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區有位寶媽抱著大哭的寶寶急沖沖的趕回家,中途寶寶的鞋子掉了,剛好被一位七八歲的孩子撿到。

我以為他要追過去還給那位媽媽,結果他用力的扔到了涼亭上面,還跟身邊小夥伴炫耀:這樣他們肯定找不到鞋子啦。

沒過一會兒,那位寶媽抱著哭鬧的孩子趕回來:請問有誰看到我家寶寶的鞋子了么?

那位小孩連忙回答:我不知道,沒有看到你的鞋子。

我告訴寶媽真相,那位寶媽非常崩潰但很無奈,我們幾個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鞋子從亭子上面拿下來。

那位小孩全程開心的大笑,一點愧疚感都沒有,這孩子算是真的壞么?


這樣的孩子既不是調皮,也不是壞,是缺乏同理心教育。

他看到抱著哭鬧寶寶的媽媽體會不到對方的著急、無助、難過、崩潰的情緒,而是用自己的情緒感知判斷還可以再做點什麼來加重這對母子的崩潰。

當他把孩子掉下的鞋扔到涼亭里時,他心中沒有犯錯的感覺,反而會因為看到對方無助無奈的情緒加重與他之前預想的對照上了而開心,因為在心理上,這滿足了他的心理情感。

對於這種情況,有的孩子會把鞋撿起來還給對方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有的孩子會因為把鞋還給對方時獲得的誇獎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有的孩子則是會通過惡作劇的方式來獲得心理滿足,以上的情況,除非是天生反社會人格,那麼都是來自於家庭的教育,監護人日常處理類似事情的態度。

孩子的生活風格通常形成於他四五歲時。在這段時間,必須培養他的社會情感以及適應社會所必要的靈活性。在他五歲時,他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態度通常已經形成固定,而且在他餘下的生命中幾乎保持相同的態度和方向;他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仍然保持不變,他會陷入自己感知的範圍內而無法自拔,不斷地重複他最初的心理機制,重複這種心理機制所導致的行為。此時,社會情感被限制在個體的精神視野範圍內。

——「兒童的人格教育」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著

我最近也遇到了類似的狀況。

帶著我家兩歲九個月的番茄在小廣場玩的時候,遇到了四個六七歲的男孩子,他們一面想吸引番茄和他們玩,一面番茄和他們玩的時候他們就會大喊「他來啦快躲起來啊」然後哄散著跑開,如此反覆;或者是拿著空的飲料瓶子故意逗弄番茄「小弟弟你來就給你好東西」。

雖然我老公在一旁小聲和我說:這不是捉弄番茄么。

不過我倆誰也沒摻合,一是這是番茄第一次與這麼多比他大的男孩一起玩(疫情原因導致他的小夥伴都沒有下來遛彎);二是也想鍛煉一下番茄的應對能力;三是這些孩子的行為並沒有不友好。

但是第二天,我們又遇到了他們,番茄今天的興趣不在他們,而是專心的玩著自己手裡的風箏。

這時候這四個孩子就開始主動招惹番茄,即便番茄不想和他們玩。

番茄蹲在地上整理玩具的時候,這四個孩子就聚了過來,圍著番茄,用手裡的玩具槍指著番茄的腦袋、身體來逗他:咱們一起玩啊。

這個場景怎麼看起來都很奇怪,四個拿著玩具槍的人圍繞一個蹲在地上的人指指點點,這時候我再不出手就不是親媽了。

我站在六七步遠的地方看到了,沒有走過去,喊了一句:小朋友們,你們要想和弟弟玩就好好玩,不許拿著東西指著弟弟,這樣不友好。

我說完,孩子們立刻就跑開了,躲到一邊去了。

這四個孩子的媽媽聽到了我的聲音,都看著我,我也看著她們。

過了會,其中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身邊撒謊式的告狀:媽媽,那個小弟弟非得要和我們一起玩,老招我們。

他媽媽說:那你們就別和他玩。

這是這兩天以來,我第一次聽到這群媽媽對孩子的教育,也就這樣,其餘的時候她們都在家長里短的談論別人家的事情,嗓門之大絲毫不顧及會不會被別人聽到。

其實我回到家的時候,也在想自己是不是當時應該湊到身邊小聲的和他們說,而不是站在有些距離的地方那麼大聲,但是後來我又想:他們的家長不教育孩子,那輪到別人教育的時候就別怪人家方式了。

