級程度,可以實現六脈神劍的效果。


後來我又學了三體式,這個是貼近拳架的樁。裡麪包含了形意拳的一些要求準則。主要是為了傳承拳法纔有這麼個東東。效果並不如上面的內勁一指禪樁得氣,練氣好使。如果不追求拳法,就沒有必要站這個。


後來我又學了金剛功,其實金剛功不是樁,他屬於道家導引術一種。那麼導引術的一些式子可否用來站樁呢,回答是可以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導引術呢,側重於動功,站樁並不是主要的特色。

論效果,金丹的築基功法效率要比一指禪這些高很多很多,原理也不一樣。相當於九陰真經Vs少林入門心法的差距。


綜上所述,樁其實是一個大雜燴,作用有傳承拳架,有練氣養氣,也有練筋骨肌肉。但是在這些方面,樁的形式都不是特別突出。好在他是個綜合性的。但是也不能誇大他的用處,跟什麼金丹達成,飛升之類沒關係,論腿腳之靈活,還不如跳繩和足球鍛煉方式。

一般站樁起碼40分鐘纔有效果,而跳繩從1分鐘就有效果。所以時效上也不是最好選擇。


也就是在室內,沒有運動器材和場地,站樁作為一個方便快捷的方式,有一定的存在意義。不過我自己也不經常站,更多的時候我寧願仰臥起坐之類,或者打拳可以。原地打崩拳這樣子的。


樁是練拳必須,通過特定的樁,才能明白架子的重要性。但是樁不是強身健體必須的,效果不好不壞,鍛煉作用處於中下游水準。


現在有很多公號誇大了樁得鍛煉水準,其實更多的是商業運作,忽悠受智商稅。至於什麼治病,或者修真之類,直接上手金剛功就行。具體可以私聊我,我拉你進微信羣打卡。不管啥鍛煉項目,都要看看效率問題,極少時間收穫極大才行。不看效率,鋤地更能鍛煉身體。


兄弟,站站後再來問?我覺得站樁特舒服,但經歷過你所謂的較勁。不知道你想問啥


親,不是的,真的不是為了自己和自己較勁。

首先練習武術是為了什麼?為了雞肉 ,為了體型,還是出拳的速度和力道,如果為了這些請去學習拳擊 ,保證效果比這個好,練習武術的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為了在腰痠背疼的時候能有舒暢的快感,和養成一個能堅持有快感的好習慣。這麼說吧,你勞累了一天,是非常勞累的那種,雙腿灌鉛的那種,汗都出盡的那種,然後給你一頓美食外加44度熱水的泡澡,舒服吧,對的就是這種通透的舒服,但是這樣的條件也不是天天有,即使有的熱水泡,如果你沒有先前的勞累,也是泡不出這種感覺的,然而練習武術卻可以,都知道練武累,練武苦,站樁是真的累,但是武術的快感卻不是通過泡澡來實現的。

然後就說到為什麼不是自己和自己較勁,你和自己較勁說白了你確實通過練武得到了累,有了尋找那種快感的前提,記住是前提,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快感,快感,所以有些人練武只有累而沒有快,就是白練了,還一肚子的氣一身的死肉,這麼說吧我們為什麼會累,因為我們對外輸出了,或者說消耗了自身的能量,如果是局部輸出,局部就累,例如純粹的蹲馬步,雙腿不累纔怪。話說回來怎麼才能得到快感,說白了就是發力發的更順暢,多個肌肉都參與,減少局部肌肉過度消耗,就是協調周身,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出拳,首先我們有了外界刺激,然後有了出拳的意識,接著發力,雙腳會用力撐住整個身體,雙腿有個剛性,然後腰部旋轉帶動上身,接著肩膀大臂開始用力加速,最後小臂,最終拳頭輸出,很類似於鞭子,一節一節的加速,最後啪的甩出。

然後快感怎麼來,動作放慢你就會感覺到,這個過程其實是有一股熱這樣傳過去的,或者說肌肉這樣一節一節的收縮,類似於一股氣流這樣傳過去了,還是鞭子,當你足夠火候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出拳擊物那一下的爆發力,其實就是類似於鞭子,這一股氣流彙集,最後碰的一下,這股氣流的流動,就像是沿渠道的水流,通暢的快感就是這麼來的,當然這需要足夠的火候,你想提前體驗的話,我和你說個最簡單的辦法,洗澡的時候熱水從頭頂向下流到腳底的那個過程就很類似,就是那股熱流,滋溜的流過去,最主要的區別就是你的氣是有固定的路線的,不像水瞎流,還有就是水在表面流,那種通透感不足。

