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去掏了耳朵,從內視鏡裏看,嚇了一大跳!居然有這麼多!!掏出來簡直不要太爽。

小孩說有時聽不太清…然後就挖出來這個…


大部分人是乾性耵聹,片狀,這種耵聹可隨頭位的改變或運動,以及下頜關節的活動向外脫出,大約一週可脫出耳道;另有部分人的耵聹黏稠,稱為油性耵聹,不易脫出。深處的耵聹不易自行脫落,需要找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用耵聹鉤取出。自己取耵聹不僅容易損傷外耳道及鼓膜,引起感染,聽力下降等後果,還可能將耵聹推向耳道的深部,加重栓塞的癥狀。故不提倡自己,或者非專業人士取耵聹,建議找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來取。


去醫院別去採耳店,我在醫院耳鼻喉科實習見到很多因為去採耳店感染真菌的


關於耳垢,到底是該清理,還是不清理呢?今天,就讓育學園診所耳鼻喉科的王曉宇醫生好好跟大家講講耳垢的知識吧。

學名:耵聹

別名:耳屎、耳垢

組成成分:油脂、脂肪酸、蛋白質、黃色素、溶菌酶、微量元素等

日常居住地:外耳道外1/3的軟骨部

類型:「幹耳」and「油耳」幹耳,即耵聹腺分泌出來的耳屎變幹形成的片狀物;油耳,即分泌的耳屎是油性的,類似黏液。不管是幹耳還是油耳,多數與遺傳有關,無關好壞,都是好耳朵。

性格:多面派⑴正常型:淡黃色的片狀或微粘稠狀;⑵宅家型:棕黃色、黑褐色的團塊狀,可軟可硬;⑶霸道型:黑褐色或黑色,團塊狀或長筒狀,比較硬;

社會貢獻:

1. 滋潤保護:耳垢富含油脂,可以滋潤耳道皮膚和茸毛;

2. 保溫保濕:能夠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對鼓膜的運動狀態起到保護作用;

3. 保護聽力:緩衝和濾過強力的氣浪和聲波,保護鼓膜不受到強聲的刺激;

4. 阻擋飛蟲:耳垢味苦,可以阻擋飛蟲誤入耳道

5. 抑菌殺菌:耳垢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膚表面形成一道弱酸性屏障,從而抑制一部分細菌的生長並輕微殺菌

這麼一看,耳垢的作用還真不少。既然有這麼多好處,自然是不能隨便掏的,甚至有的家長會認為寶寶的耳朵會越掏越聾。真的是這樣嗎?

多數情況下,寶寶耳朵裏的耳垢是不需要特殊清理的。

這是因為,隨著寶寶說話、進食和打哈欠時下頜的反覆運動,普通的耳垢是可以自行排出的。但由於寶寶在嬰幼兒餵養期間咀嚼動作相對較少,頜骨又處於發育階段,很多寶寶不太能夠很好地將耳道裡面的耳垢自行排出。

再加上,耳道里的耳垢除了油脂等有益的成分外,還混合著灰塵、水、汗等雜質,長時間不清理就會形成質地很硬的團塊嵌頓在耳道深部(悄咪咪說,就是上圖小編家娃那樣嬸兒的),不光影響聽力還會影響鼓膜的運動,嚴重時還會損害外耳道皮膚,使寶寶出現聽力下降、耳道異味、流水等情況

比如之前就有用戶留言說,「寶寶耳朵完全被耳屎堵住了,從外面很容易就能看到」,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帶孩子就醫,請醫生處理,千萬不要擅自給寶寶「掏耳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