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都是會忽略「同理心教育」,缺乏同理心不僅僅是會讓社會變得冷漠,也會讓自身飽嘗挫敗感,因為無法洞悉對方的情感,所以很難交到朋友、愛護愛人、理會領導同事的想法,對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我們沒有必要用「壞」「愚笨」這樣的詞語去評判孩子的行為,這種詞語所連帶的情緒會摧毀他們解決問題的勇氣;但也不能只是用「調皮」「搗蛋」這樣的容忍、輕飄飄的詞語來判定他們的行為,因為這樣會忽略問題的本質,無限的包容,錯過孩子修正荒謬行為的時機。

遇到熊孩子,解決熊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熊孩子的父母,只有這類的父母意識到教育的缺失,才能讓孩子意識到他的問題。


孩子的是非觀念還在形成期。當沒有人明確的用行動告訴他哪些行為可以,哪些不可以時。他只會通過自己的需求和體驗來篩選行為。

一線帶班時帶過一個孩子Y,被公立園開除,剛來的時候滿嘴髒話,打人搶玩具,往老師身上吐口水。標準的壞孩子。

在園裡呆了一年後,好了很多,有喜歡的老師,不逼急了也不主動動手。但仍然有很多小毛病。這時,他已經6歲。

他被逼急的點很讓人受啟發。

有一天,Y跟另一個挪威籍男孩威廉在樓梯間玩kt板(挪威籍男孩是臨時借讀,在幼兒園沒朋友,所以也不挑朋友。)威廉覺得用手掰太麻煩,就去教室拿了一把剪刀。Y看到威廉有剪刀後效率高了很多,也想要剪刀,但又不想去拿,於是跟威廉借了剪刀,然後就不打算還了。

這還不是高潮,威廉看到他不想還,又不想得罪他(插班生不容易,好容易有人玩),於是又去拿了一把。

舊的剪刀有點小毛病,但第二把剪刀是好的。

Y就生氣了,想跟威廉換,威廉這次沒同意(人家只是友善,但並不慫)。Y很不高興,嚷嚷了一句:「憑什麼我只能用壞的,不公平!」


Y之所以說這句話是真心覺得不公平,滿臉委屈,眼睛都紅了。

他的人生體驗是只要便宜沒占夠,那就叫吃虧這個體驗恰巧就是父母給的。父母並沒有教他佔便宜,但卻被孩子的脾氣給控制了,於是帶跑了偏。

他的父母是很有修養的人。曾經以為只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孩子就不會學壞。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人性善惡都在一念間,哪怕是孩子。他們沒想到,孩子能夠那麼敏感的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得寸進尺並誤認為是理所當然。而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是示範就可以,也不是講道理就可以,而是在細微的地方有力有禮的宣告平等與公平。

那個孩子後來進入公立小學,雖然依然是老師眼裡的問題孩子,添了很多麻煩,比如上廁所不帶紙管老師要,老師說沒有他就回那我就手摳之類,但已經可以正常畢業了。


我爸是入贅的,所以他很偏他老家的人,但是他老家的人真的是腦闊有問題,就比如說我好久沒去老家了我奶奶(我爸的媽)有點想我,我就去看她,然後她家條件特別差(我不是嫌棄的意思哈)還帶著我表妹一起過,然後晚上我們就去我姑媽家住,在做飯的時候,我說我出去上個廁所,回來就聽見我姑媽說什麼狡猾之類的,我表妹說:她聽不懂我姑媽再說什,我就問:你們在說什麼?我表妹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單純就說:大姑媽問我,你給狡猾……我當時聽見直接炸了,然後,後面我忍住了,對,我要表現的有點家教。很可笑我當時盡然還在想家教這方面,然後後來我就講給我爸爸聽這件事,我爸就生氣了,不是生我姑媽的氣,是生我的氣,對你沒有看錯就是生我的氣,氣我為什麼要說他的好姐姐,還說是我自己有問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我TM……………