太極練氣慢動作就是讓你好好的感受,一點一點的體會,形意是注重更多氣運行線路的開發(純粹個人理解),比如猛虎下山這招,優雅有力量有衝擊力,一定是最優解,所以模擬運行效率,哎,就成了。

然後還會有更加具體的分級,比如說你現在只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氣在運行,那你境界太低,當你感覺皮膚以下都是氣在運行,那你就厲害了,運氣如鼓囊,再然後當你感覺皮膚就是一張通透膜的時候,運氣之時,有氣從空氣中進進出出的時候,那你就更加的厲害,能溝通外界,你的動作就帶有勢,真的氣勢,給人感覺有種泰山壓頂的感覺。

哈哈,說多了說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哈哈


哇哦 這句話說得好哦


不是的。 站樁的時候,人是往上升的,不是往下蹲,呼吸最好是用腹式呼吸(這個平時可以練)。

站樁最重要的是心要靜,因為心靜可使周身氣血暢達,進而可以調整脊柱,小關節,肩頸椎等關節錯位的地方。

但是初學站樁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靜不下來,喜歡用強力,追求形體上的標準。

因此,初學者萬萬不可急於出成效。建議你靜坐加站樁結合起來練,靜坐的時間最好是站樁的兩倍。比如靜坐十分鐘,可站樁5分鐘。 為什麼呢?因為靜坐相當於給自己的精神充電(喫飯睡覺是給身體充電)。站樁可以提升身體的陽氣,但是自身陽氣不足的時候,不適合長時間站樁。因此靜坐和站樁結合起來,更安全有效。

靜坐(建議用腹式呼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高人的覺察力,也就是對自己身體以及情緒的鬆緊程度的觀察能力。這些都有助於站樁的時候放鬆身心,進而達到松而不懈。

最後,靜坐和站樁都是比較專業的,建議你真的想好好學習的話,找專業老師教。


你恰恰說反了,站樁的一個作用是可以減少你和自己較勁。人用肌肉做一個動作的同時,有一部分肌肉在做阻力,你自己是感覺不到的。站樁有一個要求就是放鬆,能起到減少你肌肉產生這個阻力的作用。長期堅持站樁後,你會覺得某些關節靈活多了,而且能感覺到一些小肌肉的動作。


個人認為你這種形容方式欠妥,但也不是完全不對。前期站樁是一個突破自我的過程,但千萬別和自己較勁,一定要按照師傅說的來。當初我剛練的時候想用後背喘氣,結果尿血了,現在想想自己真傻逼。引以為戒吧。


對呀。較的你沒有脾氣沒有勁的時候你就得道了。


是,這是戰勝自己突破自己的較勁!兩腿發抖,撐不下去時,再堅持一下突破自己!


首先,站樁是找勁,不是較勁。如果是較勁就完全相反了。

那麼這個找勁是個啥呢?我師父跟我說的就是練筋膜勁,骨節勁。這個有點難理解。我試著用白話翻譯一下,就是把你身上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地方的的勁給「找」出來,鍛鍊出勁力來。

舉個例子講,平時基本沒幾個人會把脖子伸直含下顎後腦勺往後靠吧。但是你仔細觀察一下一些乾重活的人他們的姿勢,往往會出現這些現象。這就是用到領、頂的勁了。

站樁就是找這些勁並鍛煉它,把一些偶然能用出的勁變成出手必然用到。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我還沒出師,有很多說不明白的地方,只能說說自己的看法。有不對的點請多包涵。

也有一部分跟自己較勁的意思,因為站樁(功力樁,不是養生樁)一開始師父給校正好的架子是很舒服的。但是在開始站了一小段時間後會比較累,這時候堅持就是屬於跟自己較勁。

之後的過程中會出現些許的位移,導致架子變形,就會有僵痛的部位,只能自己通過細小的動作調整來更加通暢。這時候的調整就是另一種方式的較勁,或者說是「校勁」。

其實我在站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調整完的架子和師父給正的架子是很接近的,還是師父給出的架子最得勁。

這是我的一點兒拙見,希望各位前輩可以來批評指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