假裝自己是一條分割線……………

上面講了那麼多,只是想告訴你們,我爸爸老家的人很奇葩,包括我爸爸

重點來了,劃重點……………

那是回老家過年的一天,(先交代一下我,因為我是老大並且出去工作好幾年了,家裡費用我基本都出一半,就是那種有就給沒有也不要強求那種哈,是我自願的,並不是我父母要求噠~我基本沒得什麼開銷,就車貸房貸我都有還一半左右,所以在家裡算有話語權的,我爸媽基本什麼都找我商量昂~)大年初三,我們哪裡有傳統,就是初三那天要回媳婦娘家過年,然後後面高潮來了,就是我一個表弟,就是表妹的親兄弟。忘記說了那個表妹之所以會和我條件很差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是因為重男輕女,你沒有看錯,重男輕女,20年代都還有重男輕女,她爸媽把他寶貝兒子帶出去打工,讓他兒子上貴族學校,老兩口一個月的工資有一半多花在他寶貝兒子身上,對於他們的女兒也就是不餓死就行,(再嗶嗶賴賴一下,我爹也有點重男輕女遺傳的,呵呵,但是我爹有一個好就是生個兒子留個姓,並沒有別的想法,因為我媽的姓很少見叭~)

寶貝兒子,寶貝兒子,不用我說都知道有多橫,過去老家的時候,各種搗蛋之類,他爸媽還不管,慣著他(搗蛋的我就不說了,記不太清楚了)反正導火線是我妹和我弟,我是老大嘛~最最最最受不了就是我妹妹和弟弟被別人欺負,當時是我妹拉著我弟,她(他)們兩特別可愛,不是我吹的哈~老家的人都很喜歡他們兩,小霸王他媽也特別喜歡給了我妹和我弟一人一個長命鎖,因為他爸媽求我爸媽幫過忙,所以可能就想還個人情,因為我已經大了就沒有給我買,兩個都是純金噠~那個小霸王就急了,因為他也想要闊能他爹媽沒給他,然後他直接上去一把揪住我妹子的辮子一把就把我妹子拽到地下,直接腦門就當時磕到一塊燒過的碳上,然後腦門就一直出血,金鎖被摔在地上,我弟的話就被他推在地上,他不敢對我弟下太重的手,,我妹當時才四歲,我弟一歲,他們相差三歲昂~我當時直接慌了,抱住我妹就往村子裡面診所跑,我弟也被親戚抱去了。當時醫生就拿那個生理鹽水一直洗一直洗,我妹在哪裡疼的使勁哭,我心當時就揪起來,當時醫生還說可能會留疤,我當時一下就炸了,一個小女孩會留疤還在臉上,我當時直接無名火 竄出來,直接沖回家,他當時闊能也知道他闖禍了躲在他媽背後,我直接上去把小霸王從他媽背後揪出來,一耳光打在他臉上,臉上油乎乎的,一耳光像打在豬腦闊上,我當時氣急了,他媽衝過來拉我沒拉住,就一直在旁邊罵,對他媽像個潑婦一樣,小霸王他爹被小霸王他媽逼去結紮,不是商量的,是逼去的。也對要是有個好媽也不至於教出這個逼玩意了。然後我就他媽一耳光一耳光的打,打到手疼為止,小霸王闊能還沒有人打過他,我當時直接一巴掌就把他干懵逼了,然後一腳把他踹地上,直接抽出手拇指那麼細的棍子一邊打,一遍罵,「你個傻逼玩意兒,給你臉了,把你能的,你咋不上天吶,他媽的。瞅瞅把你厲害的,你倒是站起來和我打呀~他媽的跑到老子面前裝逼來了……」(再默默來一句,我叛逆期的時候,我爸都被我氣哭過,更不要提收拾這個逼玩意兒)然後後面直接打了手都沒有力氣,他媽這個時候就發揮用處了,一邊上來一邊罵我問我為什麼要動這麼重的手,我當時直接氣笑了,一想到我妹子那張臉,我當時直接就撿起磚頭一磚頭爆了他媽的頭,(不要否定我,我當時真的特彆氣,我就想看看這些老家人不是愛說情分啥的嘛~我就賭她們不會告我,當然我也有點份量,留了點手,)他媽當時一腦門的血,當時就發出了豬一般的慘叫,然後那個逼玩意就怕了,就把我爹找來了,我就趁這個機會,告訴那個小霸王,我說看見沒有你動我妹,我動你媽,要不要我把我弟抱過來給你在推一下,你看我弄不弄的死你媽,你也認得我呢脾氣,到時候就不是一塊磚頭的事了,他媽的當時直接絕了,我就覺得我太他媽帥了,

後面最狗血的事來了,我爹來了給了我一巴掌,對給了我一巴掌因為他覺得我丟了他的臉,他要和他們道歉,呵呵呵呵道歉那是不闊能,永遠不闊能的事,看著他,我就笑了, 就是那種三分薄涼,三分譏笑那種 哈哈哈哈開個玩笑,然後,後面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我保證我當時絕對沒有講什麼,真的一句話沒有說,帶上我妹和我弟,還有我最親愛的媽媽(我媽也特別討厭我爹的老家人),一起愉快的回家,對愉快的回家,對轉手我直接把房和車掛出去了,寫我媽的名字的哦~給了中介一點錢拜託 他只掛不買,並且每天帶人過去轉轉。求人辦事都要給錢的對吧~轉手就帶我媽他們來了一趟旅行,就五六天的樣子( TM這件事實在是做的太漂亮了,真他媽絕了)然後手機關機什麼都不管。安安心心的吃喝玩樂,然後回家,我爹道歉求原諒和好,然後一起愉快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沒啦~

其實真的特別簡單,我這麼簡單粗暴的人,以老家人那副尿性,你們覺得會白養我爸,既然我爸覺得老家好,那就讓他呆在老家。反正車房我都出了一半,我媽還有四分之一,反正我就把車把房掛出去,他要提也就還他四分之一就好了,老家的人圖啥,不就圖他房他車嘛,圖去我家白嫖,現在我爹又聯繫不到我們,老家的人都是些長舌婦,風言風語傳的非常快,就相當於,我爹和我媽掰了,後繼沒得兒子姑娘養,白嫖也沒有地方,這樣一想,誰會無緣無故給他飯吃,給他地方睡,有好處嘛?沒有,在他們認為幹嘛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或許還有一個人養他,就是我奶奶,但是我奶奶條件並不好所以他基本沒有後路,只有我媽這條路行的通,嘿嘿嘿嘿真他媽絕了~

…………………………………………

可能有點殘忍,但是我爸說:真的當他看清他兄弟姐妹的嘴臉的時候,再看看老母親的家才感到後悔,當初幫他們那麼多事,忙的腳打後腦勺,又出錢又出力,怎麼不會拿出那些喂狗的錢來孝敬老人,給老人蓋房子,你們要想,我爸是隔的遠,那些兄弟姐妹明明就在旁邊都讓老人活成那種樣的人會好到哪裡去?

………

現在,我爹都不提老家的人了,那個老妖婆想告我的也被那些所謂的老家人洗腦了,覺得丟人,(千萬不要想著他們好,那就大錯特錯,他們只是想從我這裡拿好處,說白了就是敲詐。)小雜種據說聽我我的名字還會打擺子

……………………………

最最最最遺憾的就是我妹子頭上那塊疤在腦門正中間,但是我最近聽我媽說準備帶我妹妹去把那些碳渣沖乾淨~


謝邀。

本人開學大三,要臉,但是不匿。

為什麼要臉?不對,不能要臉。

對付熊孩子的最好方法永遠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舉個栗子。

初三的時候,我在看電視。我三四歲的侄子跌跌撞撞奔向我,給了我一大脖摟。(不懂的可以看看評論區,評論區要是沒有評論解釋可以留下評論我來解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三歲的孩子給你一大脖摟沒什麼,怎麼記得這麼久?

小孩子嘛,下手沒輕沒重的——我侄子下手真的沒輕,超級重!!!!!當時我直接疼哭了,類似於打籃球的時候一個大漢給你傳球你沒接住砸腦袋上了。彼時我還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現在也是),滾下樓梯都沒有哭的我,被一個三歲小孩打哭了(′;︵;`)。誠然丟臉,太丟臉了!

這個孩子已經會說話了,不來安慰被他打哭的姑姑,竟然還搶他姑姑的遙控器?!看完這個還得寫觀後感呢!!!!!!

枉費他小時候我還給他換尿布!

他把遙控器搶過去,炫耀般地對泣涕漣漣的我晃了晃,調到了動畫片,得意洋洋。

小子誒!你可是被送到了我家,在我的地盤!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明了我看電視是為了完成作業,還是沒用。

於是,我笑了笑。

搶過了遙控器。

他哭得好大聲,引來了我媽。

我媽進來,我侄子哭的更大聲。我媽看了看嚎啕大哭的侄子和淚眼婆娑的我,就要開口說我。

「你欺負……」我媽剛要開口。

「嗚啊——啊——」我哭得更大聲。

「啊——媽——他打我……嗝……可疼可疼了……嗝……」

我侄子不哭了。

我媽也不罵我了。

我哭的好大聲,很難哄的。

大二的時候,寒假回家。去我老姨家看我外甥,很久沒見,他已經會跑了,淘氣的很。我老姨會帶孩子,二姐也在家,舅舅的女兒大姐工作很忙,就把我外甥放在了我老姨那裡。

一年沒見,真TM淘氣。老姨家的玻璃茶几差不點叫他干碎。

外甥不但淘氣,還鬧騰,打人掐人咬人。

勞資包治百病,可止小兒夜啼,安安靜靜吃頓飯,最好不要惹到我。

生活對我下手了。啊不是,外甥對我下手了。

他拿著他價值不菲且具有相當重量的玩具車扔到了我的身上,鎖骨上。

打在骨頭上超級疼,何況我這麼瘦,當時室內非常暖和,我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襯衫。

先禮後兵,被扔了幾次,孩子不聽勸……

我笑了。

他也笑了,撲向我,開始掐我大臂上的肉。

我坐在沙發上,他撲在我腿上,掐著我的肉,緊接著,打我一嘴巴子,咬了我一口。

這尼瑪的……

二話不說,我拍了拍他的屁股,咬在了他肥肥嫩嫩的手臂上。

咬到他哭,沒咬破皮。

「知道錯了吧,以後不能咬人掐人,這是遇見了我,要是遇見其他的幼兒園小朋友,你會被咬下來一塊肉的!」我十分認真地對他說。

聽到外甥的哭聲,二姐從卧室跑了出來,老姨從廚房趕了過來。

我回過頭,露出外甥咬出來的牙印:「老姨,二姐,他咬我,還掐我,可疼可疼了……嚶嚶嚶(?_?)」

從此以後,外甥見到我十分害怕,他永遠忘不了有個一米八像個竹竿似的婆娘是他小姨,在他得到幼兒園的教訓之前教訓了他。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都是每家一個孩子,我雖然大你十幾歲,你可以在我抱你的時候尿在我身上,但是你不能故意欺負我。


孩子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

他們調皮搗蛋,多數情況下,並不知道後果,只知道好玩。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若家長不負責,那麼以後就會有社會來教訓。

理論上,自三歲開始,就要開始有意識的讓孩子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方法通常如下:

1)自然後果:不干涉孩子的言行,讓產生的後果自然發生;

2)邏輯後果: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告知孩子後果,讓他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

3)及時制止:當出現危險,或影響到他人,或後果對他無關痛癢時,需要及時制止並糾正;

4)注意方式:減少打罵,或者不打罵,以其他處罰替代;

5)注意階段:6歲前家長嘮叨點可以,不過多數情況下是用『強』;6歲-12歲,軟硬兼施,以軟為主;12歲以後,不要嘮叨,採取示弱方式。


孩子表現出的『壞』,根源在家長。

家長的榜樣作用,教育方式,處事態度,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影響,且影響孩子的一生。

今天,我帶9歲的女兒外出,商場里有人沒有戴口罩,她悄聲對我說:那人為何不戴口罩,不怕影響別人嗎?

我給她說:你的想法是正確的,他是做得不對。

這個小例子不是表達我的教育怎樣,而是想說:孩子的表現,多數來源於家長的引導。


最後說下,面對此類熊孩子怎麼辦。

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一般而言,想要糾正他們的觀念較難,想要和他們良好溝通,比較難。

這時,採取:

1)面對熊孩子糟糕表現,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無需顧及;觀點不能涉及辱罵、侮辱、詆毀等,應從講道理方向出發。

2)若有危險,或威脅到他人時,制止熊孩子行為,並批評;

3)避免矛盾升級;幫助『熊』父母教育熊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因此而讓事態升級,導致大人們陷入進去;理論時,盡量平和,不要擴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